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3日 星期日

蜂擁而智 2022忠恕青年大會師心得分享 ㊤

蜂擁而智
2022忠恕青年大會師心得分享 ㊤

◎基礎忠恕青年大會師籌備小組提供


※啟化單位  劉侑明

感謝 天恩師德,賜予後學這麼殊勝的機會參加線上法會。讓後學感受最深的是王壬申點傳師的一句話:「國中以前孩子們能不能進道場,是父母的決定。難教育的不是小孩們,父母才是最難教育的一群。」猶如一記警鐘不斷敲擊著後學,為何道場中有斷層?這個幹部們思考已久的問題,回過頭來發現原來問題就在我們自己身上。

「齊家修辦」,一直是道場中所推崇的目標。還記得各位幹部在台上鏗鏘有力地對台下學長訴說著「生死事大」,但是回到家中,面對著人生,卻又是另一番風景。想到了院長大人的慈訓:「言行相顧,言行一貫。人前人後,表裡一貫。」但當我們面臨著小孩下週要段考,而這個禮拜佛堂青年班要開班的時候,身為家長或未來即將成為家長的我們會怎樣抉擇?當離開佛堂有了冠冕堂皇的藉口,青年回佛堂便成了遙不可及的夢。

透過瑞周天惠社青班沈正國講師的分享,更堅定了我們的方向,確確實實的一條龍班程,讓青年們知道未來的道程藍圖,更透過多元有趣的課程營隊,提高青年加入佛堂的興趣、堅定青年們對道的信心。未來啟化單位也會繼續維持下去,汲取瑞周天惠單位的相關經驗,成為啟化青年班程成長的資糧,完善圓滿青年班程。讓我們的道後代或者青年道親可以接近道場,進而變成永誠道親。

最後是天順志工隊洪青詩點傳師的分享,讓我們了解到:道務除了鞏固基本盤以外,更應該開源;一個思維改變,可以發現無盡的道務藍海就在眼前。洪點傳師更提醒「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在這個網路資訊爆炸的世代,使用正確的工具,不僅僅可以事半功倍,更可以有著意想不到的收穫。課程中提到許許多多度人成全的楣角(台語),都是以往我們所沒注意到的,希望透過今天的學習,未來好好善用適當的工具,廣度有緣,更為眾生播下道種,期望有一天可以發芽,成為一顆顆飽滿謙下的稻穗。

「段考指考都比不上魔考,課業事業都及不上聖業」這個觀念,唯有幹部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將生死事大,擺在第一位,才不會辜負了上天讓我們來人世走一遭的深意。在成全青年道親時,別忘了投其所好而不是投己所要,其中的分寸拿捏更是多一分不行,少一分則無力。別忘了「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六祖壇經》,所以並不是簡單地聽完分享就可以,而是需要我們用智慧去實踐,並融合各單位的特色,才能掌握其中的微妙之處。度人成全的軟硬體,需要有好的工具,更需要體貼的細心,在開創道務藍海的同時,別忘了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著新道親的觀感。

透過道務與活動的結合,除了快馬加鞭地拓展道務以外,更別忽略了田中耕牛的老實修行,多多觀照自己,常常關照道親。最後用台積電的企業徵才標語:「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來跟學長們分享。祝福「志同道合」的我們,「既入一家門,即是一家人」,讓我們一起共辦共成,尋找各個地方的道務藍海。

▲  劉定文總領導點傳師對青年幹部寄予厚望。

※瑞周全真單位  張秀容

本次青年道務研習會中,王壬申點傳師、洪青詩點傳師和沈正國講師,以生活化、達理、實用的說法,在柔和中帶有知性,在熱情中帶有振奮,讓後學們如飲甘醇、如雷貫耳、如當頭棒喝、如醍醐灌頂,共賞一場珠玉之論,激發信心的意志。

王點傳師提供制度化的程序,從一開始家長的班親會交流到課程結構的安排,以及邀請家長來帶讀經課程,相當完整細膩,充分展現執行力;推才適用,賦予參與感,加上重視與家長的心靈互動,深植人心,散放愛心,闡揚熱情,讓人有著渾身是勁、自我增值的動力。

