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8日 星期二

因應疫情遠距上課 忠恕學院學界班視訊結班心得 ②


◎ 忠恕學院學界班提供


(接上期)相關連結:因應疫情遠距上課  忠恕學院學界班視訊結班心得 ①

※精進班  李翊群


後學是第一次上到精進班的課程,學期中很多都是屬於自我啟發方面的課程,由內而外,引導大家當一個稱職的輔導學長。

後學印象最深刻的是林珊如講師的課程,從為什麼需要輔導學長的角色開始反思,接著再從學員的角度出發,分析學員到底要的是什麼?重新審思自己擔任輔導學長那麼久之後,是否慢慢少了些什麼?最後鼓勵大家要以身作則,及闡述如何帶給學員一個好的上課環境。此堂課對於新的輔導學長來說,是一個學習的方向,而對舊的輔導學長來說,則是一個自我省思的機會,並且大家都可以實際應用到下學期新的培緣班(一年級)中。

這學期採用視訊上課,雖然使班程在疫情當中能夠延續下去,也省下了很多交通時間,大家的出席率也都變高了;不過後學還是很懷念面對面的感覺,希望這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視訊上課,期盼疫情可以趕快過去!

※培德班  陳祉聿


這學期我們班的課程重點是「學習如何策劃夏令營」。從小就是夏令營固定班底的我,常常參與了這看似短短的三天活動,但總是沒辦法記得所有內容,每次結束卻都讓我有所感動,我想這就是夏令營的精髓;等親身參與策劃後才知道,所謂「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也是我們班這一年所學的課程重點。

以前覺得輔導學長就像媽媽,又像老師,沒想到要當個稱職的輔導學長並不簡單;每位輔導學長除了要有一顆善良的心,更要具備同理心。這學期張秀娟講師所講的「同理心與同理心的回饋」這堂課,講解了同理心的意涵,以及說明運用同理心回饋的方式;講師也在課堂中舉許多例子,讓我們用同理的角度去了解情況。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簡短的一句問候語,是否運用了同理心,背後所涵蓋的意義不同,這是成為輔導學長前最重要的一道課題,讓學員感受到我們有同理他,他才能卸下心防地訴說,這都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

這學期因應疫情的關係,學界班秉持著「停班不停教」的精神,每位學長不因疫情而怠惰,點傳師、講師,以及輔導學長們也都十分用心,用視訊方式帶領著我們繼續完成課程。在家視訊,常常感覺「人到心不到」,然而透過電腦,看著講師、輔導學長們認真的神情,讓後學感到慚愧,提醒著自己不要辜負講師的用心,期許自己保持著認真向上的態度,繼續完成學界班的課程。最後希望疫情快快結束,讓大家早日回堂互相學習,也希望第26期的營隊能夠圓滿順利。

※培德班  黃品慈


新冠病毒疫情到現在為止已經有將近半年的時間,這段期間也發生了很多事情,例如:政府規定了許多相關的防疫措施,學校曾經延後開學等等。我們也很積極配合政府的政策,學界班這學期都使用視訊軟體線上上課,這是一個非常新的體驗,是以前從來沒有嘗試過的方式;現在網路很發達,讓我們可以在疫情中仍持續進行課程,只要有手機、平板、網路,有時需要耳機、麥克風等設備,隨時隨地都可上課,突破距離的限制。然而後學還是會想念大家,因為我們已經超過半年以上的時間,沒有真正面對面地聊天了。

透過線上上課,有很多讓我們印象深刻的課程。今年夏令營是由我們班負責主辦,因此課程大多是教我們如何帶領小隊;帶領小隊,後學覺得最重要也最困難的,就是如何帶領學員去做反思引導。反思引導又有兩個比較困難的點,一是如何設計問題,問題要有層次,並要漸進式引導,才會達到反思的效果。二是要能創造讓學員放下戒心、願意相信你,並將話說出來的環境;在短時間內如何創造這樣的環境,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講師在課堂上讓我們嘗試去設計問題,後學這才發現光是知道許多理論其實沒有用,這些都需要經驗的累積。

