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來的成長與收穫㊦
◎ 忠恕學院學界培慧班提供
(接上期)相關連結:四年來的成長與收穫㊤
※吳自閎
四年,一眨眼就過去,每位夥伴們也把自己的生活篇章更新了一輪;到了這個階段,想必大家心中也是準備好迎接越來越多的挑戰。
在這四年中,最印象深刻的是到人才培訓班進修,學習到更深入的課題、帶動法會的課程,同時也是充滿挑戰與成長的地方。挑戰在於要把思緒中的邏輯,透過重整的方式,在課堂上闡述,且不只是在台上練講,還有在分組討論的每個問題都要能夠切入題目,實在是不簡單的工夫;至於成長的部分就在於,看著班上每位夥伴在營隊和課堂當中,更願意去嘗試完成當初心裡覺得不可能的任務,當看到大家完成時,共同成就、成長,讓後學也以大家為榮!
這些年學習輔導的過程中,我們常常說每位輔導學長都有一串粽子(指學員們),輔導學長的所言所行都被看得一清二楚。後學時常告訴自己,要做什麼像什麼,在禮節演練時認真地看待,在台上分享時要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在台下更是要以身作則寫下筆記、認真聽講,這樣才不負老前人所說的「要作永遠的輔導學長」。雖然在這個角色當中,後學覺得還有些許的不足,沒有好好關照每顆粽子,在忙碌之中,讓他們中斷了在學界班的學習,也希望有那麼一天,可以在道場的某個地方再遇見。
後學還記得當初去台南讀大學,也曾中斷學界班四年,在那段時間除了與18期的學長們持續見面之外,就是在20期要辦理營隊的時候,明達講師有聯絡後學詢問要不要參加?雖然當時婉拒了,但回到台北,還是跟講師在同一班;明達講師常說要把自己的眼光放遠,這對後學來說,也是很大的啟發,同時也是後學可以參與到很多大型專案與活動的原因。很感謝講師與身旁的道伴,沒有大家,就沒有現在的後學!
在班上,真的很常把大家當成自己的弟弟、妹妹!所以才在營隊前做了上次家長會的回顧影片;雖然在營隊前,迫於無奈忙到沒時間播給大家看,然而如同影片的第三首歌〈希望你被這個世界愛著〉的歌詞,不管在什麼時候,期許我們都要做一個溫暖的輔導學長,在學員需要的時候陪伴,遇到狀況的時候扶圓補缺,這樣才能壯大這個團隊。祝福大家一切如願,光明的未來指日可待。
※邱欣柔
一轉眼四年又過去了,雖然看起來好像沒什麼變化,但每個人都在這四年中成長了。這四年中,不同的就是後學有參與到人才培訓班的課程,過程中也有「不想成長」的想法,但還是很努力地完成自己的功課及課程,或許成長的幅度,自己沒有太大的感覺,但在某些時刻,後學有被記得「是某堂課的講師」,多少會有點欣慰;但有的時候,還是會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勝任講師的職責。
回到班上後,剛好接著要辦夏令營,看著大家為了各自的課程努力、團隊分工合作,有問題互相討論,並找方式解決,很喜歡大家一起為了一個目標共同努力的感覺,即使後學去人才培訓班一年,也沒有被大家遺忘。
看著學員們一路成長,也備感欣慰,有著大家一起成長、互相扶持,相信之後每一位學長擔任輔導學長都沒問題!
※曾姵瑄
時光飛逝,沒想到轉眼間已經過了四年,這四年下來,後學覺得從學員轉變為輔導學長的過程中學習到許多;從自己是種子,發芽長大,到自己親手種下種子,看著他們發芽長大,感受真的非常不同。在遇到學員的那刻開始,才真正開始學習當一位輔導學長;從被帶著學習,到主動學習,並帶著別人學習,也終於可以深刻體會講師所說的,當你認知自己是輔導學長時,才是真正有所成長和體悟的開始。
很感謝30期,讓後學有這些學習、彌補自己不足的機會。從被提問當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並學習如何解決;以及在疫情中,無法實體見面的那一年,如何持續活絡,並且在電話裡聊天不會覺得那麼尷尬。也非常感謝18、22期的大家,手把手地帶領著我們成為輔導學長,從只是用學員的角度思考事情,到從輔導學長、班級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提升班級的成長、凝聚彼此。
後學擔任班長的那時候,很感謝大家都能互相幫助,即便後學有許多的不足、還需要學習,但在這一年當中,我們一起調整了過去還不完整的部份,建構出比較完整的方式,讓接下來的傳承能夠更加順利。這過程中雖然經歷了許多的挫折,但這些挫折使我們更加深刻地成長。最後非常感謝26期的大家,很感謝有你們一路的陪伴,讓我們一起攜手陪伴彼此第二個四年,期望在接下的路上還是有彼此相伴,一起在道場中學習。
在夏令營中,看著閃亮茁壯的大家,後學真的非常感動,從想課程到寫企劃書,再到課程完整地呈現,這當中調整了無數次,試驗了無數個版本,透過大家相互腦力激盪,提供了不同的建議,最終讓課程完美呈現,這過程非常不容易!十分感謝一起付出的夥伴們,才能有這麼完整且堅不可摧的團隊。這營隊的結束,並不是真的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準備好再次持續閃爍的開始,期許自己與大家一起持續閃亮著,帶著既興奮且忐忑的心,迎接新的種子們!
