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6日 星期二

薪火相承 道脈長存(上)


◎ 潘風明點傳師講述  蔡明家整理

緣起


西元2006年2月5日,瑞周天曉天恆幹部法會假天德堂舉辦,特別邀請潘風明點傳師慈悲賜導專題:「薪火相承 道脈長存」。講課到一半時,老前人突然駕臨,也為這堂課增添特別的味道。聽說在此之前,老前人已有一段時間沒有去天德堂了;那天老前人說要出門,隨侍的點傳師們問老前人想去哪裡,老前人就說要到天德堂去。一到天德堂,知道正在開法會,就要上樓看看。

天德堂的江謝麗花學長趕忙跑來通報,蔡明家學長站在後面錄影,江謝學長就叫蔡學長跟點傳師報告說老前人駕臨;蔡學長向蔡士良領導點傳師(當時為點傳師)報告後,蔡領導點傳師連忙起身,就從天德堂的大禮堂樓梯跑下去要接駕老前人。

轉眼間,簡新發前人、施琴點傳師、詹明政點傳師隨侍老前人搭了電梯上來。蔡領導點傳師沒接到駕,又匆匆從樓梯再跑回三樓大禮堂,當時大家已在掌聲中向老前人接駕。老前人問大家:「今天開什麼班?」之後簡單地慈悲賜導一段話。而跑得氣喘噓噓的蔡領導點傳師,一回到大禮堂,就靜靜地站到老前人後方去。

那一幕,至今恍如昨日,歷歷在目。一位是為道忘軀、時時惦念著後學們的老前人;一位是尊師重道,忘了自己年歲,跑來跑去,為了接駕的領導點傳師。

前言


主班蔡(領導)點傳師、各位點傳師、班長、各位幹部、前賢,大家早。今天,後學很感恩在新年度的開始,就由於各位點傳師的慈悲和各位學長的厚愛,讓後學有這樣一個機緣來幹部研習班學習,來就教各位,後學真的很感恩大家的慈悲。

對瑞周天曉天恆單位來講,今天這一班都是重要的幹部,有壇主、講師、辦事人員,相信各位的付出、貢獻、發心,絕對能夠讓整體道務有生機蓬勃的發展,因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論語‧衛靈公篇》。能夠在 天恩師德的賞賜之下,還有老前人大德、各位點傳師的引領中,讓我們一路平平穩穩、平平安安來修辦、來學習。真的,這是我們天大的福報!尤其在現在這個時代、這個環境,更值得我們重視和珍惜!

今天後學要來談的主題是:「薪火相承 道脈長存」。這個主題,各位以前應該在道義的探討上都有提過,我們只不過再借這個機會互相做一個分享;要談這個主題,當然離不開道統的傳承,也不離開各位前人輩、前賢一路的開辦,所以後學今天就從基礎忠恕的道脈來做一個提報,後半段重點會放在我們老前人的大德,做一個概略的引述。

因緣具足  心法相承


提到「道脈長存」,其實「道」本來就長存;「道」從來就沒有間斷過、沒有隔閡過,只是因為時空當中的人、事、物等因緣變化,使得這個「道」,有顯、有隱、有明、有暗。在整個時空的過程裡,「道」是無時不在的,無時都在孕化整個宇宙蒼生,就好像我們的呼吸隨時都沒有離開過,只是我們平時沒有去感覺到。在這樣一個時代大變化、大變動的環境當中,才能體會到、印證到「道」的殊勝與寶貴。

我們若是看看整個道脈的相承,在十五代祖的「無極圖」裡頭有一首偈,講得很清楚。祖師說:「至理渾圓太極先」,那就是無極,也就是道的本體。「徹終徹始徹中邊」,這個本體是沒有分前後、左右、上下,祂時時刻刻都積存在萬物當中,時時刻刻在我們本身都有道的佈化、道的展現。「大包覆載無形外,細入鳶魚有象前」,「道」的體是無外的、是無形的,祂是涵蓋整個、遍滿十方;但是,在每一樣物品裡頭,都有「道」的展現,變成了有形有象,變成了有陰陽和合、水火相濟,就有「道」的妙化、妙用展現出來,而形成了萬象萬物,這就是「細入鳶魚有象前」。所以,所有的萬物離不開水、火,離不開陰、陽,但是這個根源都是由「道」無形無象的本體拓展出來的。

