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班共同結班紀實
◎ 忠恕學院學界班提供
西元2024年12月1日是忠恕學院學界班共同結班的日子,這學期末特別恭請劉定文總領導點傳師慈悲蒞臨賜導,是非常難得的機緣,因此特別商借先天單位松山慈祥堂場地,四班齊聚恭聆法語。
典範引領 修學並進
結班典禮,首先恭請陳昭湘點傳師慈悲開班賜導。陳點傳師談到如何成為一個理想的現代人,《中庸》云:「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要成為一個君子,最重要即是修好自己的德性,而且學問也要與時俱進。「尊德性」,想修好德性,要有一個學習的典範,學界班是由老前人所創立的,我們要以老前人為典範;老前人告訴我們要良心做主,良心就是我們的天性、我們的佛性,時時以良心做主,就不會偏了。求道之後,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有光明的佛性,時常要以良心做主。而「道問學」的意涵,即是自我精進,各位年輕人要跟上這個AI的時代,了解時代的脈動。期勉大家在尊德性與道問學兩方面同時並進。
▲ 陳昭湘點傳師慈悲開班賜導。
學以致用 勇於承擔
緊接著恭請劉定文總領導點傳師慈悲賜導,劉總領導點傳師以老前人求道後精進的修辦歷程,來勉勵學界班同學都能像老前人一樣發心、都能夠盡己之力協助道務開展。
老前人在民國36年(1947)時來台灣開荒,為基礎忠恕道場度化與栽培了許多台灣的前人輩,也讓後學們有機會求道、修道、體悟性理心法;大家要了解,今天我們求道之後,所學的是性理心法,要從自性中去體悟;學道、修道,是為了開佛知見,而非為了物質上的享受,後天的榮華富貴、名利恩愛都是短暫的,這些是一般人的追求。
老前人在民國81年(1992)成立了學界班,他非常重視年輕人,當時見到有許多年輕人是道二代、道三代,參與一般的班程時感覺有些代溝;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想法,要由年輕人來帶動,老前人為了培養年輕人而設立學界班。更早期在民國63年(1974)創立進德修業班(忠恕學院的前身),也培養了非常多的人才,這些教育體制設立的初衷,都是為了道務的傳承。而未來承擔道務的責任,就在各位身上,大家要有心理準備。
在道場中的學習,首先要從自己做起,我們要學習老前人的修辦精神;大家有聽過老前人的故事嗎?(有!)老前人在求道之前,事業已有成,然而父親的過世讓他承受很大的打擊,鄉親唐俊民先生度化他,老前人因為對父親的孝心、想要超拔父親而求道;求道後展現很大的智慧與果斷,立刻清口,並捨身辦道。
曾聽黃錫堃總領導點傳師歸納老前人修道之精神就是秉持著「誠、勤、苦」三個字;老前人求道後連續四天主動至佛堂學習禮節,很快就將〈請壇經〉背起來,禮節也通通學會了,此外也自己看道書、精進地學習,之後並回家鄉積極度眾。劉總領導點傳師以三個重點提示修道的方向:
一、充實內德,存養省察:時時自我反省,勇於改過。
二、精進道義,知行合一:把學到的道理運用在生活當中,自己修好了,進而影響其他人。
三、聖凡兼修,學以致用:一方面在道場學習,一方面在家中也要盡人道,孝順父母親,學習老前人無微不至地展現孝道。老前人以前常說,聽道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知道不重要,要做到才重要。
尤其大家以後都會擔任輔導學長,更要充實內德,才能以德服人,透過循循善誘,改變一個人的觀念,進而感動與轉變,讓我們的兄弟姊妹真正能夠體悟到道的殊勝。
▲ 劉定文總領導點傳師慈悲賜導。 |
接著總領導點傳師談到我們的責任是承上啟下,繼往開來。責任是自己要去承擔,而不是誰賦予我們的,因此要自我要求、自我提升,將所學真正發揮出來;並提點三個努力的方向:一、提供經驗,帶動學員;二、度人成全,助道開創;三、勇於承擔,永續傳承。勉勵大家以年輕人的角度提出好的想法,對度人成全的本業上有所助益,並幫助道務推展。
最後,以「志於道、志於學」和 「博學篤志」期許大家在道場上好好地發揮。
頒獎時段 互勉互勵
難得有此機緣,特別恭請劉總領導點傳師慈悲頒發結業證書給14位學界班第28期結業生,並頒發本學期全勤獎,四班成員共有26位獲得全勤獎,與33位獲得勤學獎(請假一次),在恭賀的掌聲中,也與總領導點傳師合影留念。之後由各班代表心得分享。
▲ 劉總領導點傳師慈悲頒發結業證書。
生命實踐 把握當下