※劉忠宜
回顧最近在學界班學習的四年,相較以往多了許多新的挑戰。期間去人才培訓班學習一年,這當中沒有班務,像回到學員一樣上課、充實自己;也與許多資深講師和各班資深輔導學長一同學習。印象較深刻的莫過於學習三寶講述,是以前從未學習過的,上課時講師列了講綱讓大家學習,透過講綱能很好地將內容統整起來,就算不太熟悉,講起來也不會偏差太遠,非常適合第一次學習的人。
人才培訓班畢業後,分配到28期與其他班的夥伴們一起學習兩年。在這過程中,有許多很不一樣的體驗與難忘回憶,也感受到不同的班級風格,從中學習優點,並將以前原班的優點帶入其中。跟著28期的夥伴們帶領32期的新學員,後學在32期第一次學習擔任執秘的角色,要帶領著幹部們經營整個班,並且承接主班講師交付的任務。後學是個很怕麻煩的人,但執秘這個角色必須要有很強的溝通能力,而且必須主動發起一些班務運作,透過一年的學習,讓後學體會到要把一個班經營好,真的不容易。
除了跟著班級一起學習之外,也開始承接企劃室交辦的任務,像是夏令營的課程與學界班法會。而今年最難忘的莫過於忠恕學院的講師考核,很感恩點傳師、講師給予後學許多寶貴的建議,讓課程逐步完善,驗收後的第一次講課,就獻給之前32期的夥伴們,希望大家多少有點收穫。
這學期回歸原本的30期,但班上學員實在是太少了,所以沒有太多需要適應的地方,大部分都是熟悉的夥伴,而有固定出席的學員,都是菁英中的菁英。雖然因為去了人才培訓班和28期的班級,而感覺沒有參與到30期學員的成長過程,但無論是禮節、自行運作課程、行政上的事務、道義的部分,感覺學員們都有相當的水準,很期待之後與大家一起帶領34期的夥伴。看著大家成長茁壯,有著滿滿的幸福感與成就感。最後,很感恩忠恕學院學界班的善知識們,陪伴後學快半個人生,未來也要一起努力精進,並發光發熱。
※許瀚隆
很感恩在學界班平平安安渡過了第四個四年。回想起這些年的過程,從一個學員,變成了新任輔導學長,再慢慢變成資深輔導學長,當開始需要承接一些任務,總是想到有位點傳師分享過的:「做就對了,上天自然就會撥轉。」也就比較不會那麼擔心。
每當能與各位夥伴一起學習、成長時,後學都是特別地珍惜每分每秒,在這些過程中,後學的收穫不能說是太多,但看到別人成長、別人在台上順順利利地往前進,後學感覺收穫了最大的寶藏。印象深刻的是大家在準備家長會和夏令營的時光,為了自己的課程、活動、主持內容,堅持到最後,不到最後一刻,絕不輕易罷手的態度,也很令人感動。而這四年中後學所面對的幾個困難,就是線上上課後,與大家不熟的窘境;或是到人才培訓班後,與大家接近失聯的狀態;還有滿滿的專題驗收,個人準備課題的時間分配不當。後學也體悟到克服的方式,確實大家都做得到,也就是依循著陳德陽前人慈悲勉勵的:「志、誠、成」,至誠不息,誠心永在,努力打拼了愿,直到成功的態度。
來學界班學習,對後學的人生有很大影響,學會信任夥伴及扶圓補缺,也學會適時給其他人舞台,做出最大的聲援,當學員們最大的靠山。同時感謝學員們不斷地提問,才讓輔導學長們知道還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並找出適合現代年輕人的修道方式。也期許之後的新學員可以與這些道伴一起努力扶持這個修道的環境,將老前人留下來的精神和態度傳承下去。
※洪建程
後學從培緣班一路學習上來,真的很感恩遇到的每一位點傳師、講師、輔導學長、同期夥伴。這趟旅程,如同海浪拍打出來的浪花一樣,當中的高低起伏,也代表著當時不同的情境。初來乍到培緣班時,就因為疫情關係,上半學期處於線上上課狀態,對於很多人、事、物還是很陌生;但自從疫情趨緩,轉為實體上課後,一起經歷過許多的課程、活動與聯誼,讓我們慢慢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升上二年級(培信班)時,可說是這趟旅途的最高峰時刻!想當年我們培信第二組如同「叱吒風雲」的將領,每次的積分很少有第二的時候!組員的全勤獎、勤學獎也不在話下,氛圍也是最棒的!其中印象最深刻的還是一起辦生日趴(party)的時候,明明只是一個簡單的聯誼,結果當時的我們不知道為何,討論到後來,默默地改成捉弄輔導學長的生日企劃;當時的感動與歡樂,現在回想起來還是歷歷在目。
