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9日 星期日

始得安南道遊記之三

 

◎ 文  樂成   圖  謝弘博

距離正法薪傳團隊一連串活動結束已過了三個月,這幾個月來很明顯地,年輕人們包括後學自己的覺醒力道在滔滔紅塵中,也不如初發心了。細思根本原因就是自己的內修不夠扎實、愿力不夠堅定,心就隨世俗浮沉、隨慾望流轉。懈怠其實是修行路上的常客,但它究竟是過客還是我們生命的主宰?就由我們自己來決定了。後學近日在鄉下嘗試著重新扎實地修行,因為簡樸,所以能重新審視誰才是主人;因為閒適,所以能看清客人的原貌。

話說二月初的幹部人才法會後,便開始了一連串的成全,去的地方也更加地遠,我們在短短幾個禮拜,從北到中,再到南,最後結束這次出國的行程。這個過程給後學的第一個體會是:道,是自己做得到、體會到,才上台分享、寫下文章,與人分享的。成全一個道親,需要花很多心力,而我們往往一開始只想著去改變對方,沒有想要先改變自己;更時常落於言教而忽略身教,忘記對方也會用我們說的話來檢視我們,在過程中起了許多怨、恨、惱、怒、煩,或在爭執中增長我執而不自知。然而,一旦我們把「改變別人」這個目標,改成「愛別人」,那麼我們的心態就會徹底轉變。

▲  遊覽各地了解其中故事。

好比後學回台灣之後,不斷地成全身邊的人,一開始後學非常心急,甚至不自覺地會帶給對方負面的能量;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和反思,才了解成全他人也是成全自己的道理,《華嚴經》裡普賢菩薩的比喻著實微妙:若佛是樹,那眾生便是根,想成佛道,就要用大悲水灌溉、用智慧之光普照,樹,才能成長。為對方解惑、給予對方關心,讓他走出人生的困境,很基本、簡單的行為,不斷給予對方關懷,等待時機到來。一次不成功,還有下一次;這一世不成功,還有下一世。不被眼前的挫敗所迷惑,諸佛如來的心不也是這般嗎?

旅程中的一個插曲,至今仍津津樂道。我們當時在鄉下,因為一些原因而和公安人員打交道,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如今回想起來真的是相當特別的經驗。當時的我可謂「初生之犢」啊!事後想起來,實在是上天慈悲,有許多細節似乎都剛好安排好,好在過程真的是有驚無險。聽說之前點傳師也遇過,這也讓後學十分佩服,想起老前人在台灣也曾遭遇到,但說實話箇中的困難,身為後學這一輩的青年,如今別說體會,要想像也不是那麼容易。感謝 天恩師德,讓後學有機會緬懷先人一二。後學從這個經驗,勉勵自己在未來開荒的路上能以智慧和勇氣跨過困難。

▲  佛教傳入越南已好幾個世紀,影響當地人民深遠。

萬里路是靠我們的雙腳行出來的,人生閱歷便由親眼見證、用心體會中,逐漸淬鍊出來。在中越我們遊覽順化皇城、峴港美景,過了幾個禮拜與世隔絕的行程後,走入一般觀光客會去的地方,也是另類的修行。一方面把持住自己的覺性,一方面感受自然處處都是道的境教,帶著覺性走入古老皇城,看的早已與一般觀光客不同,從其中一位接近末代的皇帝的故事,感受那股喪權辱國的恥辱──皇帝曾在一條河邊,停下馬來,問了他的臣子:「手髒了要用水洗,國破家亡的恨要用什麼洗呢?用血洗!」看到這裡,後學想起清末中國被列強欺侮的慘狀,心中感慨萬千啊!

再往城中央走走,曾是號稱越南圓明園的地方,如今只見茵茵青草,一陣大風吹過,彷彿在告訴我們,人生真諦。如今憶起,不禁令我想起虛雲老和尚「坐閱五帝四朝,不覺滄桑幾度,受盡九磨十難,了知世事無常」的人生寫照。

▲  竹林禪院牆上佛教故事雕刻與匾額。

在南越去了許多地方,首先是三宗廟,這個地方非常特別,南越除了這裡之外,也有許多宗教如高臺教,都有著與一貫道相似的宗教儀式和佛燈擺設,許多的地方是一貫道弟子一看便知其中奧妙。但與我們的不同是,這裡早已沒了天命,須待 上天老母降機。

另也參訪了其他道場。那裡培養人才,訓練之精實,簡直堪比當兵的訓練!兩年學習中,運用中文來學習講課、成全等;早上五點半燒香,晚上十點上床,床就是簡簡單單的木板,房間除了床,什麼也沒有。此外,煮飯、做事皆禁止交談,一天兩小時學習,剩餘時間都在做工,與出家人的生活頗有相似之處。

▲  當地青年在覺醒後真誠修行。

小蘭學長也曾經在這裡學習;因為進來得晚,進度落後,所以必須私下花時間自行學習禮節跟中文。有一次,學太晚忘了時間,被鎖在宿舍外,裡面的學長沒有前人的命令是不能私下開門的,那天晚上下著大雨,小蘭學長就這樣在外面度過了一晚。這裡的許多故事讓後學都相當震驚,尤其是點傳師的一句話:「這裡是要讓大家『死去活來』,讓凡心去死,我的本心才能復活。」也讓後學回想起當兵時的修行,扎扎實實,相當可貴,也不禁感嘆如今的台灣,已經找不到這樣刻苦的修行環境了呀!

