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6日 星期四

薪火相承 道脈長存(下)


◎ 潘風明點傳師講述  蔡明家整理

(接上期)

四、文烹武煉


老前人的修道過程中,在民國34年(1945)跟隨王德訓老前人參班,在那之中受到王老前人的文烹武煉。王老前人要老前人去燒開水,以前都是要燒柴火,老前人受到煙薰,難受得眼淚直流,恰巧王老前人看到,就對著老前人說:「修道這麼不甘心,回去!不缺你這麼一個人。」當時受到這些冷嘲熱諷等等的考驗,老前人不但自己要承受這些磨煉,還要安撫身旁其他的壇主、辦事人才。

老前人曾說過:「那時候端茶,不是嫌太熱,就是嫌太冷,放這邊說不對,擺那邊也說不對……,千般地刁難與挑剔,但我們也是這樣熬過來。」老前人在開班賜導時,曾提過他很感恩這位王老前人:「若是沒有王老前人對我這樣地磨煉與考驗,雖然不合理,但也因為這樣子才能訓練自己在任何艱困、艱難、不順、逆境當中,如何承受、如何擔當、如何突破;若是之前沒有這些過程,後來要面對考驗,也是很困難。」老前人在提起這一件往事的時候,當然我們聽起來會覺得很心酸,但是老前人卻常常感恩這位前人輩對他的拉拔與提攜。所以,我們常說我們今天是修「富貴道」,我們修的其實是「霸道」,不是「王道」,不是真正在修道;我們現在修道,往往經不起別人的指責,被講一下就「張」(台語,使性子),就不爽快,心情就不好了,整個臉色也不好看了,看起來沒有生機、沒有生氣。我們真該想想老前人當初那段過程與歷練。

五、忍辱負重


民國36年(1947),老前人來到台灣開荒辦道,也是經歷許多的艱辛苦難。老前人經歷了那麼多的歷練過程之後,來到台灣,是不是就很順利?並不是!當時,台灣的考驗也是很大──官考與各方面的考驗,老前人也都是忍辱負重。尤其當時台灣道務,老前人身為連繫各道場的副樞紐一職(樞紐是寶光道場一位陳老前人),面對整個大環境的官考與各界的誤會,都是由老前人一肩承擔。當時各道場只要有前輩或同修受考、被捉去關,老前人就負擔起解決、解救的責任。

我們做為老前人的後學,現在到各道場訪道、拜訪,之所以能夠受到各道場的禮遇,甚至在他們的簡介當中,都會提到我們老前人對他們的照顧、關懷,這就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如果沒有老前人在前頭這樣地付出,我們這些小後學怎麼能夠享有這一些禮遇?所以,老前人為了整體,往往不顧自己,那時的環境之下,生命真的朝不保夕。有時候,後學們隨侍老前人,他睡不好時,還會提到這些事情。這是什麼樣的精神?這就是為了道、為天下蒼生忍辱負重。

六、尊師重道


我們看老前人年紀那麼大,然而如果老前人遇到他的前輩,儘管年紀不是差很多,但因為是前輩者,我們老前人一樣就地參駕。有一次,全國道場的教師聯誼會在天元佛院舉行,那時候恭請發一道場韓雨霖道長蒞臨慈悲賜導;老前人當時身為總會理事長,也到場參加;在恭請韓道長慈悲賜導時,老前人並沒有像我們一樣坐在台下聆聽,他是陪著韓道長上台後,就站在旁邊,侍立於韓道長身邊,直到韓道長講完話才下台;老前人尊師重道的精神由此可見。

老前人看起來沒什麼架子,他可以拿椅子給你坐、可以給你遞毛巾;像我們去到老前人公館時,他一樣給我們遞毛巾、端茶水,甚至連拖鞋也親手拿給我們穿,他是沒有任何的架子。但是,他對於前人輩、對於「道」的尊師重道,我們小後學也是想像不到的。曾聽老一輩的點傳師講,當年慈佑帝君來到台灣時(慈佑帝君是老前人的點傳師),老前人侍師如侍父一樣,侍奉點傳師、前人輩,就如同侍奉自己的父親一樣,端洗臉水、剪指甲、修腳指甲等等,老前人都親手做。我們現在聽起來會覺得:「哇!這怎麼可能……」但是,這就是老前人一片赤誠、一片尊師重道的心懷。

