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5日 星期日

彩慧人生 瑞周天曉天密校園班冬令研習營紀實㊤

彩慧人生  瑞周天曉天密校園班冬令研習營紀實㊤

◎王坤月

感謝 天恩師德!此次「彩慧人生冬令研習營」充滿了活潑生動的氣息,創造了精進扎實的成果。

活動前,班長、幹部,以及輔導學長們每天早晚獻香時都誠心叩求仙佛加持,又承蒙蔡士良領導點傳師和多位點傳師慈悲指示與鼓勵,幹部群齊心策劃,歷經多次開會,溝通協調,制定流程,並連絡舉辦地點事先勘察、設計課程、製作邀請卡、邀請授課講師、安排人員、準備三餐菜單與食材等,最重要的是努力成全學員們踴躍報名參加,終於讓研習營有了明確的依循方向與進行步驟。

感恩上天巧妙安排,很幸運的,研習營舉辦地點是在新店天青佛堂,地理環境超棒,又得天獨厚地擁有好山好水,站在門前的廣場上,極目望去,天空中白雲飄蕩,遠處群山環繞,樹木蒼勁嶙峋,湖水碧綠,讓人心曠神怡,興起了「好山好水好空氣,環境也是生產力」的讚嘆,大大地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氣,頓時洗去了心中的塵囂,不禁想起《論語․雍也》的一句話:「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在這麼優美、令人嚮往的環境中舉辦活動,我們要學習仁者,也要學習智者,更希望透過兩天一夜的學習與領悟、磨練與體驗,能夠擁有勇者的精神,如此我們就能具備「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修道三達德的情操了。

感謝天公作美,活動當天晴空萬里、風和日麗,大家不禁精神抖擻、充滿了興奮與期待。一早,學員及道親們絡繹不絕地抵達天青佛堂;報到時,大家本就互相認識,只是有一段時間沒見面了,這時再次相見,倍感親切,迫不及待互相寒暄問好。大家放好行李,先到三樓進行一個趣味性兼具挑戰性的遊戲——「尋找智慧寶盒」。學員在報到處拿到自己的名牌時,反面已貼上三角形的紙片,根據紙片上的文字敘述,與另一位學員拼湊起來;再根據文字說明,解開密碼鎖,破解謎題,拿到屬於自己的神秘禮物。過程中充滿了緊張和刺激,每位學員都戰戰兢兢、屏息以待,直到拿到禮物才鬆了一口氣。很佩服輔導學長們絞盡腦汁設計這個遊戲,讓學員們必須腦力激盪,並和夥伴們密切合作,才能完成任務;而這股緊張刺激的氣氛、苦盡甘來的成果,讓學員們徹底敞開心扉,為研習營拉開了歡樂的序幕。

接著在佛堂行參駕禮,大家馬上收攝心念。雖然白阿美點傳師因在台南處理道務,不克前來,但她很關心研習營,故於百忙之中,特別抽空書寫意義深長的七言詩慈語,送給大家:

途上智仁勇備,
分素位互關切,
心一意志不退,
行真理心領會,
雲暖化眾心扉,
智共事心連袂,
倫綱常用愛圍,
仁善良世最美,
下宏道勇承接,
的堅持耀光輝。

並請曾清海點傳師慈悲轉述解說,勉勵大家要珍惜寶貴的光陰,堅守崗位、努力讀書、充實知識、儲備能量,還要孝順父母、尊敬師長、結交益友、熱心助人、多行善事;假日要多多來佛堂,接受佛光普照,參班服務、參與道場活動、了愿學習、行功立德,讓仙佛加智慧,同時聆聽前人、點傳師、講師們剖析人生的道理與講解修道的方法,必能茅塞頓開、獲益無窮;假以時日,心性提升、智慧增長,無形之中,自然而然就能改正過錯,脫胎換骨;無論是學業或修道都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人生的旅途上,更能大躍進,讓生命璀燦光明,大放異彩。

