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日 星期二

青年道務未來發展的規劃

青年道務未來發展的規劃

◎陳平常點傳師講述

當今的道場,道親年齡老化、年輕人失去了對道務的熱忱,這是每一位點傳師普遍的擔憂,所以青年道務一定要向前走,而且不得不走;但是青年道務不是口頭的呼喚,而應該要有具體可實現的方案,所以後學接下來要談關於青年道務未來發展的一些方案,這些不是後學個人的意思,而是集結很多單位實際帶動青年道務的點傳師與道務助理之建言,所歸納而成的。

首先,為了迎合年輕人熱情、好動的特質,希望能夠落實「以活動帶動青年道務」的思維。我們在過去幾年裡辦了幾次活動,包括:忠恕青年大會師、師尊師母同領天命90週年感恩紀念大會、青年大會師幹部成長營等,有些單位的點傳師都跟後學講:「自己單位一些年輕幹部有被激勵到,因為覺得能夠參與這麼大的盛會,讓他們有一種存在的價值、有一種被尊重的感覺,這幾次活動的確帶動一些青年幹部對於道場道務的發心。」所以希望在未來的歲月裡面,每一年能夠由道務中心辦一次大型活動;但是如果都是由中心舉辦,各單位能派過來的幹部其實沒有幾位,也沒有辦法普遍激勵到所有單位的幹部,所以希望在疫情告一段落之後,鼓勵各單位辦青年會師。也許各單位舉辦時,輔導幹部會不足,那沒有關係,道務中心會指派一些跟那個單位有因緣的輔導幹部去支援,希望讓每個單位都能夠辦各自的青年大會師。

未來我們還希望籌劃「單位對單位」青年團隊的互訪,目的就是為了鼓舞道中青年對道務的熱誠。後學發現最近這幾年我們的青年道務非常的悶,總是沒有辦法激勵出青年對道場道務投入的熱忱,所以希望透過一些活動,包括單位對單位青年團隊的互訪,在互訪當中讓他們認識彼此且覺得有道伴。當然也會先針對互訪的內容設計,比如:一個小組是討論社區讀經、一個小組是討論心靈成長班、一個小組是討論新道親法會、一個小組是討論如何鼓勵青年或新求道親進入忠恕學院等,做一些系列的規劃。總而言之,希望能夠透過單位對單位互訪,讓青年們覺得在修道的路上其實是不孤單的、其實是有道伴的、彼此的理想其實是一致的。後學所屬單位在幾年前就帶了一批幹部到瑞周天惠單位去,100個青年對他們100個青年,在青年互談當中,彼此激勵出承擔道務的火花,也提出青年道務發展的一些構思,這些就是在互訪當中所激勵出來的。

我們也可以到其他道場參訪,比如兩、三年前,我們也曾帶了一些青年幹部參訪其他道場,他們發現:別道場的青年道務為什麼可以這麼辦?他們能夠在幾年之內度外面的一些學子進入道場、投入道務的行列,並省思我們為什麼缺乏這一種動力?所以當我們參訪了別的道場之後,會擴大每一個青年道親的視野,他們也會更投入青年道務,這些都是以活動來帶動青年道務的思維。

另外,我們常常說「要給年輕人舞台」,到底舞台在哪裡?什麼是舞台?我們希望成立「忠恕青年志工團隊」,建立優質的形象品牌。什麼叫「優質的形象品牌」?一貫道本來就有很優質的形象品牌,比如:憨厚老實、謙下和氣、只求付出不求回報,這些都是一貫道道親最優質的形象品牌,可是我們沒有把這些優質的形象品牌具體化。我們道中的人當然都有很深的感受,能感受到一貫道的那一種特質、那一種優質的形象品牌,可是社會人士有的不知道啊!時代不一樣了,也許有人會說:「為善不欲人知」、「修道修自己,為什麼要形象化?」但是後學要講的是:如果能夠將這種優質的形象品牌讓社會大眾普遍都知道,他們看到我們的好,覺得我們是一個優質的團體,他們就願意走入我們的團體,不就可以有更多的人投入修道行列嗎?

▲  陳平常點傳師鼓勵青年投入社區服務。

後學為什麼要這樣講?因為有一次後學拜訪一位比較資深的點傳師,他跟後學講了一件事情,讓後學一直耿耿於懷,而且放在心裡,很惶恐不安。他說:「我的兒子從小就是胎裡素,可是他寧願到別的社會團體去參加志工活動,而不願意來道場。為什麼不願意來道場?因為我們沒有一個優質形象品牌讓他投入,讓他覺得:『我到這個地方是會被人家尊重,我有一個可以發揮的一個舞台。』他沒有這種感覺啊!」

要如何建立優質的形象品牌?後學結合幾位點傳師的建議,希望成立忠恕青年志工團隊,為社會大眾做一些服務。做志工可以提升我們的優質形象品牌,後學希望每個單位都成立忠恕青年志工團隊,都能夠以「忠恕」為名稱,叫做「忠恕青年志工團隊」,忠恕為中心,是旗艦店,各單位是加盟店。

