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0日 星期一

天仁4C積木冬令科學營

天仁4C積木冬令科學營

◎天仁單位提供

十九世紀德國哲學家Nietzsche(尼采)曾寫道:「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for, can bear with almost any how.」中文可解釋為:「知道人生所為何來的人,將有能力承受任何生命之重。」

隨著後疫情時代逐步解封,如何衝破過去三年所造成的人與人之間的藩籬,成為這次冬令三校營隊的首要目標。然而,在領導點傳師與點傳師們的慈悲護持下,所有道親、師資與志工們深知唯有走入學校、社區,廣結善緣,並尋求引度有緣家庭,才不負 天恩師德。因此在這樣的使命下,大家上下齊心,一同完成了二天三校科學營的超級任務。

天仁道德文化基金會整合過去辦理科學營的成功經驗,轉化營隊模式,並嘗試在半天的營隊中,透過親子同樂與分班教學,吸引家長有意願參與後續活動。而這次冬令科學營特色如下:

一、具教育潮流企劃案,吸引校方協辦意願。

營隊企劃,除了強調天仁道德文化基金會長年透過青年志工培訓引領青少年投入社會服務行列外,營隊課程更服膺108課綱精神,將科學教育扎根於國小階段學童,透過創意思考、空間推演與美感教育等方式,讓跨領域學習得以從操作中習得,以激活學習動機與開闊學習視野。因為企劃案與教育潮流接軌,自然就大大提升校方協辦意願。

二、聚焦課綱核心素養,激發家長報名意願。

三校親子報名人數超過二百人,其主因便是在簡介中明白指出,教育部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的「核心素養」中表示: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此與STEAM所倡導的學習精神符合。而本基金會長年投入科學教育營隊,並融入跨領域、動手做、生活應用、解決問題、五感學習等STEAM五大精神,因此本活動將採用4C積木科學營來實踐以上學習目標,希冀讓科學不再只是科學,而是與生活連結的學習應用。因為活動緊扣核心素養,又強調做中學,因此三校報名盛況直逼「秒殺」程度。

三、採取分班教學課程,促進親子共同成長。

營隊活動一開始就讓親子分流分班。孩童部分以25人為一小班,透過繪本引導,讓孩童對組裝積木產生興趣。接著運用任務型操作方式,讓孩童在實作中獲得成就感,同時搭配志工同學入小組輔導,讓孩子在有困難時獲得即時援助。最後以小組競賽方式,激發孩子團隊合作與創意思考。從最後的合班回饋,皆能了解孩子們相當喜愛積木營的課程。

家長部分,則安排一堂親職教育講座。講座中,除讓家長了解基金會的背景與性質外,更透過專題講述解惑家長心中的育兒疑惑。例如,在「是孩子不專心,還是不能專心」這堂課裡,引述認知心理學的科學實驗,讓家長明白原來所謂的專注力其實有五大面向;唯有對症下藥找出問題癥結,才能有效改善孩子不專心的問題。過程中也提供許多實用的小遊戲,供家長在家裡就可以陪孩子訓練專注力。從家長上課的投入程度來看,課程設計若能切中家長關心的教育問題,便能吸引家長參加基金會後續所辦理的活動。

四、合班時段強調感恩,觸動家長內心感動。

結班活動並非採取一般常見的競賽頒獎方式,而是引領孩子獻上感恩卡,讓爸媽有驚喜感。這部分活動設計的由來,是為了呼應活動終極目標─―促進家庭和諧關係,讓孩子展現出感恩爸媽辛勞的一面,進而讓家長了解到親子關係其實不僅建立在日常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中,而是透過簡單的陪伴、剎那的擁抱與簡短的小語,就能拉近親子間心的距離。從現場氛圍便能感受到,家長對於合班活動充滿了感動。

▲  親子互動,小朋友親手將點心奉獻給父母。

五、一條龍的活動設計,希冀引度有緣家庭。

二天三校超過二百人的營隊落幕後,便如火如荼展開一個月後的回娘家活動設計。2月11日,親子約有80人來到天仁堂參與;在半天活動中,讓三校家長彼此相見歡,並採取親子闖關方式,一同歡渡半天時光。

除了讓家長更認識基金會外,結班時也讓家長與孩子一同進入佛堂,透過祈福卡活動,讓家長對佛堂有初步認識。最後並邀請家長報名3月與4月各一次的科學暨心靈成長班。預計在5月的母親節活動時,能夠讓這些有緣的家長與孩子們一同成為彌勒弟子。

