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4日 星期六

小品文兩則

小品文兩則

◎賴志文


城隍廟的藏寶圖

《彌勒救苦真經》云:「各方城隍來對號,報事靈童察的清。」誦唸城隍千百遍,何不親身走一回。

台灣的城隍廟大多於每年農曆五月到七月間會舉辦出巡繞境(如台北霞海城隍廟會於農曆五月舉辦出巡繞境、新竹都城隍廟在農曆七月舉辦出巡繞境),每每盛況空前,時下又興媒體直播造勢,不異推波助瀾;所過之境,多有民眾夾道歡迎,十分熱鬧。但湊熱鬧的居多,細細品味城隍之美者鮮有,大多只是走馬看花,實在可惜。

台灣諸城隍廟中,頗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高雄鳳邑城隍廟的這對楹聯:「善惡到此難瞞不必階前多叩首,瑕瑜從來了徹豈容臺下細搖唇。」正在宣說著:在城隍爺面前叩首頻頻與好話連連,皆屬徒勞無功。

行善的福德已然種在心田,明明朗朗,城隍爺動不了;做惡的行為已全錄在心底,昭然若揭,城隍爺也改不了。這似乎與民眾的殷切期盼完全抵觸,難道竟有城隍廟不歡迎民眾前來許願求財、求子、求福壽、求平安與求發達的嗎?是顛三倒四,乍看似自斷香火?還是另有玄機?

從古自今,不乏尋寶者只憑著民間藏寶圖的暗示,甘冒丟失性命的風險就為挖掘傳說中的財寶,所求世間物即使價值連城也似過眼云煙,許多億兆翁,試問今何在?此話不提,又說追求心靈之道者,一心向道,當深觀這對楹聯時,洞悉他們就像是一對藏寶圖,合璧之時即照見所蘊藏的無價至寶。有道是:「了悟本心即是禮敬,非關叩頭;安住自性無非供養,何勞巴結。」

《六祖壇經》云:「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清淨自性即是自家寶藏,一切具足,無欠無缺,何假向外汲汲營營。

如幻的阿茲海默症

似箭的光陰就像是老頑童,難以理解他為何要在母親老人家的雙眸上蒙了一層薄紗,讓她看不清原本她所熟悉的世界面貌,也認不得就在眼前的親生兒女,真是捉弄人。

「你記得我的一切,我就在你面前,你怎麼就認不出我。」罹患阿茲海默症的父親把近在眼前的女兒當做是外人,令她萬分傷痛。萬萬沒意料到流傳在網路的這一幕,竟完整地映在自己身上。

阿茲海默症就似幻術:封鎖了他們的記憶系統、篡改了他們的情緒與個性,並卸掉了他們畢生的生活經驗與專業功底,幾乎帶走了他們原本所擁有的一切!難捨的是曾經的美好,失落的是親情似陌路;景物依舊,人事已非,人未離,情已斷。

我們幻想永恆可以成真,我們期待美好不會改變,我們總希望可以控制所有的事;事實上,又有什麼是我們能控制的?我們甚至連自己下一秒鐘的感受都不能控制。

龍樹菩薩的《中論》提及:「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當了知人生漫漫卻又聚散無常,無糾葛的理解與關愛,就會自然地流露;當情感的歸向是出於貪著,內心的傷痛就不會釋懷;當解開執著或期待的牽纏時,喜樂就在眼前。

就在品一杯茶時,
就在吃一頓飯間,
就在道一聲珍重再見中,
這一刻,沒有彼此,沒有對待。
這一刻,阿茲海默幻術全然失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