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5日 星期日

追憶守靈繼志以緬懷黃錫堃總領導點傳師德澤 ㊤

追憶守靈繼志以緬懷黃錫堃總領導點傳師德澤 ㊤

◎許筱君

民國111年(2022)1月9日晚間亥時,在啟化壇辦班LINE群組裡傳來請大家為黃總領導點傳師叩求的訊息,隨後也紛紛湧入了道親們祈求總領導點傳師能平安脫離險境的文字。正在看著《六祖壇經》的後學放下了手中書本,有些擔心且不安地對同修說:「壇辦班要我們今晚子時獻早香叩求,但我們還是燒大把香叩求吧!」因為從後學18歲在「大源堂」求道,認識黃總領導點傳師後(當時我們非常尊敬地以黃老點傳師尊稱他老人家),他老人家的風範就是「克己利人」,從不願輕易打擾及麻煩任何一位道親;而總領導點傳師的家人與其所成全的後學們,也大都是秉承如此客氣的家風。所以,如果不是事態非常緊急,是不會在晚間發出如此公告的。於是後學聯繫了樓下的春月學長,相約11點在周氏佛堂燒大把香叩求後,方才忐忑不安地就寢。

隔天10日一早,壇辦群組傳來「總領導點傳師今晨05:53歸空成道」的訊息時,後學忍不住嚎啕大哭,一整天若有所失,只要一想到總領導點傳師一生為道奔波、不辭勞苦,種種身教言行的典範便歷歷在目。總領導點傳師生前事師如父,無論是早期的賴心點傳師、老前人,亦或之後的袁前人等,他老人家總是出錢出力,細心照料著前人輩們的日常起居與疾病就醫之所需,除了延請名醫、租房奉侍外,更親力親為地接送看診、揹其上下樓梯等,時常隨侍在側、殷勤周到。

之後更秉承老前人遺願,為了能照顧一生為道奉獻,卻苦於晚年無人照料的年長道親們,而在宜蘭天庭道院旁籌建了道親大樓,期盼讓老有所依,這就是「忠恕會館」的由來,讓老者安之,少者懷之的儒風傳揚。但總領導點傳師自身卻不忍麻煩任何一位道親與家屬的牽掛、照料;所以,沒有讓道親們排班照顧,更沒有久病不癒、纏綿病榻地拖累家屬,甚至,來不及通知掛念他的道親們探視最後一眼,便在基隆長庚情人湖院區7D11的六人健保房裡安然辭世了,此情此景,怎不叫人心傷?

黃總領導點傳師早期在大武崙開設工廠,雖貴為老闆,對道親們卻是「體貼入懷」;當時後學的父親只是一個公司的小職員,卻要同時栽培三位陸續上了大學的孩子,於是總領導點傳師夫婦倆以佛堂需要定時清理為由,請後學的母親幫忙打掃以貼補家用;而後學便時常在學校放假時趕著回家,好陪同母親轉搭兩班公車後去打掃大源堂。但總領導點傳師的佛堂寬敞又乾淨,哪裡需要特地請人定時來打掃呢?於是,在後學印象中,除了掃地、拖地、洗拭杯盤外,好像總是跑去擦拭大型冷氣機那一層層的翻轉葉片。

到了中午,秀英阿姨(總領導點傳師夫人)會煮幾道簡單的菜餚,後學與母親便跟隨著他們一起用餐閒聊,因此,總領導點傳師夫婦日常生活的樸實無華也一一映入了後學眼簾。據後學母親描述:「(總領導)點傳師自奉甚儉,就連日常穿用的襯衣、襪子也常縫縫補補,但他卻從不吝於為道親們排憂解難;舉凡紅白喜事、傷病關懷、開設家壇等,更是慷慨解囊、樂善好施地給予慰問與幫助,最後更將畢生心力與絕大部分的財力,都奉獻給了基礎忠恕道場。」

▲  老前人與賴心前輩、黃總領導點傳師等合影。

為達成老前人的心志與願望,總領導點傳師排除萬難地創建了天庭道院成為青少年活動中心,來栽培青年道親,又籌建忠恕會館使年長道親方便養老,以發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另外也購置規劃了中和堂與籌設袁前人紀念館;現尚有忠恕長照中心的申請與籌建等。在領導基礎忠恕道場期間,總領導點傳師果斷睿智地提出「集體領導,整體帶動」的長遠道務格局;以提倡青年道務、資源共享、人才培育及相互支援來共同合力開展道務,為道場慧命的永續經營與傳承樹立了劃時代性的標竿;如此的毅力與承擔,正落實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論語‧衛靈公》的真儒典範。