七、不捨晝夜


老前人在辦道的歷程中,不捨晝夜、不分東西;為了全球的道務,老前人真的是成了空中飛人,不受時差影響,去到哪裡,就隨著太陽的升落而作息;不像我們,在這裡是白天,去到美國仍是白天,但我們的身體還是跟著此地的時間(黑夜),就要休息,老前人沒有!所以老前人為了道,在全球道務上,是不分東西、不捨晝夜的。

八、忘年忘壽


老前人不讓我們為他做生日,他幾次大壽,都是後學們偷偷地巧立名目來為他祝壽,要不然,老前人是不讓後學們為他祝壽、做生日的。他自己幾歲了?他不會去計較。老前人一生為道、為蒼生,然而色身有形、有限,到後來不承認老也不行!因為這是色身肉體。但是,想想老前人到了90多歲,雖受限於色身不便,沒有辦法親自來與道親們慈悲結緣,但是他的心還是一樣心繫道務、蒼生。

有時候我們接觸老前人時會想:「老前人現在已是90多歲高齡,這個色身也難以再如往常一樣自如自主,這樣不是很難過、很痛苦嗎?」但是,我們要曉得,自古以來佛、聖賢、大德者,他們到最後所承受的這一切,都不是自己的苦難,我們看他們很苦,但曾在大班程中聽老前人說,他已經回去幾次了,知道嗎?但是,上天不給他回去啊!還要再下來!不然,他應該可以很輕鬆就回到老家,不必再受到這些拖累,但是為什麼?看他這樣,我們會覺得很難過,那麼年長了,各方面都不像年輕時那般自在。大家想想,為什麼他要那麼辛苦?你說是老前人修得不好嗎?修得不夠嗎?是業嗎?是這樣嗎?不是!這就如同佛說的,維摩詰居士也說過:「『本身』哪有什麼病!因眾生有病,所以我有病!『本身』哪有什麼苦難!因為眾生有苦難,所以我有苦難!」所以,這些大德者、聖賢、菩薩,他們到後面這一段,在有形有象的肉體上,他是做不了主,自己沒有辦法做主,所以也要承擔很多所謂病苦、病痛等各方面的苦難;但是這些苦難不是他本身的苦、不是他本身的因素,是因為眾生還有苦痛自己沒辦法克服。

※  ※  ※

(潘點傳師講到此時,正好老前人慈悲蒞臨。)

眾人向老前人參駕,老前人問:「這個法會是什麼法會?」

蔡士良領導點傳師向老前人報告:「是壇主、辦事員的幹部法會。」

老前人慈悲勉勵:「各位到這裡來,就是想要對這個先天有所瞭解;我們人都在後天,就是看一切好看、好聽、好吃的;現在修道了,這個都沒有貪。現在我們知道「道」是好的路了,沒有貪這些。所以,我今天來跟你們大家講一聲,現在說修道,大家最好!但是也要辛苦,在地方負責才能夠辦,多少修道人實在辛苦多了;你看看,八仙裡面多少仙祂都是修道成功;八仙有幾位都是藉著事情來承擔,所以各位修道一定要認真,要認真才能夠有所成功的機會,今天來看看你們大家,希望大家各個能夠精進,達到我們最後的目的。」

(送駕老前人後,潘點傳師再繼續講述專題。)

※  ※  ※

上天的這一種開示,有時候我們真的是很難去想像!各位,剛剛這樣一個過程、這一幕,你說是不是就已經把我們今天這一個主題講完了?(眾人答:「是!」)真的千言萬語都不離其中;其實我們所講的都很有限,但是每一個人當下的親證、當下親自的承擔、承受,這都是最確切的、最真實的。

後學真的眼睛不好,老前人都來到那兒了,操持學長也提醒了,後學都沒有注意到老前人來了,因為那時候正在講課,就沒有注意到那麼遠去了,所以真的是罪過!

