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4日 星期一

壇主的職責與使命㊤

壇主的職責與使命㊤

◎陳平常領導點傳師講述

編按:2023年基礎忠恕壇主法會,於6月10、18、24、25日分別在台灣各地公共佛堂舉辦;法會中特別安排兩個專題:「壇主的職責與使命」,由陳平常領導點傳師和江永德點傳師慈悲講述;「愿力再起,開創新局」由王壬申點傳師和劉興昌點傳師慈悲講述。今特整理6月24日天達堂場次中,陳平常領導點傳師所講述的內容與讀者分享。

前言

1. 身為壇主,因緣何其殊勝,是菩薩的化身、法船的舵手

後學今天沾到 天恩師德,也是老前人、袁前人在天聖靈庇佑,各位壇主有這份虔誠的心一起莊嚴這個法會,讓後學有這一個領恩學習的機會。

今天是壇主法會,對我們基礎忠恕來講是一件大事情!各位想一想,平時我們是士農工商,在道場上也是各忙各的,難得有這個機會,把這麼多有心有愿的壇主們聚集在一起,開這樣一個莊嚴的法會,對基礎忠恕來講是一件大事情。在座所有的都是壇主,所以後學一開始破題就是說,壇主是一個很殊勝的因緣,都是菩薩的化身,而且是法船的舵手。

❖ 從入道門,幾經淬煉,而成為壇主

後學為什麼說:「作為一個壇主,因緣得來不易?」各位想一想,我們從初入道,一直到能夠清口、到能夠做一個壇主,這當中經過多少的淬煉?這個淬煉就是說,有時候我們在修道途中,也會有想退卻的一種感覺;當這個想退卻的念頭來的時候,不曉得有多少的前人輩、多少的點傳師,乃至於所有的同修共辦,給我們精神的支持、不斷地鞭策,所以我們才能走過那麼長的路啊,各位才能夠成為一個壇主,這當中因緣當然不簡單!

也許有一些人就會說:「都是我們點傳師鼓勵我安一間佛堂,我就安了一間佛堂。」各位,如果我們仔細去深思啊,絕對不是這樣的!你看求道的有多少人?能夠清口的又有幾個?到最後能夠安壇的又有幾個?這當中的因緣都是從理天立愿而來的,要來幫辦道務的,你們不要懷疑!所以後學說各位都是菩薩的化身。

▲  劉總領導點傳師率領道親恭讀〈祈求文〉。

❖ 《彌勒救苦真經》傳遞的訊息

我們每個人都唸《彌勒救苦真經》,裡面已經傳達這樣的訊息:「滿天星斗都下世,五方列仙下天宮」,上天不留一佛子,西天不留一菩薩,你們都是從上天倒裝下凡,要來做什麼?要來「扶助彌勒成大道」的,所以各位的來歷都不簡單,都是菩薩的化身。

❖ 築基於上天降道,彌勒應運掌盤

能夠成為白陽期開辦的一位壇主,當然是築基於上天降道,所謂彌勒應運掌盤。為什麼後學會說是上天降道?即是道降火宅。「火宅」本來是《法華經》的經文,為什麼叫火宅?「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在這個三界裡面,沒有一天是安寧的,每一個人的心靈都飽受煎熬,所以說這個娑婆世界,我們就把它稱為火宅。釋迦牟尼佛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我們都在這個火宅裡面,熱惱逼人,幾經折磨,在這個痛苦的人世間裡面,所以把它稱之為「火宅」。

因為上天降道,才能讓這個火宅裡面「家家彌勒院,人人淨土心」,我們也才可以安一間佛堂,成為一個壇主。如果不是上天降道,彌勒應運掌盤,又如何能有這樣的殊勝機緣呢?

我們常常聽到「彌勒應運掌盤」,彌勒為什麼能夠應運?為什麼不是釋迦牟尼佛應運?為什麼不是東方藥師琉璃光如來佛應運?為什麼是彌勒應運?早期有的道親比較率直地說:「彌勒的功德比較大!」其實這樣講是不如法的,為什麼?因為所有一切諸佛都是梵行具足、煩惱斷盡,一切功德都已經圓滿,沒有哪一尊佛功德比較大,或者比較圓滿的。

