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7日 星期日

種花植木 反思自身

種花植木  反思自身

◎賴志文

如果大家對西元2021年發生的事件還有記憶的話,據新聞報導2021年7月到9月全球巨災事件:7月,中國大陸河南大暴雨,引發嚴重水災,302人遇難;西歐包括德國、比利時和荷蘭等國爆發世紀洪災,超過200人死亡,逾千人失蹤;日本靜岡縣因暴雨引發大規模土石流,逾百間民房受到波及,多人死傷及失蹤。8月,極端高溫引發了土耳其、希臘和意大利的森林野火,數千人流離失所。9月,美國受颶風襲擊,紐約市淹大水,致45人死亡。

一幕幕新聞畫面呈現駭人景象,讓人彷彿身歷其境。大多數人將全球暖化及極端天氣歸因於畜牧業、石化產業與過速的工業發展等,卻將自己抽離以置身事外,企圖宣告「兇手不是我」,那真相到底如何?

借用名偵探柯南的口吻:「真相只有一個!」我們每個人處在全球化的大環境中,都是破壞環境的共犯,並不是無辜的一方,每個人都有責任。證據就在眼前,俯拾即是:去市場買東西時,我們知道要自備袋子,卻常常忘記而使用了賣家的塑膠袋;垃圾分類,怕麻煩,做得不徹底;使用衛生紙代替抹布;出門不自備筷子、杯具,使用免洗筷和一次性紙杯;下班後,忘記關掉空調;把喝高山茶當成不可或缺的嗜好,把吃高山蔬菜當成必要的養生;刷牙或洗手時在雙手相互搓洗至沖水前,未先關掉水龍頭,讓水持續浪費掉。

以上,每一件事都是很小的事、都看似微不足道,可改變可不改變,但當我們這樣想時,足以表徵我們只圖自己的方便與益處。我們都很自私:我們的環保意識只發生在觀看新聞頻頻播報巨災一刻,頓然生起的危機感,一會又隨下一則新聞播報而不知所蹤;嘴上說愛地球,但在日常食衣住行的規劃上,並未列入任何環保考量以付諸實踐。

我們不認為那些舊有卻不好的習慣影響,會像北非的一隻蝴蝶拍動了一下翅膀,將掀起地球另一端的颶風。

出於自我的習性,我們在乎工作、娛樂、家庭、健康與朋友;偶爾跟風威力彩;掛念所買股票的漲跌,而對於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要注意的小事,總是輕忽。事實上,所行之事即使再微不足道,所立功德不必然就是微不足道;也不是非在道場的環境中做事,才算有真實功德,因為所立功德如何,是取決於發心,無關事情大小與所在地方。

就以種花植木來反思自身:如果我們種花植木,只是出於個人興趣喜好,或是為了美化自己的屋舍,這是一般人的動機。又如果我們種花植木,是為了改善正在加速惡化的氣候變遷,以俾益大地上所有生命的生存,祈願將所獲得的任何功德迴向一切有情眾生,在究竟上幫助一切有情眾生覺悟,我們的發心就與菩薩同德。

如是發心,菩薩就會存在我們的內在,而不會被遺忘在佛堂的佛桌上。

如是發心,做地球環保,也是在做心靈環保,公心顯露,自私了卻。

如是發心,農場即道場,廚房即佛堂,社區即聖地,何處不是菩薩悲心的化現。

千手、千眼、黃金身色從來不是凡夫與菩薩之間的差別,當凡夫發勇猛精進心,為求利益一切有情眾生,願令獲得究竟的安樂,凡夫即非凡夫,正如寂天菩薩所寫:「生死獄中囚,若生菩提心,即刻名佛子,人天應禮敬。」環保行動,現在即刻開始,絕對不早,但也絕對不晚!時時不忘節水、節油、節電、植栽,從一日無肉到餐餐素食等,何事不是菩薩行,功德無量無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話大德張老前人

◎ 劉黃河點傳師   邂逅 我們的大德張老前人,與後學的首次邂逅相遇,因緣可謂奇特,在那時之前,我們從未謀面,素昧生平。 那是後學退役後的事,後學工作於新店二十張路的一家公司,這公司的總經理也姓張,也是上海人。這位張君住在羅斯福路三段,就是台灣大學正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