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主的職責與使命㊦
◎ 陳平常領導點傳師講述
(接上期)相關連結:壇主的職責與使命㊥
二、職責的貞定
當一個壇主,到底有什麼責任?當一個壇主,就有一個無形的力量催促著你一步一步往理天走。為什麼我們會說「幸受」?「幸受」就是,來得早,不如來得巧,「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這叫做「幸受」。你當一個壇主,也是「幸受」,有一個機會當壇主,這當中背後就有一個力量,我們不成道都不可。
道業要成長須壓力,否則只有慈悲,是缺乏智慧的。剛才我們唱〈大承擔〉,也是相同的意思。道業要成長,一定要有一些壓力給你,若是沒有壓力,就只有慈悲;慈悲如兩足,智慧如雙眼;你有兩隻腳可以走,很好,一個慈悲的人走到哪邊,人家都會喜歡你;但是你如果沒有智慧,你要走到哪去?不知道啊!沒有眼睛在看,佛家說:「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你到底要走到哪邊去?走到火坑裡面去嗎?所以必須要有一些壓力,壓力是一種智慧。
禪宗說:「慈悲出禍害,方便出下流」,下流不是指人很下流,而是不成材的意思,因為沒有給你壓力;有時候壓力才可以幫助我們道業成長。後學不知道貴單位的點傳師是怎麼要求的,我們天仁的壇主和辦事員神經是繃很緊的,後學剛回來的時候,道親都說:「點傳師怎麼這樣?是不是澳洲文化跟台灣文化不一樣?」都一樣,都是上天的文化,各位做一個壇主,就是要在壓力之下慢慢成長。
1. 勸引道親,生發堅固信願
做一個壇主,要勸引道親生發堅固信念,因為眾生無定性,總是隨波逐流,眾生的根性是定不下來的,所以人家會說:「人生如大海,無日不起浪;眾生無定性,猶如水上波。」
❖ 眾生無定性,總是隨波逐流
眾生的性就如水上的波,一波一波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你看有的道親有時候很誠心,什麼班都參加,提早來搬椅子,然而一段時間後卻突然不見蹤影,定性不住。所以新道親要成為一個覺醒的生命、一個誠心的道親,一定要有人來引領。一個人可以引領成好,向上一路;一個人可以引領成壞,向下沉淪。問題是要怎麼引領他?所以做一個壇主,一定要引領道親。
我們看道場很多道親,起初會說他沒有根性;然而沒有根性是不可能求道的,所以他一定有根性。可是一段時間之後,卻突然不見蹤影,為什麼他會退轉修道的心?就是當一個壇主的人沒有好好引領他,所以我們要引領道親,讓他們走上向上一路。
❖ 信愿貞定不住,須善知識引導
現在的人,信念能夠守得住的很少,所以禪宗才說,一般凡夫的、眾生的心念,就像露水的信心、羽毛的信心;露水的信心,就是太陽出來後,露水就不見了;羽毛的信心,就是風一吹,羽毛就不見了。
一念信根,永為道種。什麼最重要?信,信為道源功德母;可是偏偏眾生的信念就是沒有辦法堅固,所以我們做為壇主,有責任去堅固他們的信念。尤其現在求道太容易,以前後學有一次聽吳靜宇老前人說,他要去求道,到第三次都不讓他求道,如果像這樣不容易,有可能求道以後會退轉道心嗎?如果每個人求道都像神光二祖一樣斷臂求法,不要說是斷臂,砍一隻手指頭來求法都不可能!
相對的我們現在求道太容易,以至於有一些人對道認為沒有什麼,我來求道是因為你一天到晚打電話給我,最後被煩得要死,沒辦法,所以給你一個面子才來求道,竟然變成這樣子!他們不知道道是自古以來不輕傳。因為現在求道太容易,所以信念堅固不住,作為一個壇主當然有必要將這個道理和這些因素跟他們做說明,要善引道親。
2. 度眾成全,積極承辦道務
❖ 天道最感人的是度眾成全
做為一個壇主,要度眾成全,積極承辦道務。我們天道最感人的部分就是度眾成全,一貫道道場雖然沒有做很多濟貧救世這些人間善法,但是我們在做的最感人的部分就是度眾成全。你救濟他一時,雖然讓他的困苦得到一些紓解,但是靈性的救拯則是讓他生生世世得解脫,所以各位要知道我們最感人的就是度眾成全。
❖ 度眾是菩薩悲憫的本質
現在道務中心劉總領導點傳師慈悲一直強調每個單位都要提升道務的量能,有人反應說:「求道,隨緣就好,為什麼一定要提升道務的量能?」眾生的個性,不要說眾生,有時候當壇主也是一樣,對於人的個性是不能講隨緣的,講到以後就會變成隨便,因為沒有使命感在後面催促你;道務量能的背後是那種古早度眾的熱誠,以前一些老菩薩,他們早上起床後,揹著背包,放一瓶水,出門做什麼?要去度人;為什麼要去度人,如果我有一個親戚、一個朋友沒有求道,他們以後的生死沒有辦法得解脫,他不能回到 理天老母的身邊,就是我的罪過,於是乎他心心念念都是下化眾生,只有這樣的想法。可是現在的人比較缺乏這樣的熱誠。
度眾的背後就是一種菩薩悲憫的心、菩薩悲憫的本質,菩薩為什麼生生世世為眾生受病苦?我們老前人為什麼要拋家捨業?他有家庭的溫暖,他有他的事業,可是這些都不是他要的,他來台灣度化我們,這就是菩薩悲憫的本質。
毗耶離城有一長者之子名為寶積,寶積問釋迦牟尼佛:「請問什麼是菩薩淨土之一?我怎麼回到淨土去?」釋迦牟尼佛說:「眾生之類即是菩薩淨土之一,你把度眾生的功德圓滿,就是你可以回淨土的功德圓滿了。」請問你有沒有將度眾的功德圓滿?在座的大家很多都度過很多人,而如果你這輩子都沒有度過人的,要趕快,餘生可貴!