我們剛剛講到,老前人他有沒有病?沒有!他是沒有病的。那他今天為什麼要承受這一些?睡也睡不好,甚至有時候我們會覺得他怎麼前言不對後語?你說老前人他會糊塗了嗎?會退化嗎?他只是「以身示道」,以自己的生命來示現這個道脈永遠不斷!剛剛老前人這幾句話,大家有沒有聽清楚?我們都是幹部、壇主、講師、辦事人員,既然得了這個真理、這個道,大家真的要切切實實、謹言慎行、要敬慎、謹慎地來對著我們自己這一點心;也唯有這樣子,才能夠達本還原。

老前人親自來到這裡,我們就最清楚了,眾生多少的苦難、疾病、病痛,現在這些大德者就是為了我們來擔負這一些!如果老人家大德他沒有來擔負這一些,你說我們今天能夠這麼平平安安嗎?能夠這麼順順利利嗎?能夠修這富貴道?能夠修得這麼幸福美滿嗎?真的很難說!所以,老前人大德他能夠一天帶領我們,就是我們天大的福報、天大的福氣!如果我們沒有珍惜、沒有重視的話,那我們想要等何時?

老前人忘年忘壽,你們看90多高齡,他出門,還是要來看看道場、看看道親、看看道務。老人家難道能躺得舒適、睡得安然嗎?他現在是這個色身沒辦法自由做主;但是,雖然色身有限、受限,可是他的心並沒有受限,出入自由,來去自如!他要回去理天,就回去理天;他要下來,就下來。你們有沒有聽過老前人說他回去幾次了?有聽老前人說過嗎?老前人是這樣地盡形壽、獻身命,無怨無悔。我們想想,我們好腳好手,身體這麼健康,要我們到哪裡去開班,我們有時都還會覺得懶惰;看看老人家,他還要拖著這個肉體,你看他有怠惰嗎?沒有!他把這一些病苦都忘了!忘了!「盡形壽,獻身命」!

九、平易近人


老前人沒有任何架子。有時候我們要學習他,一見到老人家,當面就要參駕、跪拜,他絕對不要!去到老前人的公館,我們想跪拜參駕,例如:以前我們地方游龍老點傳師去到老前人公館,也是要就地參駕,當下就要跪下,老前人也是說:「不要!」甚至還會罵你!有沒有感覺到基礎忠恕的禮節常常很鬆散?就像裝甲部隊乒乒乓乓(台語,形容聲音很大、吵雜),為什麼?因為老人家太慈悲了!他不忍雕琢我們、捨不得兇我們、捨不得嚴厲地教我們,他本身又不會抬高自己的份量,他都放低自己,低到像要把自己當椅子給我們坐、當大地讓我們踩踏、當大家的拐杖來扶持我們,他是把自己做眾生的牛馬,做這樣一種的付出。
但是我們基礎忠恕的小後學,真的叫「得意忘形」!有這麼好的大德、善知識這樣對我們帶導,我們反而不會去做、不會去學習、不會自我反省。所以基礎忠恕的道親,包括點傳師也一樣,去到別道場時,都會被問道:「你們怎麼這麼對待你們老前人?」真的,我們就是這麼對待老前人。那別的道場呢?不是這樣的!他們對待他們的老前人,就像對待活佛、活寶一樣!但,我們對老前人卻是靠俗、靠俗(台語,比喻因人的交情熟稔而不拘小節、不拘禮節)那樣,就像對待一般人一樣而已!老前人大德很慈悲,但我們這些後學卻被寵壞了!而不知道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十、克己復禮


老前人對禮節是很重視的!他不論走到哪裡,都會注意哪個是大位、哪個是主位,不會到了人家家裡就隨便坐下,而坐到主人的位置;入座或排列等,對於主位他也一定保留,絕不會去坐或去站。只是,他嚴以律己,寬以待後學;所以基礎忠恕後學對於尊師重道、對於天命的尊重等,各方面就做得很不好,我們都太「靠俗」,沒有學到老前人的嚴謹。如果去到韓國的一貫道道場,就不是這個樣子!如果有機會去到香港基礎道場(慈佑帝君下的香港體系),也不是這樣子喔!這樣,我們各位了解嗎?其他地方都不是這樣子喔!他們依然維持以前道場的古風禮節;唯有我們老前人是以這麼平易近人的方式,我們後學卻不知學習與尊重,所以變成現在這樣。

