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6日 星期一

代間學習 開創超高齡社會的新修行模式(上)


代間學習  開創超高齡社會的新修行模式(上)

◎ 瑞周天惠義德單位青年料理團隊提供

緣起

台灣現今已是高齡社會,每100人之中就有16人是65歲以上的長者(參考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0至2070年)」),道場中也不免有同樣的高齡化趨勢,看到有長青壇主因失能被送到護理之家,臥床直到歸空,卻沒機會好好分享修辦心得;也有清口當愿的長青道親,獨居在家,平常沒有人可以聽她好好說說話,開班已成她目前生活中的確幸。道場中年齡65歲以上的長者,為數不少的人都已有幾十年的修辦經驗,因而點傳師慈悲期望可以透過長青班聯誼,讓長青道親除了有機會回到高雄天惠堂禮拜,更有機會彼此互動,共享修辦心得,達成「身心成功老化,靈性成功提升」的新目標,也為幾年後馬上要到的超高齡社會做準備。

舉辦長青班聯誼,經由點傳師們與道場幹部群開會討論後,發現了幾個問題:

  1. 因長青班聯誼預計訂於上午舉辦,有一部分長輩是長期在廚房奉獻的老菩薩,如果沒找到其他人協助代替準備午餐,這群廚房菩薩就沒有機會參與長青班聯誼,這該怎麼圓滿處理?
  2. 長青長輩通常會有家屬協助交通載至道場,這些家屬來了卻沒做什麼事,就空等長輩聯誼,十分可惜。道場修辦本就鼓勵齊家修行,該如何成全三代、四代,甚至五代同堂齊家共修?

經多次會議之後,點傳師慈悲決定推動一個月一次的義德家庭日,也鼓勵道場年輕人,甚至有不少是壇主第二代、第三代的孫子輩,來家庭日準備午餐給長輩及參與家庭日的道親享用。於是便有了家庭日青年料理團隊的產生。

青年料理團隊或許無法擁有廚房長青菩薩幾十年的好料理功力,但以兩個精神為目標來學習:

  1. 不要讓道親餓著回家(雖然第一次的家庭日,因為經驗不足,的確是讓不少道親是餓著回家的)。
  2. 大家都是道場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從小在道場長大,一直以來,是掌心朝上接受長輩的服務,現在要以感恩的心學習掌心向下,服務長輩。

在青年料理團隊實際運作一年之後,意外發現因上天慈悲與點傳師的智慧,青年料理團隊成為代間學習——開創超高齡社會的新修行模式。多數道場年輕人雖是茹素,但因工作或課業忙碌,且不擅廚藝,藉由青年料理團隊各成員負責一道菜,慢慢發展出有成員會請教道場老菩薩怎麼煮大鍋飯、菜該怎樣炒會更好吃等秘訣。感謝德觀阿伯與滿娖阿姨傾囊相授,洪點傳師夫人還一個月一次親自南下,教授大家烹飪專業的素食料理;未來李點傳師更慈悲計畫要把私人珍藏的獨家辦桌料理手藝,傳授給青年料理團隊成員。每位長輩身上都是寶,青年料理團隊也因此有滿山滿谷的寶可以挖、可以學習。以下就是青年料理團隊成員一年多來的學習心得分享。

正念料理

※黃菉涵

承蒙上天慈悲、點傳師們慈悲,瑞周天惠義德單位這幾年來增加了創新的課程運作,同時也帶動年輕人參與,讓後學感到非常感動及欣慰。

諸如像家庭日的「青年料理團隊」,年輕人的勇氣和活力就是會感染周邊的人,從會做沒幾樣菜,到煮給200位道親吃的宴席,除了中式口味還有日式、義式、越式料理,真的是跌破大家的眼鏡,還出乎意料地好吃,他們背後的用心和汗水是可想見的。