「二五合時周性命,一三判處貫人天」,所有的萬物都是離不開陰陽,當然也離不開五常(仁、義、禮、智、信)、五行(金、木、水、火、土),離不開這一些。所有的萬象萬物,都是從「道」的大化,一本散萬殊,但是根源仍是離不開「道」。「道」無形無象,但如老子所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德經‧沖和章第42》從一到三的這個歷程中,最先開展的,就是有天、有地、有人這三層,這樣一貫,天人就在這當中交會,天人合一,育化、孕育就在這當中。「道生一、生二、生三,三生萬物」,在這樣的整個歷程裡頭,生生化化、生生不息。

「羲皇畫後真宗顯」,本來我們是沒有辦法發現「道」,但是從伏羲氏一畫開天之後,就像現在點傳師在我們當前這麼「一畫開天」之後,開了我們這個竅門,「道」的奧妙、「道」的殊勝就在這剎那之間展開,所以羲皇一畫,就顯出了真宗、真道、真理。歷代的聖人、聖賢所要傳的,也是要依靠、依賴這個而脈脈相傳,所以叫「聖聖淵淵賴此傳」。

今天我們每一個都很幸運,我們所得、所傳的,也就是從「道」的本體中脈脈相承。當我們看到點傳師傳道的過程中,拿著那一支「傳香」,整個動作、歷程,就是要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就是要告訴我們:「道」的本體是永遠薪火相承的!這個火,從來沒有熄滅、沒有盡,永遠是薪火相承,永遠都要讓所有眾生、萬物「允執厥中」。所以點傳師那支傳香,所舉的動作,整體是一個大「中」字,好大好大的一個「中」字,無限的「中」字,那就是「允執厥中」。自古的聖王、聖賢,他們傳道、傳心的一個心法,基本上很簡單,也就是「允執厥中」。

今天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幹部,處在現今這樣一個當下,我們要傳什麼?要依靠什麼?要依賴什麼?也是傳「中」,也就是要相承「大中至正」的心法,使其永遠照亮人天,永不停息。就像奧林匹克每一次運動會之前都要聖火相傳,有沒有?聖火傳遞,這就是運動精神;所謂真正奧林匹克的運動精神,就是「道」的本體!「道」就是生生不息、生生化化,祂是運動精神的最原始、老祖宗,所以就以聖火傳遞來做一個媒介,告訴世人:「道」就是這麼一回事;「道」給萬物、蒼生能夠帶來健康、活力、生機,這個都是運動的體性,那就是唯一的,就是不離開這個本體。

十五代祖這一首偈明確地告訴我們:今天所得的、所持受的、所承擔的,古今不變!從未有天地之先,是這麼一個樣子,到現在萬物、萬象、萬事顯現,到有我們足跡的今天,我們每一個人有沒有變?本懷有沒有變?本質有沒有變?沒有,沒有變!是一體性的!所以叫「吾道一以貫之」《論語‧里仁篇》。所謂「吾道一以貫之」,就是從沒有天地之先,是這個樣子,到現在也還是如此,也是「如是」;所以佛家講:「如是我聞」,什麼叫「如是我聞」?就是我現在所見所聞,還是不離開這個「如是」;什麼樣的「如是」?就是一樣這樣的一個「原本」、這樣的一個「原貌」、這樣的一個「原點」、這樣的一個「原來」,沒有變質,沒有改變。

今天要談的這個主題,是從這樣的一個因緣開展;由這樣的一個因緣開展以後,到現在有了這個時空、有了這些蒼生、萬物。剛剛講,「道」是無形無象,那怎麼辦?因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我們現在所面臨、所接觸的,都是有形有象,那怎麼樣讓這些有形有象能夠溯本達源,找到這個根頭,能夠歸根復命、能夠返本還原,再回到我們本來的面貌、本來的面目?要怎麼做?這個當中就是所謂修道、辦道的一個歷經、一個歷程;不然,哪來的修道?哪來的辦道?「道」本來就是具足,不必再有這麼一個麻煩的程序。所以我們今天是在這樣的因緣當中,而有道脈的開展與相承。

祖師闡道  應緣應運


再來就談一談第十八代祖師──我們的師尊、師母,在民國19年(1930)同領天命,開始辦理三曹普度,末後一著,這叫做「普度收圓」,讓所有的眾生在最後一期都能夠回歸老家。師尊、師母剛開始承領天命開辦的時候,是不是就那麼順利呢?有沒有那麼順心?沒有!各位有沒有去看看師尊、師母開辦時期的狀況?也是千辛萬苦!考驗、考磨層層!絕對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平夷;後來到了天津,度化了道德武學社這些成員,整個道務才真正地開展出來。所以,若是要講一貫道的發源,最早是在山東,之後真的開展,就是由天津開始的。

