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1日 星期一

忠恕學院台北分部初級部二班聯合結班心得

忠恕學院台北分部初級部二班聯合結班心得

◎ 台北分部初級部二班提供

道苗的茁壯,需要法語來灌溉、滋潤;來到台北分部初級部二班的有緣佛子,循著自己的道根與同儕道伴相互學習成長。在這條路上,身邊都是引領著眾生了悟大道真理的原佛子;而經過深入淺出及活潑的課程,大家都有不同的收穫及體悟,更在結班上台時分享自己的學習歷程與成果。這一年,不僅是心靈的提升、智慧的增長,更是道苗的培養,讓我們齊心前往下一階段的學習旅程承擔起使命。

※胡瑋庭

▲  胡瑋庭學長分享學習心得。

後學第一次來到先天道院那晚,正好是去年(2022)的初級部結班,當時一個人默默坐在角落。罹患憂鬱症、身無分文且無家可歸,因而寄人籬下的北漂小女生,經過整整一年的二班學習、道考試煉、接二連三的重病、情緒失控及逃避、崩潰,從萬念俱灰、常想解脫,到如今站在這裡向大家分享自己的期末成績單。

後學出生自道化家庭,是家族中的道四代及第三代的胎裡素,家中有爸爸每日護持的溫馨小佛堂,但在今年(2023)以前,一家四口皆未深入瞭解過道。家中有佛堂,卻時時向外求;人人皆求道,又彷彿未曾得道。

因父母成長之路非常艱辛、坎坷,因此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渴望也很強烈。我們家的孩子從小習文學武,舉凡如英文、數學、作文、芭蕾舞、珠心算、少林武術和太極拳,幾乎包辦從小到大的前三名、縣長獎與模範生,天天有外人的讚美,也時時有父母的指責與執念。名與利的追求,深深刻在幼小的心底,自卑與討好也是。

後學曾對一貫道非常排斥,在國中時,因一路以來的成長壓力和名存實亡的寒暑假,令後學害怕回家,而當時報名了一個英文夏令營,是唯一一次父母樂見其成的非正經課外活動,原因是可以去裡面學英文。那是一個基督教的團體所創辦的活動,這是後學童年極少數感到非常自由、快樂的短短一週,也在最後一天因為要返家了而痛哭,於是在懵懂之中受洗了。回去後,家人難以接受,這場家庭革命在後學遭脅迫下跪道歉後作結,只記得大家高高地圍在四周一語不發,後學膝蓋很痛、哭得好累、心好碎。

高中時,有次成績從前三名一落千丈到第25名,爸爸拿著塑膠管,將手舉到最高,甩下來打在後學手心上足足22次,剩餘3次是讓後學下次段考務必要回到前三名;然而當努力考到第1名時,一切並無改變。

很不快樂,一直成長得很壓抑。但所幸,有位親近的長輩一直是後學偶爾的救贖,當他出現時,往往會牽著後學的手去買好吃的、哄後學睡、安慰後學。直到高中有次暑假的早晨,這位長輩對後學有所企圖後,使後學對人的信任與生存的意志越來越渺茫。

大學畢業,家人說:「回家準備國考,讀到考上為止。」忍到第二年,後學便帶著一個包包和5,000元離開家,隻身到外地生存,父母發現後竟一夕間衰老,精神也在幾個月內衰弱;後學很不捨、很心疼,但後學害怕靠近,當時無助、無力又孤獨的畫面仍歷歷在目。當回到家,總是看著我最愛的爸爸、媽媽,感覺也很痛苦地對著我痛哭、說著好多讓人心如刀割的狠話、要與後學斷絕關係、都是因後學而要結束生命等,讓後學心痛到麻木。

