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5日 星期四

一個新道親的學習心得分享


◎ 洪境祥

一、前言


(一)求道的緣起


在後學尚未求道的前數年,常有機會陪父親去探望舍弟一家人,總會看到他們充滿快樂和希望的笑容,也因為求道後的吃素和修行,身體更健康、心情更開朗。到訪金門時,有機會認識了黃兄與周姊夫婦,他們同樣充滿了快樂與希望的笑容,待人非常地誠懇親切,樂意助人,就像自家人一樣,讓後學備感溫馨。在高雄,有幸可以和蔡點傳師夫婦茶敘,他們同樣充滿了快樂與希望的笑容,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更不吝分享豐富的人生閱歷與生活經驗;從點傳師的談話中,可以感受到其正面看問題的態度及推廣道務的迫切與決心。

後來,後學一直在思考幾個問題:道親們為什麼都充滿著快樂和希望的笑容?為什麼都可以慈悲喜捨地無私奉獻?為什麼都可以隨時隨地準備好正面地迎向未來?是否有一股看不到的神秘力量?是否加入這個團體,也會擁有同樣正能量的快樂和希望?我可以融入這個團體嗎?

感謝 天恩師德,感謝洪家的祖德,感謝舍弟的用心安排,更感謝蔡點傳師的慈悲成全,終於在2017年4月初,讓後學夫婦可以陪著父親一起在高雄岡山的蔡氏佛堂完成了求道的殊勝,讓後學有機會跟隨點傳師和前賢們學習與成長;面對未來,後學夫婦也漸漸地擁有了更多快樂與希望的笑容。

(二)本文的內容安排


本文中,首先說明後學的求道緣起;其次,在第二章中,分享後學參與新道親法會的收穫與啟發,包括「道」和禮節的學習、回歸赤子之心及孝道的實踐與體悟等三小節;在第三章中,後學將雷射與道的原理做個類比與聯想,包括什麼是雷射及雷射如何發光等兩個小節;在第四章中,敘述後學在求道後的一些改變,包括追求簡單的思維與生活及希望能為學生點亮心燈等兩個小節;最後,在結語中,後學將以自然界的彩虹、藍天與晨曦、晚霞為例,說明每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天使。

二、參加新道親法會的收穫與啟發


(一)「道」和禮節的學習


求道之後,後學一直在思考什麼是「道」?是做人和處世的基本道理?是引導思想和行為的正確道路?還是修行圓滿,回彌勒淨土的道路?還是宇宙間繼往開來萬事萬物所遵循的自然法則?後學深知,在思考之餘,應身體力行,才能體會「道」的真義與珍貴,相信做得愈多才能領悟更深。

感謝 天恩師德,感恩點傳師和前賢的慈悲,在2017年6月,讓後學有機會參加瑞周天惠單位的新道親法會。在法會的學習中,有幾項印象比較深刻的,首先是學習各種禮節,上課和下課時須起立向講師行禮感恩,這是目前大學課堂上所沒有的,現在的大學生正逐漸地失去一些該有的禮節,這應是社會上很多脫序行為的重要原因之一。還有早、中、晚三餐前的獻香叩首禮,一開始覺得過程有些冗長,漸漸地後學才體會到這過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這些禮節是要提醒後學應學習謙卑,唯有謙卑才可以發現自己的渺小與不足,同時也在提醒後學要學習感恩,只有懂得感恩,才能珍惜成果而努力回饋與奉獻。

(二)回歸赤子之心


法會中,點傳師的慈悲賜導,強調「身、心、靈」都健康的重要性,且提醒後學們:「心」應該服務「靈」多過於服務「身」;而在修行的過程中,應聖凡雙修,兼顧家業、事業和道業,並朝向「明心見性」的目標而努力,只有回歸赤子之心,才能見到真實的自我本性,才能悟出「道」的真諦。

