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 星期三

追憶周美英點傳師德風

追憶周美英點傳師德風

◎ 瑞周天惠單位提供

感謝性命再造之恩

※陳瑪琍

感謝 上天老母降道之恩!後學是逃兵30年的道三代;雖然從小在佛堂長大,也經歷多次上天慈悲顯化與啟發,但年少無知的後學仍不為所動。

老前人有說過清口當愿後不能煮葷食,先母要開佛堂前,希望自己能夠做到完全戒殺,也為了行孝道,希望祖母能夠茹素、不要再跟眾生結惡緣,先母每天叩求 上天老母慈悲、濟公老師慈悲;上天慈悲顯化,一向無肉不歡的祖母,在開佛堂前,決定清口茹素!

民國78年(1989),祖母歸空時身軟如棉,當時的後學認為這不是求道時三寶講師就講過了嗎?求道的人死後會身軟如棉,後學覺得這是很理所當然的不是嗎?並不覺得是大道的寶貴,也不懂什麼是感恩。而一向虔誠修辦的媽媽,平時除了度人成全之外,閒聊時常說:「最大的心願就是將來好走!」上天慈悲,真的如媽媽所願,有一次搭弟弟的車出遊,沒有病痛、身軟如棉地在車上安詳歸空;頑心的後學除了不捨,卻沒化出行動;雖然相信媽媽有回天,卻沒反思如果不是三曹普度、大道的寶貴,我們平凡人豈能一世修一世成?

離開道場的這30年,後學嚐遍人生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在民國99年(2010)的8月,一向讓後學引以為傲的長子毫無預警地離世了,那種椎心之痛無法言喻;就在最無助的時候,生命中的貴人──周美英點傳師出現了!

那時後學並沒有在道場,還好很幸運地後學住在泰山,在人生最低潮時,雖與周點傳師素昧平生,只因當時周點傳師您是負責孝德單位,您與劉兄慈悲來家裡探望,感謝周點傳師慈悲開導、鼓勵、成全,讓後學看到生命曙光。與周點傳師第一次見面時,您慈祥、和藹、溫馨的關切,讓陷入低氣壓氛圍的家庭注入一股暖流;當時的後學非常迫切地希望能夠為兒子做點什麼,想知道該怎麼做對兒子才有實質的幫助,在您慈悲的開導下知道度人迴向功德最大,後學開始學習三施並進。

點傳師慈悲告訴後學9月有團隊要去泰國,並問後學是否可以去;後學隨即補買機票,9月就跟著團隊去泰國學習。後學30年後走回道場的第一步,並不是去佛堂聽課,而是跟著點傳師的泰國團隊去泰國學習。當時的後學腦袋空白,連基本的參辭駕禮都不會,點傳師慈悲地告訴後學,由於太臨時了,未安排後學的工作,請後學先在廚房學習;之後點傳師也很慈悲不時地來廚房關心後學,讓後學很感動!

▲  周美英點傳師慈悲常常率團隊至國外各地道場學習。

敬愛的點傳師,是您開啟後學往國外學習的勇氣與信心,您願意讓什麼都不會也不懂的後學跟著出國;是您讓後學有跨出國門與眾生結緣的機會;是您帶領著後學,我們共同走過無數次的泰國、越南與馬來西亞古晉,您甚至擔心後學道心不堅、走回頭路,時常給予關心與鼓勵,如一盞明燈,一步一步帶著後學向前走。

民國99年(2010)底,您告訴後學,雖然之前有清口當愿,然而在外漂泊了30年,因此要重新清口當愿;並鼓勵後學於民國100年(2011)上忠恕學院初級部,以及每年跟著您到泰國、越南學習;尤其是泰國,我們要到學校教華文,每次出國前一次又一次地跑流程,您與劉講師幾乎以天穆佛堂為家。由於要至國外教學、度眾,台灣團隊也因為學習教學、跑流程,從教學中學習站上講台,當時造就了孝德很多講師及道二、三代出來道場;那份長聚在一起的情感真的無法形容。雖然我們年齡不相左右,每次出國您總是悉心照顧大家、噓寒問暖地關心我們。

後學在道義班時,您鼓勵後學學習三寶開示,以及將來要練講、參加講師甄試,才有更多的了愿機會;也讓後學在新道親法會學習「修辦心得分享」;當後學每次學習時,內心對您充滿了感恩,一位漂泊在大海中30年,終於遇到了浮木,能不再流浪生死,感謝您的再造之恩!