❖ 積極投入道務,不能消極等待
作為壇主要積極承辦道務,道務的事情,不是沒有事等事,有事又逃避。做一個壇主要主動一點,才能跟點傳師有一個良好的溝通,主動稟報點傳師:「我能夠做什麼事情,這樣做好不好?」常常有這一個主動積極的心。
▲ 壇主法會,江永福領導點傳師率領壇主們立愿。(壇主法會—天達堂場次)
3. 承上啟下,體現道場倫理
❖ 點傳師與道親的橋梁
當壇主要做點傳師跟道親間的橋梁。因為你們比較接近點傳師,也最了解道親,所以你們要做他們之間的橋梁。承上啟下是非常重要的,道場沒有承上,道氣一定亂;沒有啟下,下情一定不能上達,所以我們要承上啟下。
❖ 替點傳師佈德,師嚴而後道尊
此外,還要替點傳師佈德。替點傳師佈德,也是在維持道,師嚴然後道尊。有道沒道誰知道?可是當每一個人都尊師重道,所顯現出來的道氣,就讓人可以感覺到這地方有道。
❖ 道場倫理是可久可遠的形上依據
道場倫理是可久可遠的形上依據。道場上並沒有一套賞罰分明的制度,有的就是道場倫理,那些老前輩一輩子的授業,在道場上一直為我們付出,他們做的任何事情,我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所以他們講的話我們會聽,這叫「聽命辦事」,道場就是靠這樣維持的。難道有人會跟你講:「你如果沒有去度人、沒有發心行功了愿,要關禁閉三天。」沒有啊!靠的都是道場倫理,所以我們要承上啟下,體現道場倫理。
三、使命感的承擔
1. 職責是外在的賦予,使命是本心的呼喚。
職責跟使命感不一樣,職責是外在給你的,而使命感是發自內心的。你睡覺睡到半夜時,會有一種自我的省思:「我不這樣做,我愧對良心。」這叫使命感,又例如孟子說:「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孟子‧公孫丑下》這就是使命感。我們老前人說:「老天要用我,我將我的生命奉獻給天。」這就是使命感。做為一個壇主,要有一個使命感的承擔。
2. 弘揚性理真傳,再現古道佛心
❖ 經典教義見地不同,而本性一如
你讀一本經,各人體悟不同,尤其是宗教,每一個宗教都以它的教義來解釋它是世間唯一的真理,大家若都各自堅持,這世間就亂了。一貫道不是,一貫道沒有解釋很多經,而是從自性裡面生發出來;每個人經歷不一樣,但是人性是一樣的,不論經過多少歲月,都不會改變。
就像母親對小孩子的愛,人間的慈善,也許十年前與十年後的觀念不一樣,但是母親對小孩的愛,就像《莊子》講的:「子之愛親,命也,不可解於心。」《莊子‧人間世》沒辦法的,那就是血濃於水的,你就是登報跟他說:「我跟你脫離父子關係。」也沒有用。為什麼沒用?有一天午夜的時候,小孩子敲門說:「我對不起你,我回來了。」你還是把他抱在懷裡面。
所以《父母恩重難報經》講過:「欲知恩愛斷,命盡始分離。」若要知道母親的愛什麼時候斷?到生命最後那一口氣,才不得不分離。這就是人性,人性是一樣的,不只是經意上的文字解說而已。
❖ 著相而求真,累劫不見性,煮砂成飯
現代很多人都是著相而求真,禪宗講:「著相而求,累劫不可見性。」你想在表相裡面去求真理,表相是有生滅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都是有生滅的,你要用生滅的心去求不生不滅的果,了不可得;猶如煮砂成飯,拿了一堆砂,想把它煮成飯,不可能!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表相修行,比如有些道親會說:「我做了這些事情,不知道點傳師知不知道?」以前曾有一個人問老前人:「老前人慈悲,我做了很多事,但是我們點傳師都不知道!」老前人跟他說:「沒關係,點傳師不知道, 上天老母知道就好。」現在很多人都喜歡表相修行,一定要獲得稱讚,如果要布施,也常會有所揀擇。因此我們更要把沒有相的性理真傳、性法,弘揚出來。
❖ 古道佛心已失落,生命素樸不存在
