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5日 星期日

中庸之道的展現(下)


◎ 邱愛妮

(接上期)

中和之體用關係


接著所要探討的是「中和」之體用關係。首先,經文中說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什麼是「中」呢?《中庸》序言一開始就提到,中乃不偏離,即是不偏離自性本體,也就是我們的自性主宰者、良知良能、本性、天理。「天命之謂性」,此句談到所有萬有的最高根源,天地萬物皆有其根源根本處;而我們生活在這世上,天有天理、地有地理、事有事理、物有物理、人有性理等種種道理,總而言之,萬事萬物都有「中」,因為無中無法立主,有中才能生化萬物,萬物運行適當。如植物中有維管束,才能運輸水分及養分;宇宙星球也有其中,方能各依其位而運行。

而人的本心就是上天所賦予之靈性,有靈性才能成為一個人,古云:「性在人在,性去人亡」,當自性在我們身上時,六根可以起作用;一旦自性離開,六根就完全失去功能,所以我們要把握自性在身,讓自性當家做主宰,才能不偏不倚。如果讓六根(六賊)當家了,就無法自主了,好比這雙眼,看到什麼就想要、想吃、想買,那還得了啊!有二位學長在對話,甲學長說:「昨天陪老婆出去逛個街,結果我老婆眼睛黏著一件衣服,害我身上的二千塊飛了。」乙學長說:「你這算什麼!昨天我陪老婆去百貨公司一趟,結果我老婆雙眼黏著一對鑽石耳環。」由此就知道這六賊的威力有多大了!如能在當下守中,自性主宰當家,明瞭本與末,就不會被這花花世界給沾染或牽著走。

在人生道路上,我們要如何能行得正、行得遠?就要掌握中之本體。就如真理,真理就是修行之方針,只要是能依理來行,必能行得通、行得遠,執行起來也能更透徹;反之,如是歪理,那要執行就會有困難,無法行得通、走得遠。就好比「孝道」,世人皆知「百善孝為先」,孝乃萬德之根本,行孝是不分空間、時間、種族、身份、地位……;任何人種,不管在任何時間裡,皆能行孝,五百年前的人們要行孝,現在的人也要行孝,相信五百年後的人們也會行孝,這就是真理;理真就能執行,行得通、走得遠。

而我們在處事上,只要能公正無私,相對就能運行通暢,無阻礙。現今末法時期,各宗各教、旁門左道、怪力亂神繁多,假藉祖師名義的一大堆、稱師作祖的百百款,但誰能持久呢?理歪、行事自私,必然漏洞百出。所以末法時期修行,天鼎地爐,各種考驗一併降下,唯有守住中體,不偏不倚、公正無私、才能經得起考驗。

人生道路千百條,到底要走那一條?飛機有飛機的航道,火車有軌道,公車有公車路線,人有人行道;那麼一位進德修業之君子,應走什麼道?老前人慈語:「人生唯有修道不誤人。」人生是條單行道,無法往回走;在這單行道上,何時抵達終點?不知道。但我們是否隨時做好準備了?唯有把握每個當下行中和,不要讓自己有後悔可言就對了。在日常生活當中,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如何達到和諧圓滿?需將小愛化大愛,大家都是一家人,要相互尊重、看人優點、說好話。

有一個寓言故事是這樣的,話說有一天,眉毛、眼睛、鼻子、嘴巴在開會;眼睛、鼻子、嘴巴都認為眉毛最沒有用,怎麼可以高高在上?大家你一言我一句,說得眉毛招架不住,只好自願移到下面來。但是不管移到眼睛、鼻子或嘴巴的下面,都不成人形,最後只好還是讓眉毛高居上位。由此我們就知道,天生萬物,各物都有其重要性,千萬不要太看輕他人。人與人之間相處要彼此尊重,互信互愛,必能達和諧圓滿。

國與國之間如何和平相處,達到世界大同?和平絕非口號,正面的信念,必能帶來正面的回應。俗語說:「四海之內皆兄弟」,在這地球村上,國與國之間如能相互扶持、相互信任、相互協助,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如同兄弟般,有難相助,就如同311日本大海嘯、四川大地震,彼此無國界,大家出錢、出力,相互幫助,必能達到和平相處的世界大同。

為人如何能合諧、自然無為?當我們能明白中體,守住中體來做,再以和為處事做人的根本原則,則在各方面皆能和諧圓融,不管是人與人相處、事與事之處理、對上對下、對左對右,皆能和諧圓融、和平相處,不就是大同世界了嗎?在北京故宮的養心殿裡,懸掛著一個「中正仁和」的匾額,便是一國之君用來隨時提醒自己要守中正、行仁愛,況且是我們一般人呢?老前人常說:「一心向道,無得無失,無怨無悔,修辦自在。」不就是中和一體,無為而為之最高境界嗎?這也就是大家所能通行的大道,即達道也。