▲  曾清海點傳師慈悲賜導。

第二堂課恭請黃嫊絲點傳師慈悲賜導。黃點傳師說明:雖然此次研習營學員的年齡、身分、家庭環境不同,卻沒有因此而產生隔閡,反而形成年齡小的尊敬年齡大的,年齡大的愛護年齡小的。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生養我們肉體的父母親,但大家來到道場一起修道,我們每一個人都是 老母娘的孩子, 老母娘是我們靈性的母親、永恆的媽媽,這也是三寶中的「合同」——子亥相抱最深刻的意義。我們要親近 明明上帝、彌勒祖師、濟公老師,尋求他們的庇護與保佑;更要努力修道,展現「修道一家親」的精神,互相關懷與幫助、互相學習與鼓勵。如此我們修道就能夠得心應手,歡喜圓滿。正因為大家都有這種認知共識,所以幹部們通力合作,他們犧牲假日,放下俗務,無私地奉獻,陪伴學員們兩天一夜,一起學習,共同成長。他們有愛心,讓生命得以延續;有善良,讓生命充滿美麗;有慈悲,讓生命能夠寬廣;有感恩,讓生命充滿了歡喜。而且點傳師與講師們更是心懷使命感,責無旁貸地將畢生所學的道學精髓和寶貴經驗傾囊相授,讓大家都能夠收穫滿滿。最後黃點傳師祝福大家平安健康、福慧雙修、聖凡如意、道務鴻展、活動順利圓滿!

▲  黃嫊絲點傳師慈悲賜導。

接著由張雅涵講師分享「與仙佛有約」這堂課。雅涵講師先詢問學員們在家裡有否整理佛堂、早晚獻香?結果竟然大部分學員都有充分的經驗。其實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學員們大部分是道二代、道三代,都是生長在道化家庭中,也大多是胎裡素,家中早已設置佛堂多年。他們呱呱墜地來到這個世界後,從孩提時期開始,每天看到、聽到的,都是拜佛的聖事;接觸到的,都是修道的氛圍。家中長輩早晚獻香,初一十五或仙佛紀念日要準備鮮花素果供奉,假日去忠恕道院或公共佛堂參加法會或各種活動時也要獻供與獻香,耳濡目染之下,仙佛神聖形象已經長駐他們的心靈之中。所以當雅涵講師秀出一張相片,學員們(小學生)居然能馬上講出:場景是在忠恕道院祖師殿,三尊佛像是彌勒祖師、南海古佛、濟公老師,讓人不禁對這些學員刮目相看。

雅涵講師並教導學員們禮佛的真實意義是「內盡其誠,外盡其禮」。去人心,養道心;不思善,不思惡,專心一處,至誠之心;尊其有道,敬其有德。也勉勵大家:身為一貫道的成員,要遵守佛規,每日早晚燒香,誦讀愿懺,以表誠敬之意。燒香時,要洗手淨面,衣服樸素整潔,虔心跪定,收攝妄心,回歸本心;叩首是叩出我們的慧命,放下自我,手抱合同,觀想自性;行禮務必莊嚴肅敬,穩重安詳。《彌勒救苦真經》有云:「要想成佛勤禮拜,常持聰明智慧心」,「持」是修持,「勤禮拜」就是功夫,每天向仙佛燒香行禮,誠心叩拜,就能和仙佛心電感應,也會耳聰目明,智慧倍增。

介紹完天上仙佛,再來介紹人間佛。每個月在地方班,點傳師、講師及道親們都會互相分享修道心得、交流生活經驗,切磋討論,鼓勵關懷。雅涵講師用心蒐集整理老前人、袁前人等多位前人和點傳師的資料,包括領命的年分與事蹟。老前人將一貫道傳至台灣,創立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和一貫道世界總會,是基礎忠恕的領航舵手。他老人家的慈語是:「道本一體,理無二致」。而袁前人承繼老前人修辦心愿,示現「老實修行,以身示道」的德範,他老人家發揮簡樸之德、好學精神,繼續領導基礎忠恕道場。接著談到天密源流,介紹陳雲卿老點傳師,以及白阿美、蔡錦麗、王金萬、曾清海、黃嫊絲、王壬申、王宛羚等幾位點傳師。

再來是張秀娟講師講述的「青少年自我探索」課程。秀娟講師先從最近引起世局動盪不安的「烏俄戰爭」切入,以照片呈現兩軍交戰,昔日繁華的城市被戰火摧殘,只剩下斷垣殘壁,人民流離失所,人命如草芥、生靈塗炭的景況,讓人看了驚心動魄、萬分沉痛!秀娟講師問學員們心中有何感想?覺得那只是電視新聞而已,烏俄戰爭與我們風馬牛不相及,毫不相干?或者是感覺雖然戰爭不是發生在我們的國家,但心中忐忑不安、衝擊很大,產生了危機意識?因此,也領悟到我們能夠居住在台灣,又能夠修道,真是太幸福了!一定要努力修道,才不枉費寶貴的生命。感恩之餘,大家心中也充滿了「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情懷,祈求上天以及仙佛慈悲保佑,希望戰爭早日平息,讓烏克蘭人民恢復安定正常的生活。

秀娟講師並播出一段影片讓大家觀賞,劇情點出:青少年有時會有失序的言語、行為,但並非是惡劣地故意為之;而師長們為了維護所謂的權威,即不加思索,輕率地做出很嚴苛、不近人情的處罰,讓不小心犯錯的學生被同儕譏諷嘲笑,感覺顏面盡失、自尊心嚴重受損,而心生反感,甚至歇斯底里地反應激烈,此時,離經叛道的脫序行為就是故意為之了。結果,因為老師當初沒有深思熟慮,處理不當,造成兩敗俱傷、無法收拾的場景,讓學生與老師之間劃下了無法跨越的鴻溝,真是令人扼腕!

