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8日 星期一

至誠無為 法天行健


◎ 發一崇德道場  韓萬年老點傳師

辛苦歲月戰兢度


在大陸的時候我就入道門,那時年紀尚小,只見過老師(師尊)一面;17歲時來台以後,才見到師母。早期大陸的修辦環境,因值世局動盪,可以講是封閉式的道場,除了前人以上,各壇道親不能串壇、串風。「不能來往,互相保護」,這是老師的原則,也是佛規。

師母初來台,閉關幽居,經過兩、三年跟師母老人家溝通,才接見外人。第一個見到師母的人是張培成老前人。這段期間,因語言的隔閡、官考等,師母受到很大的考驗,張老他們老一輩們也有段非常辛苦的歲月。說是受苦,但比起我們老師被關上一百天,甚至更慘的南京五老爐被關了十個月,就算不上什麼了!

受考期間,如果張老說:「馬上通知停辦兩個月!」我們就停兩個月不辦道;等通知說:「可以啦!」我們再辦,當時就是這樣忽辦忽輟、戰戰兢兢!那時候警察也會經常在半夜11點多造門,美其名查戶口、核對每個人的身分證,實際就查你是不是一貫道!以我們家來講,一個月大概查個兩次跑不掉。

至誠親和秉公心

▲  韓萬年老點傳師慈悲受訪,談張老前人行誼
與修辦理念。

民國38、39年(1949、1950)那個時候,過年我們會到張老那裡去拜年,張老也會到我們這邊來,每逢節日時都會連絡。之後,與張老比較熟悉,是因為當時張老跟樂汝成先生做可樂娜糕餅、糖果生意,我們是米、油、麵的中盤商,他們用油都是跟我們買,我們祁玉鏞祁老都叫我送油去可樂娜,每個月大概兩次,因此我便有機會見到張老。他老人家非常慈悲,見面總先問:「老人家好嗎,家裡都好吧?」不問別的,只問平安與否,每一次都如此,可見他老人家對後學的那一份關心。他老人家對我也是蠻好的,每次來我們這時,都是拉著我的手一起走路。他老人家這種親和力、這種至誠,完全沒有造作,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點。
以我與張老的接觸,他老人家就是那份「誠」,沒有二,對什麼人都一樣,交這個朋友,就是真心交這個朋友,絕對不玩手段,這是我的感受。他老人家非常慈悲,該講就講,毫無保留;同時他老人家最大一點就是「不分彼此」、一片「公」心,不分哪個道場,為了大家,自己犧牲都沒有關係。為了一貫道總會事宜,單言前後五年就好了,五年的時間,他老人家用盡心力、身力、財力,默默付出,苦在自己,對外從未言一己之苦。

言出必行作先驅


我感覺他老人家的特質是「不做,不說;說了,一定要做!」該做的就做、該付出的就付出、該犧牲就犧牲、該奉獻就奉獻,從不考慮自己。民國30〜40年(1950〜1960)間,為了保護家人,他還登報與孩子脫離父子關係,避免牽累到家人。我曾問:「您老怎麼了?」他只笑笑:「不談、不談。」你就知道那一段歲月他老所忍受的苦。「您為了保護孩子,親情切掉,沒有關係?」但他老人家心想:「死就死我一個人!」為了道務,抱著必死的決心,這種堅忍意志,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張老跟韓雨霖老道長等前人輩,早在民國50幾年(1960年代),就開始著手進行一貫道的立案申請。張老當時權宜先成立「道教會」,後來得力於陳水逢博士與之後蕭天讚的幫助,由陳博士聯合學術界宋光宇等人,致力於一貫道合法化的推動,其動機就是要讓大家能安心辦道。

當時陳博士任職中央黨部副秘書長,加上陳博士的學生──林鈺祥、蕭瑞徵等人聯合了40個立委簽名,冀一貫道合法傳道;更重要的是蔣經國總統開化、開放,終於在民國76年(1987)由內政部長吳伯雄宣布一貫道正式解禁。

隨即,我們張老(基礎忠恕)、我們祁玉鏞祁老、大姑前人老(陳大姑老前人,發一崇德),還有高斌凱老前人(安東)、施慶星前人(寶光建德),以及薛福三前人(興毅)、林枝鄉老領導點傳師(寶光建德)這幾個人等,在陳水逢博士的協助下,開始發動、具名提出一貫道總會立案申請。

▲  一貫道總會籌備會,開啟嶄新一頁。

反求諸己以德化


一貫道弟子如何落實祖師心願?我個人以為,最重要的是「反求諸己」。我們現在辦道辦久了,就以為是個人的能力,而忽略了 天恩師德,很多點傳師那種盛氣凌人的氣勢與個人的習氣、毛病,缺乏反省的工夫,這是我很擔心的事。我們老師在「道之宗旨」講得很清楚:「啟發良知良能之至善,己立立人,己達達人。」不只是「啟發良知良能」,還要達到「至善」境地,我們身為點傳師,有沒有做到?而今能夠像張老這樣子的,沒有幾個!