當時師尊要度化道德武學社的成員,就是由孫錫堃道長──當時的負責人,還有楊灌楚老前人(當時協助孫道長負責道德武學社辦理這些練武工作)開始。天津道德武學社成員的功夫很好,對外以傳授八卦拳為主,另外還有一個實質的任務:跟著千峰山一位先天派金丹道的宗祖──趙避塵老先生修行。當時趙老先生是千峰山先天派金丹大道的總渡法祖,孫錫堃等人拜趙老先生為師;他們一方面傳授武術,另一方面則是拜趙老先生在修道、修行。

師尊要去度他們時,他們根本不信「道」是應時應運、「道」是三曹普度,以及此時是要普度收圓的時候,他們哪裡會相信!這一位副辦──楊灌楚先生,他本身是鸞生,也能夠扶乩出仙佛的乩訓,因為這樣,使得度化他們更困難。師尊對他們談「道」、談天時的轉變等,都不能得到認同,楊灌楚反將他們的乩訓、仙佛開出的鸞文拿來說給我們師尊老大人聽;在各說各話的情況下,顯得沒有交集,師尊等人也就只好先離開。

之後,師尊又帶著三才一起來到武學社,並且向孫錫堃先生表示:是否能夠讓三才開沙,由仙佛來慈悲訓示?得到他們的同意後,就在道德武學社請三才上壇;不久,忽然見到楊灌楚先生雙腳跪地,頭磕在地上。後來旁人問道:「您是怎麼回事?」楊灌楚回道:「那時我看到關聖帝君臨壇,祂手持青龍偃月刀,當下一掃向我劈過來,我自然即刻跪地、低頭閃躲。」就這樣一個因緣,度化了武學社的孫錫堃道長和楊灌楚老前人,及武學社的成員,之後才有了「天津道德壇」,也在這當中成就了許多的人才,「道」才由道德武學社開始普傳;後來許多道長、點傳師、前輩們到各地開闡度化,多是在道德壇培訓後出去的。

基礎源流  溯本追源


基礎的道脈源頭就是由天津道德壇開始的,大韓民國一貫道道場金福堂老前人也是由這裡出去的。在天津道德壇裡頭有許多人才,當時有張葆經和馮悅謙二位老前人受到楊灌楚老前人的慈命南下開荒。慈離大仙(張葆經老前人)、慈化真君(馮老前人,號悅謙,字永印)都是天津道德壇的點傳師,南下到了上海;那時候是民國28年(1937),他們在上海呂宋路租屋,開荒度化,「基礎」就由這裡開始。

張、馮二位老前人來到上海時,也是應著機運,在上海度化了許多道親、成就許多的人才;當時上海基礎壇人才濟濟,所租的房子已容納不下,前人輩們因此決定由基礎壇分辦出去,之後才有了寶光壇、和光壇、金光壇、浦光壇,還有紫光壇、瑞光壇等等。上海那時候的寶光壇、和光壇、金光壇、浦光壇,後來也成了各組線的名稱;這些組線的起源都是在基礎壇求道、培訓之後出去開辦的人才。

當時李廷崗老前人也奉命來到上海基礎壇共辦。民國31年(1942),張葆經老前人(慈離大仙)成道歸空後,由馮悅謙老前人(慈化真君)負責接手基礎壇道務。之後,馮老前人(慈化真君)成道,就由李老前人(慈佑帝君)繼續負責基礎的道脈。在中國大陸變色之後,李老前人隨駕師母老大人避開這樣一個變化;首先,先到澳門,之後經由澳門轉到了香港;當時基礎的前人輩們也都來到了香港。我們張老前人當時也在上海基礎壇,民國36年(1947),受李老前人慈命來到台灣開荒辦道,今天基礎忠恕的道務也開辦到世界各地,這就是基礎忠恕道脈相承的情況。

後學再向各位提報慈佑帝君──李廷崗老前人的修辦概略,李老前人是張老前人的點傳師。慈佑帝君,俗姓李,名鳴岐,字廷崗,原籍河北省棗強縣人,生於清宣統元年(1909)2月29日。年少時,母親即離開人世;李老前人侍親至孝,之後到天津做生意,他將做生意所得悉數奉給父親,生活所需再由父親給予;每次回家,一定先去向親長請安,這是慈佑帝君對孝道的落實。李老前人生平為人剛正清廉,自奉甚儉,終日只見他身穿一件布衣,衣食簡單,待人接物慈悲為懷。