秀娟講師問學員們:如果不小心犯錯時,希望師長們如何對待?又或者在自己求學生涯中經歷相同場面時,會如何應對呢?學員們都表示:身為學生,不會故意犯錯,如果疏忽犯錯了,希望師長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大聲責罵與處罰,而可以事後在私底下開導說明,他們也很願意接受處罰。如此,維護了學生的自尊、顧慮到他們的感受,師生間創造雙贏的局面,這才是成功的教育。藉由這一段影片,大家都聽到了青少年的心聲、瞭解了青少年的想法。

接下來進行的單元饒富趣味,也很有意義。秀娟講師要學員們自己問自己:「我是誰?」學員們開始認真思考:我的外貌、我的內心、我的希望、我所擁有的、與我有關的人等,然後在紙上畫出「像我的物品或動物」,再進一步分析自己。還有平常因為什麼事情會讓自己害怕、煩惱、生氣、悲傷、痛苦?又有什麼事情會讓自己覺得高興、快樂、興奮、開心?日常生活中會逃避什麼事情?又會期待什麼事情?學員們沉思良久,想得越深刻,就會發現自己在不同的時空裡、不同的場合中,居然會有截然不同的個性與表現,因而產生一些思索:我的本質?我是雙面人嗎?我是否有多重人格呢?我是誰?誰又是我?

秀娟講師再要求學員們列出「最近最想完成的五件事情」,學員們不加思索,竟然洋洋灑灑列出超過十件以上,因多方思量後卻無法取捨;遂瞭解到:一個人要認真生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秀娟講師提醒大家:身為學生,也是修道人,要如何安排自己的人生?在學業與修道都要兼顧的原則下,必須分清楚輕重緩急,做出明智的抉擇;有時候碰到魚與熊掌無法兼得的情況,要明瞭「一心無法二用」的道理;也要把握「明智的抉擇,勝過盲目的執著」之原則,因為把一件事情做好,勝過把很多事情做得平庸。所以要先完成最重要且最緊急的事情,再按部就班地處理其他的事情,當然,這中間「時間管理」很重要,透過事先的規劃,制訂順序與步驟,把握時間,將生活做最有效的安排,就能完成工作、實現目標了。

秀娟講師勉勵學員們:身為學生,現階段最重要的是學習做人處世的道理,努力讀書,充實自己,日後不但具有完備的知識與才能,亦擁有健全的人格與操守,如此才足以應付將來複雜社會中瞬息萬變的環境。人是感情的動物,具有七情六慾,無法完全以理智來規範自己,尤其在青少年這個階段,屬於人生的叛逆時期,有時候易感情用事,有時候好為意氣之爭,有時候難免多疑易怒,而藉著修道的工夫,多多培養好品德,將來才能造福社會,成為國家的棟梁。人生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歡樂,也有痛苦,而痛苦是覺醒的開始,也是成長必經之路;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遭受各種挫折與橫逆,但是不可以退縮逃避,必須勇於接受挑戰,並處理解決;每一次戰勝了困難,我們的生命就更剛毅堅強、更美好,充滿了生機與希望,如此才能收穫幸福美滿的人生。

接著由鄭文德道務助理剖析「聰明與智慧的分辨」。鄭道務助理開宗明義指出:聰明是一種生存能力,智慧是一種生命境界,兩者是完全不同的。聰明是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去學習很多的知識,並結合自身經驗,配合已有知識,運用在日常生活之中;所以聰明是得到,是世俗的。而智慧是非世俗的,是捨棄很多不需要的東西,包括貪、嗔、痴、慢、疑,連自己的個性,通通都要捨棄,到一個不執著的狀態,就會順其自然,不被世間的東西所障礙。釋迦牟尼佛就是一個捨棄最多的人,他出生是一位王子,將財富、名利、權勢、地位全部捨棄,經過多年修行,終於證道,成為一位大智大覺的聖人;他的人格已經達到最完美的境地,看似一無所有,但是他的自性已是清淨不染。釋迦牟尼佛具有深厚的慈悲心、智慧心,他的德行風範一直受到世人的推崇景仰以及效法學習。