總領導點傳師雖齊家修辦、栽培人才無數,卻從不曾獨厚其子女或直屬的後學,他大公無私,對所有道親們都能一視同仁,猶如陳亢讚美孔子不私其子般地說道:「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論語‧季氏》而總領導點傳師對所有道親們的勉勵,也如同後學母親長年寫在自己筆記本,與後學書桌案頭上的六句修道真言:「多讚美、不批評;多付出、不抱怨;無是非、常感恩」來做為叮嚀,相信早期的道親們都能謹記在心、琅琅上口。

有些人對宗教的理解與態度有錯誤或偏差時,會說所謂的信仰是自欺欺人的幌子;後學認為對於許多盲修瞎煉或光說不練的人來說,的確是如此。但對於能將真理躬身實踐後,再化人於無形,使人感其德行的前輩或大德者來說,對信仰的正確說法與認知其實就是自度度人的落實,因為真正的信仰即是生活,而在總領導點傳師身上,後學可謂親身眼見耳聞了這一幕幕。

總領導點傳師夫婦年輕時,即以「事母至孝」聞名街頭巷尾與道親之間,並因此度化了許多街坊鄰居來求得大道。另外,發愿清口茹素對許多善男信女來說,常是莫大的阻礙與考驗,但道緣深厚的總領導點傳師在年僅17歲時,就能在求道聆聽三寶後,頓悟「清口茹素」的重要性,而立即以身作則;並於之後的開堂設班中,屢屢準備豐盛美味的素食佳餚來成全眾多道親清口茹素,並投入修辦的行列,這些都是「正己成人」的最佳典範。

▲  黃總領導點傳師賢伉儷合影。

俗話說:「夫妻一條心,黃土變成金」,總領導點傳師夫婦修辦多年,夫唱婦隨,伉儷情深48載,直到秀英壇主於民國96年(2007)在睡夢中安詳辭世。對於未曾交代過任何遺言的牽手(台語,指妻子),總領導點傳師常有所掛念與遺憾,而那段日子裡也總讓人感覺其失魂落魄、神情憔悴,彷彿不知道未來的日子該如何走下去!倘若讀過蘇東坡為思念亡妻所寫的〈江城子〉,一定都會為其中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而感動不已;一眨眼,秀英阿姨歸空已15載,這期間伴隨著總領導點傳師的雖然是無盡的思念與難忘,但他並沒有一般人的頹廢喪志、怨天自憐,而是將這份濃烈的情義,轉化成為更寬廣無限的慈悲喜捨,全身心地投入道務修辦,徹底昇華了「情義無價」的力量,積極地為眾生與樂拔苦。

總領導點傳師將天人永隔、知音不再的苦楚吞下,獨自一人孤寂地生活了15個年頭;這期間他仍不遺餘力地撫老恤弱,照顧著鰥寡孤獨的道親們,直至耄耋之年。後學心疼他少人體恤,就像濟公老師也曾嘆息過:您們會心疼三才借竅時有一時半刻的體力不繼,但有誰心疼並體諒老師肩上的重擔,是何等的沉重啊?(註)總領導點傳師就像濟公老師一樣的無怨無悔,一肩扛起了永續修辦的道務重擔,他所觸動後學的,不僅是情比金堅的真情摯愛,還有化傷痛為大愛的堅毅勇敢。

總領導點傳師也樂於與人為善、權衡變通,猶記得後學特地買房為母親開設佛堂時,正對於是否要清口茹素仍猶豫不決,但他老人家卻慈悲睿智地為後學及時開緣戒律;在開壇當天,臨時要後學在佛前立愿成為副壇主,為後學鋪緣,打下了未來立清口愿的強心針。當時,後學尚不明白清口茹素的重要性,還對在寶光道場學習的閨蜜說:「我們(總領導)點傳師真奇怪,也沒有事先跟後學商量討論,就突然要後學在佛前立愿做副壇主。」

沒想到閨蜜義正辭嚴地說道:「一個修持得力的點傳師是出口成愿的,尤其是在辦道時,其心能與天地感應道交;妳的點傳師在妳尚未清口時,便為妳承擔責任、網開一面地提拔妳為副壇主,這可是無上的榮幸啊!我跟我們道場的點傳師已多次請求設壇並申請成為副壇主,可是我們點傳師評估之後都未予同意,只建議我退休後去神威道場清修駐壇就好;所以,這可是妳愛親重師的福氣啊!」

後學這才恍然大悟。是的,總領導點傳師能「出口成愿」,後學就曾聽啟化堂的方建華道務助理說過:「民國80年(1991)時,有一位金輪寶相大仙,就曾在顯化中脫口指出總領導點傳師是金身羅漢化身,且身旁均有四大護法隨身,並求總領導點傳師能授其明師一指以了脫輪迴;當時總領導點傳師說了聲『好』後,濟公老師隨即帶領大仙成道回天;的的確確是出口成愿,真實不虛。」後學也感念他老人家的與人為善、慈悲開緣,將儒家思想中的「毋固」工夫體現無遺。所以,基礎忠恕道場的道親們一定要念念善體師心、善察師意,千萬不要因為我們前人輩與領導點傳師的慈悲護佑,而人在福中不知福,輕忽了尊師重道的感恩之心啊!