關於夏令營的規劃與討論,我們也不得不在網路上進行,但是每次看到大家都積極地討論、發表意見,以及從各組分配設計的夏令營課程子題,或是行政組別(人事組、學術組、總務組等)各自的負責工作,都可以感受到大家的努力,還有想把夏令營辦好的決心,這也讓後學更想要盡一份力,讓夏令營可以圓滿順利。

這次夏令營的主題是「珍惜」,我們這半年來也深深體會到了生活周遭有許多需要珍惜的人、事、物,例如:政府很快進行了適當的防疫措施,讓台灣確診的人數可以很少;我們現在還能用視訊的方式上課;我們需要的防疫物資比其他國家還要來得充裕等,這些都值得我們去珍惜。雖然線上上課很方便,但還是比不上我們可以面對面討論的感覺,真心祈禱疫情能夠盡快過去,讓大家可以回復正常的生活。

※培信班  蕭宇岑


這學期印象最深刻,也是變化最大的,絕對是因為疫情關係,學界班全部改用視訊方式上課。對後學來說,因為不熟悉和覺得有點彆扭而不敢開鏡頭發言,是視訊上課最困難的地方。講師、輔導學長們認真地引導學員發言,卻常常得不到回應;期間也測試了好幾種視訊軟體,以及身體力行地開鏡頭、主動發言、上傳上課筆記和心得,後學想和他們說:「辛苦了!」就像純福講師一直提到的,我們都要感謝有機會可以在這裡上課。

這學期的課程,後學其實因為課業關係請假了很多堂課,最重要的「儒、釋、道三家簡介」也沒有完整地上完,自己都覺得有點可惜;但因為大家都會在群組上討論與分享筆記,後學也能夠看到大家不同的想法和見解。看到有輔導學長在討論過程中分享了:從個人的修養角度來說,三教的說法不同,儒家是「修身、治世、平天下」,道家是「養生、遁世、窮萬物」,佛家是「見性、救世、通萬有」,但勸人為善和勸人向上的精神是相同的。似乎讓後學也整理了沒上到的「三教合一」這堂課的重點。 

還有一堂課,講師出了一個作業:「『道士者,謂行住坐臥,舉心運意,唯道為務。』請問大家,道士就是我們自己,我們生活中行住坐臥有什麼狀況會影響自己修道?」後學聽到昀瑞學長的分享也很有感觸,他說:「覺得最障礙的是起心動念,心境容易受到外在環境所影響;受影響後,事情還會持續擺在心中,常常需要其他人的提醒才會忽然醒來。」我們怎麼樣能夠不受干擾地讓道與我們的生活連結?培仙講師說:「道的標準不會因人而異,道不會因為環境變化而改變,就像我們的本性也是,所以我們都正在往回家的路上學習,唯有精進不懈怠,才能愈來愈接近道。」後學會學習不管在道場或是生活上,都更精進不懈怠。

※培信班  郭家池


這學期因為新冠病毒疫情的原因,我們以視訊教學的方式上課,後學有注意到一些較年長的前賢有些難以適應。

後學就讀歷史系,對於時間難免有些敏感。在這學期上課時,後學常感覺到時間的奇妙;我們身處於2020年5月31日(學界班共同結班的日期)的當下,我們用以相互交流的工具——手機、平板、電腦等,是人類文明最先進的成果。我們在上課時使用的程式,大約是這二十年的發明。坐在螢幕前的各位,從像我一樣年紀的年輕人,到四、五十歲的講師,和六、七十歲的點傳師等年齡不等。我們所屬的「一貫道」,在一百年多前由十六代祖師開始稱之;十七代祖師領天命後進入白陽期;十八代祖師師尊、師母完善,再由張老前人等前人輩在二戰後帶來台灣。我們所講述的知識,產生於約2,500年前人類文明最燦爛的軸心時代,是三教聖人在艱困之時為解決人類所面臨的困境,諸如戰爭、疾病、愚昧等,思考衍發而成,如孟子所言:「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各位學長可以感覺到我們課程的神奇嗎?科技的發展,使得我們能用最新的設備、人類物質技術的結晶,傳授數千年前的知識,或者說智識上的精華,一如老前人當面向台灣的前賢傳授道理一樣。