大抵上來講,聰明的人精明外露,較勁一時,博一時之采,他們順應主觀意識,對事物只知其然,能夠急中生智,解決當前麻煩。相反的,智慧的人志存高遠,從容大度,他們洞悉客觀意識,對事物知其所以然,能夠靜中生慧,消除未來隱憂。聰明是「術」,是快、好、準確;智慧是「道」,是大、遠、圓融。聰明是通過知識與經驗的積累,使人對事物具備迅速辨別的能力,而智慧指引人從事物的本質上思考與解決問題,是一種人類本性的回歸。智慧的人相比聰明的人,反而更顯得「無為」與「愚笨」。聰明可以言傳,智慧則要靠體悟。

聰明靠耳朵、靠眼睛,所謂「耳聰目明」,他們比常人更敏感,較注重細節,渴望改變別人,讓別人順從他們的意志,人際關係可能較緊張;有些自恃聰明的人多煩惱,愛佔便宜,不願吃虧,總是計量利弊得失,如果以利益的角度來分析,這樣的人只顧短期利益,沒有思考長期後果,會造成「財聚人散」的局面。為人處事如果賣弄聰明而投機取巧,則會誤入歧途,反而害人害己,成為眾人之敵,聰明反被聰明誤,得不償失。可知一個人心正了,聰明就是長處;心不正,聰明就是短處。要將聰明用在正途上,才會對自己的人生有所幫助,所以當自己如願以償,一帆風順時,切不可驕傲自滿、得意忘形,而是要學會站在更高的地方來思考問題,把目光看得長遠,保持謙虛謹慎,往後的人生才會更順利圓滿。

智慧的人懂得思考分析,有探求真理的能力,他們多能順其自然,願意吃虧讓人,人際關係較為和諧,達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物外之境界。智慧靠心靈,所謂「慧由心生」,他們注重整體,能夠衡量全局,看出什麼是重點,把各種問題用最可行的方法處理得很圓滿。我們修道,就要懂得生活中該做什麼,並知道如何去完成;若能夠正確評估環境,知道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瞭解生命的意義,履行自己的責任,以積極的心態去解決困難,並與他人和睦相處,那就是一個有智慧的人。

眾生的煩惱妄想,如同充滿雜質的金礦;眾生的修行,如同煉金的過程。反觀我們今天修道,心性涵養的火候不足,脾氣毛病依然故我,立身行道進寸退尺;現今天時緊急,修行就是要融入環境中修煉自己。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路要努力走,才會到達目的地,「積一時之跬步,臻千里之遙程《荀子․勸學》,亦即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先打牢地基,才能步步高昇。而《六祖壇經》云:「迷人口說,智者心行」,所以智慧是我們修道的第一要務。真正的大智者是大智若愚的,這是大人格局,也是君子格局,更是聖賢格局。天下之事,眼見不一定為憑,自以為是的經驗法則,看到表象,卻以為是真相,對事物認識不清而隨意猜測,產生誤解,是與「瞎子摸象」同義,也如同管中窺豹一樣,無法看清事物的全貌,恐落入「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之謬局,不可不慎!

在課程進行中,鄭道務助理播放影片讓大家觀賞。影片中,只見大家圍坐在大圓桌一起吃飯,因為湯匙的柄太長,裝到食物以後,無法放入自己口中,大家飢腸轆轆卻無法吃到食物,每個人都心浮氣躁,於是開始搶奪食物,導致大打出手。後來有一個人將長柄湯匙的食物餵入對面人的口中,大家看了都驚奇不已,馬上群起效仿,互相餵食,結果場面馬上改觀,每個人都吃得又飽足又高興,構成一幅溫馨歡樂的畫面。這段影片讓大家瞭解到:行走世間,所有的利他行為,本質上就是互利,也是利己;而我們在為別人搭橋的時候,也就是在為自己鋪路,人與人之間,只要齊心協力,就能彼此成就,進而創造共榮共贏的局面,這就是忠恕之道。 

「一即一切」,一就是諸法的體性,一也是平等和整體的意思。例如:一室千燈,千光如一光,一月照千江,千江映一月。萬里長城綿延長遠,看不到盡頭,而它是由一個磚塊,一個磚塊堆疊而成的。浩瀚的大海,是由無數的小水滴,一滴一滴凝聚而成,也是由成千上萬的河流匯集而成,顯示有容乃大的特性與團結一致的精神。喜樂的心是良藥,「以愛化礙」就能夠「有愛無礙」,把我縮小,愛即放大,心中有愛,走到哪裡都是愛。心中有佛,隨時展現菩提心,要經常思考我們能夠奉獻什麼給他人、給社會。再者,也要學習「翻轉」的能力,由ME(我)翻轉成為WE(我們);縮小自己,放大別人,將很多「小我」成為一個「大我」,亦即「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則力量立馬加乘,化逆境為順境,困難將迎刃而解,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

