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5日 星期四

越南之行心得(下)


◎ 瑞周天惠越南團隊


(接上期)

接下來第三單元的專題,是由何講師講述「十二因緣法」,以「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之因緣,說明「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前者生起、後者續之」的相互關聯性,讓大家認識十二因緣「順行為鬼,逆行成佛」之生死流轉、聖道還滅的因果關係。期勉大家努力修行,跳脫輪轉不息的「惑、業、苦」,得證解脫聖道之善果,達到「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圓滿境界。

最後,第四個專題請邱講師分享「持齋與修道」的內涵。邱講師說:「一貫道弟子受祖師慈心三昧攝受,應發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環保愛地球』的慈悲心,來拯救地球面臨的浩劫。勉勵大家除藉由修道持齋、清口立愿,來確定自己是彌勒弟子之身分外,更要積極以『自我約束身心、長養慈悲心、斷因果業障、留清去濁、澹泊明志』的態度,共結彌勒眷屬善緣。」

拜訪當地壇主體道味


第三天,在佛堂用過早餐後,點傳師為後學們簡介道脈傳承至越南之淵源及發展歷程,讓後學們深入了解道脈在當地開枝散葉的背景。有此行前認知,對爾後參訪「竹林禪寺」及「安子山」之行,助益良多。誠如《中庸》所說:「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意在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事前有準備就可以成功,沒有準備就容易失敗;說話前先有準備,就不會詞窮理屈而站不住腳;做事前先有準備,就不會發生困難;行事前的計劃先有定奪,就不會發生錯誤、後悔的事;做人的道理,心中有準繩,則不至於行不通。感恩洪點傳師慈悲賜導,讓後學們在心中奠立道脈發展輪廓,體認前輩們對道脈傳承的用心與誠心,更進一步讓我們深入瞭解越南與中國文化發展的密切關係。

點傳師慈悲賜導後,接著引領後學們前往拜訪多位當地的壇主,得知他們當年都曾到台灣來工作,彼此見面,有一種「他鄉遇故知」的憐惜,備感親切。或許是因為曾歷經困境的洗鍊,這些壇主們個個淬鍊出剛毅堅強的意志力,吃苦耐勞,道念堅定,皆是北越道場的棟梁之才,更是替師擔勞分憂的好徒兒。他們秉持著前人輩及點傳師們「吃苦了苦」的精神,為道犧牲奉獻,深切體認「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之郁馥醇厚的道味。

下龍灣一遊


第四天,忙裡偷閒,點傳師帶著一夥人來到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八大自然奇觀之一,也是名列世界49大自然遺產的下龍灣。羅列著一千多座大大小小的島嶼,錯落有致,歷經時光洪流沖積的石灰岩,經溶蝕、堆積,加上海水侵蝕而形成壯麗非凡的景觀。許多較大的島上形成天然石筍、石林、鐘乳石,此奇景令人嘆為觀止。

乘船遊覽奇岩美景的下龍灣,彷彿進入自然界海上迷宮多層次的感受中,有的一山獨立,一柱擎天,有的兩山相靠,一水中分,有的峰巒迭起,崢嶸奇特,堪稱奇觀。欣賞形態各異的鐘乳石,真是令人讚嘆造物者巧奪天工之偉大!

在欣賞自然界奇觀異景之餘,不禁令人稱奇,在早期科技尚未發達的年代裡,穿梭在這堪稱世界最大海上迷宮的船隻,是如何在萬水迤邐蜿蜒、如群山錯落矗立的島嶼中,找到回家的路?他們必定是「大道分明在心頭……識得當前真淨土……全憑自己擇路途……光明寂照處處通……」《談真錄》今日,我們何其有幸!蒙受明師指玄竅,尋得回鄉真明路,我們應更加努力修辦,百尺竿頭再進步,西歸莫忘東來路。

參訪了悟禪機


第五天,在住宿的旅店用過早餐後,點傳師帶領一行人去參訪竹林禪寺。禪寺內的匾額、壁畫、雕像、建築等,處處示現禪機,令人讚嘆禪院規劃者的慈悲、智慧與心胸之寬舒、豁達。是日,非常感恩點傳師以他深切的體悟,入理契機地為我們細說禪院建設、飾物內涵之禪機,讓我們儼若經歷一趟佛國之旅。

在參訪過程中,得知「禪、心、道」,都是修行者終其一生追求參悟的玄機奧義。他們對於「禪、心、道」自有一番體悟:

禪:反觀自己本分事,不從他得。

心:法本非法,法即是心;心本非心,心即是佛。

道:萬緣不擾城遮俗,半點無憂眼放寬;參透是非平等相,魔宮佛國好生觀。


參訪完竹林禪寺後,一行人又轉往安子山造訪登山。當地流行一句話:「不登安子山,修不成正果」,即是啟示修行人,在修辦的過程中,會遇到種種的考驗,就像張老前人說:「道是考出來的」;若欲修行有成,必須堅持道志、堅定道心,不畏險阻困逆,只要果敢堅毅、勇猛精進,必能突破難關,道程光明。

徒步攀登安子山是此次越南行團隊中,體力上最大的負荷及最大挑戰,每個人心中都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因為團隊中不乏年齡七、八十歲的老菩薩,在山嵐迷濛、幻化萬千的濃霧中,雖然大家的「身、心、靈」浸潤在大自然的洗禮下,自在安舒,但因置身在雲霧籠罩的山林中,看不清身外的景象,只得全神專注在腳下功夫,忘卻了身上背的大包袱,一步步向前行。

▲  攀登安子山,全神專注,步步向前。

雖然一些年長的菩薩,體力有限、腳力不足,但在年輕後學的攙扶下,不畏艱辛、堅持毅力,一步一腳印,努力往上走,終於登上目的地。此時此景,登高望遠、一覽無遺;心曠神怡、雀躍不已,相信老菩薩們壓根兒都沒想到,到了這把年紀還可以登上山頂。

登頂折返山下後,大家心中滿懷感恩!感謝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此時,大家心中對「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的意境,有更深刻的體悟。期勉大家在修辦道的路程上,彼此相攜鼓勵、齊心協力;相互扶持、步步踏實;同心向道、共登覺路。

拜訪道親結善緣


第六天,在點傳師的引領下,今天前往道親阿美家及阿芳壇主家拜訪,在相互寒暄中,得知阿芳壇主在求道前不但素食,而且已經自我修持一段時間,經常研究經典,甚至閉關修行,也曾經去過兜率天。但因未得「明師一指」,靈性仍在輪迴深淵中,不得究竟。後來機緣成熟,得受明師指玄後,智慧不斷流露,自性圓明澈通,昔日研讀而不解其意的經典,有如頓悟一般,霎時茅塞頓開。藉由阿芳這段「先修後得」的際遇,更能襯托出大道普傳、「先得後修」的殊勝與寶貴。

在阿芳家吃過午膳後,一夥人又轉往陸龍灣行生態之旅,陸龍灣與昨日前去的下龍灣,同樣為石灰岩地形,但不同的是下龍灣在海上,而位於寧平的三谷湖是在陸上,所以被稱為「陸龍灣」。此地群山環繞、田園風光優美,流水蜿蜒其中,與寧靜鄉村景色,交織成一幅生生不息的景緻,令人賞心悅目。

傍晚時分,成群結隊的歸鶴,棲身在群山巒峯交會的林梢中,悠然自得。倒也讓人想起《大學》引用《詩經‧小雅‧緡蠻》篇:「詩云:『緡蠻黃鳥,止於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的確,人自詡為萬物之靈,在日常生活中,當常省思,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行為舉止,是否知其所止,豈可不如鳥乎?

此刻正值三期末劫,有如夕日黃昏,鶴鳥尚且知返,況且人乎!豈不知返鄉耶?誠如濟公活佛師尊懇切地叮嚀徒兒們:「黃昏了,回家吧!」莫讓:「一片白雲橫谷口,幾多歸鳥盡迷巢。」忘卻了回家的路。如今幸得明師一指,尋得歸鄉覺路,豈可迷戀紅塵,流浪生死,忘了來時歸鄉路?