後學很愛很愛爸爸、媽媽,也感覺到自己是父母唯一的掌上明珠,也知道父母的成長與生活有多麼不易,想疼惜媽媽、想牽著爸爸,但當時的恐懼與無力讓後學難以靠近。因為渴望愛、渴求溫暖,在感情上也有所期待,可惜後來遇人不淑,三番兩次在半夜遭趕出門,讓後學自生自滅。有次躲在浴室中,仍被對方拿著鋤頭撬壞門鎖後拖出來。經過種種事情,後學完完全全地封閉自己,變得冷漠、自私,對一切幾乎都漠不關心,帶著很重的保護色武裝自己,同時,心裡還是蜷縮著一個來不及長大就傷痕累累的小女生。

直到遇上現在的道伴,人生開始180度地大轉變。我的道伴也是道化家庭的孩子,從小在佛堂的環境中成長,雖然偶爾很直男,但很認真;不管是耐心、毅力及包容心,都很努力地一直突破自己的上限,帶著後學走入佛堂、接觸善知識,從改變思想開始,朝向改變行為、改變命運,最後改變輪迴。

每當後學陷入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情緒漩渦中,大半夜情緒失控而有暴力傾向,摔東西、毀物品,甚至自殘,當自己都要放棄自己的時候,道伴還是很執著地抓著我,也為了能跟後學好好相處,非常努力地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後學也很珍惜每週一次的二班上課。後學常想,從小到大,無時無刻都彷彿在溺斃之際求救,亂扯亂抓地希望能抓到一根稻草,結果這次抓住的是一條金線,也是後學最後一次求救了,因為如今,後學有能力將手心朝下了。

今年,後學上了二班,父母也沒有事先說好地前後走回道場,常常分享彼此所學,而父母在每週上課的影片觀看次數中也有滿滿存在感,爸爸看完了媽媽看,媽媽看完了分享給外婆,一起討論哪句話發人深省、哪位點傳師唱歌好有道氣。後學在一堂又一堂的課中,不斷療癒、不斷受到撫慰,撥開重重結痂,找到真實的自己,用溫暖有力的手,牽起那個在心裡一直等待救贖的小女生,好好地、穩穩地邁出第一步長大的路。

這一年,好快也好慢。深陷無明時好慢,現在回頭看又好快。曾經在外漂泊流浪、無依無靠的小女生,如今覺得很溫暖,背後有靠山。現已是清口茹素,愿與天下眾生結善緣、與家人心心相印,並齊家修辦;就像二班有堂課說「歷事煉心」,我們所經歷的一切,無論善緣、惡緣,皆在成就我們自己。當我們的心感到難受、痛苦,那就多放一點眾生在裡面吧!

回頭看這一切,後學很感恩,若不是有這些磨練,今天的道心豈會如此堅定!若不是有這些考驗,如何體會道是多麼好、多麼珍貴!

※傅睿語

▲  傅睿語學長分享學習心得。

後學來自屏東。西元2017年時,在引師熱情邀請下到啟化講堂求道開智慧,當時沒想太多馬上就答應了。拜拜的時候,才覺得不像是一般在廟裡拜拜一樣,是進行很莊嚴的流程後才開始的。

求道後,因為地緣的關係沒有接觸道場,直到三年後因工作到台北發展;後學一開始不太能適應北部的工作環境及潮濕的天氣,常加班工作,導致作息不正常;後來因工作壓力,身體開始出現了問題,原本就有心室早期收縮(也就是俗稱的心律不整),再加上工作壓力造成的帶狀皰疹,讓心理及身體狀況持續低落。

當時心情非常的負面,後來後學的引師再次邀請後學來初級部上課,也在幾位優秀學長的鼓勵下決定報名班程,而在參班的同時也換了新的工作,並突然覺得想改變自己,於是開始吃素。吃素後,慢慢覺得身體狀況比之前好了許多,心情上也沒有之前那麼負面;在吃了大概三個月素食後,只要身邊的朋友吃了很多肉,後學都能聞到朋友身體所散發的肉味,才了解到原來吃肉是會散發味道的,而吃素確實是可以改善身心靈的。