在當地的行腳故事「族繁不及備載」,也讓後學收穫滿滿,其他像竹林寺、玉皇殿,這些地方也都帶給後學無限的啟發;後學在上台時偶會分享,在這裡就不多言,蓋因實非文字所能傳達,有緣的話,親自去感受,勝過後學千言萬語!

除了各處的行腳,還有一個重頭戲是新道親法會,在一處其他道場的佛堂舉辦,這裡清一色是年輕人,人數不多,他們的點傳師因故已經許久沒有來了,然而沒有點傳師的引導,卻還是自強不息。令後學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對點傳師的態度,都是90度鞠躬,開會的坐姿都是直挺挺的,如此認真的態度,配合洪點傳師的辦道度人,並沿襲著前人的精神風骨,承蒙上天加被,焉有不成之法會?而法會成功的要素,後學認為是全體的精氣神到位。後學看見這些新道親們對道的專注,和凝聚而成的磁場的力度,是台灣少見的。

另外,點傳師對法會運作的嚴格,如:事前開會即要求詳細了解學員的背景資料、年齡等等,讓講師有調整內容方向的機會,還會隨機問現場的青年,遇到XXX這樣的緊急問題該如何處置,讓全體如坐針氈。甚至還會請學習態度差的學員離開,以正視聽,營造莊嚴的道場。

此外,後學認為最重要的是點傳師的引導。不論是在國外,或在台灣的正法薪傳團隊活動亦然,後學看到,大家在開會時,談的不是事情該怎麼做;開檢討會時,不是批評誰誰誰做得不好,大家都是在懺悔自己,在講自己的體悟、愿力和不足……。這樣正能量的循環,再加上點傳師每一次都能抓住核心,詢問每個參與者:身為修行人,辦道應有的態度等觀念。這些深入的反思,都會讓自己被重重地敲醒。

法會的目的,是要讓每個參與的人明瞭:來世間該走什麼路?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我們來法會服務,難免帶著生活中的情緒、罣礙、自身的習氣而來,經點傳師一點撥,每個人的眼神就變了。我們試問自己:「若身為修行人的我們良知覺醒,那事情的作法、服務人員對新道親的態度,不就都了然於胸了嗎?」後學反思台灣的開會,無不在討論事,鮮少討論「道」,很少有領導者能切中核心地提點大家,引導大家走向開悟之路。要知道,本固則枝榮也。

這趟行程至此告一段落。原本228安排要到中國大陸走訪,但在疫情的時局下,我們前往阿里山,開啟了改變許多青年的「正法薪傳」契機。如今憶起,實是難以預料。當時後學不過剛當完兵,和一群高中、大學,不過20歲左右的同修,契此機緣共同走上覺醒之路。

▲  立志荷擔彌勒大愿。

或許是點傳師方法獨到,或許是機緣成熟,我們從南到北,走過許多地方,在萬里德光講堂論道、法鼓山禪風道場向無情學說法、墳場之中感受生死、天庭道院與許多單位交流、浩然浩德道場感受後學思慕與感念前人開創之恩、天一聖道院實際參與道場的建設、天華山回歸原點之旅,以及中台禪寺的起源──萬里靈泉寺之行等等。

後學一路走來只有感恩,從一個成全者的角色,慢慢也發現自己的不足,藉由許多年輕人的分享,慢慢地掌握成全青年的核心。身為青年,懂得身為年輕人的迷惘、困頓、不安和焦慮,也因為自身的覺醒,找到了安心之法。因為了解,所以更加知道現今青少年不來道場的原因,也更明白許多帶領青年修辦的人也尚未覺醒,不小心錯把枝葉當成了根本,用玩樂吸引青年,忽視心性的引導,與一對一的持續關心。

最後談一下後學成立的青年讀書會,我們一起讀《念完哈佛念阿彌陀佛》,一個哈佛畢業的年輕成功人士,走向了出家,花費數十年的時光,步上尋找生命答案的旅程。在這裡,沒有傳統道場的框架限制,同見同行的我們,在道的力量、情感的羈絆下,共同成長、體會覺性。我們的目標很單純,成全更多的道場二代契入心性,用年輕人的方式,讓他們體會:原來修行是這個樣子,道場不只是遊樂的夏令營,不只是知識層次的開班授課,更不只是老一輩的宗教活動,而是能夠讓人類找到生命答案、跨越人生困頓的地方。

歡迎有志荷擔彌勒大愿、成全青年的覺者,共同交流成長!願龍華三會之路,由你我鋪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話大德張老前人

◎ 劉黃河點傳師   邂逅 我們的大德張老前人,與後學的首次邂逅相遇,因緣可謂奇特,在那時之前,我們從未謀面,素昧生平。 那是後學退役後的事,後學工作於新店二十張路的一家公司,這公司的總經理也姓張,也是上海人。這位張君住在羅斯福路三段,就是台灣大學正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