如何才能做到守本體而達用?我們要使體不偏達中立,平等對待,沒有對立。看看我們這身體,雖是借用之假體,但如果沒能守本體而達用,例如:過度使用它、工作超時、暴飲暴食、日夜顛倒,則必會生大病;一旦出現各種疾病,就無法使用長久囉!而在行事上,所做所為若都能公正、公平、無私心,則必得人心,贏得他人認同,如同古時候的包青天大人,行事清廉公正,受百姓愛戴。又如前台灣央行總裁彭淮南先生,因行為存天心且用中,無為而為,只是盡己本份,守住本位,行中道,得到《全球金融雜誌》評選肯定,成為全球唯一一位拿到14次A級評等的央行總裁,並受到全世界矚目。

我們明白中和之體用關係後,接下來經文裡寫到:「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再來談談人要如何才能達到中和,使天地正位,扶助萬物孕育。

致中和達到成效


我們要如何才能達到中和,使天地正位、扶助萬物孕育呢?首先我們要能夠了解到「中和」的真實義,在這宇宙之中,萬事萬物都有其兩極,善與不善、對與錯、好與壞、黑夜與白天……,而這中和所要談的是取其中道而行之。如同太陽,公平公正,無私心,一視同仁,無分別,不會分好人、壞人而給予不同的熱度。所以就我們本身而言,如何致中和?即是不管對己或對人、對事或對物都要能夠盡心盡力地去做,也就是量力而為。今日受到上天厚愛、上天慈悲,能讓我們如此幸運遇到三曹普度,我們一定要好好把握修辦道因緣,一世修一世成,不要忘了守住中道而行,以達到和諧。守住本體在理天,不要受外在象天影響,當外緣來時,能適當地調整回到本體上,當下即能守住中道,以達和諧。

人要如何才能達到天地正位呢?我們可以從後天對先天來看,例如:人與宇宙之間的關係,宇宙星球各有其位,正其位才能和也;但現今時代,科學家發明了各類別(科學、通信、軍事、氣象、資源、星際)的人造衛星,平均每月就有五顆發射出去外太空中,雖然國際組織有規定每個衛星之間的距離,但能保證安全嗎?就以天文學家來說,因為有太多的人造衛星,已經嚴重影響到望遠鏡觀測的視線了,若還是不知節制,也許未來會破壞到自然界。又好比荷蘭堅信人定勝天,實施了填海造陸計劃,但在面對21世紀的極端氣候,他們也開始改變思惟了:人是無法勝天的,因此改變為與水共生,如何與自然界真正和平相處,才是根本之道。

天地無言無語,但在這自然界之中,皆能自動守著其一定的規律循環運行,四季分明,日夜往復。古云:「人沒照天理,天沒照甲子」,在有意人為破壞之下,私心私慾做主,沒有致中和,而導致自然界無法正其位,破壞了整個自然界的規律,造成失衡,比如:工業革命後,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導致整個地球的溫室效應,進而影響氣候變遷,四時變化失常,因而釀成無數天災等等,甚至可能造成無法挽救的局面,最後影響最大的還是我們人類,這都值得我們省思啊!

再從「天理對良心」這方面來探討,這是一句耳熟能詳的話,尤其老一輩的長輩常會說:「我們做人啊,一定要天理對良心。」也就是指我們人道之中所要遵循的綱常倫理,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為人慈悲為懷,對人和善,待人接物存著恭敬之心,行五倫八德,則人心必不亂為。如古時候,人心純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給自足,無非分之想,就是達天地正位也,必然也不會做出違背良心之事;反觀現今社會亂象,人心不古,天理良心皆沒有了,子殺父、父不慈、小三小四(指外遇),電視新聞中天天上演無奇不有之怪現象,這就是人心失序,所以在這末法時期,更要小心翼翼。

人如何孕育萬物呢?萬物要配合天地之時來生長,如一年之中有所謂二十四節氣,種菜之人最為注意了,配合節氣來種菜,則生長出來的菜就會很漂亮、很好吃,也對人身很好、很有幫助,如夏季適合種莧菜、玉米等,所以有句俗語說:「三月三,莧菜當靈丹。」春秋適合種香瓜、番茄等,冬季適合種芥菜、高麗菜。配合時節種植,必能生長完美。

所謂宇宙是一大周天,而人是一小周天,身為君子,進德修行之人,要行小周天,則必修身,修身在正其心,所以要行仁義道德,以長養德性,履行五倫八德,非只是言說而已。道無形無相,但德能從我們的行為之中展現出來,所以一位有德者,必是真修真行之人,前人輩常說:「道在日常生活之中,要用出來。」對父母有沒有盡心盡孝呢?對兄長有沒有恭敬之心?對朋友有沒有守信用?對晚輩有沒有愛護之心呢?要做出來,不是只有聽道理就好了,更不是用講的。

如果我們在修辦道之中十幾、二十幾年了,脾氣、毛病還是一樣都沒改變,對於外面物慾一樣看得很重,貪圖享受,那就是沒有將道實踐出來,也就無法長養自身德性了。故修行首重內在修持功夫,這也是要將中道展現出來,這是很重要的關鍵所在。每個人都能遵守倫理,則道德規範必能長久施行下去,各行各業有其倫理守則需遵守,這樣運行才能長久;若所有人都能致行中和之道,自然天地間諧和,萬物欣欣向榮。

 (全文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