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7日 星期二

道書師資培訓實驗班心得(下)


◎ 道書師資培訓實驗班提供


(接上期)

※謝介菜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在這些複雜的生活圈裡,必須以智慧為前導,方能建立明確的生活方向,如此方向才不會走偏。

現今一般的家庭,身為父母者,只求能讓家人過舒適安穩的生活,於是夫妻倆日夜忙於上班賺錢,沒有多餘的時間陪孩子做功課,把孩子的功課學業全交給學校老師、課後輔導老師或安親班老師,讓孩子學習各種才藝、技能等(枝葉皮毛)。好,就算書讀得再好,技能、才藝學得再棒,對他的人格、品德、涵養(根本骨髓),也無有幫助。

大家可還記得,以前國中有一門重要的課程「公民與道德」,多年來已消聲匿跡,不復存在;使得有些孩子變得冷漠無情、不懂禮數、不尊重他人、忤逆父母、兄弟姊妹少互動,少了天倫之樂、人倫綱常;道德受到輕忽,公德心欠缺,認為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更造成價值觀的重大迷失與錯亂,也造成社會人心惶惶不安。

民國97年(2008)報載:部分學者戲稱九年一貫教育課程是「缺德」的教育課程,因為道德相關學科被刪除了。是時,有長榮航空董事長張榮發先生願意出錢出力發行免費的〈道德月刊〉,其目的只為提倡當今學校、家庭,以及社會最欠缺的「道德教育」,這消息讓人惋惜社會的道德沉淪、良心迷失。

孟子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孟子‧離婁上》真的是感謝 上天老母慈悲,垂下金線,大道普傳人間,讓一貫道成為社會的一股清流;又有前人輩、點傳師們的深思熟慮與遠見,多年來,在全省各地持續推廣社區親子讀經,讓家長與孩子們共讀聖賢所留下的智慧法語;小孩雖不識字,但「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一入耳根,永為佛種」,讓一字一句深入八識田中,永遠記在腦海裡;有一天,因緣成熟,佛種發芽,他就知要好好修行了。

多一人修,社會多一分祥和。藉著研讀聖賢書,找回失去的根本骨髓(良知)。這才是人生正確的方向(目標)。目標已確定了,就要勇往直前,堅持到底。就像以前謝德財領導點傳師慈悲說的:「道場中辦任何的活動,如果只是為了大家玩得開心、快樂,而沒有考量辦活動真正的目的,是要度化眾生上白陽大法船到達彼岸的(根本骨髓),那這個活動就不用辦了(無意義)。」

最後,借用名人史蒂芬‧柯維的一句話:「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夠成功,歸功於他們能『以終為始』。」意思是,在做任何事之前,先要認清正確方向,並忠於自己的人生方向,然後勇往直前,堅持到底,讓人生過得有意義、有價值!在此祝願大家能知所終始,讓人人心性更圓融、社會國家更祥和。

※劉月桃


現今家庭、學校、社會等教育的核心內容,應以倫理、道德教育的觀念和做法為核心,方是尋求首要之「根本骨髓」,其他科學、技術、藝術等,則是次要的「枝葉皮毛」。

尤其家庭教育的理念是十分重要的,古云:「教婦初來,教子嬰孩」,過去媳婦娶進門,長輩就要向她傳授家道門風,讓她做一個稱職的妻子與母親;而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則要從很小的時候就進行,否則兒女一旦長大,養成習氣,就不好教了,因此早期家庭教育非常重要!