▲  劉興昌點傳師與小朋友甜蜜互動。

物理學之父愛因斯坦曾說:「There are only two ways to live your life. One is as though nothing is a miracle. The other is as though everything is a miracle.(生活方式只有兩種:一種是相信凡事沒有奇蹟;另一種則是把所有事都當作奇蹟。)所以你只有兩種方式可以度過你的人生:一種是把它過得好像沒有什麼奇蹟可言;另一種則是活得似乎處處充滿奇蹟。

二天三校超級任務的營隊能夠順利完成,全有賴天仁單位每一位點傳師、道親與師資們,他們應證了:當全心投入度眾的行列時,每一件事都可以成為一種奇蹟、一種發自內心無上喜悅的體驗。

以下我們就來看看參與服務的師資與志工們的心得回饋。

師資心得

※黃錦燕

2月11日是4C積木科學營回娘家的日子,後學服務的項目是點心準備跟輔助小朋友填寫祈福卡。在填寫祈福卡這個環節中,引導小朋友就定位後,主班講師請小朋友閉上眼睛靜心;看著這些可愛的小菩薩們,思緒便回到後學第一次參加天仁堂活動,那時後學的兒子才4歲多,後學上台分享心得時,他還要後學抱著,一轉眼他已經可以跟著幫忙輔導小朋友了,而佛堂的活動也越來越活潑生動且多元化。

陳平常領導點傳師在活動開始前說:「天下溺,援之以道。《孟子‧離婁上》我們現在做的就是這個工作,每個人都不能小看自己,點傳師也說我們要當濟公老師在人間的好幫手,接引與我們有緣的眾生一起搭上彌勒祖師的大法船。

感恩上天慈悲,以及所有前賢大德們,讓後學有機會可以參與這次活動,也期望未來每次活動後學都有機會可以了愿學習。

※梁立君

後學一開始來佛堂學習,就是希望自己好、家人好。後來在學習當中了解,原來也可以因為自身的言行舉止,讓他人能跟自己一樣的好。因此,後學開始積極參與道務服務,每當看到因自己而展現笑容的人們,後學就會有大大的滿足。

後來褚芸學長邀請後學參與讀經班師資培訓,後學也會以讀經班家長的身分上台分享心得。之後,芝柔學長邀請後學擔任科學班輔導師資,在這個過程中,後學覺得既熱血又充滿挑戰;並發現到成為社會人士後,原來除了工作與家庭外,自己還有不一樣的人生經歷與學習成長的機會。

這次參與三校4C積木科學營,場場都是後學的處女秀,因此後學非常緊張,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做好並勝任這些職責。正當後學懷疑自己,想起了自己在心靈成長班招生活動時,有讀經班的家長聽完後學心得報告後,主動求道,更報名了忠恕學院初級部一年級。後學那次真的非常努力地準備上台心得講稿,但沒想到自己這麼努力後,會得到這麼大的反饋。

真的要感謝 天恩師德,感謝所有支持、鼓勵後學的點傳師及學長們。雖然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但後學知道有 上天老母慈悲關愛、祖師鴻慈,以及點傳師與很多師資、學長們的鼓勵和支持,只要後學好好努力發揮,一定能圓滿。所以每一場積木營,後學都是卯足全力,能做的,努力做好做滿。

看到家長們感動的眼淚、孩子們開心的笑容,最讓人驕傲的是才青班學長們的飛速成長,這都讓後學知道這次的活動真的很圓滿成功。回想起所有不可能的可能,後學在自己人生的畫布上又添了新色彩。在未來的人生裡,後學會繼續朝著讓所有人都變好而努力。最後再一次感謝 天恩師德,感謝點傳師及所有為這次活動付出努力的學長們,讓後學的人生畫布上也留有您們的色彩。

▲  小組一起完成積木作品,合照留影。

志工心得

※林暉鈞(社青志工)

後學早上擔任列隊歡迎的人員,緊接著再擔任協助氣球動力車關卡的輔導志工。學生在組裝時,後學會先確認有誰需要幫忙,但其實大部分都有家長協助,只有當元件壞掉或是不見時才需要特別支援。

在測試車子時,發現關卡設計太難,導致時間倉促外,學生們也多未能順利完成闖關;但經過立即調整後,下一組就順利多了,果然很多事情都是在實作中一邊發現錯誤,一邊進行修正。

最後,後學再到四樓協助學生寫祈福卡,雖然遇到被學生拒絕幫助的挫折,但是日後仍會提醒自己多積極主動,唯有如此,才能順利完成每個活動的細節。

※王昱喬(大專志工)

這次參加積木科學營擔任小組輔導志工,跟以往的活動比起來感覺很特別,因為這次的活動時間短,要在短時間內吸引小朋友的興趣;我覺得這次的活動主題和中間穿插的活動及遊戲都非常棒,感覺得到小朋友們都十分投入,活動設計十分成功。

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與小朋友們的互動過程,看著他們因為一些小禮物而滿足,積極投入搶答,然後與我們的互動又是如此地單純、真摯,我心中的能量又被充滿了。感謝這次參與事前準備的所有學長們,要籌備這項活動,想必十分辛苦!總之參與這次的積木營,讓自己獲益許多,期待之後新的活動,能再一起參加學習!

