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4日 星期四

2017忠恕學院學界班法會心得


◎ 忠恕學院學界培緣班提供

編按:忠恕學院學界班這兩年法會是以十條大愿為課程主題。今年將後面五條──勿藐視前人、勿不遵佛規、勿洩漏天機、勿匿道不現、量力而為及誠心修煉,以體驗課程的方式呈現,讓同學們從中學習愿文精神,並實踐在日常生活中。以下為第一次參加學界班法會的培緣班(一年級)學員分享之心得。

※林祐亘


雖然後學只參加第二天的課程,但是也從十條大愿的課程之一(勿藐視前人),獲得一些體悟和感觸。

常聽前賢說:「前人心,後學情」,告訴我們要對前人懷抱感恩的心,感謝前人對道場的付出,然而後學始終不能體會到底要感謝什麼?感覺前人就是一種精神的模範,卻遙不可及。可是透過體驗課才明白,不管是否有親眼目睹前人為道場付出的辛苦,抑或是遇到的種種挑戰,前人的確是盡心盡力並努力合作,打造出如今舒適的道場,後學才有機會在大樹下乘涼,這是不可抹滅的事實。所以後學開始懂得學習感恩與付出,例如:愛惜公物、承擔一些我們可以完成的責任……,以不辜負前人的苦心。

後學很喜歡法會的步調,有充分的時間可以討論與進行體驗課程。此外,希望睡眠時間可以再多一些,也希望我下次能全程參與。

▲  透過運水體驗量力而為的意義。


※施承志


「十條大愿」、「十五條佛規」是我從小聽到大的,但是自己很少把它記起來,藉由這一次的法會,我至少有把「十五條佛規」記起來。

學界班法會是我第一次參加,只能說法會真的很舒服,步調不會太快,也可以在這之中學習,雖然還是不小心打了瞌睡,但是我認為法會有聽進去多少與感觸多少,才是最重要的。

法會的課程中,最喜歡明達講師提醒我們,要把道理內化在自己心中,與實踐在自己的生活中。以前我會想要實踐很多道場上的道理(那時年紀還小),但是到了現在,卻越來越懶惰;經過提醒,往後自己要藉由功課的形式,逐漸把道內化在心中,與實踐在生活中。

在「勿匿道不現」這一堂課,給了我更大的勇氣,希望以後當我再一次遇到朋友時,我可以大聲地介紹我的信仰。

▲  當「基地」與踩著「基地」前進,從中體悟前人輩的付出。


有感而發的部分


法會結束,大家隨便揪團,就可以有多人一起去吃冰(培緣班於法會後繼續去吃冰聯誼),其實讓我很震驚,哈哈!突然有種青春真好的感覺。

到底什麼是青春呢?很多人常說18歲是青春,也有人說16歲高中生的我們是青春,更有人說22歲大學畢業也是青春,青春的定義有好多種……。不過我覺得,大學結束,青春就結束了!

在吃冰之後,聽到輔導學長分享,原來第22期學界班到最後結業的只有9個人;雖然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但是讓我覺得很震驚。現在大家可以開開心心地一起參加法會、一起上課,過了一年後、兩年後呢?是不是還會如此呢?班上的Line群組有66個人,據我所知已經有幾個人「陣亡」了(因各種因素無法繼續參班);到了我們變成培慧班時,我們會有幾個人一起結業呢?當年在榕樹下(冰店名稱)吃冰的你我,還會在四、五年後一起吃冰嗎?

如果說培緣班是「道場青春」的開始,那期望我的「道場青春」可以跟大家一起走下去!很開心可以跟著大家參與第一次的學界班法會,雖然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但還是希望可以繼續跟大家一起參與往後的法會。

最後,請大家回想一下好吃的冰,一起「敬我們的道場青春」!


※彭子恩


很高興可以參加這一次學界班的法會。我覺得這次的法會,讓我改變對法會的印象,因為以往參加的法會都是一大早起床,去到堂就聽課、燒香、吃飯地循環,而且只是聽課,也不會有活動,就是坐在椅子上。而這次學界的法會,不僅早上10點才報到,上課時還有體驗活動,這點是讓我覺得和其他法會不一樣的地方。下一次的法會,我想只要我有空,我一定會參加,期待下一次的法會。

▲  用手勢記住「十五條佛規」。


※吳婉翎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法會,學到了很多我以前不知道的事物,讓我知道一貫道的道理,以及老前人、袁前人的一生,前人輩為了傳道而從中國大陸來台灣,還有「十五條佛規」的意思。謝謝這兩天來點傳師、講師及輔導學長帶動的課程,以及各位無畏施媽媽、爸爸煮的飯菜,更謝謝一起參加法會的夥伴。

▲  劉文欽點傳師賜果與祝福大家平平安安。


※曾姵瑄


一天半的法會很快就過去了,後學很有感觸的是「勿藐視前人」課程中所玩的遊戲;要怎麼樣才能從此岸到彼岸?當「基地」的人要承受的是什麼?那些要過去的人,踩著「基地」的感受是什麼?後面過去的人的感受又是什麼?一開始時,和組員經過層層思考想出辦法;然而在實際演練時,得透過一次次的經驗,才知道該用怎麼樣的方法,能讓我們安全而不違反規則地過去。

一開始過去時,踩著基地學長通過的感謝,與後來有巧拼,能讓我們一步步過去的感謝,會不會有所不同?那其實就像是前人輩們幫後學們鋪好的道路,所以後學覺得感謝的心其實應該是要一樣的。

很感謝能讓後學有學習的機會,從小就很常聽到在講「佛規十五條」,但卻很少好好地去牢記、去運用,或是用來檢視自己,但經過這次的法會,用實際演練的方式來瞭解「佛規十五條」,真的讓後學印象深刻。

▲  共度道場青春,共度學習時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話大德張老前人

◎ 劉黃河點傳師   邂逅 我們的大德張老前人,與後學的首次邂逅相遇,因緣可謂奇特,在那時之前,我們從未謀面,素昧生平。 那是後學退役後的事,後學工作於新店二十張路的一家公司,這公司的總經理也姓張,也是上海人。這位張君住在羅斯福路三段,就是台灣大學正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