在我的腦海裡,一直都存在著一個清晰的懷念畫面──在藍天白雲的青青草原上,水牛正在吃草,旁邊是一個正在背演講稿的牧童(後學),而沿著草原邊蜿蜒的鄉間小路,有個牽著腳踏車的阿伯正在叫賣豆餅。這是我兒時的記憶,雖然時間久遠卻無比清晰;或許,因為這是最原始的純真,所以能夠永遠地清晰深刻。那個時候,後學的慾望簡單、思想單純,只要牛吃飽、演講稿背好、聞一下空氣中飄過來的豆餅香味,就滿足、就快樂、就沒有煩惱。或許,去除物質名利等色相的追逐與執著,才能回歸兒時的赤子之心,見到自我本性,就像《六祖壇經》上的:「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三)孝道的實踐與體悟


後學在工研院服務八年後就選擇到學校教書,一是為了興趣和理想,另一是為了有更多時間陪伴和照顧父母。在雙親身旁的幾十年幸福時光中,我一直都遵守「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論語‧里仁》的古訓,也秉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傳統,努力地扮演好自己的每一個角色。我一直都相信全家人的融洽相處,是父母親重要的快樂來源之一。同時,與長輩相處須有同理心,細心地了解長輩心裡所想的,並提早去完成。記得有一次,父親提起好久不見的一位住台北的長輩,後學就主動聯絡並陪父親前往拜訪;還有村子裡的媽祖廟落成,全村家家戶戶都要宴客慶祝,後學主動和父親商量要宴請的客人,提前準備宴客相關事宜。平時須找更多時間陪伴父母,一起做他們喜歡的事──種菜、運動、喝茶、看閩南語電視連續劇。

多年來,感謝舍弟為父親用心安排中國大陸的旅遊行程。因家父未上過學讀書,僅有的歷史和地理知識都來自歌仔戲和布袋戲,因此,行程都盡量安排戲裡所提到的歷史古蹟,例如:北京有皇帝的紫禁城、孟姜女哭倒的萬里長城、端王府及明十三陵,南京有臭頭仔洪武君朱元璋墓園、秦淮河及中山陵,西安的楊貴妃華清池、蔣介石西安事變被拘留處及秦始皇墓園的兵馬俑與唐太宗的長安城,太原的平遙古城和王家大院等等。

在法會上,呂點傳師在講孝道時,提到應該為長輩安排「歸空之路」,早日安排「求道」;這麼重要的事,是後學以前所沒有想到的,感謝 天恩師德,父親有幸可以及時求道。2018年10月,蔡點傳師和幾位前賢到景德鎮參訪,分享了一副經典對聯:「光前惟在子孫賢,裕後全憑宗祖德」,更是將孝道提升至另一個層次;雖然父母已經歸空了,子女仍有盡孝道的機會,只要能認真地虔誠修行,慈悲喜捨地積極佈德行善,將可榮耀祖先,福報子孫。

三、雷射原理和「道」的類比與聯想


(一)什麼是雷射?


「雷射」的英文全名是「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將主要字的字首簡寫成「LASER」,台灣直接音譯為雷射,而中國大陸則依據其英文全名的意義:「以受激放射為主的光放大器」,意譯為激光。

為什麼在很多的應用上都喜歡用雷射做光源?雷射光到底有何迷人之處?因為與普通光源相較,雷射具有高方向性、高亮度性、高單頻性及高相干性等四大特性。

1.高方向性(Directionality)


一般普通光傳不遠就散開了,如圖1a所示;而雷射光可以集中能量傳至非常遠的地方,如圖1b所示。這特性可應用在校準基準線、雷射測距儀與雷射雷達等。

▲ 圖1a(左):普通光源傳播示意圖。圖1b(右):雷射光源傳播示意圖。

2.高亮度性(Brightness)



雷射光的能量可以匯聚成非常小的光點,單位面積內的能量密度很高;也可以將能量壓縮至非常短的瞬間輸出,單位時間內的能量密度很高。這特性可應用在雷射加工、雷射醫療及光碟機的光資訊存取等,圖2a和圖2b分別說明普通光源與雷射光源的匯聚點示意圖。


▲ 圖2a(左):普通光源匯聚點示意圖。圖2b(右):雷射光源匯聚點示意圖。

3.高單頻性(Monochromatic)


雷射的顏色很單純,大部分能量都集中在非常窄的波長範圍內,這特性可應用在精密量測與光纖通信等。圖3a和圖3b分別說明普通光源與雷射光源的光頻譜示意圖,圖中的橫軸和縱軸分別表示波長(Wavelength)和光功率(Optical power)。

