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周天惠講員培訓三年心得分享
◎ 張瓊文
感謝 天恩師德,老前人、袁前人、陳阿味老點傳師慈悲恩典,諸位點傳師與講師、學長們的慈悲栽培,讓後學能有幸參加天惠講員培訓課程。由起初的新講員甄選開始,抽籤分享仁、義、禮、智、信其中一題10分鐘,就讓後學深深體驗到,要學習成為一位講員需要下的功夫,絕不只是「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感恩點傳師慈悲,讓後學能進入講員培訓班程,從道學根本中去領悟與學習,一步一步構築成為講員應有的基底。
各堂課的學習內容,都是點傳師與講師們精心準備的一貫道道場課題精華:一貫源流脈脈相傳、前人輩的修道行誼、修道重點各項專題,還有各式經典解析(《八大人覺經》、《心經》、《清靜經》、《大學》、《中庸》、《道德經》等),讓後學們在點傳師與講師的講述中耳濡目染,期許能盡早跟上前賢的腳步。
後學反思自己平時雖然念了很多經典,都只是粗淺地跟著文字念過,沒有深入去理解經文內涵,就像走馬看花一樣,難以從經典中攝受而感染自心。藉由點傳師與資深講師們的細微講解,才能從中體悟經典要帶給我們真正的要義,進而啟發自心應循著經典的修持法要向前。
要成為一位講員,除了領悟經典義涵,還要能轉化經典,並要能對照自我的修持程度是否能及於經典中的重點,並將之融合於生活的體悟當中,也需要時刻從生活中體證經典的意義,未來才能將經典活化後講述。
輔導講師非常慈悲,花大量的時間陪後學們反覆地練講、提醒我們講述過程中應當注意的細節,並且補充許多前人輩的事蹟與感動人心的道範行誼;後學才疏學淺,需反覆地領受指教與練習,從再三地修正講述過程的狀態中,更是感受到自己的成長。
到了課程尾聲,每組都要學習驗收一題至少70分鐘的經典心得分享,後學這一組的主題為《心經》。由於是心得分享,每位學長的體悟與感觸都不會相同,所以大綱、內容準備皆可自由發揮;後學一開始被《心經》的內容順序框架住,導致大綱較為繁雜;在後續重複練習時,經由講師多次提點,才逐漸找出自己想表達的核心內容,並將之調整,展開較具邏輯順序的架構。這樣的過程就像揉饅頭一樣,需要努力地反覆搓揉堆疊,再經過適當的發酵,才能有蓬鬆Q彈的饅頭口感。
而細綱的準備更是讓人細細琢磨,帶班講師強調要能理事圓融,理上引經據典要有所依據,事上要與理契合,並搭配自身體悟,若自己有道場中的學習經驗,則能更動人地分享。如同麵團調配時的精準比例,會影響最後的饅頭香氣一般,若有老麵發酵相輔時,更是能將其品質提升一個檔次,最後便能進入高溫蒸熟的精煉階段。
我們重複練習講述所準備的課程內容,不斷吸收講師的微調建議並修正,包含講述速度、板書、過門流暢、事例描述等等。我們就如同蒸籠裡的饅頭,讓高溫蒸氣細緻地貫穿全身,以最盡力的衝刺速度成長,最終才能出爐上桌,成為一顆有道味又樸實且真誠流露的饅頭。
後學何其有幸能生於道場、成長於道場,在各式各樣練講的修正當中,看見自己對內心的修正也在潛移默化間改變;進而讓後學在生活與工作中變得更能接受不同的想法與建議,甚至願意去嘗試改變,並體會其中的樂趣,使自己的心量與思維能更加開闊,這都要感恩點傳師與講師們的循循善誘。因此當有機會學習回饋道場時,期許後學能把握時機,盡己所能,發揮天惠講員的價值,後學由衷地感恩再感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