忠恕學院全真分部中級部聯合法會心得㊦
◎ 全真分部中級部一年級提供
(接上期)相關連結:忠恕學院全真分部中級部聯合法會心得㊤
※蘇秀真
感謝 天恩師德、點傳師的栽培,讓後學在這次法會中有機會擔任執禮人員。
每場法會都是天人共辦;眾生有愿,天必從之。當傳唱道歌時,後學內心滿滿的感動,淚水不由自主地在眼眶中打轉;想起前人輩為道犧牲奉獻的精神,更是無盡感恩。放眼當今全世界災難頻傳,我們還能安穩地坐在這邊為自己的法身慧命盡責,真是群福報具足的眾生。你我都是這場靈山會上慧根具足的菩薩眾,這是多麼的珍貴、多麼的不可思議與令人讚嘆啊!
感恩何春晴點傳師慈悲講述「經典驗證道真」,「經」是理、是路、是聖人的足跡。古大德的智慧法語,也是他們的經驗與典範,引領末法眾生契入真理實相,讓苦海眾生破迷開悟,捨妄存真;找回自在的佛性,識破妄源而不被迷惑,透過內觀證真實相,了悟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斷惑證真,離苦得樂;實相者即是我們各自本具足的真心,迷便為眾生,悟即菩薩;迷是糊塗的佛,覺是開悟的眾生,永了生死;了生死是明瞭不生不滅的真實本性。
感恩上天慈悲,在這末法時期,有幸承蒙上天恩澤得此大道,透過明師指點人人具足摩尼寶珠,詩云:「這卷真經本在心,自家寶藏不須尋,猛然撿著無生品,迸出明珠耀古今。」感謝 天恩師德,迷時師度,悟時自度,更要發大悲心,廣度更多的原佛子同登理域,以報答 天恩師德。
※林隆逸
這次參與中級部聯合法會,感恩有機會學習整個法會的籌備及安排。後學很榮幸跟著學長們學習準備班級的餐點及賜果的分裝。因為與經三班工作分配的緣故,後學的班級負責堂執禮及獻供,而後學很幸運地可以學習獻香及叩求的執禮;大家利用下課及空閒的時間演練,學長們也會提醒後學在執禮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法會當天,獻供及執禮的過程非常莊嚴,學長們也都各盡己責,盡力做到最好。謝謝點傳師、班長、副班長及幹部不厭其煩地指導後學,更鼓勵及肯定後學,讓後學有更多的信心。
何春晴點傳師慈悲賜導的專題中,講解了讀經典的意義及其重要性,各教經典都是在佐證大道的寶貴。點傳師引用了各教經典的經文來印證,藉由點傳師的講解,讓後學了解了「黃庭」、「寸田尺宅」的出處及真實意義。後學在練習三寶講述中,在學習講述玄關一段時,會引用各教經典及其名詞,今日聽了點傳師的講解,不再只是背誦出來,而是真正能夠瞭解其意義。
在成就四法中學習到:
諸佛護念——請譠。
植眾德本——祖德、根基、佛緣。
入正定聚——平心靜氣看佛燈。
發菩提心——十條大愿。
後學在地方辦道時,從一旁觀禮到點傳師慈悲讓後學學習執禮,原本僅能辦道執禮,在了解成就四法後,更能體悟到整個辦道過程中的意義。
《心經》:「觀自在菩薩」,觀時自己在,而自己,在不在呢?經過了此次法會,讓後學對道有更多的信心,也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並可在未來度人成全這條路上,有更多的方法及智慧。
感恩有機會參與這場殊勝的法會,更榮幸的就是參與獻供的執禮,當我們動作整齊劃一、默契十足地完成莊嚴肅穆的獻供禮,心中法喜充滿;感恩學長們各負其責、認真演練才能順利完成。
「道貴真知,德貴真行」,愈了解,就愈知道道的好、道的寶貴,才會無條件去付出。前人們無為付出、不畏艱難,創建全真道院、開辦忠恕學院,讓後學們在這麼舒適的環境中,有可以學習、修行的地方。前人輩的叮嚀與示現:「生命有限,聖業無限」、「德仁在前,學術在後」、「學修講辦行」、「以身示道,老實修行」,後學會謹記在心,認真學習,不獨善其身,投入一貫道真心修煉,跟著聖賢、前人腳步,走上修道之路。
人生最大的價值就是德行,時時懷著感恩、知足、包容、善解之心,不管任何事都以正面看待,善自護念,善自護持;各自用功,提昇自己,成就佛道;不知求知,既知求行,知行合一,知理達道。一個法會要辦得成功圓滿,靠個人的力量是無法完成的,需靠大家的無畏施與付出,各盡其責,合作無間,感恩大眾戮力齊心與恩師慈光加被,使得這次法會圓滿成功。
藉著法會的殊勝,凝聚眾人的力量,使愿力再現,能量更加充足,人人更能感受「道」的寶貴,個個法喜充滿。道寄韻律中的歌詞及旋律,字字觸動心弦,為莊嚴的法會增添了祥和而感人的氛圍,很是令人感動。
修行的意義,並不是了解多少法或有什麼神通,而是利益了多少人。因果有其因,諸法因緣起,一定要能不昧因果才是。人事上如果圓滿,自然人緣就好;人人都敬重的話,攝受力自然增強,正所謂收圓先收自己的圓,人道盡則人事圓,天道更圓。
心無自相,不離自性;凡夫著境,聖人離境。相由心生,時時觀心;貌由念改,處處轉念。一日修來一日功,一日無修一日空。聖人覺悟於當下,解脫於未來;凡人迷失於當下,悔恨於過去。所以在道場中當認真學習、修行,學習天地的容量(度量),學習日月德澤及度化,學習水的柔與慈悲,培養不爭之德。
既然承受聖恩,就需佈德、傳承使命;承擔使命,責任負起;樹立正確的目標,不畏艱辛,盡心辦道、修道,隨時檢視自己。盡人天之道,發揮忠恕精神,推己及人,同登彼岸。
※林振義
後學的學習心得之主題是「感恩與省思」。
「感恩」這兩個字在道場上是經常出現的用語,尤其在LINE的訊息當中經常看到「感恩」這兩個字,在耳濡目染之下,面對每個人、事、物也都用起了這兩個字,究竟是真的感恩?還是變成了我們的口頭禪呢?