▲ 圖3a(左):普通光源的光頻譜示意圖。圖3b(右):雷射光源的光頻譜示意圖。

4.高相干(同調)性(Coherent)


雷射光波的相位(phase)很有規律,也可稱為具同調性;因此,在不同時間和地點的光波之間都維持一定的相位關聯性,相位是具有可預測性的,這特性可應用在干涉儀和民航機導航用的光纖陀螺儀等。圖4a和圖4b分別說明普通光的相位完全沒規律性與雷射光的相位很有規律性。

▲ 圖4a(左):普通光的相位沒有規律性示意圖。圖4b(右):雷射光的相位很有規律性示意圖。

(二)雷射如何發光?


發光是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結果。首先,要簡單介紹量子力學的基本概念與物質能階的量子化,再介紹愛因斯坦在1917年所提出的理論模型,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有三個基本過程,並歸納出雷射光產生的必要條件;最後,將說明任何雷射系統都須具備的三個基本組成;而在每一小節的最後,後學將以不同字體的文字來說明「雷射與道」的聯想。

1. 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的概念和省思


(1)原子的核模型及能階量子化

物質是由原子組成,而最簡單的原子模型就是核模型,即原子的中心是帶正電的原子核,而帶負電的電子繞著原子核作圓周運動,且只能在某些特定的軌道上,如圖5a所示,亦即,能階是不連續的,又稱為量子化的能階(Quantized energy level)。如圖5b所示,低能階的粒子吸收了足夠的能量可以有機會躍遷至高能階,而高能階的粒子回到低能階就可釋放出能量(光)來。

▲ 圖5a(左):原子的核模型示意圖。圖5b(右):電子的吸收與放射。

聯想:須累積足夠的能量才能躍上高能階,像是「頓悟」的概念;一個光子的能量E=hν;h為Planck常數,頻率ν越高,能量越大,修行讓自己的頻率增高。

(2)是機率(Probability)而不是絕對


在量子力學裡,電子的動量、位置都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是機率的大小。

聯想:凡世間沒有絕對的勝敗,不要太執著於0和1,圓融就好。

(3)波動和粒子的二象性(Wave-Particle Duality)


在早期的物理界,對於光是粒子或波動爭論不休,也各有其支持者;直到近代物理的興起後,大家都已能接受光和物質都具有波與粒子的雙重特性;只是,當波的現象明顯時,粒子的現象就不見了;同樣的,當粒子的現象明顯時,波的現象就不見了。

聯想:善與惡、迷與悟同時存在,當一個明顯時,另一個就不清楚(不見了)。

2.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三個基本過程


1917年,愛因斯坦所提出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理論模型,包括:吸收(Absorption)、自發放射(Spontaneous Emission)及受激放射(Stimulated Emission)等三個基本過程,且同時都在發生;若受激放射可以成為三者中的最主要(Dominant)過程,就可以得到雷射光。

(1)吸收 

▲ 圖6a:電子的吸收。

在低能階的粒子吸收足夠的能量而躍遷至高能階,如圖6a所示。

聯想:學習先賢的德行和智慧而成長,或自我修行而累積向上的能量,均可增高頻率,而躍升至更高能階。

(2)自發放射(Spontaneous Emission)──普通光


▲ 圖6b:電子的自發放射。
高能階粒子在各自生命期結束時,隨機而獨自地回到低能階,並放射出一群毫無關聯的雜光,如圖6b所示,這是一般普通光源的發光機制。

聯想:這是獨自行動,以自我為主,產生的能量分散而雜亂;就像個別修行無法發揮團隊合作共修的相乘效果。

(3)受激放射(Stimulated Emission)──雷射光


▲ 圖6c:電子的受激放射。
穩定存在於高能階的粒子,因受入射光的刺激(引導誘發)而回到低能階,並放射出與入射光特性一模一樣的一群複製光,如圖6c所示;這群頻率和特性都相同的雷射光在共振腔內不斷地往返回饋共振而增強,最終放射出群體共振的巨大能量,這是雷射光的發光機制。而受激放射要成為最主要的過程,亦即,要有雷射光產生,須具備下述的三個條件:

