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庭道院觀摩學習心得
◎ 林瀾
編按:作者於今年(2021)年初法會時求道,現在已開始學習吃素,並在法會中學習獻供、分享心路歷程,以及負責禮節演練的講解,也開始學習練講專題。
首先,後學要感謝 天恩師德,感謝點傳師慈悲,給予後學這次寶貴的觀摩學習之旅,也感謝天庭道院的學長和弘博學長一家的發心精進,才促成了這次的機緣。天庭道院學長們的招待令後學備感親切,雖與大部分前賢是初次相見,但因道而結緣、而相聚,這種默契與欣喜的磁場,或許就是道親之間無需過多言語便能明白相通的。在這次學習的過程中,後學真的受益良多,也藉此機會,盼與大家小作分享。
最初給後學留下深刻印象的一課,是關於「真實」。在到達天庭道院當晚參與練講,因時間關係,只能由秋香學長、幸樺學長和勝睿學長上台。秋香學長打頭陣地講完「三機一體」課題後,仲田學長率先上台作點評分享,就剛剛的講課內容,直言提醒哪些部分可再稍作改進;而秋香學長也根據大家的反饋,仔細聆聽且認真做好筆記。這看似簡單的舉動,後學看到的卻是難能可貴的真實。我們在道場上也好,在日常生活中也好,時常會因所在場合中,或許有輩分較高、名氣較大,亦或資歷較深的對象,而難以放開暢言,始終多少有些顧慮。而秋香學長作為一名資深的講師,具有極鮮明的個人風格色彩,課程的節奏把控也十分緊湊,其感染力之強烈,相信給聽過課的學長們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般,台下聽眾給予的反饋是來自於方方面面的,正是由於不禁錮於某個維度、某個方向,講師與聽眾之間的互動才能破壁,進而產生更大的共振力,後學認為這何嘗不是所謂的「學道要切磋」呢?
天庭道院的學長們不存私心,一視同仁,不因今天有台北來的、桃園來的,或是其他地方、其他單位的道親們在場,要顧及「自家人」面子,有什麼意見,等「外人」離開再做討論,而是坦誠相見、直言不諱。大家皆是道親,因為「道」而變得「親」,不分你的我的。如此的真實相待、真實所言,諸位前賢才能在修辦的路上,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緊接著在隔天,後學學習到的另一堂課,是「細緻」。當天適逢天庭道院20週年慶,後學又見證了一場辦道禮,除弘博大哥扛下拍照任務之外,後學也很榮幸能與幸樺、傑勝兩位學長共同參與服務,我們負責的是求道卡的填寫;一張小小的求道卡,所列欄位也不過七行,但字裡行間卻蘊藏著不少的功課。例如:書寫求道卡用的筆,需一律使用黑色;同一張卡上書寫的內容,需經由同一人之手,以確保字跡一致;新道親與其引保師的姓名需再三核對,若對某些筆畫存疑時,要謹慎確認。而在書寫點傳師大名時,幾位學長對於「程」字的寫法進行了小番探討,「口」字下面究竟是一撇還是一橫?因兩種書法寫法都可行,但為了謹慎起見,學長們還是就此問題向程松源點傳師本人討教確認後,才安心下筆。從小小的一個筆畫,後學看到的是尊師重道的展現、是一絲不苟的嚴謹。
回想後學以道親身分再親臨辦道現場時,當下感慨萬分的心境難以用三言兩語來表達,只能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因緣;也感恩自己真的很「會跟」,有幸經洪點傳師提點開解,能與正法薪傳團隊的各位學長結緣,後學只能不斷地精進,向各位學習。以上,再次真心感恩擁有這次觀摩交流的機會,多行能多見,祝願學長們能早日一同學習到前人輩及點傳師們的「行深」工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