回想自從進入忠恕學院學習至今已邁入第七年,這七年當中經常有一個莫名的疑問,就是我為什麼在這裡?我在這裡的目的是什麼?我在這裡還會有多久?種種的答案,在這幾年的學習當中,透過各班點傳師、課堂講師、輔導學長與幹部的慈悲教導,讓後學慢慢得到想要的答案。簡單講,「有善根、有善緣、有智慧」,所以我們在這裡;「學以致用、己立達人」是我們的目的;因為「無常迅速」,只要能善用時間,就不在乎時間的長久。
過去這幾年在道場學習中所遇見的每一位點傳師、講師與幹部前賢等大德們,因為你們的教導,讓後學能化解心中種種的疑惑;因為你們的付出,讓後學能安心地學習與成長,因此後學非常感恩。因為感恩,才能知足;因為感恩,才能惜福;因為感恩,方知謙卑;因為感恩,方知上報父母養育之恩;因為感恩,更知芸芸眾生之苦。
「感恩」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態度。進入中級部經典班,上半年第一堂課是學習研究《大學》三綱領。
明明德――讓我們清楚明白人人具有靈明的天性,而今天能求道、修道要感恩。
親民――告誡我們修道就是要蛻變,要能洗心滌慮、借假修真,而家庭是道場、生活是道場,所以要感謝周遭的每個人。
止於至善――告訴我們行住坐臥中的一言一行當依附良知與良能,因此一切的起心動念不能離開良知良能。所以感恩不能成為口頭禪,也不能只是一種形式。
「省思」是為了蛻變,是學習與成長不可或缺的過程,有如《大學》中所說:「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省思後的蛻變是運用本具的覺性喚醒本來的面目,因此六祖在開悟時感嘆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六祖壇經》
下半年的第一堂課研究《中庸》,要從中體會天命的尊貴、得道的殊勝、修道的要領。
天命之謂性――隱喻著每個人都有使命,難怪「愿不了難把鄉還」。
率性之謂道――直呼處世須合乎天地人的自然法則,也就是「天人合一」。
修道之謂教――簡單明確地指出修道重視行道,如同袁前人所示現「以身示道、老實修行」,這些都在跟我們說省思之後能確定未來的目標與方向。
省思什麼呢?課堂中常聽到「修道在修心」,簡單說就是改脾氣、去毛病。唯有好好修,就是淨化染汙的習性;好好學,就是學習為人處世之理,如此才能達到新民的功夫。如何學呢?要從謙卑低下開始,好比禮節班的學長常說:「一切從作揖開始」,因為禮就是理。
《中庸》第十二章講:「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能焉。」現在是大道普傳、道降火宅的時候,一般的凡夫俗子都可以進入道場,可求道、修道、行道、成道。今天我們不受富貴、貧賤、聰明或愚笨的限制,能在這殊勝的道場學習,我們要感恩,更要省思如何為 分憂、替師解勞,就是要己立立人、己達達人來行功立德,也就是度人成全。
常聽說:「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後學加註:走得快不一定走得穩,一不小心容易跌倒;走得遠要有善知識的陪伴,相信今天有各位學長互相提攜、鼓勵,在感恩與省思當中,能讓後學繼續走下去。
大道傳承,「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六祖壇經》,五祖曰:「昔達摩大師,初來此土,人未之信,故傳此衣,以為信體,代代相承;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六祖壇經》所以從歷代祖師傳至白陽期的路祖、師尊、師母,再傳給我們的心法,沒有二樣,以心傳心為宗旨。
基礎忠恕體系是老前人、袁前人一步一腳印引領後學們(基礎忠恕的傳承歷程可參考相關書籍了解),讓人人不失人生方向;感恩當今我們能參加全真分部中級部的殊勝聯合法會,需具足一切的因緣,承蒙 天恩師德、祖師鴻慈、老前人、袁前人的聖德,加上後學們的誠心,我們何期有幸能參與。仙佛慈悲,讓我們有幸能參與法會,好幾世有修才有這分殊勝的機緣,同時也讓九玄七祖得以沾了仙佛的佛光。
班上學長們也在法會中領恩學習獻供、燒香執禮等殊勝任務,各盡己責,做好佛規禮節,達到平心靜氣、整齊劃一,誠摯地禮敬仙佛與禮敬自性佛。
(全文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