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7日 星期二

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 許芙蓉


編按:此篇文稿為「第二屆瑞周青年大會師活動」短講單元中,三位發表演說的道親之一所寫,與讀者分享。

後學是瑞周天定單位的許芙蓉,來自道化家庭,從國小便進入道場,迄今已25個年頭;青春歲月,人生的最精華時期,沒有離開過道場,到底是什麼吸引著我?到底是什麼讓我願意投入在道場上?後學資質駑鈍,一直到出社會後才恍然大悟,原來,看似習以為常的平凡行為,竟然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後學內心深處。

家人默默成全的苦心


從國小班、國中班、忠恕學院學界班及中級部,後學婚前在道場上的學習,近25年的時間,後學的爸爸也當了25年無給職的司機,開車接送後學上下課。以前在道場學習時,總認為輔導學長人很好、很善良,不時打電話關心問候、噓寒問暖,時而煮火鍋,時而帶大家出去郊遊,各種活動總是氣氛融洽、相當歡樂;再者,在道場又有年紀相仿的朋友、有著共通的話題,加上有爸爸專車接送,後學自然不會排斥,有課就被動坐在台下聽課,沒想太多。但問後學:「道是什麼?」只有傻笑!「聽了這麼多道理,了解多少?」不知道!不曉得!

記得高中時,進入忠恕學院學界班學習,後學也曾經叛逆過!那個年齡,女生總是愛漂亮,後學臉上冒了一顆大痘痘,礙於面子問題,會跟家人說不去上課;或者,隔天要考試,還沒準備好,壓力太大,也跟家人說不去上課……,總有千百種理由說服家人:「今天要請假!」所以後來學界班也就中輟了,直到上了大學,才再重新辦理復學。這期間,爸爸不曾強迫後學,也沒說過任何指責的話,縱使他知道後學的理由根本就是謊言,或只是逃避,不想去上課。

大學時期,某一次的暑假,後學與朋友相約到台南玩。行前爸媽還特別地交代:「週日晚上,一定要趕回來學界班上課。」後學口頭也答應,但就是貪玩,錯過回程時間,回台北已晚上10:30了!學界班早已下課,時間又晚了,還拜託家人來接後學。一路上,媽媽生悶氣,一句話都不說;反而是爸爸,依然關心地笑著問後學:「這麼晚,吃飯了嗎?」

出社會,後學在淡水三芝工作,每週二晚上會到中和堂上台北分部中級部;爸爸擔心後學回家時間太晚,隔天還要回三芝上班,因此每週二晚上9:30,一定準時在中和堂樓下報到;直到後學結婚,才改由老公接送。不曉得那時爸爸心裡會不會os:「芙蓉!有對象就趕快嫁一嫁,好讓爸爸可以休息啦!」

後學認為,這25年能繼續出現在道場,不是後學根基深厚,更不是後學很有智慧,而是家人給予後學默默支持的力量,尤其是爸爸;因為爸爸默默在成全著後學,看似平凡的接送,其實藏著的是一種疼女兒的心情。

當然,專車司機接送,對當時還年輕的我來說,感受沒那麼深厚,反而認為搭乘計程車、自己騎機車或開車去道場上課,隨時都可以取代爸爸的角色。而為什麼後學還是願意待在道場中,第二個原因便是家人修道前後的改變。

家人修道前後的改變


後學國小時,爸爸工作忙碌,晚上又再進修,家裡大小事全由媽媽張羅,自然跟媽媽比較親。爸爸平常也都還不錯,但只要踩到爸爸的地雷,哇!一發不可收拾,那種高分貝罵人的聲音、猙獰的表情,對後學和弟弟來說真的太恐怖了!會嚇到躲在牆角。之後後學和弟弟都有默契,有事找媽媽就對了,找爸爸肯定又會挨罵,沒事最好別惹他。爸爸如此晴時多雲偶陣雨的脾氣,直到後學上大學之後,漸漸有了改變。

家中有兩台車,一台是五人座的轎車,另一台是貨車(改裝為七人座的廂型車)。後學和弟弟一致認為廂型車耗油,停車又不方便,每年須繳的燃料稅和牌照稅,又高於轎車的費用,應該將廂型車賣掉;但爸爸卻堅持廂型車要留下來,爸爸告訴後學:「大台的廂型車,可以載多一點道親到彌勒山參班,住家附近以老菩薩居多,要老菩薩們自行上彌勒山是有困難的。」爸爸的一席話,讓後學深感慚愧,後學想法好自私,只想到自己,更由衷佩服爸爸大公無私、為眾生服務、凡事想到別人需求的度量。

再者,後學也感受到家人在道場上學習,是帶著正能量回到家裡的,更讓家庭中的親子關係,有著奇妙的化學變化。以前爸爸脾氣很差,只要觸碰到他的底線,又是一場「腥風血雨」的開始;而後學上大學之後,家庭中已鮮少革命,親子間真的很少吵架,晚上還跟著爸媽到公園散步,無話不談。

爸媽在家中的行為,也間接影響到後學,讓後學對「道」開始有了不一樣的體會,也逐漸認同;甚至願意開始主動參與道場事務,有班參班,沒班自己排班(做成全家訪的工作)。看到爸爸脾氣的改變、氣質的展現,後學心中想著,自己長大後,也要成為像爸爸一樣的典範。

每個人在生命歷程中,所碰到的貴人不盡相同;對後學來說,父母是我生命中的貴人,在後學的心靈種下一顆良善的種子。以前若問後學:「妳的夢想是什麼?」後學會說:「錢多事少離家近,有穩定的工作,嫁給一位疼愛我的老公,過著平凡的生活。」但是現在後學改口了,後學的夢想是:「延續著父母對生命價值不同層次的體悟,不是只求三餐溫飽,不是只在乎自己的需求有沒有得到滿足,而是在乎自己對別人是否以真誠善良的心相待,是否用有溫度的語言或行為感染他人,並能去觀察他人的需求是什麼。」

爸爸默默成全後學的苦心,和在道場上親力親為的態度──凡事可以自己來的,就不麻煩他人,自己做就對了;都讓後學知道,成就他人、讓他人方便,即便自己吃點虧,或犧牲一點時間又何妨,反而是滿心歡喜;也讓我體會到,看到他人洋溢著幸福滿足的笑容,自己多付出一點又何妨,反而是感恩有學習的機會。

台下都是年輕有為的道場棟梁,舉起我們的雙手,讓我們一起將手心向下,真心付出,以具體的行動去服務他人、提攜他人、幫助他人,讓我們一起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