沈講師表達出師生之間的美妙感覺,用鼓勵和帶動來指引孩子的人生方向,也用真愛來點燃孩子的學習熱情,師資們無為的關懷和接納、恆久的付出、無私的陪伴是最大關鍵。

洪點傳師詼諧有趣的表達方式,說明志工隊:系統化的安排、計畫化的步驟、效率化的達成、標準化的流程、以協調化做整合。找到著力點後,「用心、認真」是必備態度,有愿了愿,心在哪裡、行動就在哪裡。

以上每一場講述乃是透過千錘百鍊,才能鋪灑出這萬紫千紅的成果。這豐碩的成果中是「能夠做」、「應該做」、「願意做」,三者兼備,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也才能獲得最大的成就。「聽命辦事」、「眾志成城」是基本準則,更要主敬存誠、各盡己責、以道相親、代代承傳、誠摯奉獻。

在研習會中有著與時俱進的創意、有著積極實踐的悸動。以付出為師,提升領悟,創造感動。一整天的課程拓展後學們的視野,儲備了行動的養料。在讀經的節奏上並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感謝這次研習會讓後學們受益匪淺。

▲  陳平常點傳師慈悲闡述老前人對青年的期望。

※瑞周天達單位  簡琬婷

感謝 天恩師德,劉定文總領導點傳師、各位點傳師慈悲,在這疫情嚴竣期間,仍能以線上課程的形式,成就本次的青年大會師;藉由「讀經班家長成全」、「社青班之服務隊經營」、「志工營隊經營」等主要課程的經驗分享,帶動所有青年幹部共同學習成長。

在一整天的課程安排下,後學跟隨著點傳師及講師課程帶動的節奏,一邊反思瑞周天達單位青年道務推動的不足及可再精進之處,竟不知不覺就到了活動的尾聲,已是單位分享的時間,可見每個課程都是極其精采且契入人心。反思瑞周天達的青年道務推動過程與今天課程所分享的經驗相比,有些相同,又有些不同,而這些不同處,也許就是我們現階段在推動青年道務時一直無法有長足進展的關鍵所在。

在第一堂課王壬申點傳師慈悲講述的「讀經班家長成全」中,與我們最大的不同點在於親子分班與合班的差別,瑞周天達單位近5年來的親子讀經班運作方式,一直是以親子合班的模式進行,在這樣的上課方式中,建立了家長對師資的認同感,也看到了小朋友的成長,但在家長成全上卻一直沒有很明顯的成果;在聽過王點傳師的經驗分享後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們花在家長成全的時間似乎太少、也太分散了!慈興透過親子分班的運作方式,利用小朋友來讀經的2小時間,同步進行家長班的課程,每週都能帶給家長不同的心靈刺激及成長,進而逐步進入成全辦道的階段,聽起來一切都是自然而成。

第二堂課是沈正國講師講述的「社青班及服務隊經營」,瑞周天達單位在社青班程的運作上與瑞周天惠單位所分享的內容是類似的,有班程、有經典、有聯誼、有營隊、有大活動的服務機會,但為什麼我們的年輕人卻總是無法凝聚出一股強大的力量呢?透過沈講師的經驗分享,可以發現彼此之間最大的差異處在於上課的頻率及每年主題設定的精緻完整度,以瑞周天惠社青班每週六晚上100分鐘的上課頻率,相較於瑞周天達每月兩次各120分鐘的上課頻率,在學員的情感凝聚及團隊默契的建立上,肯定會有很大的差別。

瑞周天惠社青班同時以分組的方式,讓壇務與學員不論是上課、用餐、活動都是同樣的成員一起運作、一起完成各項任務,更能建立整組的團隊精神;另外就是每年度設定一個大主題,整年度的課程都圍繞著主題來進行,並且強調道化生活的內涵,當道的理念融入在每個學員的心中時,後學想,那一顆重要的佛種子已在每個學員心中扎根了,即使中途暫離道場的學習,終究也是會再回到佛堂了愿。