(a)高能階的粒子數要較低能階的多,即所謂的粒子數反轉(Population inversion)。


聯想:要發光,須正能量的人數要多於負能量的。

(b)受激放射係數要遠大於自發放射係數。


聯想:要修行須找慈悲喜捨的團隊與正能量的修行環境。

(c)要有引導誘發的起始光。


聯想:由德行高的先賢引導,引導誘發,群體跟隨,團隊的能量愈來愈大。

3.雷射系統的基本組成


不論功率的大小和雷射的種類,任何雷射系統都應該包含泵浦(Pumping)、雷射介質(Laser medium or Amplifying medium)及光共振腔(Resonator)等三個基本的組成;這樣的組成可以讓受激放射成為最主要過程,並進行來回共振而產生雷射光。

(1)泵浦


為何雷射系統需要泵浦?因為在正常熱平衡狀態下,物質內的粒子數是遵守波茲曼(Boltzmann)分佈,能量愈高的能階粒子數愈少,如圖7所示。

▲ 圖7:波茲曼(Boltzmann)分佈圖,橫軸為粒子數,縱軸為能量。

聯想:一般後學大眾較多,而修行好、能量愈高的大德者愈少。

所以就沒辦法滿足產生雷射光的第一個要件:粒子數反轉;因此,需借助泵浦提供能量給低能階的粒子,讓其吸收能量而躍遷至高能階,才有機會讓某個高能階的粒子數多於低能階的,達成粒子數反轉。

聯想:泵浦──透過自我修行與前賢大德的示導而累積向上能量,使具高能量者多於低能量者。

(2)雷射介質


雷射介質是雷射的主體,其決定了雷射光的波長;但並非所有材料都可以用來做雷射,做為雷射介質須符合兩個條件:(a)須具備特殊的能階結構,可以配合適當的泵浦達成粒子數的反轉;(b)受激放射係數要遠大於自發放射係數。

聯想:雷射介質──慈悲喜捨、團結合作、無私的正能量環境,就像是道場與堂及眾前賢的集會場所。

(3)光共振腔


一般的共振腔是由一個100%反射的反射鏡及一個部分穿透的反射鏡所組成,讓光經由反射鏡的反射回饋,來回地經過雷射介質,每經過一次就放大一次,圖8a、圖8b和圖8c分別為共振腔內第一次、第二次及第三次的反射回饋所引起的受激放射示意圖,逐步回饋放大,共振能量逐步增強;而這些往返共振腔的眾多光波中,只有滿足建設性干涉(Constructive interference)條件的光波會愈來愈強而存在,彼此產生共振(Resonance),稱為共振腔的模態(Mode),其他的光波很快就消失不見了,而共振腔模態的能量因共振而愈來愈大,並經由部分穿透的反射鏡輸出雷射能量,發揮各種重要的應用,而整個雷射系統的基本組成架構如圖9所示。

▲ 圖8a(左):共振腔第一次反射回饋所引起的受激放射。圖8b(中):共振腔第二次反射回饋所引起的受激放射。圖8c(右):共振腔第三次反射回饋所引起的受激放射。
▲ 圖9,雷射系統的基本組成:(1)泵浦,(2)雷射介質,(3)光共振腔。

聯想:光共振腔──由大德者的引導誘發開始而形成群體和諧共振。

聯想:雷射光輸出──放射出和諧共振的巨大正能量。

四、求道後的改變


(一)追求簡單的思維與生活


求道之後,比較能夠正面看待問題,對於自己所擁有的一些成果會心存感恩;對於一些挫折會看成是一個考驗、是一個歷練的機會;可以接受一切順境和逆境,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後學是一個學理工的人,以前都只相信看得到的東西,不太相信無形的力量,不相信有輪迴,現在慢慢地感受到個人的力量真的太渺小了。凡世間的種種禍福得失,都有一定的因緣果報與輪迴,也漸漸地體悟出宇宙間萬事萬物的運行都依循一定的法則,而這些法則與科學原理是蠻相符的。