※姚玟丞(大專志工)

感謝上天慈悲,讓這次活動圓滿順利,看到的不僅是營隊的圓滿,更是看到了天仁單位的年輕人在帶活動中的成長,無論是事前的資料準備、場地佈置,以及口頭帶關練習等,都讓後學看到了大家的進步,並且共聚在一起完成一件意義非凡之事。

我們是一個團隊,期望大家在未來能夠繼續參與志工服務,讓我們在道場上一起幫助更多的人,把正向又溫暖的力量,帶給更多的家庭。

※劉純惠(高中志工)

元宵節前後,同學們總是很想知道為何我不把握高二寒假的尾巴,反而七早八早的去竹南做什麼?在天剛泛白的車上,後學強撐起眼皮,用手機一個字一個字地敲出:「當然是去做很好的事啦,下次一起來就知道了。」接著閉上眼想像了一下等等活動的內容。

對於每次營隊活動前的叩首,後學都覺得很有意思,就像是匯集全體志工們的心聲一樣,那種無聲的熱情與期待,完全不亞於活動當時大家付出的心力。

活動過程中,從剛開始的接待到最後的掛祈福卡,後學都有參與;或許是因為每次活動總能推陳出新,因此後學對每個工作都很有興趣,每次彩排都會偷偷把大家的工作記下來,並在活動當時看看學長們是怎麼達成的。

我認為活動時最感動的莫過於就是這種各司其職的節奏,和每個人一呼百應的熱血吧!活動裡,我們歡迎的是新的孩子和家長;活動結束後,我們歡迎的是未來和我們一起的新道親。每個活動的背後是每一個人盡心盡力的努力,我們的努力不是為了什麼,就是想要讓自己能讓世界多一點點美好。

※林姿妤(高中志工)

睽違兩年多的實體營隊,在寒假前的週末終於登場了!回想起過往兩年,後學都有參與線上科學營,從實體到線上,再回到實體,後學親身感受到最需要學習的是:調整與適應。從實體到線上時,需要適應無法面對面與小朋友互動,無法直接得知小朋友對於課程的反應如何等。

適應了兩年後,又在今年積木營迅速切換為實體模式,在這不斷切換模式的過程中,後學學到最多的就是:在面對困難與挑戰時,不要害怕,只要勇於面對,一切就會越來越好!

後學在這次積木營負責的任務是帶暖身活動,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是首次挑戰主帶,而在過往的經驗裡,後學只需要協助哥哥、姊姊們。在這次任務中,後學又再次挑戰自己!很開心,也很感恩點傳師及各位學長願意給後學機會學習,讓後學能藉此了愿,並成為更好的自己,也很感動天仁堂開始走入國小、走入外面的世界。

▲  青年志工一同成長,歡喜了愿。

※林冠廷(高中志工)

後學參加積木營所擔任的職務是當關主,因為這是後學第一次擔任關主,所以很緊張,剛開始發揮得不太好,後學告訴自己要冷靜,不能慌,後來就慢慢漸入佳境。

在這次活動中,大家都很願意支援後學,非常感謝各位前賢不棄嫌後學帶不好。這次活動中後學學習到:不要一味看扁自己,因為只要跨出第一步,就有成功的機會。因此日後佛堂有活動,後學一定會盡量參加。

※黃士誠(國中志工)

後學負責的關卡是積木車大集合,看到那些小弟弟、小妹妹在台下認真地看著立君老師講解的樣子,就覺得他們非常可愛。而且每一間學校的小孩都不太一樣,像是A國小的學生就比較歡樂一點,而B國小的相對就比較安靜一些,每間學校的學生特質都具有獨特性。但是不管如何,後學還是覺得回娘家活動非常充實、好玩,更重要的是後學喜歡擔任志工來輔導小弟弟、小妹妹們。

※  ※  ※

美國知名心理治療師塔拉‧班奈特-高曼(Tara Bennett-Goleman)在《煉心術-用智慧的專注,解脫八萬四千情緒慣性》一書提到:「我們要補救內心的不滿足,要向內求,因為解藥存在我們的心中,而不是去尋求新的、不同的外部來源來滿足需求。」此句話不正呼應上述志工師資與同學們的心得回饋嗎?原來獲得滿足、快樂就這麼簡單,在投入修辦的行列中,成就自己也圓滿他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