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7日 星期一

緬懷前人 開道先驅


◎ 安東道場  蔡水發點傳師

提攜指導話當年


後學是在民國70年(1981),一貫道第一次組團,由張培成老前人帶領各道場代表,到慈湖先總統蔣公陵寢而初遇老前人。當時後學剛進道場不久,印象中以為道親外出穿著「白襯衫、藍長褲,配上領帶」就是制服了;但有一位當時不認識的前賢跟後學說:「你這樣是穿內衣,我們的服裝要有外套才算是制服!」後來才知,他就是張老前人。這是後學對張培老的第一次印象——是位做事非常嚴謹而認真的道場前輩。

承蒙我們高斌凱老前人慈悲,讓後學有機會隨駕他老人家走訪各道場學習,才慢慢地認識張老前人,逐漸地了解張老前人在辦道、修道方面的事蹟。不論是為道務或私誼,後學覺得他們兩老的情感猶如親兄弟般,因此我們兩個道場(基礎忠恕、安東道場)也就像兄弟般的道場一樣。

有時,高老往往會突然說:「走,我們現在就去兔子坑!沒什麼特別事情,只去看看張老前人。」若張培老在台北麗水街,高老也是如此。在後學心目中,不論是領導人的宏觀、道務的開拓,基礎忠恕是一貫道的大道場之一!張老前人不愧為一位偉大及令人敬佩的領航者!

一貫根本不可易


另外,讓後學印象尤其深刻的是,當年一貫道總會即將成立之前,由於一個新興宗教要成立,必先獲得其他宗教的認同,為了要讓各宗教認識一貫道,幾位老前輩無不絞盡了腦汁,歷經種種的折衝、溝通與協調,才讓一貫道得以合法成立,也造就了今天一貫道道傳萬國九州的榮景,足見前人輩的用心良苦。

經歷那段艱辛過程,而後在整體道務上的發展方向,都是透過他們三老(張老前人、陳大姑老前人、高老前人)的共同決策;而三老能夠令我們如此敬佩與懷念,主要是因為他們都有無私、開闊的心胸,彼此心中不是只有「基礎忠恕」、「發一崇德」、「安東道場」,他們所關注的是一貫道要如何走向未來。這正是三位老人家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也是他們真正偉大之處。

在一貫道總會成立之前,在與各個宗教座談、溝通與協調當中,除諸位大老外,還有一貫道世界總會理事長李玉柱前人(時任秘書長)隨駕。座談中,前人輩們請各宗教代表放心,一貫道合法對各宗教並無影響,況且一貫道所作所為都是社會福利、淨化人心之事,所以對一貫道可不必顧慮。幾經溝通,最後各宗教亦放下成見而認同。

另外,在推動一貫道合法化之際,當時內政部卻要求我們不要用一貫「道」,因為佛教、道教等,所有宗教都以「教」為名,只有一貫道跟其他宗教不同,因此希望把一貫「道」改成一貫「教」,這是內政部給一貫道的建議。

對此,三老便討論到底改還是不改?如果改為「教」,可能比較有希望通過合法化;如果不改,恐又無法成立。當時三老絞盡腦汁,最後張培老拍板定案說:「不管一貫道是否能合法化,我們就是『一貫道』!」、「『一貫道』就是『一貫道』!『一貫道』是歷代祖師與師尊、師母傳承下來的,不能在我們手上把『一貫道』改成一貫教!」當時大姑老與高老也都如此認為,就因三位老前人的堅持,與張文運道長等前人輩力主建議之下,「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終於合法立案!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決定,也是一個高度智慧的決定!一貫道今天能夠道傳萬國九州,總會的成立是很大的關鍵!

世總成立道更宏


在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會務穩固之後,為了使道能弘揚萬國九州,於民國85年(1996),前人輩們又在美國洛杉磯成立「一貫道世界總會」,由張培老榮任第一屆理事長、陳正夫點傳師擔任秘書長,此為道務上另一重大發展。從此,一貫道逐漸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至今已有十幾個國家成立一貫道總會,各道場道務在國外也都拓展開來。

而其道務運作,就是先透過總會秘書長陳點傳師與台灣九位副秘書長等十位秘書群的會議討論,再呈請前人輩做最後的決定。回想整個一貫道組織的運作,現在能有這麼健全的發展,都是當初幾位前人輩所建立的基礎,今天才有很務實團結的一貫道,這一切成果都是當初老前人輩們的苦心所換來的。

推展道務要智慧


後學對張培老還有一項很深的印象:之前為了要讓一貫道國際化,極力推動加入NGO組織(非政府組織)。有一次,一貫道世界總會特地從美國邀請當時「聯合國世界宗教暨精神領袖和平高峰會」的會議秘書長巴瓦.金(Bawa Jain)來台。秘書長到台第一位會面的就是張培老,其次是大姑老,之後是高老。

邀請聯合國官員來台,主要是讓他們能認識一貫道,想辦法讓一貫道成為NGO的會員。所以老前人對於一貫道未來發展的宏愿與精神,都是我們後學要學習與努力的地方,這是後學對張培老印象很深刻也很感恩的地方。

前人行誼為楷模


後學經常想,我們跟著老前人在修道、辦道,我們到底要向他們學什麼?回想起以前,每逢過年、過節,高老前人都會囑咐後學們說:「去跟張老拜個節、拜個年,一則表達後學們對他老人家的敬愛,再則可聆聽他老人家的慈悲開示。」足見他們兩位老人家之間的情誼是如此地親密與濃厚。

每次見到張老前人,我們都不由自主地就地行跪拜禮,而張培老總會說:「不要、不要,你們起來、起來。」他老人家就是這樣慈悲。老人家那種慈悲的心腸、開闊的心胸、高度的智慧、開辦道務的苦心,以及對道的犧牲奉獻與宏愿,正是我們後學們要努力學習與報答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