按理說本來應該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然而現在為什麼變成「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這是因為許多人生命的素樸已經不在了,所以《道德經》才會說「復歸於嬰兒」,就是要回到如同小孩子一樣天真無邪。
後學常開玩笑說:「小孩子天真無邪,青少年叛逆無思,到了像後學這樣的年紀,變成老謀深算。」這就沒有辦法,由於歲月的成長,讓人沾染很多的習性。談到生命的素樸,《莊子》裡面有一個渾沌死了的寓言故事,渾沌本來沒有七竅,有人幫他一天開一竅,當七竅開完之後,渾沌就死了。為什麼死了?生命已經不存在天真了。所以作為壇主,我們要弘揚性理心法,也有責任再現古道佛心。
3. 廣結人間善緣,共創彌勒家風
❖ 未成佛道,先結人緣,找回真性情
壇主要廣結人間善緣,共創彌勒家風。未成佛道之前,要先結人緣。什麼是彌勒家風?佛像是表法,我們看到彌勒祖師的法像,肚子大大的,不是吃飽沒運動,肚子大大是代表寬容,滿臉笑容則是象徵著喜悅。
《法華經》裡面有提到一位菩薩「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每一個人看到都會覺得歡喜。所以如果我們走出去,有人看到我們,瞪我們白眼,就是我們修行不夠、我們沒有讓人起歡喜心,不然人家為什麼瞪你白眼?有一天,後學要去成全一位道親,有一隻狗一直追後學,後學很懺悔,怎麼修得這麼不好,連狗都要對我這樣,而《法華經》中的卻是「一切眾生喜見菩薩」!
❖ 彌勒家風,寬容喜悅的倡導
我們要學習彌勒祖師的寬容,尤其是面對家人的時候;一個朋友,你若不喜歡他,可以不跟他往來,但是家裡的人不行,他和我們有血緣關係,你不能跟他絕交,也不能不跟他往來。你要用智慧去慧解所有的相遇,以包容去包容所有的擁有,這樣子家庭才能和諧。
做為一個壇主,為什麼沒辦法成全道二代?你有沒有對他像對道親那麼好啊?面對道親,即使有很多不同的個性與狀況,我們也常會保持笑容,很客氣地關心對方。如果是家裡的人,大家有沒有發現越親近的人,越不好相處?他如果跟你說一句,你可能就會很不耐煩地回覆他:「怎樣不對、怎樣不對……」如此一來家人怎麼會聽你的?他只會覺得:「你對道親那麼好,對我卻那麼不好!對還是不對啊?」所以各位要把寬容喜悅的家風展現出來。
4. 凝聚虛靈道氣,闡揚基礎家風
❖ 道場有道氣,才能攝受道親
「哪裡有道,哪裡就有人」,這是師尊講的一句話。道場要有道氣,有道氣之後,人家才會來;人家為什麼不去社教團體而要來這個地方?因為這裡有道啊,所以各位要凝聚虛靈道氣。道氣是很抽象的,就像我們說這個人很有氣質,氣質也是很抽象的,但是你能夠感受得到;道場如果有道氣,別人也是可以感受得到。
❖ 老實修行,以身示道的平實家風
我們要如何讓道氣充滿?大家都是身上為道,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道的話,這個道場就有道氣;如何讓道場有道氣?「老實修行,以身示道」,這是我們袁前人所示現的德範。道在哪裡?有道沒道誰知道?但是只要道氣顯現出來,人家就會知道你有道,而如果我們都能夠有道的話,我們也就能感染家裡的人。
結語
做為壇主 身負使命
難辦要辦 難捨要捨
各位都是來歷不簡單,有很重的使命感。孔子的學生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論語‧泰伯》什麼叫死而後矣?做到生命的最後一口氣,堅持到死的時候,這就是曾子。我們也許沒有曾子那麼偉大,叫我們拋頭顱、灑熱血,我們還做不到,但是起碼要有一種使命感,難辦也要辦。
現在人很難度,由於少子化的關係,有人說是「生不如死」,也就是生的比死的還少。道務本來就不好辦,難辦要辦,難捨要捨,該斷的要斷得掉,該捨的要捨得了,該離的要離得開,這樣的話,我們才有辦法全心投入道務。最後祝所有壇主、道二代都能夠法喜充滿、聖凡如意、道務鴻展!
(全文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