第三堂課是洪青詩點傳師慈悲講述的「志工營隊經營」,透過志工的自願服務舉辦營隊活動,一開始洪點傳師就點出了舊思維營隊與新思維營隊最大的不同點,而我們就是走在舊思維營隊中的經典範例,以往瑞周天達單位每年舉辦的夏令營都是以成全道後代為主軸;但洪點傳師點出了新思維的重要性,凡所有活動都應該以辦道為主軸,這是瑞周天達單位目前思考轉型的方向,只是尚未成功,最大的差異也許是在整體服務人員的熱情度不足,沒有辦法達到一呼百應的群起效應,在志工服務的推動上自然就打了大折扣。

在反思的過程中,感覺看到了自己單位運作上的很多短處,但在今天的課程中,卻又得到了許多靈感的觸發,就像是有一盞明燈在指引一樣,讓後學看到了精進的方向及契機,其中最重要的契入點,就是要加強青年學長的投入程度,才能發揮及凝聚更強大的力量,來改變維持已久的現況。

後學看到了幾個值得我們學習的關鍵點:

一、讀經班資深兒童的運用:讓讀經班的資深小朋友擔任志工小老師,帶動讀經班10〜20分鐘的課程,可以讓資深兒童扎根更深。

二、安排學青班同學到家長班授課:相信學青的能力,放手讓年輕學長有不一樣的學習機會及經驗,能提升學員的成就感,也能讓學員為了言之有物,而主動性地精進學習。

三、用年輕人的語言溝通:讓年輕人自行規劃和經營社群媒體,如LINE@、FB社團等,說年輕人願意聽的話,能帶動更多年輕人參與道場活動。

而另一個重點,就是加強感恩佈德,傳統的道場都是多做少說,甚至不說,但若沒有彼此間的感恩、互相的佈德,沒有辦法將這份善的力量傳播出去,也就沒有辦法引入更多良善的有緣佛子,所以加強師資與師資間的感恩、家長與家長間的感恩、師資與家長間的感恩,帶動大家除了看到表相的「有」,還要看到每個服務背後看不到的「無」,這就把德散佈出去了。後學相信:當整體氛圍都朝著感恩佈德的善循環運作時,道場的溫馨、志工的熱情,也都由此成就。

瑞周天達單位對於未來青年道務的發展,正處於一個亟思轉型的階段,這要感恩於尹順隆點傳師的睿智及遠慮,在今年推動青年道務改革的省思,定期邀集所有道務助理及策劃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及籌劃青年平台的建構及青年道務(班務)的結構轉型,這是一個現在進行式,因著今天這一個寶貴的青年道務運作分享,讓我們在思考過程中,注入了一股有力的思維、指引了一條明確的方向,相信未來瑞周天達青年道務會有一番截然不同的轉變及不容小覷的力量。

▲  王壬申點傳師慈悲說明成全讀經班家長的方法。

※瑞周天曉單位  謝明機

民國111年(2022)5月29日,基礎忠恕道務中心舉辦「蜂擁而智」青年大會師,原來每位青年的發心並不孤單!因為ZOOM視窗中有600多條線,實際人數後學想一定更多……。點傳師和講師曾說:「一個火炭離開火爐,容易黯然失色。」所以800多個火炭聚在一起,一定會發光發熱。但這麼多的火炭如果沒有想出方法一直「添加」,一定會有用完、終將熄滅的一天。今天的青年大會師,便是給我們借鏡好的方法,持續讓道場青年發光發熱。

以下是我們這組成員聆聽點傳師和講師分享後所整理出的方法:

一、沈講師在分享成全年輕人時,提到年輕人成長過程中需要環環相扣,透過升班儀式,交接到下個班級;而且在每年營隊的過程中,每個細節都有滿滿的儀式感,舉凡大型藝術裝置、人物看板,小至名牌,都可以讓年輕人感受到所有幹部們的用心。後續再藉助「回娘家」活動,建立年輕人的歸屬感,這就是成全年輕人很好的方法。

二、洪點傳師分享執行營隊過程中要「一本散萬殊」,也就是將每次的營隊課程,建立一套完整的模式;一套課程複製到五個梯次,只要年輕人進入這個模式中,就已經在成全了。不僅如此,營隊活動中也要「萬殊歸一本」,結合「辦道」度化家長與孩子。而為了推廣活動,天順志工隊的前賢想方設法,藉助BECLASS、FB社群等年輕人常用的網站工具分享每次的活動,無遠弗屆。