佛都是圓滿的,然而那麼多三世十方諸佛當中,為什麼是彌勒應運?因為彌勒的本愿,符合當今這個時代。比如說:釋迦牟尼佛的悲心很重,釋迦牟尼佛的本愿是什麼?人有很多的苦,他要把這些苦全部拔掉,所以叫「拔苦」。彌勒這一世來是要做什麼?是「與樂」,所以《彌勒菩薩本願經》裡面有一句話:「但以善巧方便安樂之道,而能積集無上菩提。」要把無上的樂,給予眾生。剛好現在資訊發達,物質極度的享受到極點,符合彌勒的應運因緣,所以彌勒應運。

「掌盤」是什麼意思?就是掌理天上地下升降的一個系統。彌勒應運掌盤所開展出來的因緣,在座各位前賢,後學聽尹順隆點傳師說好像也有道二代,還沒有成為壇主,只是副壇主。恭喜你們,人間一間佛堂,天上就是一個蓮花座,有的人問後學說:「如果我還沒有安堂,我們到天上去沒有蓮花座可以坐,怎麼辦?」你自己拿椅子來坐?所以各位當一個壇主是多麼的不簡單!你已在天上,為自己設了一個蓮花座。

▲  陳平常領導點傳師慈悲講述「壇主的職責與使命」。

2. 認清職責,才有恰如其分的生命投入

作為一個壇主,應該要認清自己的職責,為什麼?因為認清職責,才能恰如其分,這叫做「生命投入」。什麼叫「恰如其分」?恰如其分就是說,我是一個壇主,我應該行責要相符。你不能當一個壇主了,還像一般普通的道親一樣,有開班,我就參班;沒有開班,我就在家裡打妄想、看電視劇、追劇,這樣你就行責不相符。

❖ 理天乘愿而來,人間了愿而歸

作為一個壇主,你有認清職責的體認以後,你才不會說:「我當一個壇主,為什麼要做的事情比別人多?怎麼點傳師什麼事都要交代我?」各位,你是賺到了!為什麼?因為在你這樣行功了愿當中,不知不覺地,就一步一步地把你往理天推。

後學回來台灣特別有一種感受:「台灣的道親你們很幸福!」為什麼很幸福?因為你不想成道都不可能,你只要有幾天沒有來佛堂、有幾次比較怠惰,點傳師電話就來了,說:「某某壇主啊,怎麼什麼時候沒有看到你啊?」於是乎你就有一種自我的提醒。像後學一個人在澳洲,只能自求多福、自生自滅,沒有人會去鞭策你。所以後學會說我們台灣的道親真的很幸福,因為你不想往理天走,都是不可能的。

有人講一句話說:「天堂有路,去者冷清;地獄無門,來者擁擠。」這是什麼意思?天堂明明有路啊,去的人卻很少;地獄明明無門,為什麼來的人這麼多?因為都在怠惰、放蕩中,迷惑你的人生!

當一個壇主,你沒有往理天走都不可能,為什麼?因為常常會有關心的電話督導我們,所以後學說:「各位壇主啊,你們不要懷疑,你們不要沒有自我的體認,你們絕對是理天立愿而來,來這個世間裡面要乘愿、了愿;了愿然後還鄉。」後學為什麼會說各位都是理天立愿而來的?如果你沒有很深的愿力,你如何能從入門走到當壇主?而且在當壇主的過程當中,很多事情都要去犧牲的,比如說:我們拜好的最好的水果都是道親在吃的,不是我們吃的,因為我們會想要趕快去成全道親;這一種犧牲的精神,如果你沒有理天的誓愿,你做不到這樣。

什麼是「人間了愿而歸」?為什麼要在這個人間了愿?有的人說:「不要緊啊!行功了愿不具足、功德不具足,沒有關係,我回到天上再做。」各位,對不起,你回到天上就沒有機會做了!你說你要到天上去度人,你要去度誰啊?每個人都修得比我們好,我們要去度誰?你說我要去天上行功了愿,掃廁所、刷地板,各位,沒有機會!因為都是黃金鋪地、七寶樓閣,對不對?你哪有機會去掃廁所,沒有機會!所以你要了愿,就要在人間了愿,人間做一天,勝過天上做一百年,你可以自由選擇到底要怎麼做。

所以做一個壇主,絕對是要來人間了愿的!有一天我們要衣錦還鄉,而不是低著頭回去;我們每一個人回去,你們都要去見你們的陳寶玉領導點傳師,你們是低著頭回去?還是抬頭挺胸、跟你們的領導點傳師報告:「領導點傳師,後學回來了,而且我是行功了愿,衣錦還鄉回來了。」