我們在坐的都是幹部,要尊師重道、要注重佛規禮節,因為這都是道脈長存的要素!這些若沒有做好,那道脈要長存只是空談,很困難!你不要看「禮」沒有什麼,要知道「禮者,理也」;「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論語‧顏淵》,這句話是說,一日克己復禮,天下就可以歸於仁道。「仁」就是「仁道」,就是「道」!仁就如花生仁或其他的果仁,代表生機,也就是道體。有時候我們和一些幹部交換意見,談到要如何才能讓道氣、道志更旺盛?讓「道」的本體、佛理能夠直接展現、呈現?真的,如果沒有「尊師重道」,是不可能做到的;因為師不尊,道不重,這是相相續續、環環相扣的!若不尊師,怎麼會重道?若沒有重道,怎麼會尊師?這些是互相的,這是「徹終徹始徹中邊」的事,沒有誰先誰後、誰是頭誰是尾,沒有!你要尊師就一定要重道,你不重道也沒有辦法尊師,所以「尊師」、「重道」是一體兩面。

這要從哪入手呢?從「仁」、從「克己復禮」。若不克己復禮,就沒有辦法直呈上天;不然,自古以來為什麼都要行禮?儒家所謂「行禮」,就是「行道理」,孔子有一幅行禮圖,那就是行道圖,沒有「行禮圖」就沒有「行道途」。所以幹部要從這些基本要素去建構,如果不去建構,那這個道就會很鬆散,就會放浪放浪(指放縱不受拘束)、放肆,沒有辦法凝固;這就叫做「德不至」、「道不凝」(《中庸》原文為:「茍不至德,至道不凝焉。」),「德」沒有做到那個程度,「道」如何能行?「德」是什麼?「德」的基礎就建立在「禮」。這「禮教」是不會吃人的,有人說禮教會「吃人」,並不是如此;這禮教就如佛家所強調的「戒」,因為所有的師父、所有善知識的色身都是有限的,一代一代都一直回去、一直輪替的;那什麼是不會輪替的?「戒」,所以「以戒為師」。儒家,則是「禮」不變,所以「以禮為師」。這些是我們內在的直呈,內在當下的承擔。

十一、有情有義


在官考時期,一貫道要合法化的歷程中,陳水逢先生對道場有很大的付出;陳水逢先生在民國85年(1996)就往生了,而因為陳夫人還在世,我們老前人每年仍然是依照禮數,在年節時行禮如儀,並沒有「人在人情在,人不在就沒有了」,沒有!老前人是非常有情有義的。當年官考最嚴重的時候,有許多對道的誹謗、對老前人的侮辱等等,老前人可有記仇、記恨?沒有!他不會記仇、記恨,還是以平常心相待。不然,有些人可能會認為:我們現在已經翻身了(平反),已經有了這樣的環境,就可以報復或者記惡,這些老前人都沒有!
老前人是性情中人,他只要一談到 上天老母、談到母親、談到雙親時,就會動容,例如:有時候在講台上一談到雙親時,喉頭就揪緊,當下哽咽,甚至落下淚來;以前點傳師班的時候,好幾次都這樣。所以,老前人是有情有義的。

十二、克勤克儉


老前人的穿著就是那麼樸素,我們以前看到老前人出來都西裝筆挺、皮鞋擦得光亮,有沒有?他是為上天、為道場、為大眾做體面,所以西裝筆挺、皮鞋擦得光亮。若是去到他家裡看,老前人就是穿著以前的衣服,剛才大家所看到的,是不是就是以前的衣服?他在家裡,就是穿著這樣的服裝。我們以前有很多機會到老前人府上,一去看就是這樣。

老前人吃得多不多?不多!老前人吃得很簡單,我們若和他同桌吃飯,他就會幫我們夾菜,他自己有沒有吃?沒有!他吃得不多;可是他一直給大家夾菜,讓我們受寵若驚。當有人送老前人物品(人們都會拿些好的物品來送給老前人),老前人會不會留著自己用?不會!他會再轉送出去!所以老前人克勤克儉。

我們基礎忠恕道場有沒有富麗堂皇?沒有!老前人所有的道場都很實用、素樸、簡單,我們沒有畫龍雕鳳、沒有金碧輝煌,是不是這樣?我們都很樸素、都很簡單。老前人說,佛堂不須偶像,要盡量掃相,沒有相,所以您看我們的老母堂中都沒有形像;只有在祖師殿才有佛像,老母堂中沒有形像。老前人的修道理念就是素樸、簡單。

以上大略歸納了十二項。當然我們是描述不盡老前人的風範、修為、精神、理念等等!只是以我們感受到的,約略歸納出這幾項;但是由這一些,各位應該也可以了解:這些歷代前人輩、前賢們,他們在傳道、修辦,其實沒有任何花樣,就是盡量能夠回歸到「道法自然」。

自我鞭策 己立立人


談「薪火相承 道脈長存」,可以從基礎忠恕這一種很單純的道脈簡述,還有可以親眼見證到老前人一生修道的行徑,我們應該可以很直接了當地說,要「薪火相承 道脈長存」,就要做到下列幾項:

一、要時時鞭策自己的修為


因為「道」不是言論、言說的!都是要「修」、要「煉」!