年輕學長們個個臥虎藏龍,機會來了就把握住,勇於承擔,全力以赴。就像特斯拉汽車,開到沒電了就去充電,我們團隊中幾位學長更是持續精進地學習,每個月由寶珠姐慈悲來南部傳授畢生累積的「武功秘笈」,在教學中除了料理的教導之外,還要求學員要無聲,心才能靜下來;在安靜的環境下學習,讓後學很震撼,沒想到這樣學習反而非常舒服;每道料理,大家品嚐時都是讚不絕口。回家後,學員還會各自練習,分享家人品嚐的喜悅,也讓家人對道場的印象不再刻板,家庭中洋溢著開心的歡笑。點傳師說:「先開心才有機會開悟。」

生活即是道,道在生活不經意處,處處都有。做料理不再是油煙迷濛、人聲鼎沸吵雜,而是像米其林的高級廚房;做菜的人是享受的,品嚐的人是快樂的。修道的目的,是為了創造美滿快樂的生活,不正是如此嗎?

▲  青年料理團隊裡,每位前賢臉上都充滿笑容和自信。

※吳哲旭

感謝能加入青年料理團隊,這是個讓後學能學習廚藝的地方。在烹飪過程中,李平東叔叔總是帶給我們歡樂,也是一位神隊友,讓料理可以順利完成。祝福料理團隊。

※林政均

青年料理團隊,像是提供後學一個可以向前賢學習的機會。除了廚藝的精進,重要的是如何藉由通力合作,學習到前賢的態度和精神。結果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過程中是用什麼心態去面對的,要問自己有沒有成長。

※吳宜臻

在廚房的這些日子裡,跟著前賢們學習,每一次都戰戰兢兢地完成百人餐點;盤子瞬間被清空的那種喜悅,是無法言喻的。記得第一盤的炒筍子,雖然簡單,但和學長一起完成的那份感動,是一輩子也忘記不了的。

自從新道親法會後,下定決心開始吃素食,承蒙大家的愛戴,感恩淑惠姐、淑嬿姐、賴甘阿姨、菉涵姐,以及各位前賢的關心,讓後學有備受寵愛的感覺,瞬間接受到很多母愛的感覺,也因此讓後學意識到,承先啟後、照顧晚輩,這件事是需要一直傳承下去的。

▲  感恩天廚菩薩慈悲傾囊教授大家專業素食料理。

※李秋萍

進入青年料理團隊,真的學到很多!後學雖然平時對料理很有興趣,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並不會有機會煮到多種料理,也不會有機會學到分工合作完成料理的體驗。每個工作崗位都有它的重要性,少了任何一個都不行;在料理團隊中,每位學長都是後學學習的前輩,各有所長。

非常感謝廚房老菩薩的慈悲,讓我們一個月能有一次機會做料理給大家品嚐,雖然可能不一定符合大家口味,份量也不一定足夠,但是看到大家吃得很開心,也會提供該怎麼改進會更好的意見給我們,這更促進後學想學更多的料理來做給大家吃。每一次的廚房料理都是在學習,也都是在累積經驗,後學非常感謝各位學長的包容。

※陸羿彤

後學在廚房幫忙也有一段時間了,但一直都是幫忙洗菜、切菜,不太懂得怎麼抓100多人份的料理數量。經過點傳師的慈悲,讓青年料理團能實際操作,加上各位長輩們的經驗分享,讓大家都越來越進步,也能變化出越來越多樣的料理跟大家分享。讓來參與義德家庭日的大家,都能吃到美味又特別的料理,也讓還沒清口茹素的學長們品嚐到素食的美味與特別。


※陸沛辰

很感恩點傳師和前賢們,給了我們這個機會學習做料理給大家吃!但是因為自己能力有限,目前僅能當個助手,協助姊姊羿彤一起準備。很謝謝料理團隊的各位成員,大家一起互相幫忙,團結一心,完成目標!