❖ 扶助彌勒成大道

我們不要忘記自己的使命,來這個人世間只有一個任務,這個任務就是《彌勒救苦真經》裡面講的:「扶助彌勒成大道,保佑鄉兒得安寧。」有的人會說:「彌勒久遠劫以來已經成佛了,祂哪需要我去扶助祂,祂才能成大道?」不是這個意思,各位,彌勒乘愿來到人間所開展出來的三曹普度,以後是要造就「天上人間皆菩提」,也就是我們道場上常常講的「化娑婆世界為蓮花邦」。

這麼樣一個偉大的工程,不是一個人可以成就的。就如:釋迦牟尼佛來的時候,也是一千兩百五十人眾隨行眾跟著祂,也是所有菩薩都來護持的。所以各位,你們都是上天乘愿而來的菩薩,對於自己的職責,要有這樣的自我體認。

▲  劉總領導點傳師與江永福領導點傳師、點傳師們合影。

3. 承擔使命,修道生命呈現無限價值

剛才我們有唱一首歌叫〈大承擔〉,這首歌寫得非常好!承擔是一種慈悲,一個人有承擔,你的生命才可以呈現出價值來;否則的話,你從年輕到現在都在修道,有一句話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然而行萬里路也沒有用,因為你都是在原地繞圈圈;三十年過去了,你還是有開班就來開班,沒有開班的時候,你也不會主動去參與道務,在道場上幾十年的歲月過去了,一點成就都沒有!

後學常常講一句話:「時間可以成全故事,時間也可以糟蹋人。」一個人從二十歲、三十歲,到七、八十歲,時間過去以後,有一天垂垂老矣,就只有這樣望著生命的年歲增多而感嘆而已!你有一種承擔嗎?時間可以成全人,就像我們老前人一樣,窮其七十年的歲月,來到台灣,耗盡了他生命所有的養分,度了我們這些和他一點血緣關係都沒有的人,而他回去的時候,多少人跪在路邊哭泣啊!不捨啊!各位,我們沒有那麼偉大,但是起碼你要留一點溫情、留一點慈悲給我們的道親知道,這樣你才沒有浪費時間。

當一個人有承擔力的時候,你的生命才會顯現莊嚴出來,你才會變得有價值;要不然別人的心中都沒有你的名字,也沒有你的影子,你雖然存在,也等同不存在,因為人家都不知道你。但是有的人當壇主,卻是讓人很感心(台語,窩心、感動人),後學地方台中第一間佛堂的那位壇主,哇!好感心,那些好的東西、煮出來的東西,都不是給他兒女吃的,都是給道親吃的,我們就是這樣被他感動,然後走入道場的。

各位,你會看到那些壇主雖然知識不高、沒有讀很多的書,也沒有家財萬貫,但是他為道場默默付出的這種精神,真的是感動人心啊!這就是一種對道場道務的承擔力,所以後學要說:「使命是給肯承擔的人。」你不肯承擔的話,道務還是這麼多,度人的事情也都這麼重要,但是呢,你都視若無睹,覺得與我無關,你還是一天過一天。

▲  感恩道務中心舉辦殊勝的壇主法會。

❖ 使命是給肯承擔的人,也是幸受上天賞賜的因緣

禪宗有一個故事,招提慧朗禪師參謁馬祖道一禪師時問:「請問我要如何才能成就佛道?什麼是佛性?」馬祖道一禪師跟他說:「你沒有佛性。」他說:「奇怪,一隻小狗、一隻小貓都有佛性(蠢動含靈,又作麼生?),為什麼我會沒有佛性?」馬祖道一禪師就說:「你不肯承擔(為汝不肯承當)。」你什麼都不敢承擔的話,將來任何成就都沒有;所以一位修道的壇主,你要有一種承擔力,這個承擔也是幸受上天賞賜的因緣。

當一個壇主,好像要做的事情比別人多,對不對?他被賦予的責任也比別人重,這樣好像壓力也是很大,其實這是上天賞賜給我們的因緣,為什麼?因為沒有一個人是功德不具足而可以成道,諸佛菩薩「不離眾生」成無上正等正覺,這是《華嚴經》裡面的一句話;佛為什麼會成佛?因為有眾生讓他度,才讓他功德具足,才讓他未來可以成佛。我們以後為什麼可以回理天?因為道場有很多事情讓我們做,我們才可以積聚功德,然後有一天,才真的可以了愿還鄉。

在座各位前賢,某種意義來講,雖然做一個壇主,你可能承擔的責任比較重、你要做的事情比別人多、你也比別人忙,但這是上天賞賜給我們的因緣,如果沒有這個因緣的話,你想積聚功德其實是很困難的。