後來到二班上課學習聖賢傳承的經典,也更懂得孝順的重要;以前跟家人相處時,後學很容易就生氣不理人,但來二班後,不論是點傳師,還是學長們都不斷在課堂中或是分享時說到,修道就是要改毛病、去脾氣。「改毛病、去脾氣」這句話應該是來二班上課聽到最多的一句話,不想記得都很難。後學上課後跟家人相處時,也是將這句話牢記在心裡,換了一種方式和家人相處,也更珍惜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家人也有感受到後學的改變,所以家庭溫暖、和諧了許多。

最感動的是爸爸在聽到後學決定吃素後沒有反對,反而是奶奶不太能接受,唸了很多話,但是爸爸告訴奶奶:「那是他的選擇,妳就讓他自己準備吃的,也不用幫他準備。」回屏東的家吃素,其實都要到隔壁鄉鎮才有素食店,爸爸每次都怕後學沒東西吃,只要在屏東,爸爸都會開車前往隔壁鄉鎮素食自助餐陪著後學一起吃素,同時也增加了更多和爸爸相處的時間,真的讓我覺得非常的感動。

後學覺得佛堂的環境真的能改變心境,也才深深了解「三不離:不離佛堂、不離經典、不離善知識」。點傳師也常常說:「哪怕來上課時只記住一句話,都能讓你受用。」後學常常真的不小心只記了一句,但是這一句常常就是當時面對問題的解答,深深覺得或許就是仙佛在冥冥之中的指引,心裡就忽然豁然開朗了。不論在面對逆增上緣時心情如何不好,其實只要自己不影響自己,就沒有人可以影響你了。

※江玉卿

▲  江玉卿學長分享心得。

後學深深感謝李滿妹點傳師慈悲成全,讓後學跟先生一起到二班來學習,記得當時點傳師告訴後學,學院有完善的課程安排、有很棒的師資為大家上課,一定會讓人有不同的成長及體悟。

一年級時,輔導學長們常說,我們這屆真的很幸運、很幸福,是很特別的一屆,因為疫情的關係沒辦法出國辦道,簡清華點傳師幾乎是全年度陪伴著我們上課,每堂課都可以聽到簡點傳師開班賜導對大家的鼓勵,也讓我們看見大德點傳師以身示道的風範。接著來到二年級,賴居德點傳師告訴我們:「困難有時有陣,修道久久長長。」在修道中要快樂了愿、快樂學習,快樂地服務眾生,就可以有快樂的人生。

記得去年背著書包走向三樓,升上三年級,有學長說:「三年級……要加油了!三年級……很硬。」其實升上三年級,立下辦事人員愿,成為上天的辦事人才,是在學院學習的一個里程碑,也是一種承擔的榮耀。因為課程和正知正見的灌溉,讓我們更了解自己的使命。

廖素珮點傳師慈悲提醒著我們,修道的路不論遇到什麼困難,一定要抱持永不退轉的心念;許惠媚點傳師常說,唯有把三寶心法真實實踐在日常生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法喜。課程中,也安排了背誦三寶,增加我們道義開釋的基礎,這充實的三年級,讓自己更進一步;因此也希望並祝福一、二年級的學長們,可以一直持續努力地往三年級邁進,完成這三年的學業,一定可以看到不一樣的自己。

最後,後學感恩各位點傳師慈悲指導,告訴我們道就在生活中,讓後學可以學習很多待人處事之道,還有改脾氣、去毛病的方法。感恩輔導學長的陪伴、感恩一路一起成長的道伴們,從一年級就互相扶持、互相鼓勵,一起練習禮節,完成任務。後學記得跟郁芳、詩婷、鈺明學長一起完成的第一場獻供、第一場辦道的執禮,都是一起不斷練習再練習的成果。

時間過得好快,大家一起攜手完成學業,這三年的學習,一定會是我們成長最好的養分,也會是最美好的回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話大德張老前人

◎ 劉黃河點傳師   邂逅 我們的大德張老前人,與後學的首次邂逅相遇,因緣可謂奇特,在那時之前,我們從未謀面,素昧生平。 那是後學退役後的事,後學工作於新店二十張路的一家公司,這公司的總經理也姓張,也是上海人。這位張君住在羅斯福路三段,就是台灣大學正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