有的單位已經成立了志工團隊,比如益新單位叫做「崇明關懷協會」,本來就有的可以持續運作,沒有的則在往後要成立,希望都用「忠恕青年志工團隊」為名,讓志工投入整個社會的服務。我們要突破開班形式的觀念,不要以為我們是為青年人開一個班,實際上班員卻好像有一點被強迫要求一定要來開班,並沒有很自願去投入,因此有時候很被動、很消極;我們要給青年人更多元的舞台,比如:讓志工走入校園,在大專校園裡面成立各種社團。

後學記得以前有一位在社會上很出名的人,他為什麼會被鼓勵?就是因為在學校參加社團以後,覺得這個社團所開展出來的一些文化讓他覺得很受益,他也願意付出,所以就一輩子投入這個社團服務了。

成立志工隊,要讓志工隊走入學校校園,可以廣結更多學子青年;在大專校園裡面,很多人都有服務的熱忱,如果成立社團,讓他們有更多的服務機會,很多人可能就會加入。第二個當然就是向下扎根走入國小、國中、高中,比如:後學的單位每一個月去辦營隊、辦活動,如藝術營、科學營等,現在我們已經做出品牌,很多國小、國中都主動到佛堂來邀請我們去做志工服務。如果能夠投入國小、國中做志工服務,也可以讓一些高中生有志工服務的時數。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讓志工走入學校,關懷弱勢、需要幫助的人,學校也會很受用、很感動。也可以讓志工更積極地走入社區進行長青關懷服務,走入社區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現在如果沒有走出去,光在佛堂裡面度人其實不是很簡單,因為該度的我們都度了,認識的人我們也都度了,所以我們必須要走出去;走入社區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後學知道有一個單位就走入社區,讓青年道親擔任志工,在社區裡面做長青服務。

後學前不久打電話給一位點傳師,後學建議:「你們單位有社會上很出名的醫師,也有牙醫師、物理治療師,可以積極走入社區服務。」很多年紀比較大的長者都有一些身體保健的問題,如果我們能夠去做義診、做一些健康的諮詢,對長者講一些牙齒、骨骼的保養等健康常識,可能會吸引到很多社區的人來參加,由所組成的志工隊做社區長青服務,這樣也能夠和更多的人廣結善緣。當然這些志工隊最後也要連結到能辦道務,以道場為家、為依歸。

未來我們可以每一年辦一次志工大會師,談談出去做志工的經驗、收到了什麼成果;也能夠由道務中心辦志工培訓營,分北、中、南區域來培訓志工,培養大眾成為優質的志工。

接著後學要講的是學青的道務發展,學青道務發展不只是針對大專生,其實大專生應該連結道育班,也就是國小到高中都規劃完整的課程,並結合很多單位的建議來規劃,目的就是為了落實整體帶動。後學舉所屬的天仁單位為例,幾年前後學回台灣的時候發現:我們的道德培育班已經辦了應該有10年了,但是都是一代新人換舊人,學員高中畢業以後跑到別的縣市去讀大專,從此壯士一去不復返,沒有再回到我們的道場。怎麼會這樣?因為我們的道場沒有讓他有歸屬感、因為沒有讓他聞到道味,只是一天到晚在辦活動!

所以後學希望集結各單位菁英規劃出一套有效率、整體的、可以把人留住的道育班課程;同時並針對大專生成立北、中、南關懷據點。以前很多道親的小孩子,家住在台北,到台中或者到台南唸書後,就加入其他道場的伙食團,幾年下來可能一些觀念就不太一樣了;如果我們能成立北、中、南的關懷據點,具體落實地關懷那些在別的縣市讀書的學生,讓他們在禮拜天放假的時候,也能夠回到當地的基礎忠恕道場服務,相信可以讓他們對道場有歸屬感。

最後要強調的是:青年講師應該擔任讀經講師、家壇活化的幹部,例如:現在有很多心靈成長班的講師,這些年輕講師不只是講課而已,應該要跟整個道務緊密地結合。心靈成長班有200多位講師,2021年舉辦的幹部成長營有800多位幹部參加,如果讓這一些年輕的講師或幹部都能投入家壇活化的行列,注入活水,我們想一想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景象?一個人能負責一個家壇,那麼這些家壇都能再活化了!後學把它訂一個名字叫「家壇升格化」,家壇將可以變成一個小區的道務中心!

所以我們要鼓勵青年講師,如同黃錫堃總領導點傳師慈悲賜導時所講:「不是只講給別人聽而已,現在要做給人家看!」希望年輕講師都能夠投入,承擔起單位讀經師資的講師、新道親法會的講師,同時也是家壇升格化的幹部,這樣才能夠讓青年結合在一起。

後學做一個結語:「集結忠恕青年,蜂潮再起」,每個人都要回家,基礎忠恕就是我們的家,我們不是倦鳥,但是我們必須要歸巢,希望手牽手一起回到我們基礎忠恕的家,開創青年道務,讓忠恕飛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話大德張老前人

◎ 劉黃河點傳師   邂逅 我們的大德張老前人,與後學的首次邂逅相遇,因緣可謂奇特,在那時之前,我們從未謀面,素昧生平。 那是後學退役後的事,後學工作於新店二十張路的一家公司,這公司的總經理也姓張,也是上海人。這位張君住在羅斯福路三段,就是台灣大學正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