老前人一生的風骨,就是如《心經》所講「舍利子」,他是全捨、全拋!連自己最珍貴的生命,也都奉獻出來!他還有什麼需要留下來的?

所以,由此我們要時時不斷鞭策自己的修為!要不斷地精進!因為「修道」不是為誰修、為誰做的,而是我們自己生命、生死的大事。

二、要檢討自己的言行


檢討自己有沒有改過?有沒有遷善?所謂「言顧行,行顧言」《中庸》,言行要一致!不要說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

要時時檢討自己的言行有沒有改過遷善。

三、要謹慎自己,是不是存著赤誠之心,有務實的工夫


因為許多事情要虛晃、應酬也可以啊!但若要「道脈長存」,可以這樣嗎?我們虛晃、應酬,應付得了自己,我們可以應付得了上天、大眾嗎?所以要有「存誠務實」的工夫。

四、要立整體大眾化的修行


現在不是「獨善其身」的時候,而是要「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兼善天下」的時候;如果大家不做、不修,我們自己一個人又能夠做到哪裡?修到哪裡?我們也沒有辦法修到哪裡去!所以現在要立整體大眾修行的規劃、計劃。

五、要努力提升整體的修為境界


現在這個時代是需要團隊精神的,而不是單打獨鬥的時代;我們有很多的壇主、講師、幹部,要能夠盡量將道的本體扣緊,如同老前人慈悲所說:「道本一體,理無二致。」將「道本一體,理無二致」的核心環環扣住,就能夠萬眾一心;而不要變成五十個人,卻有五十個心。這就是要提升整體的修為境界,大家要相互牽引、提攜,互相鼓勵進修。

六、要多重創造新時代新生命


所謂「新時代新生命」,不是像現在科技所說,追求標新立異,而是要能夠「溫故知新」。

什麼叫「溫故知新」?「道」的本來、自然,我們不能放棄;可能方法、方式可以稍為調整,以配合現在的人、事、物、環境,但是「道」的本體、本質,是沒有時空的變化;我們常聽過一句話:「新的時代,但是要結合傳統。」不能把傳統一片拋!若是連根都斬除、拋棄,雖說很新奇、很新穎,但是沒有根,也沒用!

七、要闡述道脈


如同我們一開始曾簡單地闡述脈絡,要讓大家都能夠了解、能夠明辦真偽;要不然到了千門萬教齊發的時候,若不明白我們的線索在哪,我們也就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了!所以,必須要讓道親、修道者了解道脈大略的脈絡,才能夠明辨真偽!

八、要深研一貫道的經典


一貫道的原典、精義,譬如《談真錄》,或是十五代祖所遺留下來的原典等等,都要去深研。除了三教經典、五教經典之外,其實很多一貫道原典都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它不會拐彎抹角,或講得富麗堂皇。

當我們各家經典都有研究之後,有時候會覺得好像缺少了什麼,其實就是沒有回歸到一貫道原典。所以,有機會大家要盡量再把一貫道原典的哲理更加精益。

結語


今天向各位報告這個主題,其實後學都是多講的!怎麼說?因為大家今天真的很有福氣,這個主題引動老前人慈悲親自來為我們講了一段這麼明顯的大道理,應該就夠了。後學這一些其實都是多講的,各位若是不嫌棄,我們大家相互鼓勵。最後,還是要回到學習歷代聖賢大德,他們是怎麼走、怎麼做?他們是怎麼存心、起念?我們今天只要能夠把握住,應該就沒有什麼問題!

還有,一定要將所有的認知化為行動!若是沒有把認知化為行動、沒有把理想化為具體,那一切都還是空談!還是無濟於事!大家都是幹部,要互相結合在一起,為了自己、為了道、為了大眾,盡我們最大的力量。以上報告,謝謝大家,祝福大家。

(全文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