李老前人於民國28年(1939)春天,在天津道德壇求道;得道後,明白大道的尊貴,就決定捨身辦道,四處開闡度化;李老前人於民國30年(1941)領受天命,由師尊老大人慈悲放命成為點傳師。李老前人因為工作關係常到上海,之後就奉楊灌楚老前人慈命到上海基礎壇協助開辦道務。

來到上海的李老前人跟隨慈離大仙一起開辦,相處十分融洽,也因為性情相近、言談投機,所以李老前人時常隨駕慈離大仙到各處襄辦道務、四處慈悲度化成全。李老前人十分好學,努力研究,同時對於《易經》、易卦也有相當的鑽研,數十年如一日。李老前人身材高大、容貌莊嚴,令見者很自然地肅然起敬;接近後,卻感受到其平易近人。李老前人也曾來過台灣幾次,有一些資深的道親們應該聽過李老前人慈悲賜導。

那時候(民國31年),基礎壇的道務就是由馮悅謙老前人負責,當時基礎壇在上海是第一個佛壇,所以在辦事各方面沒有組線之別,都是共辦一體,有很多的人才培育、訓練,都是由馮老前人負責;各壇需要人才、資源,就來基礎壇登記,之後再由馮老前人分派出去點道、講道、辦事等等。後來,基礎壇位於上海呂宋路之佛堂太小,就遷移到梅白克路;這個地方較大,有上下二層,樓上是佛堂,樓下則有廚房、客廳,還有空間能舉辦義診、義施醫藥、白米等社會福利慈善工作。民國35年(1946),馮老前人成道歸空,受 上天老母敕封為慈化真君。

之後,由前輩們共同推舉李廷崗老前人(慈佑帝君)為基礎壇的繼任領導前人。當時李老前人時常隨侍師母老人家到各地;於民國40年時(1951),李老前人隨駕師母老大人抵達澳門,接著到了香港。李老前人為了整體與基礎的道務付出相當的心力,操心勞力;於民國65年(1976)農曆2月8日,鞠躬盡瘁,成道歸空,享年68歲。

▲  忠恕道院文物館內介紹基礎源流。

忠恕舵手  大德風範


民國36年(1947),張培成老前人奉李老前人(慈佑帝君)慈命來到台灣開荒辦道。接著後學向大家介紹張老前人的修辦情況。

老前人於民國3年(1914)誕生於江蘇省崇明島新河鎮。8歲時,進入私塾讀書;12歲時,小學畢業;民國16年(1927,14歲)時,隨父親到上海學習做生意。民國25年(1936,23歲),與友人唐俊民合作在南京開設「鴻利毛行」,當時老前人擔任商行的總經理一職。民國26年(1937,24歲)七七事變,上海當時也是烽火連天,隨時需要逃難。民國32年(1943,30歲),由友人唐俊民引度至上海閘北太陽廟旁的泰光壇求道,當時泰光壇的壇主即為日後曾到台灣開辦的唐紹繼點傳師,張老前人的點傳師為李廷崗老前人;張老前人下午求道,當天晚上即清口茹素,由此不難看出老前人深具智慧。而老前人之所以答應求道,也是由於一片孝心,因為聽到求道可以引度父母回天,因此答應求道。

求道之後,老前人非常精進,時常回到佛堂學習禮節;2個月後,老前人決定將商場職務交給友人丁萬餘先生處理,自己就回到故鄉崇明去開荒辦道。老前人30歲求道,沒多久隨即決定回到故鄉辦道,在崇明島努力度化,民國33年(1944,31歲)時,度化了有一、二百人。老前人當時一片度盡蒼生的慈憫悲愿,到了同年農曆3月15日,師尊老大人來到了南京,老前人受馮悅謙老前人指派來到了南京拜見師尊。到了農曆4月8日,就由王德訓老前人保命,在上海由師尊老大人親自放命為點傳師。

老前人時常在慈悲開示道理時提到,以前在學習時,曾受到一位前人輩相當的考驗,指的就是王德訓老前人那段期間所給予的磨練、歷練。老前人領命後,下午就回到基礎壇學習辦道禮,當晚就辦道,點了15眾;由此可以看到老前人的智慧與魄力,都是在最短的時間裡努力學習,將一切做好準備。領命之後,老前人也回到故鄉崇明島用心開闡度化,在很短的時間裡,共開設了88間的佛壇;而這一切都發生在民國33年之中。