三、王點傳師更將此方法發揮到極致,不只針對年輕人,更要從年輕的家長著手,成立親子讀經班,還在每週的課程中成立家長班,藉由經典的薰習成全家長,讓家長懂得感恩。王點傳師分享:「感恩不只有表相,還要讓家長感恩所有志工老師與伙伴們幕後的無形付出。例如:志工默默地準備課程、老師們無為地接送、營隊前的道具製作等,這些都值得感恩,藉此讓家長認同並求道,之後進入佛堂的聖殿,再搭配每週的終身學習與年度五大活動,培訓家長成為道中重要幹部,進而發心開拓讀經班,甚至到國外開荒辦道。」

點傳師與講師們所提及的方法,不外乎針對家長與青年們,引導進入「成全→培訓→活動→辦道(度人)」之循環體系。感恩點傳師與講師這麼用心地提供這麼多好的方法,但好的方法如果沒有落實執行並持之以恒,終將功虧一簣。誠如陳平常點傳師轉述老前人所述:「一日不辦道,都是愧對 天恩師德。」我們虧欠已太多太多,難以報恩於萬一,但從現在開始覺醒,發愿執行,為時不晚。

道務推動不是只有一、兩位年輕人即可完成,需要集眾人,始可成大事。因此建議青年道務部可提供本次活動課程之講述錄影內容,我們將再邀集更多青年道務幹部籌備單位內之青年大會師,並安排更多時間供內部幹部們討論,集思廣益,因地制宜,並凝聚共識,找出單位內集體的答案,據以執行,則基礎忠恕之道務,一定風華再現。

▲  洪青詩點傳師分享營隊經營的實務經驗。

※瑞周天罡單位  林秀倩

非常感恩有幸參加青年大會師,透過小組分享,與瑞周天罡單位前賢們討論,相互撞擊出火花,觸發努力的亮光及方向,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堅定目標前行:今天聆聽各單位成功的經驗,看見的是每一個成功經驗的果實,也是一連串障礙、問題的突破;突破問題及障礙的愿力,來自對於目標─―承上啟下、推恩佈德的堅持,如信愿行證,凝聚目標的「信」將激發愿力的集結。這讓後學反省過去修辦過程中,容易看見眼前的問題,卻忘了望向目標。當聚焦眼前的問題,想的是許多的不可能,導致停滯不前;當望向目標,要解決眼前的問題,將激發許多創意,找到推進的動力及方法。

二、道情凝聚:各個青年道務推動成功經驗的共同點,均在於道情的凝聚。在道場上,互稱道親,然而唯有透過關懷、交流,才能讓這份「親」有情,讓道親真實感受「道本一家親」。在道情的凝聚上,是橫跨老中青幼,都需要一份情感的關懷,這部分要在課程主題設計上有共鳴、課程活動透過分組與分享增加互動,以及課前課後的關懷;而課前課後的關懷,除了傳統的電話聯繫,因應時代趨勢及青少年社交習慣,如何善用網路社群,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課題。這份道情的凝聚需要從壇務幹部中做起,壇務人員彼此有情,更容易激發向心力,共同為目標而努力,再透過推恩佈德,讓壇務人員學習前人、點傳師的典範,學習看見彼此身上的亮光,相互肯定及相互學習,將更能激發青年投入道務的推動。

三、環環相扣:各個青年道務推動成功經驗的第二個共同點在於環環相扣,無論是道班的設計、課程的設計及成全的機制,都必須要環環相扣。在道班的設計,以王點傳師分享親子讀經班為例,透過親子共同報名讀經班後,分別開設兒童讀經班及家長班,同一時段分別成全兒童及家長;又如班程的規劃能否涵蓋各年齡族群的需求,從兒童讀經班、學青班、社青班、樂齡班等,環環相扣,更進一步思考如何推動三代同堂班;又如成全的機制,以洪點傳師分享舉辦兩天一夜兒少營隊,安排家長第一天下午時段參加營隊,透過讓家長欣賞孩子活動照片,藉機成全。