我們常講:「修道修心、辦道盡心。」但你心沒有修,怎麼叫修心?老師告訴我們:「闡發五教聖人之奧旨。」坦白講,我們又知道、了解多少?我們有做到嗎?以我個人的看法,我們點傳師若沒有在修身、正己這方面下工夫,只是辦道開創的外功,短時間或許外在是成功;但長時間來看,若沒有涵養的話,最後仍是會失敗。

我們在道場上帶後學跟學校老師不一樣,我們帶道親,一帶是10年、20年、30年,像張老則帶了60多年的歲月啊!老師講:「良知良能、至善,給它啟發出來。」那才是真正的修心。所以,我在道場特別強調一句話:「我們修道、辦道,不是用天職帶人,而是以德化人。」

定靜澄心真人顯


三寶心法如何修持?由「心」下手。六祖惠能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無佛心,何處求真佛?」《六祖法寶壇經》所以我常講:「修道人、辦道人要──存佛心、說佛話、做佛事。」如此而已!你若非真心,久而久之,就質變為個人之能力耳,那個心便沒有佛,更沒有天命了,所以最要者在「心」。從「心」做起、改變起,「良知良能」才能發顯出來,不但要發顯,且臻「至善」,那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六祖又言:「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六祖法寶壇經》告訴我們,肉體不需要做功課,功課在哪裡?從「心中」下手。《大學》的「格、致、誠、正」,就是「靜坐」的工夫,也才能「定、靜、安、慮、得」。此即禪定工夫。自性要明,才沒有汙染。禪定的工夫是要格除「六塵、六識、六根」,所以叫「六根不生、六識不見、六塵不染」,《心經》講「五蘊皆空」,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要有「定、靜、安、慮」的工夫,那是步驟,由「定」開始。

我個人認為儒家的心法是最人性化的,沒有什麼花樣,由「身、心、靈」開始要求自己。我跟我們道親講,你講道叫別人修道,自己卻不修道,如何行得通?你自己得「不動心」。正如孟子所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環境怎麼變,我的心就是「一」,也就是孔子講的「志於道」,志向如一。

一般人是被外在的物慾所引誘,所以眼、耳、鼻、舌都向外看、向外找;然真正的「道」不在外,身外無道!孔子跟顏回講「四勿」,他講「非禮」兩字,即代表一切;孟子也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心不外放、眼睛不外看。所以我們必須要有「內斂」的工夫,你才能夠談道。我常講,我們的肉體是借我們使用,我們只有使用權,沒有主導權;本性才是你的真主人,你要讓「真人」做主,修道就是這樣子。

以身示道化他人


有一句話:「要想改變別人,先改變自己。」我們都是:「你、你、你,都是你的錯!」老師曾說:「你的錯,就是我的錯;我的錯,還是我的錯。」我們最難做到的就是「認錯」。子夏講:「小人之過也必文。」《論語‧子張》有過,總是講理由,一般人不會檢視自己;尤其辦道辦久了,總認為自己所言所行無誤,考倒了後學,就說其「根基淺、沒有佛緣」,甚至認為別人「祖上無德」,都說對方不是,卻忽略了自己的方式或講話的口氣不對,從不反省自己。試想連曾子仍「吾日三省」,顏回更是「不貳過」,我們竟「聞過,不認錯!」所以我們必先得改變自己,才易感化別人。

「言教不如身教」,我們前人老在世,一再要我們「以身示道」,我常跟大家勉勵:「我們都說前人德行如何之大、前人怎麼地好,但後學看不到,後學看到誰?是你!」你是前人栽培出來的,可是在你身上卻看不到前人的德,甚至十分之一都沒有,這是很危險的。

▲  民國87年(1998),一貫道總會承辦中華民族青年子弟成年禮。

平心整合忠恕揚


整合之路,以「忠恕」來說,先將「忠恕」整合起來;「忠恕」內部要同,先要由身、家、國開始。《大學》:「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我們先由自己本身做起,若連小同都沒有辦法,如何大同?所以先由自己小我做起。

張老前人在世時,老人家曾跟我講:「我很累!」一轉眼這已是十幾年前的事。老人家這樣子大德,後學還是我執,足見整合道親的心不容易呀!其實你心中真要為佛做事,哪有我執?你是為你自己做,才有這個問題。難的不是人事,是人心!我們做後學的要好好體悟老人家的那份苦心,完成老人家未竟的遺愿,才是感恩老人家,以及回報 天恩師德最具體的方式!

(選刊自《聖業薪傳 鼎定未來 老前人成道五週年感恩追思紀念特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