《漢書‧賈誼傳》中提到,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貫如自然」,如果從小就給予我們的孩子良好的理念,一旦養成良好的習慣,就像人的天性一樣,是那麼自然地展現。因此有好的理念,即形成良好的慣性,也就是「習慣成自然」;良好習慣養成好的行為,即造就其優良品德,終究影響一生命運。

古人對品德教育、讀書也都很重視,現今則可以品德教育與讀經雙管齊下。「讀經」就是背聖賢書,完全叫他背,不講解。天天朗誦、熟記,目的在哪裡呢?目的是打掉妄想雜念,使咱們的心地純正,把古聖先賢的教訓銘記於心,作為一生行持、為人、處事的方針,將來長大,若能在日常生活中、在學習成長中,進一步了解經意,依照經典智慧實行,則將懂得做人,又懂得做事。

這也正是道場的一種理念,在孩子的幼小階段,提供童蒙養正的讀經教學方法;及至孩子長大以後,進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親身踐履,以深刻感受經典的高度、寬度、深度,進而提升智慧、學問、品德,全面地成就一個人,這乃是教育的「根本骨髓」。

《三字經》提到:「首孝弟,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論語》則說:「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因此在教育上,首要是讓孩子能確實做到「首孝弟」、「入則孝」,大人能行不言之身教,乃尋求「根本骨髓」。如何做?「孝悌」是要由家中每一成員躬身踐履,去實行的,而不是作文章,或嘴巴說說就成了,重點在於口說身行、知行合一。其次再教學子們學文、求學、增廣見聞等知識和技能,這是「枝葉皮毛」。

但現在有許多人把這兩件事顛倒過來,也就是讀書第一,其餘孝親事長、人情世故,一概不管,也一概不知;及至成人,雖飽讀經書、滿腹經綸,卻不懂得做人做事,結果本末倒置,甚至造成社會亂源,真是害人害己。為什麼?因為知識、技能可以造福社會,但也可能禍害社會;如果一個人對父母不孝、對朋友不忠,忘失了「根本骨髓」,即使掌握了很多知識和技能這些「枝葉皮毛」,也僅能增長他的自私和驕傲,可能造就惡業或成為禍害社會的根源。

如果能以孝悌為本,再追求知識,有本有末,這樣對於家庭、道場、職場、社會國家,都是有益的,亦是莫大的貢獻。古人說:「忠臣出於孝子之門」,懂得做人的根本道理,自然根固枝榮。因此若能從根本倫理道德、人道的品德教育等來著手、扎根,將可根固枝榮。由此可知,家庭、學校、社會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一致的,都是「立德樹人」。教育者以身作則、身體力行,自身樹立德業,給被教育的孩子、學生們做榜樣、典範,不斷提升受教者的修養和內在品質,並能家庭、學校、社會三者鼎足而立,共同為營造幸福和諧的家庭、繁榮祥和的社會、安定富足的國家而努力。

※林美玲


現今工商社會,大家忙於工作,又有少子化的趨勢,對於小孩的教育逐漸形成兩個類型,一是太過於放縱鬆散,二是太過於溺愛保護;放縱鬆散,容易讓孩子我行我素,而溺愛保護,則會令人缺乏感恩與自信,因此實非中道。那教忠教孝、勤加管教呢?看起來像「根本骨髓」,但若缺乏了以身作則,一樣是「枝葉皮毛」。因為只有以身作則,才能真正引領家人與小孩走向正途,例如:自己若無真心孝敬父母親,如何叫小孩子聽父母的話?即便因幼小無知而附和,在長大後,也會因不懂真心付出而變質。所以以身作則的家庭教育,才是「根本骨髓」。

學校教育,是小朋友開始進入有系統的知識教學領域之殿堂,更是小朋友養成健全人格的最佳時期,若學校老師只是在知識上教導,未對品德教育用心,或是未針對小朋友的特質不同,加以輔導,那麼所教出來的小孩子,即便成績優異,但也缺乏靈性的高度。缺乏靈性高度的人,就算聰明,也有可能為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所以學校教育,除知識傳授外,品德兼備才是「根本骨髓」。

至於社會教育,有促進國家、社會進步向上、培養人文關懷等目的,這部分可從每個人良心作主、自我要求做起。面對成人的世界,每件事情皆有不同的層面,每個人的角度不同,看法、意見也會有不同。擇善固執雖然很好,但有時難免曲高和寡,在不違背良心的情況下,或許有時需要委曲求全(但不同流合污),在自我實踐時,身體力行地引領眾生,導向正途。在這過程當中,委曲求全是「枝葉皮毛」,擇善固執是「根本骨髓」。

(全文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