至於未來努力的方向,就是看著那道光,動起來!眼光鎖住目標,共思妙方,愿力啟航,共創奇蹟!感恩洪點傳師分享的情法理,第一步就從道情凝聚開始,凝聚壇務、班員的情感;第二步就是動起來,如點傳師慈悲叮囑:「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唯有動起來,才能前行。而在道務推動及修辦過程中,時時謹記環環相扣,推恩佈德;今日的學習點亮了光,透過持續付出,讓這道光持續發亮。

▲  林鴻輝點傳師慈悲賜導。

※瑞周精德單位  張逢德

研習會課程的學習亮點:

一、開道結緣,任重道遠,理事合一(理念凝聚、建立共識)。

二、服務學習,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參訪交流、互補有無)。

三、愿力啟航,愿力為目,悲智為足(激發愿力、整體帶動)。

單位青年道務的未來方向:讀經班家長與小孩分班上課,促使小孩不會依賴家長,家長也同步成長;因緣成熟時,成全家長轉換為道場新能量(參班習道、承擔角色、適才適用),如此萌生能量、活化能量、轉化能量(藉由參班,培養人才,成為講師、班長、幹部…… )。

瑞周精德單位可能的轉變:

一、以目前實務操作上來看,因採遍地開花、見道成道的模式,就班程與規模、人力來說,可能僅精德本堂適用家長與小孩讀經分班。其餘宜暫依現行模式進行。

二、就人力資源角度,想方設法透過參班、會議、營隊等連結,鼓勵青年道親發心立愿,投入服務學習,以明理知義而上達,發揮君子之才而下化。

三、再與學校連結,經營度化良緣(如重慶國小連續三年開辦,可惜未讓道之種子在學校開花結果,只是透過活動一次、二次地與校方和家長結好緣;應廣為老師、家長們扎下道根(營隊活動後要持續保持連絡,鼓勵至佛堂參班),方能念茲在茲,共登法船。

四、成全社會人士或新道親,也可從接送他們上下課著手,而車輛與成全組司機的配置宜增加。後學覺得如果有道親願意提供車輛或同時發心了愿提供人、車來接送,是上上之選;其次則可考量添購二、三部車輛(中古,約十來萬即可購得性能堪佳的七人座或九人座),如果有此方向之意願,後學也會拋磚引玉捐款並兼司機。如此勢必參班人數可擴增(可成立成全組,包含車輛接送)。

五、承上第四點,在班級(讀經班)開設方面即可考慮深坑、樹林、鶯歌等較偏遠之地區,透過接送則招生問題可迎刃而解,並將時間與人力集中於一點,每逢週六、日與精德佛堂課程同時合併來上,省下了諸多人力、時間成本。師資,付出一、二天(每半個月);家長學員,幸福一、二天!如此更能實現家長與小孩分班的遠景。

六、社青班成員上課可切割為學科(聽道理專題)與術科(參與兒童班、親子班與其互動,投入課程帶動等),可增加上課誘因與學習效果。

▲  沈正國講師講述社青班及服務隊經營。

※大光寺單位

王點傳師提出家長與兒童分班的概念,讓家長在一個禮拜中能夠有兩個小時寶貴的時間好好沉澱心靈,並放手讓志工帶領自己的小孩讀經。大光寺因為在親子讀經班這塊著手最深,因此師資也有發現到家長一直被小朋友打擾的情形。透過分班確實能夠更好地度化家長,達到實現「家長班」的目的。

其實我們都忘了「家長」才是小朋友能夠來讀經的關鍵,因此主要須針對家長成全,先讓家長認同,進而帶小朋友來讀經。接下來即以抽獎活動吸引家長及小朋友參加活動,如育樂營及溪頭探險營隊,再來佛堂兌換,進而讓其有多接近佛堂的機會。

社青班的部分,目前大光寺有在著手青年班道務,依照比例來看,活動佔了大多數,心靈成長課程與壇務的部分比例就沒那麼高。其實不論是學界、伙食團,還是非道親,目的都是要吸引年輕一輩的族群能夠進入道場、知道佛堂究竟在幫辦什麼道務,以及了解道的好處。