但理想是豐腴的,現實是骨感的。這份熱忱並沒有一直持續下去,除了原本的組別拆開了,再加上培德班時,我們即將要面臨籌辦學界夏令營的初體驗,由於後學念大學是建教合作班,白天的工作壓力、夜間部的學業疲勞,還有所屬單位當時的營隊與聯誼活動,這些堆積如山的壓力,曾經讓後學萌生退出學界班的想法。最終在許多日子的消化後,還是領取「學界夏令營副班長一日體驗卷」,結束這回合!
過程中,後學特別想感謝雅涵講師、修德學長,一路上在後學想法負面、焦慮、想放棄的時候,一直鼓勵著後學。修德學長一直是後學心目中輔導學長的標竿,如同九年前的國小營隊中輔導後學時一樣,現在更是擁有很好的傾聽與回饋能力。雅涵講師的噓寒問暖中,也可以明顯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暖與真誠。
「水會清澈,不是因為沒有雜質,而是懂得沉澱。」後學想這是後學在學界班第四年學習到的價值觀。我們都需要去珍視所遇到的問題,因為問題能使我們成長,但不要急著去尋找答案,更不要拿現成的答案去填入那個問題裡。後學之前辦活動很常為了追求完美、有深度、又要有效率,過程中會花費過量的時間和體力,導致心態上也會變得很煩躁、焦慮。可能上禮拜討論的提案,下禮拜就要開始實施;後來發現,這種狀況下的時間一拉長,容易產生疲乏、厭倦、後繼無力。後學從中更可以體會到,修道要細水長流,雖然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學習很多,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遠,壓力也可以一起分擔。
最後想對同為30期的夥伴們說:「很多活動與課程,有趣的不是主體本身,而是因為有了大家的參與,才變得更有意義。一路走到現在的我們,雖然過程中有夥伴相繼離開,但緣分本來就是這樣,我們可能都是彼此一時的停靠站而已。之後的旅程,我們還有很多路要走、很多挑戰要面臨、很多時光要細數。回憶就像一張白紙一樣,你在上面畫什麼,就會呈現什麼。希望現在的我們可以珍惜彼此的緣分,懷著感恩的心,一起向前進!」
※李欣育
四年真的過得很快,想當初後學還是在培緣班(一年級)下學期才加入30期的大家庭。不過因為很多輔導學長是後學小時候參加夏令營時的幹部,所以有種很熟悉的感覺,也讓後學更快地就融入環境。
夏令營的體驗讓後學印象深刻,因為這是第一次擔任公關組組長;在準備的過程中,由於和後學大考的時間幾乎重疊在一起,因此需要拿捏好平衡。真的很感謝所有講師、輔導學長、夥伴們,因為要從共識到完全準備好上場,真的很困難。後學也在營隊中學習到要如何去帶領團隊討論事情,以及要如何做決策。後學真的是很不善於做最後決定,但在後學做出決策後,大家也都很配合及協助完成任務,後學內心真的很感謝。
感謝所有關心後學的講師及輔導學長們,每次只要接到電話或是關心訊息的時候,都會讓後學覺得自己很像被一群哥哥、姐姐照顧著。也很開心能夠加入30期認識到彼此,因為有你們,讓後學更有動力來到學界班上課!即使現在後學不在台北上課,但時常還是會接收到很多訊息關心後學,真的很開心也很感謝!接下來,希望自己能夠擔任好輔導學長的角色,一起在學界班學習到更多道理及活動經驗。
(全文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