▲  新道親法會中慈悲賜導。

當您調離天惠孝德單位時,後學很不捨,頓時覺得失去明燈指引,您跟後學說,末後期智慧考,要認理實修!要依理不依人;生命無常,能做就趕快做;修道要認理實修,要千魔萬考、任考不倒,才能歸根認 母。您的話後學謹記在心,之後後學持續跟著單位點傳師到柬國、緬甸、馬來西亞巴生學習。

疫情後,後學還是習慣跟您報告每年的行程,您總是慈悲跟後學說:「身體要照顧好、注意安全!」去年(2024)10月,後學依舊跟您報告114年後學的行程:四次柬國、一次馬來西亞巴生;並向您求救,因為柬國的專題有連貫性、要另外準備,後學才疏道淺,怕準備不及;您慈悲告訴後學,先寫好,再給您看過!後學才開始要準備……;我們還約好您趕快把身體養好,我們還要一起去泰國,句句話言猶在耳……

去年12月時,您彷彿有所預感,電話中跟後學賜導很多,後學斗膽地說:「我們亦師亦友又如姐妹!」沒想到民國114年(2025)1月17日竟是我們最後的一面,那天見面時您告訴後學:「要死也要死在道場上,若不能修辦就早早回天!」後學還回您說:「不要想太多、不會有事、一定能(和病痛)和平共處!」當天還跟劉講師約好正月初三要提早為您慶生、給您一個驚喜……,沒想到……

正月初一晚,當聞噩耗時後學內心久久不能平復,再多的不捨,也只能告訴自己您已離苦,功圓果滿回天繳旨了。守喪期間後學去看您幾次,不覺得您已離開,感覺您一直就在身邊聽著後學向您報告道場的事情。

2月26日是您返山告別式,然而後學2月10日要至柬國學習,無法送您最後一程;在出國前除了跟您稟報行程,也跟您告別辭行、行跪拜謝恩禮,再多的言語也無法表達對您的感恩,唯有學習您的修辦菩提心,繼續向前走,相信這才是對您最大的回報。您的德行風範永遠活在許許多多道親心中,後學也要加緊腳步學習,以報 天恩師德,希望我們將來能理天相見。永遠緬懷您──周點傳師。

▲  周美英點傳師親切的笑容,帶給道親滿滿溫暖。

我的伯樂  懷念周美英點傳師

※林立耘

我出生於修道家庭,是道三代,但是沒有一直參班研究,只有偶爾參加營隊,回鍋蘸一下醬油。直到大學畢業(西元2008年),很熱血地參加了三個營隊(國小、國中、社青),然後受到大嫂陳怡蓉的邀請,加入了周美英點傳師的泰國團隊,那時候我連燒香禮都背不全。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出國,特別是跟佛堂的前賢一起,我不知道我要做什麼,或是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都要經過前賢們的提點。大家的包容力都很強大,當我出現無禮的行為、話語或穿著,都能溫柔提醒而非指責,我想,這就是周點傳師團隊的特色:給每一個願意付出的人站上舞台,溫柔善待,才能留下人才。

▲  周美英點傳師用心培育青年人才。

那一趟行程,我們先去了水果園、泰北洗溫泉、清萊白廟,那時候戰戰兢兢地,心想:還沒有開始做事,就先玩樂享受,該如何是好。周點傳師知道了,就覺得我們果然是上天的人才,讓她很欣慰。整個任務很順利地完成,而我也確定自己盡了全力,在發光發熱。就從那次起,我又跟著周點傳師去了泰國十幾次,每一次都期許自己像第一次一樣,莫忘初衷。

畢業後開始找工作,周點傳師說:「小光啊!不要當記者好不好?那很辛苦又不能修道,也不方便吃素。」就因為點傳師開金口,我很幸運地,從泰國回來之後,就錄取上東森電視的工程師,內勤、輪班、不用加班、工作內容輕鬆,完全可以兼顧道場。凡業都這麼配合了,不顧聖業說不過去!所以我更加精進地參班研究、清口當愿、上培訓班,之後更是練講三寶、接受培訓成為講師,這一路以來,都要感謝周點傳師為我帶來一個完美的凡業。

參加幾次泰國了愿後,周點傳師讓我在培育班學習壇務,或是學習活動的帶動,甚至已預定在歲末活動上擔任主持人的工作;那時候的我,覺得自己很厲害,口齒清晰、台風又穩,我肯定是不二人選。如此犯了大頭症的情形,在自己未察覺時,言語誤傷、得罪了幾位前賢;後來在會議上被針對時,也是氣呼呼地,無法圓融;幸好周點傳師慈悲出來打圓場,也沒打算把我換掉,就是盡全力讓大家都可以放下成見,把活動辦好。很感恩周點傳師願意給空有衝勁、不太用大腦思考、不懂人情世故、不瞭解佛堂規矩的我,一個這麼美麗的舞台,謝謝您的提攜與教導。如果我是千里馬,您一定是伯樂。