最後恭請尹順隆點傳師慈悲結班賜導。尹點傳師談到每次結班都有精彩的畫面,今天一開始恭請劉總領導點傳師慈悲賜導,之後是各班的心得分享,把這些畫面連結起來,就看到不同世代在道場上的呈現。我們身處的年代是類比的世界,而各位是處在數位的世界,到底差別在哪裡?以前聽講師講課,是非常工整漂亮的板書、深入的道義、精彩故事的引證、修道好處的說明……,這樣道親們就聽得津津有味了;而現在可能是透過聲光效果炫酷的影片、美麗精緻的PPT圖案,講師還要不時地與台下互動,呈現方式已經大為不同。
不同世代,在道場上呈現的風貌也不太一樣。將來我們可能進入更虛擬的世界,後學前幾天看到一則報導提到,未來虛擬的世界,將徹底改變人的生活樣貌;很多人進入虛擬世界,會不太願意出來,因為在那個世界中,有很多人主體性的觀感投射其中,這些都是以人生命中的嚮往作投射,在那個環境中,可能是由我們的理想所創造出來的,很多人融入其中之後會難以自拔,然而可能也因此陷入更深的心靈失落,還有很多困頓,畢竟人終究還是要回到現實,對不對?比如肚子餓了,還是得吃飯。
「修道古老化」這句話並不是口頭禪,而是生命中非常實際的思索,回過頭來去思考自己生命的價值與存在的意義,畢竟人還是得回到非常現實的眼前這一刻,也就是「當下」。
▲ 尹順隆點傳師慈悲結班賜導。 |
有一句話講得非常好,儘管世界文明不斷地更迭,人類從未脫離苦的這一個現實,大家有感受嗎?或許大家還沒有感受,因為尚未成家立業、尚未有社會責任或家庭責任,身上所背負的擔子、責任、壓力,大家還沒有感受到。或許大家也尚未遇到人生許多錯綜複雜的境遇、挫折,甚至是失敗,當我們有一天面對生命交關或挫敗的那一刻,也許才會開始思考人生苦與樂的問題,有時我們都不知道要如何去招架應對。在這句話中,可以去思考我們修行尋得解脫的終極理想從未改變;所以奉獻道場、利益眾生,才是我們人生意義的唯一價值,因為要尋求離苦得樂,必須在現下的世界成就,而非冀望未來再成就。
我們在道場學習,聽聞很多道理,學習再多,知識學問堆積得再多,這些都還是知識學問,必須透過生命實踐、必須透過知行合一,才能把道場所學轉化為生命智慧,進而可與眾生互動,度化更多的同儕。希望大家在學界班有很好的分享、互相學習;點傳師、講師、輔導學長們給予我們非常好的引導,希望大家可以一起朝著共同的方向和理想,互相成就。
▲ 學界班共同結班典禮開心大合照。
心得分享集錦
※培緣班 陳芠昱
後學加入學界班的因緣,是因為去年參加了學界班所主辦的大專夏令營,在活動期間,被主辦的年輕學長們對道場的活力、凝聚力、向心力所吸引,今年才加入學界大家庭,和大家一起學習。
實際參班之後,發現和以前的經驗不太相同,比如:可以跟著一些年輕人一起學習;在課堂中也融入許多現在比較流行的方式;上課時,可以找到和自己個性或想法比較相似的學長一起討論;演練佛規禮節時,也融入一些比較有趣的元素,用更創新的方式去學習。後學很感恩,也很開心可以加入培緣班,期許在修道這條路上可以持續地精進自己。
※培緣班 江瑀涵
後學來到學界班已經有五個年頭了,學習到的也非常多,經過四年學員的身分,目前已踏入輔導的學習。後學最想要分享的是:道在日常生活當中,後學從學員到擔任輔導學長的過程中,學習到很多,也都可以運用在生活裡,比如:PPT的製作、上台分享,都能運用在學校的課業中;在道場中,學到改脾氣、去毛病;輔導學員時所學到的引導方式,也可在學校用來引導學弟妹,有機會並可度他們來道場,後學覺得這些都是道的展現。
※培信班 李威泓
後學印象最深刻的課程是「他們的故事」,就像在寫一本小型的《走過四十年》!《走過四十年》一書中,記載了前人、點傳師們的各種事蹟或故事,我們則是透過訪談、整理資訊,並呈現十幾分鐘的報告,濃縮訪談對象三、四十年的修辦經歷,分享給班上的學長們。後學很慶幸能來到這裡,學習到很多和外面不一樣的東西。
※培信班 何卉芳
後學來學界班學到了獻供禮和請壇禮,前者之前較有機會接觸,後者較為陌生一點,需要更多練習。後學也對《走過四十年》這本書較有印象,我們訪談的講師曾去柬國講課,到一個風土民情不同的國家學習,要克服當地的環境,後學覺得很不容易。此外,課程中有談到清口愿,後學回家也問了父親,後學的父親說,清口立愿不僅是要吃素,心也要齋戒,後學是在修道家庭長大,從小就吃素,相較之下感覺比較容易一點。
※培信班 周庭語
後學也要分享採訪講師的活動,在過程中,小組內要先討論好訪談的對象、約時間、擬定採訪問題、進行採訪、整理訪談內容,並上台報告;期間從零到有,雖然遇到滿多的困難,但是大家都有盡力地去解決難題,最後順利完成,雖然過程辛苦,但看到成品完成的那一刻,真的覺得非常值得!