後學覺得天惠家訓:「感恩佈德,自省懺悔」,是一個很好的修行準則。這麼多年來,曾執著於物質名利的追求,所以離本來的真我愈來愈遠;現在將依循此一修行準則,讓思維和生活都簡單化,去除對色相的執著,只有越簡單才能讓心靜下來,才能返璞歸真,而顯現自我本性。

(二)希望能為學生點亮心燈


2018年4月,後學有幸跟隨點傳師和前賢們至四川成都訪道,在參訪成都文殊院時,聽到一則動人的故事,在清康熙年間,文殊院因故毀於一旦。有位法師搭一茅草房供佛,晚上會點一盞燈禮佛和讀經;那時成都市區的窮苦讀書人見夜間有燈,都非常興奮地跑到文殊院借燈讀書,而法師也慈悲地為每位讀書人點一盞燈。

這個故事給予後學相當的震撼。因少子化的緣故,現在的學生大都是在備受呵護的環境中長大,在生活上,不太懂得尊重和體貼他人,更不懂得感恩與惜福。近年來,後學深深地覺得「孔子」離他們愈來愈遙遠了。現在的學生有很好的照明與空調的圖書室可讀書,但大多學生卻心有旁騖,不知好好珍惜與努力讀書,面對未來則茫然失措,更不知自己的人生風帆該駛向哪裡。身為一個老師,後學該如何幫助他們?該如何為他們點一盞心燈?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麼多年來的教職生涯,後學大多著重於授業,傳授一些光電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讓學生可以具備繼續深造或產業工作所需的專業基礎;但是,當學生的行為偏離了正確的道路,當他們茫茫然地面對未知的將來時,後學覺得傳道與解惑應更重於授業,而後學又該如何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人生旅途呢?

後學希望能引導學生擁有「身、心、靈」都健康的人生,希望他們從自己周遭做起,從最有把握的做起,從最簡單的做起;而初步希望能推廣三個理念:其一,永懷「感恩」的心,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不要視為理所當然,而要心懷感恩;其二,待人處事要有「同理心」,要能換個角色來思考,凡事能以利他為出發點;其三,常常練習「正面思考和喜悅」,熟能生巧,在生命中,練習什麼,就會精通什麼。

▲  作者於法會時分享心得。

五、結語:每個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天使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法即無頓漸,迷悟有遲疾」《六祖壇經》,只要走在正確的修行道路上,努力修道與行道,頓悟與漸悟者、小悟(低頻)與大悟(高頻)者,都同樣重要,各自都有獨特的角色,既須合作,又須分工。

雖然大德者的能量(頻率)高,而後學者的能量(頻率)低,但都是不可或缺的天使。彩虹的形成是因為光的折射(Refraction)定律,因水分子的色散(Dispersion)特性,當太陽光經過水分子時,藍紫光的頻率較高,折射率較大,折射角也較大,彎曲較大;而紅橙光的頻率較低,折射率較小,折射角也較小,彎曲較小;因此,彩虹的顏色從上到下依序是紅、橙、黃、綠、藍、靛、紫,是依序從低頻光排至高頻光;因此,彩虹是各種頻率光合作的結果。

蔚藍的天空、晨曦和晚霞是因為光的散射(Scattering),當空氣分子的大小遠小於波長時,瑞利散射(Rayleigh scattering)與光波頻率的四次方成正比,頻率愈高(藍青光),散射光強度愈強,散射角愈大,散得愈開。白天時,太陽距離我們較近,來自散射角度大和強度強的藍青光貢獻了藍天;頻率愈低(紅橙光),散射光強度愈弱,散射角愈小,但可傳得較遠,因此,在早晨和黃昏時,因太陽距離我們較遠,可傳較遠的紅橙光貢獻了晨曦與晚霞。
只要我們積極地朝著「明心見性」的目標前進,因為我們的合作,一路上都會有漂亮的彩虹,也因為我們的分工,一路上都會有美麗的藍天、晨曦和晚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話大德張老前人

◎ 劉黃河點傳師   邂逅 我們的大德張老前人,與後學的首次邂逅相遇,因緣可謂奇特,在那時之前,我們從未謀面,素昧生平。 那是後學退役後的事,後學工作於新店二十張路的一家公司,這公司的總經理也姓張,也是上海人。這位張君住在羅斯福路三段,就是台灣大學正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