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5日 星期四

生活中的領會──鏡子

生活中的領會──鏡子

◎蔡文福

有一則故事:

徒弟擦著一面鏡子,邊擦邊說:「這鏡子可真是便宜,幾十元買了這麼一大面!」師父笑著說:「你可別小看了這鏡子啊!它可以當你的老師呢!」

「哦?」徒弟也逗趣說:「不知這鏡子老師怎麼教我啊?」

師父問:「不管什麼東西,只要放到鏡子前面,它都映得出嗎?」

徒弟回答:「當然。」

師父又問:「那麼東西移開後,鏡子裡還留有餘影嗎?」

徒弟回答說:「那怎麼會呢?」

師父說:「這就是智慧啊!這叫『物來則應,過去不留』。徒弟,你在生活中能做到『事來則應,事過即忘』嗎?」

徒弟說:「不能。想不到這鏡子還有點門道,還有嗎?」

師父說:「多得是。比如孔孟先師或帝王將相來照鏡子,你說鏡子會因為高興而加倍細心嗎?」

徒弟答:「不會。」

「如果乞丐、棄兒來照鏡子,鏡子會因厭惡而應付了事嗎?」師父問。

徒弟答:「不會。」

師父說:「這就叫『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又叫『與聖人居而不喜,與凡夫居而不憂』,你做得到嗎?」 

徒弟興沖沖地問:「做不到!還有嗎?」

師父答:「當甲物體正在照鏡子時,鏡子會一邊照甲又一邊惦念乙嗎?」徒弟答:「不會。」

師父說:「這叫『把握當下,而無所住』,你做得到嗎?」

徒弟窮追:「做不到!還有呢?」

師父問:「鏡子映現紅色物體時,其本身會不會也變成紅色?映現綠色時會不會本身也成綠色?」

徒弟答:「不會。」

師父又問:「鏡子本身雖不變色,卻仍能『紅來現紅,綠來現綠』,是不是?」

徒弟答:「是,這叫什麼?」

師父說:「這叫『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你做得到嗎?」

徒弟說:「做不到,還有嗎?」

「鏡子映人、映物、映狗、映水、映火,而本身玻璃的本質卻始終不變,這叫做『體』不動而『用』常顯,『用』常顯而『體』不變,你明白嗎?」師父說。

徒弟感嘆地說:「明白了。想不到一面小小的鏡子,竟蘊含了這麼多道理!真是物物皆可為師。」

上則故事,讓我們體悟:

鏡子反映真實:鏡子不會加入自己的色彩或扭曲物體的形象,它只是反映事物的真實本質。

鏡子無所不容:鏡子可以反映所有物體的形象,而不管它們是好還是壞、美醜與否。

鏡子無自我:鏡子本身並沒有自我,它只是反映它所映照到的事物。

不過,鏡子也有其限制和缺點。它只能反映出表面的形象,無法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在,這使得人們有時會忽略自己的內在,專注於表面的形象。

因此,點傳師、前輩、學長們時常提醒後學,除了能正確看待自己的外貌和形象之外,也要逐漸地認識和啟動自己的真實面貌,時時提醒自己要珍惜時間,以及在有限的生命中,漸漸改變偏僻個性、改毛病、去脾氣,不斷地改進自己,充分發揮本身的內在潛力,使本身的自性復活,也引人復活自性。

鏡子與道場中的參班、聞法、了愿,都是讓人們看到現實的工具。它們能夠讓後學正視自己的問題和不足,並給予改進和成長的機會。但是,重要的是在於道場的參班、聞法、了愿更能讓我們深入反省自己,看到內在的心態、真相、真我體在,而啓發良心用事和道德原則,真實地應用在生活起居、待人接物,以達到更好的自我,最後領會到修道的最終目的──自性佛現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