※吳玉君

感恩上天慈悲,感恩有那麼好的道場讓後學盡情發揮創意料理,更感恩各位老菩薩及學長們當後學料理的品嚐者。後學在做料理時很隨性,記得有一次做日式大阪燒時,已經煎完後,才被學長提醒怎麼有玉米在旁邊,這才驚覺忘了加啦!還有一次做義式烤Pizza,帶了蘋果想烤甜的口味,卻找不到蘋果,連小孩都在幫後學「萬里尋果」。

或許我們不能像老菩薩一樣練就一身好功夫,但是我們也能做出不一樣的好滋味,當菜端出去後被吃光時,心中總是有種被受肯定的感覺。所以看似我們在造就道場,但同時也是在成就自己,自己才是獲益最多的那一個。


※李亞珊

後學參與兩次(煮湯),一起在廚房見習各位前賢料理的風姿,很是感動!看到前賢熟練地揮舞著手上的鍋鏟和加入調味料,不畏廚房炎熱,全心全意投入,做出一道道的美味佳餚,真的很佩服!有的前賢仔細洗菜、切菜、準備食材,快速又有條理地做著手上的工作,這種專注的精神,讓人也忍不住想加入他的行列。當前賢端著剛煮好的料理,臉上充滿笑容和自信,濕透的背看得出都是他的用心付出。在青年料理團隊裡,真的每位都是寶,還持續在閃亮,照亮你我的心。

※柯靜惠

後學參與青年料理團隊已有約一年時間之久,最大的收穫就是有機會服務別人,是後學人生最歡喜的樂趣。雖然每次的料理或許不盡完美,但都是青年團隊滿滿的誠意;後學自覺自己料理的食物不足地方甚多,但願意一次一次地修正,直到看見盤中的食物被夾光。以下是個人參與料理團隊的心得:

從烹飪食物當中,後學看見團隊彼此相處的融洽,大家會互相幫忙、彼此尊重;總召集人對大家的需求都能給予協助與回應,是很溫馨、溫暖的互助團隊。

從入道後,常使用堂的資源,總覺得心中有所愧疚,現在總算有機會可以為別人服務,真是一件美好又開心的事;所以把握每一次的任務,總想把它做好做美,讓大家開心地享用美味的午餐。我想這也應該是我們團隊最大的心願,雖然進步空間還很多,但我們可以虛心接受,慢慢修正做到最完善,直到大家滿意。

感謝所有長輩的支持與鼓勵,因為有您們,才讓後學們有機會付出;近日因疫情的關係我們無法常相聚,著實可惜,希望疫情快快散去,大家能恢復正常生活,期待我們早日再相聚。


※蘇泳貞

最近全台灣疫情大爆發,三級警戒中大家都不能隨意出門,因為深怕自己會有染疫的風險。這場疫情是上天出給人類的考題,也因為沒有了自由,才知道自由的可貴。

每個月一次的家庭日,現在才體會可以去堂服務大眾是多麼幸福的事。後學心中很感謝點傳師的安排,讓我們年輕人有可以學習服務的機會,在堂長大的我們,受到很多前賢們的照顧,現在長大了有能力可以回饋別人、為別人服務,真的是後學心裡最渴望的。

每次的服務學習,對自己來說都很充實、很滿足,並不一定是自己煮得很好吃,當然還是比不上前賢們的廚藝,但為了不要相差太遠,我們一直學習如何煮得更符合大眾的口味。一群年輕人在廚房裡忙著,努力認真的畫面很美好、很和諧、很有希望,而後學自己認為可以身為當中的一份子,心中感到非常的榮幸。

再次感恩點傳師的安排,堂真的是個可以實現「共好社會」的場所。後學是一位老師,在學校我們希望給孩子「共好」的教育,所以學校希望跟家庭有好的連結、跟社區有好的連結,進而形成共好的社會。這條路不容易,但我們努力著。

而每次到了堂,我都感覺到很放鬆、很有家的感覺,道親之間彼此互相關懷,就像一家人。後學覺得自己真的很幸福,感恩上天讓後學這輩子可以求道、可以在堂學習服務。疫情是暫時的,而經過疫情洗禮的我們,更要學習感恩、惜福、佈德。

(續下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話大德張老前人

◎ 劉黃河點傳師   邂逅 我們的大德張老前人,與後學的首次邂逅相遇,因緣可謂奇特,在那時之前,我們從未謀面,素昧生平。 那是後學退役後的事,後學工作於新店二十張路的一家公司,這公司的總經理也姓張,也是上海人。這位張君住在羅斯福路三段,就是台灣大學正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