民國36年(1947,34歲),老前人即帶著二十來位的辦事人員來到台灣開荒,老前人在自述中曾這麼說:「當時來台灣,帶了七十匹的府綢、一百打的毛巾、六百打的手絹,做為辦道的經費來源,就這麼由上海來到台灣。」剛開始,在台北的南昌街開了一間商行──「天豐商行」。

民國36年8月中秋,接到師尊老大人殯天的訊息,即趕回去致哀。民國37年(1948),得到李老前人(慈佑帝君)的通知,隨王德訓老前人至漢口參加師母老大人主持的三天大懺悔班,這也是張老前人第一次見到師母老人家;同年7月,隨李老前人至廈門再次參加大懺悔班。之後,隨前人輩們到香港,才又回到台灣。

以上是老前人得道之後大略的過程,從得道、領命、回到故鄉開辦;在這麼短的時間,民國32年求道(30歲)到民國36年,才4年的時間,就來台灣開荒辦道。由老前人修辦的歷程來看,身為他的後學,我們真的很慚愧!很汗顏!為什麼?因為回想我們自己本身的修辦,就如同古時俗語所說:「達伊一隻腳毛,都達不上(台語,遠遠跟不上的意思)。」由此可約略一窺老前人的修道風範,身為後學的我們,真的要加倍地學習、效法。

接著,後學再做一個整理,讓大家了解老前人在修辦歷程中,值得做為我們模範的精神。道脈相承,我們主要就是要學習老前人、前賢輩他們修辦的風範、標竿、行誼,就是要學習這一些,不然「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我們怎麼開辦?怎麼有一個根據?所以,後學就將老前人修辦的精神、行誼做一個約略的歸納;老前人大德的修行風範是難述其一,只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之歸納出幾點說明,給各位做一個參考。

一、孝道立基


由老前人得道以及他一生的待人處事,可以了解到老前人是一位事親至孝的孝子。如果有到過老前人公館的就知道,老前人床頭擺著父母的相片,客廳也擺放著父母的供位,老前人隨時都供上水果奉拜父母。

而且,更了不起的是,老前人的父親身體有恙時,看了許多醫生都看不好,老前人想到古人孝心至誠可以感動上天,就效法古人割股療親的做法,在民國32年(1943,30歲),父親身體很不好時,於自家庭院中擺設香案,祝禱上天,要割下大腿肉合藥給父親療病,所以老前人在故鄉崇明島是有名的孝子,袁前人也曾提過這個事蹟;由此可知,老前人有著至誠至孝的修養。

從這裡我們可以了解,「修道」最大的根本,就是要有「孝道」;一個修道人如果沒有孝道、沒有孝心的話,那要做到其它德行,可能也很困難,為什麼?因為「小孝」是對父母,但是「大孝」就可以推至 上天老母;「小孝」根基若立基不穩,那「大孝」就很難發揮,天人是要一貫的。看看歷代仙佛、聖賢,到我們這些前人輩們都一樣,都是從孝道開始奠基、立基。

二、智慧明覺


老前人得道之後,下午得道,晚上就清口茹素;聽到「吃人半斤,要還人八兩」,想了想,就這麼決定開始吃素。再來,老前人一領命,當天就立即辦道;由這些種種過程,我們可以看到老前人聞道即頓悟的力量,這就是「智慧」!所以,修道人若有足夠的誠心,但智慧卻不足的時候,也是很麻煩的。老前人的智慧真的是絕頂,而且記憶力也是很好的,二十年沒見的道親,一見到面,老前人就可以馬上叫得出對方的名字。這一點,我們也是學不來,這好像是天生的稟賦,才能有這樣的智慧明覺。

三、捨身辦道


老前人在民國32年(1943),當時還很年輕,只有30歲,他一聞道、得道之後,就馬上將如日中天的生意做了安排;交待好了之後,就專心修辦道,也回到故鄉開荒辦道;甚至過沒多久,就將堂上老母交由妹妹幫忙照顧,辭別了老母親,就這麼來到台灣,這一點我們也是很難學的。老前人的精神風範,足以讓每一位修道者,在親情、私人事務等等當中,學習如何規劃、處理與安排,這也是我們可以好好學習的地方。

(續下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話大德張老前人

◎ 劉黃河點傳師   邂逅 我們的大德張老前人,與後學的首次邂逅相遇,因緣可謂奇特,在那時之前,我們從未謀面,素昧生平。 那是後學退役後的事,後學工作於新店二十張路的一家公司,這公司的總經理也姓張,也是上海人。這位張君住在羅斯福路三段,就是台灣大學正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