湖光山色巧體悟


第七天,今天接續昨日未完成的行程,前往陸龍灣以洞窟奇景著稱的長安生態保護區,坐上了以槳划行的小船,前往陸龍灣蜿蜒綿長的長安湖,湖面不深,隨處可見水草及水生植物,在碧波蕩漾中,怡享水上行舟之逸趣。船隻幾經轉折,眼前時而一片開闊、時而毗鄰山壁而過。

不經意地,船夫竟朝向石壁划去,只見石壁下方有一小洞,船夫放慢划行速度,緩緩地划入那低矮幽暗的石洞中,出了洞,眼前又是一片幽靜、清美的景象,真是別有洞天的感受。船兒在各個石洞幽徑中,往返穿梭,一會兒進入低矮的洞口,一會兒出見開闊的湖光山色,讓人在驚愕「山窮水盡疑無路」之時,卻又有驚嘆「柳岸花明又一村」的喜悅。

▲  乘船遊覽石洞幽徑,令人驚嘆。

置身在波瀾不興的湖面上,欣賞山光水色的美景,似乎在啟示我們:人生短暫,切莫貪戀世間的虛花假景,不可黏執權位名利,唯有把握當下,真心發露,真人做主,真修實煉,反樸歸真。惟修道如水行舟,不進則退,故修道人當強行有志,在修辦道的逆流中,成長、堅強,勇於承擔,勇猛精進,自力自勝,道心堅毅不退轉,修行必能有成。

此外面對湖光山色的幻化,似乎也在告訴我們修道人,要有「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的志節。立足高山,方能見廣,覺悟人生;潛行海底,功行真切,奉獻人生。綜此而論,內則自性自度,了脫苦輪;外則覺他立人,化娑婆為蓮花邦。

傳道有緣度善信


第八天,今日隨駕點傳師到阿長學長祖厝家辦道,由於阿長的同修在政府機關擔任要職,為避免增添不必要的事端,阿長住家不便安設佛堂,若有人要求道,只好權宜安排到鄉下祖厝安置臨時佛堂辦道,廣度有緣。由於時空環境背景的不允許,在越南有不少以「臨時佛堂」模式來辦道,避免徒增不必要的困擾。

由於受到政府的箝制,當地道親無法公開進行修辦道的活動,更遑論設立佛堂;但是當地的道親們,都希望家中有一間佛堂,可以天天與佛相會。他們更期盼一貫道在越南能早日合法化,讓更多的道親可以光明正大地修辦道,甚至都可以開設法船,廣結有緣眾生。

當天,在阿貴的阿嬤家設立臨時佛堂,度化有緣同修六眾,其中一眾是高齡96歲的阿嬤,阿貴的家人非常興奮與感恩,讓阿嬤90幾歲還有機會求道,天榜掛號、地府抽丁。所謂人身難得,大道難逢,一失人身,來世是否還得人身?是否還有機會求道?不得而知。此時此刻,真是子孝孫賢、祖上有德,庇佑護持,方可求得真理大道。

難忘道緣盼再聚


第九天,今天是此趟越南之行最後一天的行程,上午隨駕點傳師到阿香家佛堂辦道,新求道人之中,有一年輕乾道行徑稍顯怪異,其父母親為他深感操心、煩惱,為了照顧孩子的安全,無法上班,甚至拖垮一家的經濟,身心備受折磨,無法解脫。冀望藉由求道、修道殊勝的功德力,消冤解孽,改變命運,離苦得樂。

辦完道後,下午一行人隨即匆忙趕抵河內機場,準備搭乘傍晚5點多的班機,返回台灣。臨別前夕,憶起來自異鄉的道緣,彼此歷經9天的相聚,如今臨別在即,總難捨離情依依!畢竟,世間一切的聚散,皆是緣起緣滅的過程。在期待彼此「有緣再相聚」的那一刻,一切也只能「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吧!

此行是後學畢生第一次前往越南學習,真是體驗深刻、受益良多。在與當地前賢們的交流中,聽到他們分享修辦的心得,後學深受感動,更能體會出前輩們「身在異鄉為異客」,修辦的心酸血淚!藉此也惕勵自己要把握當下,及時修辦,莫誤此生。

此次有幸!在點傳師厚德載福的庇護帶領下,讓我們越南之行的學習團隊,道心凝聚,相攜鼓勵;同心協力,圓滿順利;共霑法益,充滿法喜!越南此行初體驗,更感恩點傳師及各位前賢們對後學的牽引與關照,後學在此,深致衷心感激之情!

(全文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話大德張老前人

◎ 劉黃河點傳師   邂逅 我們的大德張老前人,與後學的首次邂逅相遇,因緣可謂奇特,在那時之前,我們從未謀面,素昧生平。 那是後學退役後的事,後學工作於新店二十張路的一家公司,這公司的總經理也姓張,也是上海人。這位張君住在羅斯福路三段,就是台灣大學正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