後學要特別謝謝我們這組的輔導學長,我們的組員都滿忙的,有時已經約好了又臨時有事,輔導學長仍很努力地協助我們圓滿一切事情,真的是我們最強的後盾!
※培德班 郭明蓁
後學想分享的是學界班的法會,其中很多課程都讓人印象深刻,後學尤其對「不亂系統」這堂課特別有感,當時有不同分數的水桶可以選擇,後學也是將水倒入有分數的桶子中。講師後來提醒,一開始有說明要倒回原本的桶子,但大家都忘記了。
後學想起自己之前選填科系時,是為了陪伴在家人身邊,然而後來卻因為課業的關係而忘記了初衷,因此在當下真的是感同身受。很感恩在法會課程中得到提醒,後學也在努力改進中。
※培德班 陳睿泰
感謝 天恩師德,讓後學可以上台分享心得。從進入學界班到現在已過了兩年的時間,後學發現課程從理論的講述,逐漸進入要實作的階段;以前是來上課聆聽一些道理,現在則有許多體驗或學習實作的課程,後學才發現要把道義融會貫通,並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這學期也學習到道義開釋、組織運作等課程,讓後學對道場與如何運作班務都有更深入的了解,很感恩有這樣的學習機會。
※培慧班 陳佳愉
時間過得好快,沒想到後學參與學界班已經快四年了,期間參與了很多學界班的活動,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們班今年所籌辦的大專夏令營,後學得到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擔任人事組的組長、第一次主要籌備一堂課程等,其中籌備課程是讓後學收穫最多的。
對後學而言,從無到有設計一堂課,是過去從沒有做過的,好在有資深輔導學長的幫助,一步驟、一步驟,慢慢地教導我們撰寫企畫書;在準備過程中,難免會有想放棄的念頭,但是看到輔導學長和同學們的努力,就會有繼續堅持下去的動力,非常謝謝輔導學長們的全力支持,犧牲自己的時間,積極參與和帶動討論,並給予回饋,讓各個課程都可以順利成形,因為有您們,讓後學覺得很有安全感。
營隊也是我們第30期第一次籌備的大型活動,後學真的收穫滿滿,也留下了很多深刻的回憶,更加深班上的凝聚力,讓我們班更加團結。
這幾年後學學到很多,也有所改變,從原本被動的讓別人關心,變成能夠主動關心別人;透過今年擔任夏令營人事組,需要打電話向報名學員確認個人資料,讓後學跨出和陌生人說話的第一步,一開始真的很害怕,覺得會很尷尬,但後來有越來越熟練了;而在營隊過程中,後學也會關心各學員的狀況,就算很生疏,還是會努力地開話題和他們聊天。
再來就是這學期中,規劃讓輔導學長和學員們角色互換,換我們連絡輔導學長,透過這次機會讓後學可以更加認識輔導學長,也可以為未來聯絡學員作準備。幾次聯絡下來,發現因為沒有想好要開的話題,導致聯絡過程中突然安靜,會讓雙方沉默了好幾秒,變得很尷尬;後學也學到之後聯絡學員一定要記得先想好話題以及延伸方向,才能讓談話順利進行下去。
另外這學期在禮節上也熟練很多,因為前幾年後學在南部讀書,都是線上上課,對於很多禮節都懵懵懂懂的,而且沒有親自實際走過流程,比較難加深印象,所以這學期從練習禮節基本動作就卡關;感謝輔導學長及同學們耐心地帶領後學,在每次課後禮節演練時點出需要注意的地方,讓後學可以在短時間內重新學完所有禮節;希望後學在結業考時,能將前面所學的發揮出來。
這四年,感謝所有講師及輔導學長們的用心帶領,當後學在南部念書時,輔導學長時常聯絡與關心後學的狀況,讓後學感到很溫暖。很開心能待在這一班,在修道路上遇到大家很幸福,期許自己能將這樣溫暖、歡樂的氛圍延續到第34期。
※培慧班 吳依儒
回想起剛來學界班的時候,後學還是一個大一生,對於一貫道的禮節、道義都不甚了解,但經過了四年的課程、活動及法會,後學發現自己對於禮節變得更熟練,經過多次的練習及修正之後,也比較不會緊張。除了禮節之外,學界班關於道義的課程,也讓我更進一步地了解一貫道。
在學界班,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培德班時所舉辦的營隊,這是第一次從無到有地設計出三天營隊的課程,很感謝身旁的輔導學長們無私地在課外的時間,與大家一起線上討論課程內容,並提供許多寶貴的意見,讓整堂課可以順利設計完成,期間也一直一直地支持我們,讓我們可以持續走下去。舉辦營隊不僅讓後學突破了自己,同時也了解到身為輔導學長的責任和重要性。
在學界班的這四年,很感謝身旁的講師跟輔導學長們總是很親切地關心我們,陪著我們一起成長,輔導學長們總是以身作則,成為一個很好的模範,讓後學可以一直有來學界班的動力,也希望之後可以用這樣的方式跟關懷的心,迎接下一屆的學員,同時希望自己可以在修道的路上繼續成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