▲  周點傳師率團隊至國外學習,讓大家收穫滿滿。

記憶中的周點傳師

※吳佳晏

今年大年初一(2025.1.29)煮完晚餐,看到您已了卻塵緣,歸根返本的訊息,頓時震驚不已,難怪早上LINE給您的新春賀年圖,都沒有已讀的狀態。原來時間不等人是真的,您調到別的單位才10年,我們與您竟已天人永隔!點開筆電裡那一張一張的照片,映入眼簾的景象,彷彿是昨天才發生的事;早已添好的一碗飯菜,草草地吃完,就再也吃不下了。

回想起國小時,參加位於台北天註堂設立的培育班,那時喜歡的講師之一,就是周點傳師(當時尚未領命),因為周點傳師講述故事生動自然、深入淺出,令人易懂;之後到了青年班、初級部,也都有機會聆聽周點傳師的法語。

▲  點傳師慈悲成全並給予道親們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周點傳師在天惠孝德單位的期間,是後學最青春年華的時候(約莫24-35歲左右),從初級部畢業、到培育班學習壇務、練講三寶、講師甄選、出國了愿等等,那時沒有度日如年的感覺,只覺得時間好像不太夠用。每次培育班課前跑流程,點傳師都會到場,一起聆聽的壇務們都有機會學習分享回饋,最後由點傳師結語,後學從中學習到很多的道理、講課方式及技巧。隨著思緒憶起與點傳師互動的往事,民國98年(2009),人生第一次出國,是跟隨點傳師去泰北,藉由教中文,引度有緣眾生;沒有辦道及中文教學時,則是去成全泰國道親、至其他道場訪道,或是把握時間整理教具、討論教學流程,或與點傳師討論講題等等。有時辦道前大家會製作氣球小禮物,由泰國道親陪同一起到路上去度人;某次一位男子騎車經過,剛好到了門口機車突然熄火,陳姐馬上上前邀請來拜拜;求道完,機車又恢復正常,真是上天撥轉助道度有緣。

後學第一次前往泰國東北,車程約7小時,且天氣炎熱,體會到前人輩來台開荒及其他前賢到國外開荒,的確是不易,若非道真、理真、天命真,誰願離鄉背井、拋家捨業。點傳師及阿姨們都很關心後學,問後學累不累;看到一車平均年齡50-60歲以上,大家都沒喊累,後學也沒資格喊累。其實一趟車程也免不了要上個洗手間,大概一至兩個小時就下車走一走,上車後隨著車子搖晃入睡,有時一起唱個道歌,欣賞一下沿途風景,竟然也就不覺得這趟車程很苦悶了。而泰國行程都是周點傳師跟前賢們事先規劃安排好了,後學所做的,還不及前人輩萬分之一的辛苦。

▲  無限懷思周點傳師行誼與精神。

每一次團隊出國前,點傳師會跟當次要出國的前賢們,從早到晚在天穆佛堂跑教學流程、製作教具、討論會議、裝箱打包等等。剛開始覺得有些是在浪費時間;然而一、兩次出國後,發現在這些過程中,大家已經先在台灣培養出默契,到泰國之後,遇到臨時狀況才能馬上應變,例如:原本在學校沒有排後學教學,因全校幾乎都已求道故無辦道,校方看到團隊人數多,希望能增加兩班教學,故後學臨時要上場,幸好在台灣時有參與跑流程,帶動唱的歌曲mp3也都已存好,以備不時之需,還真的派上用場!

點傳師只要聽到有什麼好的,都很願意分享給大家,當時每個月第一個禮拜天早上開培育班和家長班,下午則是《六祖壇經》的精進課程。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點傳師還安排到中國大陸體驗六祖求法行由路線;此外,後學參與到一次山東河南之旅,那次有去孔廟孔府孔林、孟廟孟府、登泰山、少林寺、函谷關等等28個左右的點,行程緊湊豐富,透過當地講解員介紹,獲益良多,至今講課時都還能提及一二,也有第一手的照片讓大家了解。後學覺得跟隨點傳師出國,比跟團出國更能深入瞭解很多書本上沒有的事物,體驗萬物靜觀皆自得,而不是走馬看花。

▲  行萬里路,率團參訪了解六祖行由。

某次回台灣的飛機上,周點傳師剛好坐在後學隔壁,後學閉目休息時,只覺周圍磁場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溫暖、柔和、舒適;年初二至周點傳師家拈香時,也有類似的感覺,好似點傳師仍在周遭,稍稍撫慰了後學悲傷的心。真的很感恩點傳師一路慈悲栽培,幫忙找講課的資料,陪我們從早到晚地跑流程,還有那一次又一次的會議、活動、出國行程,每個禮拜六、每個月禮拜天的開班……,您的歡聲笑語永遠在後學的心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