此外,洪點傳師提到的營隊運作方式,其實幾個月之前大光寺曾到台中天順講堂參訪,天順的學長們都很慈悲,給予我們許多讀經班以及營隊的寶貴經驗。目前大光寺推動的親子讀經班、青年班的道務都已經進行中,營隊的部分將會透過吸取各單位經驗來進行開辦。今天的課程,除了讓我們知道我們缺少什麼,進而從不足之中來做改進,最後著手更為開展道務。

▲  「讀經班家長成全」雙向溝通時間。

※天新單位  巫月嬌

現在疫情嚴峻,等疫情減緩之後,天新佛堂在劉興昌點傳師帶領下,預計9月分要開辦心靈成長班。今天聽了王點傳師的講述,了解讀經班的運作與方法,真的受益良多。

一、推動感恩佈德:為我們的前人、領導點傳師、點傳師佈德,常分享點傳師開辦的歷程,讚嘆講師、輔導學長們幫辦的辛勞。

二、道場是偉大的:讚嘆我們的道場、推動讀經班,讓更多孩子來讀經、了解到讀經的好處;在教導孩子讀經的同時,也要把善的種子傳承下去。一方面傳道,一方面教化於世,到處成全,到處施教於善。在因緣俱足下,可以引導家長、孩子進道場,成為道種,這就是努力的目標。

三、志工是偉大的:讀經班中有家長跟後學提到:「師資群裡有國小老師,還有師資們白天都要上班,晚上又到讀經班來教學,這些老師多愛孩子啊!可以這麼無私地奉獻!」聽了是不是很感動?這也是我們師資群前進的動力。

後學學習的讀經點是在社區的活動中心,社區出錢又出力,大力支持,開辦起來就很給力。而我們天新是小單位,如果沒有新道親的加入,道務是要如何發展?這也是彭韋翔點傳師帶領道親們亟於突破的問題,現在最迫切需要的是成全年輕人加入,也是天新幹部們需努力的方向,使道務能永續開展。

▲  劉興昌點傳師慈悲擔任活動總操持。

※瑞周金剛單位  張育綸

感謝道務中心開辦青年道務研習,三堂課程直接切中單位目前所面臨的問題,分別是親子讀經的升級及後續成全、引領入道後的社會青年道務提升,以及營隊經營與整體帶動的契機,提供後學協助地方青年道務有更多想法。

而講述中所提到的觀念,如:為道場及前人輩感恩佈德、自身的年齡不是問題(有愿有力)、經營班程中場地的克服、課程的安排與承擔等,都給後學們反思的機會:是不是自己並沒有學習感恩?沒有全心全意去投入?而衍生了許許多多的藉口,讓自己停滯不前。另外,「一個都不能少」亦是各個班程經營的必要觀念,認同每位有緣佛子要轉換為永誠道親,就是需要不放棄的帶動,才會有開花結果的一天。

各課程都使後學法喜充滿!現階段單位內已逐步調整各類班程規劃,針對各年齡層自幼兒、少年、學青及社青(志工服務)及長青等,設計對應之學習及服務課程,而經由本次研習,如何把每個單位開辦的良好方式及成果,轉化到自己單位中應用成長,就有賴每位夥伴同心同德,將好的方式納入規劃,藉由實際執行逐步調整,進而使單位道務量能得以向上提升,使每一位有緣佛子,一同登上法船齊修辦。

感謝道務中心辦理本次研習,並感謝三個單位的無私分享,相信讓各單位的學長都獲益良多,希望如老前人給我們的一段話:「時代驚醒青年,青年創造奇蹟」,讓我們都能為「忠恕飛揚」,盡一份心力。

▲  馬來西亞德化道院青年幹部線上遠距參與研習。

(續下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話大德張老前人

◎ 劉黃河點傳師   邂逅 我們的大德張老前人,與後學的首次邂逅相遇,因緣可謂奇特,在那時之前,我們從未謀面,素昧生平。 那是後學退役後的事,後學工作於新店二十張路的一家公司,這公司的總經理也姓張,也是上海人。這位張君住在羅斯福路三段,就是台灣大學正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