這次的疫情,對於世界各地都是艱困的挑戰,但歷史證明人類在面對挑戰時,往往能開創出難以預料的成果。如同三教聖人,我們身處於艱困與變動的年代,不只是疫情,我們還面臨思想與信仰上的挑戰,起於千年前封建時代的經書,要如何處理民主時代的問題?要如何說服台灣乃至於世界,一貫道信仰有保存的價值?前人歷經劫難獲得的知識,今日只需要上網就可得知,後學相信這是上天的恩賜;上天讓我們生於充滿挑戰的時代,使我們有機會向社會證明中華傳統文化、思想,以及一貫道的天命,這些經歷千年仍屹立不搖的思想,仍適用於這個時代,乃至於下個千年。後學很高興能與學界班的各位學長承擔傳揚一貫大道的使命,一如老前人及諸位前人輩,將它傳承下來一般。

※培緣班  李洋彣


防疫前間無法碰面開班,我最懷念的就是之前可以到天定堂上培緣班課程的時候;因為我的學校在外縣市的緣故,所以在還沒有全體都線上上課之前,我大部分時候也都只能在宿舍中用視訊的方式上課;而在上課的時候,有一些互動的課程或課堂上玩一些小遊戲之類的,我都只能隔著螢幕看著大家玩,沒有辦法現場參與,也沒辦法跟大家一起互動,這是我覺得比較可惜的地方。所以我每次都很珍惜學校還在放假的時侯,這樣才能夠親自到天定堂上課。

※培緣班  陳曦鈞


今年可說是非常特殊的一年,由於疫情的緣故,導致全體學界班這學期都是以線上遠距離的方式來上課,這應該也是學界班28期以來,第一次那麼長時間地使用遠距教學。雖然在科技的進步下,透過通訊網路,各種課程仍然可以不間斷地照常進行,但是難免亂了一些節奏,像是:因為要配合避免多人群聚的防疫措施,忠恕道院訪道的課程就被取消了;因為無法親自到班上課,禮節演練的熟悉度就生疏了;還有錯過了讀書會原本要閱讀《出賣笑容的孩子》這本好書的機會;錯過與同修見面,甚至一起聯誼的機會等。

錯過了那麼多,那又換來了些什麼呢?最大的好處可能就是「節省了通勤時間與金錢的開銷」而已。後學認為,當一個人下定決心這禮拜要來參與學界班課程時,他是會排除種種萬難來上課的,所以根本不會在意以上這兩點的問題。還有一點好處就是,這段期間都是以遠距上課,大家對於電腦的操作、視訊軟體的使用,肯定也都有了更佳的瞭解;熟悉這些東西,對往後遇到特殊狀況時的課程處理應變方式,將會有更大的助益。

由於這學期無法至現場聆聽課程,讓後學也懷念起過去到班上課的日子,熟悉的捷運站出口、熟悉的巷子、熟悉的樓梯、熟悉的上課地點;其中最讓後學懷念的就是「人與人當面交談時的那種互動」,比起對著螢幕講話,面對面交談是更有溫度和情感的,尤其在課中分組討論時,當下組員們聚集在一起集中思考的環境下,是會較有相互激勵與反省的可能。

另一點就是「上課時的專注度」,因為是在家上課,而不是在公眾場所,會相對較無壓力,而且用電腦或手機來上課,難免會分心,或是雖然開著視訊軟體聽課,但卻更認真地在做其他事。但是這樣的學習,就如同白白浪費了兩個小時,在上完課後什麼也沒留下,甚至完全不知此堂課的重點是什麼。有鑑於此,後學也有自我約束要專心看著螢幕聽講師上課,把握每一次的聽講機會,不過這種方式的學習專注程度,終究不比實際到班上課來得好。期待下學期就能回到天定堂,以實際授課的方式和大家一同上課學習!

最後,後學勉勵自己及分享給大家一句話:「能在學界班學習、在道場修辦道,是件幸福的事,應該要好好珍惜;還有要時時保持感恩和知足的心,並且相信未來會更美好。」

(續下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話大德張老前人

◎ 劉黃河點傳師   邂逅 我們的大德張老前人,與後學的首次邂逅相遇,因緣可謂奇特,在那時之前,我們從未謀面,素昧生平。 那是後學退役後的事,後學工作於新店二十張路的一家公司,這公司的總經理也姓張,也是上海人。這位張君住在羅斯福路三段,就是台灣大學正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