《道德經》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矣。」如同我們今天求道、修道一樣,真正的修行不是得到而是去除;不是向外去追求,而是要向內探索、充實,達到清淨無為的境界。唯有內在無私,才會想到全體;外在無爭,才會和平相處;一切無我,才會身心自在。「道」是宇宙萬物的本體,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當我們的焦點一直擺在錯誤的事物上,就會失去對的機會,我們若不肯改變錯誤的自己,上天很難回應我們未來的需求。

《道德經》又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現實生活中,不吃虧是聰明,願吃虧是智慧;聰明知識多,智慧文化廣;聰明保眼前,智慧重長遠。聰明的人能把握機會,知道什麼時候該出手,而智慧的人知道什麼時候該收手。因此拿得起是聰明,放得下才是智慧,而當一個人學會了放下時,這就是最大的智慧了。願大家都能成為一個大智慧的人,找到生命的本源,從而把握它、應用它,明心見性,在複雜的環境中,拿出最佳方案,為他人、為社會,乃至於為全人類奉獻心力。

晚上,由謝明機講師主持晚會,主題是「腳踏實地,路要怎麼走」。明機講師先請大家進行一個遊戲,將一顆乒乓球放在乒乓球拍上,用手拿著球拍,由甲地走到乙地,中間的道路並非是平坦筆直的,而是有點彎曲且設有路障。在進行當中,乒乓球不能從球拍上掉下來,當然也不能用手去護住球,如果乒乓球掉下來,就要退回起點再重新走。所以大家要先練習讓乒乓球不掉下來的技術,這就考驗雙手平衡的功力,以及腳下行走的速度不能求快,欲速則不達,必須心無旁騖,上下兼顧。過程中,如果兵乓球快要掉下來了,就要趕快停步,調整雙手或球拍的角度,先穩住球,同時又必須注意路障,真是困難重重!但每位學員都戒慎恐懼地克服困難並達到目標,並不因任務艱鉅而放棄。 

遊戲過後,明機講師先嘉許大家努力完成任務。再語重心長地告訴大家:剛才的遊戲就是要讓大家瞭解,人生之路要小心謹慎,不能走偏,稍一不慎,即會誤入歧途。我們倒不必存著「要贏在起跑點」的迷思,但不可諱言的,「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知識就是力量,在求學時要注重學習的過程與品質,而非學習的快速與成績;要打穩基礎,更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精益求精,讓學識、涵養,以及各方面都能夠更上一層樓。

生活如果懶惰懈怠,就會一事無成;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理想的實現,靠的是勤奮及努力,做任何事,必須腳踏實地,全力以赴,才能成功。安分守己,循規蹈矩,是做人處事的基本態度。人格的養成、知識的學習、技巧的磨練,都需要長時間的潛移默化,加上日以繼夜地反覆練習。成功沒有捷徑,如果一味追求短時間達到目標,躁進而沒有耐心,妄想一步登天而投機取巧,將導致一失足成千古恨,悔不當初也無濟於事了。

我們的命運就像自己的掌紋,雖然彎彎曲曲,但永遠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求道、修道是我們一生當中最好的投資與志業,我們的未來取決於我們的現在,所以我們目前處於什麼地方沒有關係,重要的是我們朝什麼方向邁進?要到哪裡去?人生沒有來日方長,只有世事無常,生命短暫,別讓餘生都輸給了「等待」。

修道要有信心,信為道源功德母。道心要堅強,道念要鞏固,修道一步一步走,道理一點一點聽,禮節一遍一遍學,脾氣一項一項改,善事一天一天做,必將有所成。我們要以慈悲心待人,以謙卑心待己;道要越修越堅,德要越修越圓,修德雖無人見,誠心自有天知。我們修道必須秉持「愿要大,志要堅,氣要柔,心要細」的原則與精神,努力不懈,就能進步再進步。

晚會課程結束後,隨即在外面廣場施放煙火,當五顏六色的煙火散佈在天空時,美不勝收,令人目炫神迷,嘆為觀止!五光十色的煙火在黑夜中盡展光芒,伴隨著此起彼落、令人振奮的爆烈聲,帶來了生氣蓬勃、歡欣鼓舞的景象,將歡樂的氣氛推向最高點!

(續下期)

相關連結:彩慧人生 瑞周天曉天密校園班冬令研習營紀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