▲   黃總領導點傳師的親切令人如沐春風。

總領導點傳師曾說:「與袁前人相處,能讓後學發自內心地感到快樂,因而無所不說、無話不談。」而總領導點傳師的為人,亦是如此地讓人感到親和溫暖。記得他老人家還住在大武崙時,有一次後學與醫院同事團購了一箱葡萄,便興高采烈地打電話說:「後學想開車去探望您老人家。」沒想到,在離總領導點傳師住家好遠的大馬路旁,後學就看到了他老人家高大挺拔的身影,他若無其事地告訴後學說他順道在散步,但後學卻能感受到他的慈愛與關懷。想必他老人家是擔心後學因為長時間在外地求學、工作,已多年未曾回到大源堂,所以特地走到大馬路上,以防後學迷失了回佛堂的路吧!總領導點傳師不僅示現了「道在平常」,也讓後學想到所有的原胎佛子在紅塵俗世間為了這肉身凡體而奔波忙碌時,是否也忘了 老母娘與濟公老師正殷切期盼著我們想起歸鄉之路,並擔憂著我們是否已迷失了回轉理天家鄉的道路呢?

▲  黃總領導點傳師陪同袁前人參加道親聯誼活動。

之後,每當後學在人生與工作路上有了挫折、困惑與抉擇時,後學總想去看看他老人家。因為總領導點傳師為了眾生,實在歷經了太多風霜雨雪,據方道務助理所說:「由於總領導點傳師長年為了道務南北奔波、早出晚歸,還曾開著雷諾汽車在宜蘭回基隆的濱海公路上,跌入懸崖駁坎下,幸被大樹擋住,方才撿回了夫妻二人的性命。」所以,面對這樣一位歷經風浪險阻都能無懼艱難考驗,且依舊和藹慈憫的長者時,後學會覺得自己所有的迷惘與困境,都只是小巫見大巫,根本不值一提了;接著,後學便會有了再次奮發振作的力量,或許這就是孟子所說:「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孟子‧盡心上》吧!

總領導點傳師曾說過:「在度人求道與成全上,質比量更加重要。」當後學開始慢慢地走入修辦的學習之路時,倘若看到了不順心意的人、事、物而有所抱怨時,他老人家會告訴後學:「修辦的路上從來就不是一條省心快捷或舒適簡單的路,妳會碰到的困難,都是正常且應該的;因為簡單且容易的事情,別人早就挑著搶去了,怎麼輪得到妳啊?因此,要學會堅強,不要輕易就被考倒,並且要勇於承擔自己所選擇的道路!」

老人家的肺腑之言,是智慧之語,也是真知灼見,時時提點著我們,在修辦學習的路上,若真有那麼容易,就不會是修道如牛毛,而成道如牛角了。所以,六祖才會教導我們「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六祖壇經‧般若品》,一個真正的修行人,雖能清楚明白,但卻不執著於世間的是非對錯;要學會覺察,並從對別人產生的貪愛、嗔恚與愚痴等無明的情緒中解脫出來,不耿耿於懷地讓別人的過失汙染了自己的良善心境,更不要停留在外境之上,生起諸多的煩惱心來障蔽了本然自性;而要以妙智慧向內看到自己的起心動念,才能有正知正見。

之後他老人家承擔起基礎忠恕道場總領導點傳師的重責而日理萬機,後學也就不好去攪擾了。直到多年後,後學上忠恕學院高級部而去了宜蘭同學家研討;討論結束後,因為時近傍晚,後學心血來潮便向同修蘇兄提議,繞道至天庭道院看看總領導點傳師是否在家?幸運的是,他老不僅在家,還一眼就認出了小後學,並立刻叫出名字;當後學把同修介紹給了他老人家時,他尊重地稱呼後學的同修蘇兄為學長,並客氣地寒暄關懷。還說自己只有在點道時是點傳師,其他時候跟我們大家一樣都只是後學,這是他誠篤謙和的道範,真正落實了六祖所說的「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六祖壇經‧疑問品》,也示現了道在生活,一個真正謙遜無我的人,很容易就讓人在平凡中看見偉大的德行。

註:參考網路文章范聖杰〈走過生死一線間——談因果與業力〉。

(續下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