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6日 星期日

掌廚中的揮灑


◎ 黃詩耘

暑月蟬鳴,一個別具意義的日子裡,蔡錦麗點傳師召開集體領導會議,在會議中慈悲指示:慈興大專班及校園班,各自負責9月底兩天的瑞周天曉天密壇辦法會早、午餐掌廚職務。頓時小後學們晴天霹靂,腦袋一片空白,心中想著,從來沒下廚過的我們,能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嗎?

感謝 天恩師德、點傳師慈悲,大家秉持著「聽師調遣,當下承擔」的家風,承接這個學習了愿的機會。「承擔」這二字對於年輕人來說,或許是很嚴肅、很沉重的,但願意踏出改變的第一步,做中學,學中做,用心體驗,相信會有不一樣的收穫及感動。這次的特殊任務,在震驚卻散發高度凝聚力的菜單初擬討論中,一場突破自我的挑戰旅程就此展開。

後學屬於慈興大專班班員,在蔡點傳師引領之下,從民國99年(2010)起,大專班固定每週二召開班務會議,由壬申教授、政男教授及各位講師帶領,於會議桌上談出未來。近幾年推動新生代學子參與會議,大家互動逐漸熟絡,建立良好團隊默契,進而投入班務運作,有了發揮的舞台,創造很多成長的契機。

這次的掌廚了愿之旅,因為都是初體驗,所以在幾次開會中,大家不斷討論、規劃,深深體會到此次任務真的不容易!不論是食材的挑選,器具的準備,一次又一次地更改菜單,只為讓所有天密家人們賓至如歸。講師們不斷鼓勵、成全班員,作好各項人事安排,秉持點傳師提點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理念,任何一個細節絲毫都不馬虎。也感謝前賢們提供寶貴的經驗,經過幾週的討論後,為了能有充足的時間做準備,大家不約而同地決定提前一天進駐講堂,準備迎接遠道而來的天密家人們。

法會前一天夜晚,星光伴隨著夜幕,跳躍在月光下的快樂情緒,是多彩而絢璨的;每位學子結束一週的忙碌,將繁重課業、工作、玩樂暫時拋在身後,晚上7:30便進駐慈興講堂,一些在社區讀經班擔任志工的學子們,下課後也陸續抵達。卸下行李後,大家再一次確認隔天所需用品是否齊全。另外,為了隔天晚上素食嘉年華的精彩表演,小組演練到將近11:00才結束。簡單盥洗後,大家有志一同地設了鬧鐘,便進入甜美夢鄉,希望明天早起能有足夠的精神與體力。看見夥伴們為了完美達成任務,無不使出渾身解數,互相扶持關心,在歡樂的氛圍中,彼此的距離更近了,這種感覺真棒!

時間就像沙漏一般,一分一秒地流逝;清晨的第一道曙光中,凌晨4:30,響亮的鬧鐘聲,喚醒了沉睡的大家,離開被窩的那一刻,還真是難分難捨啊!首先,挑戰第一個關卡「活力早餐」,人員陸續到齊後,便開始分配工作,有的負責洗菜、切菜,有的負責煎蛋,有的負責擺盤處理。對後學來說,覺得下廚的火候最難控制了,但看到有些同學掌握得如魚得水,實在很不容易。經過一個多小時,大家合力準備了170人份的精緻早餐──總匯吐司、廣東粥;此時掌廚暫告一段落,可以稍作休息,但內心一放鬆下來,晚睡早起造成的疲倦已開始產生作用,身體覺得乏累,但不知為何,內心感到很法喜(充滿無邊喜悅)。

▲  調理擺盤,自動形成一條生產線。
▲  活力早餐,美味可口總匯三明治。

休息片刻後,進階挑戰下一個關卡──200人份的午餐。本來以為青少年們平時不曾下過廚,會毫無頭緒,不知道要做什麼工作,但在開始動工後,每個人就像裝了鹼性電池一樣,活力十足,從洗菜、切菜、調理到擺盤的過程中,大家都能自己找事做,隨時補位,發揮團隊默契,最後竟然自動形成一條生產線,大大加快了掌廚速度,按時完成六菜一湯一水果,順利圓滿此次任務。當看到餐桌上呈現如同高檔餐廳料理的豐富菜餚時,內心充滿的只有無限的感動。

▲  學習廚藝刀工。
▲  分工合作,團結力量大。

透過這次了愿學習,過程中體會到在廚房服務的學長很偉大,付出很多勞力,又要耐得住炎夏中的汗流浹背、寒冬中的冷水刺骨;那默默的一群,曾為我們煮出多少佳餚,只為讓我們在堂裡、法會中、會議上安心地沐浴法語佛恩。於此同時,我也想到,家裡也有兩位仙佛,多少年來,無盡的愛皆融於那一餐餐,看似平凡簡單卻耗時費力的家常料理中!另一方面,也發現每一位大專班班員都是很優秀的人才,自動自發、扶圓補缺,只有行動,沒有抱怨,儘管身體抗議著悶熱與勞累,大家卻只向唯一的目標邁進。

回想這幾年,後學承擔了一部分班務及道務,當很忙或很累時,也會產生負面情緒,有時真的不知道如何堅持下去。感謝 天恩師德、蔡點傳師慈悲、父母親的堅持推動,及各位講師不離不棄的教導陪伴,讓後學在每一次的承擔中,不知不覺地成長,也愈來愈喜歡大家一起參與和付出的感覺。人生就像一場戲,短短數十年,有些人在無止盡的慾望追求中,糊裡糊塗地過了一輩子;也有人選擇不同的方式,把握機會做更多有意義的事,不讓自己白白浪費此生!這次看見大專班夥伴上下一條心,團結力量大,將掌廚任務圓滿達成,非常感動;期許未來我們能越來越茁壯,傳承永續,一同共創彌勒家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話大德張老前人

◎ 劉黃河點傳師   邂逅 我們的大德張老前人,與後學的首次邂逅相遇,因緣可謂奇特,在那時之前,我們從未謀面,素昧生平。 那是後學退役後的事,後學工作於新店二十張路的一家公司,這公司的總經理也姓張,也是上海人。這位張君住在羅斯福路三段,就是台灣大學正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