❖ 人不能只是事實活著,而是價值活著

不只是壇主,人不能只是事實活著,而是要價值活著;什麼叫做事實活著?一天過一天,一年復一年,一樣的生老病死,一樣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到人生的最後只剩什麼?「人生一世,草木一春」,總脫不了順治皇帝講的一句話:「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這樣的一個困境,那個就是事實活著。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孟子‧離婁下》,人跟動物有什麼不一樣?如果我們要跟動物比,實在不能比!人跑也跑不過馬,對不對?人力氣也大不過牛,人連吃飯、睡覺,都比不過豬!人跟動物比,要比什麼?然而人之所以有價值的原因,是因為你有理想,你能夠活出做為一個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

孔子的理想是什麼?孔子是「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論語‧述而》,因此才能夠成為一個聖人。各位都讀過《六祖壇經》,惠能大師的理想是什麼?「惟求作佛,不求餘物《六祖壇經‧行由品》,這是他的人生理想,所以他成就肉身菩薩。釋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樹下的時後講一句話:「不取正覺,不離此座。」意思是我如果沒有取正覺的話,沒有悟道、成佛的話,我就坐在這裡死掉算了,因為祂有這個人生理想,所以祂成就為一代佛陀。

▲  壇主們勤做筆記心得。

我們當一個壇主也是一樣,就用我們一輩子的時間,用生命所有的養分,去度一些眾生,讓一些人因為修道,有一天可以成就菩薩道。各位,如果你度了一個人,真的以後成就菩薩道而成佛的話,後學要跟各位講,你此生此世來到這個世間,人生到此一遊,此生就已值回票價,你就夠了,你賺到了!

為什麼?因為你度的人以後可以成佛,我們自己還不一定能成佛呢!但是當我們在墮落的時候,沒有關係,那些被我們度的人已經成佛了,他看到我們在這人世間受苦,他會乘愿而來,拉我們一把。你這一輩子只要這樣度到一個人,你就夠了,因為你度到一個未來佛。

所以人一定要有理想,不能老是在功名利祿當中糾纏不清;孔子為什麼會講:「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論語‧衛靈公》?因為你要謀食,不一定這麼簡單可以謀得到;因為你想賺錢、想要有萬貫家財,你想求一個飛黃騰達,都不是那麼簡單的,要有很多外在因緣來配合;不是說我很拚,就會贏!

我們台語有一首歌叫〈愛拚才會贏〉,你們會不會唱?這首歌幾乎快變成「國歌」了,以前差不多人人都會唱。可是我們看到很多人拚一輩子,卻都沒有贏過,你說要拚才會贏,最拚的就是清晨四點在菜市場賣菜的最拚,一大早就在那裡賣菜,然而我們看到很多人拚一輩子都沒有贏過,為什麼?因為要有很多外在的因素來配合,就像《莊子‧齊物論》裡面講的一句話:「終日役役而不見其成功」,一輩子辛苦忙碌、奔忙,但是也沒有看到幾個成功的;為什麼沒有看到幾個人成功?因為人生不如意事本來就是十之八九,對不對?你要成功要有很多外在的因緣。

而就算你成功了,又怎樣?釋迦牟尼佛講過一個「金丸打雀」的故事,拿一個黃金做的彈珠去打一隻麻雀,不一定打得到喔,若是你打不準的話還打不到;縱使你打到了又怎樣?划得來嗎?用黃金做的彈珠去打一隻不值錢的麻雀,你們認為划得來嗎?划不來!

同樣的道理,我們用一輩子青春的歲月、黛綠的年華、最精彩的人生,一直用在追逐那些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目標,終究到最後是什麼?到最後人生就像一場夢一樣,我們常常講「人生如夢」,夢中好像什麼都是真的,但其實都是假的。

永嘉大師〈證道歌〉說:「夢中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這是什麼意思?這是說你在做夢的時候好像有快樂、有恐怖,也有一些悲劇,好像都是真的,但是你醒過來之後,你發現那一些都是做夢而已。永嘉大師為什麼說「覺後空空無大千」?他為什麼不講「醒後空空無大千」,因為有的人雖然醒了,其實永遠都沒有醒,他還在睡覺。

各位,我們還在睡覺嗎?我們還是在人生日常當中忙碌?還在你我之間人事糾纏當中解脫不出來?還是我們終於想通了,一心一意只為道場做一點事情?有覺過來嗎?不見得!就像剛剛後學講的「人生如夢」,你用黃金做的彈珠去打一隻麻雀,犧牲了青春的年華,到時候你才發現人已老了。

時間會造就兩種人,時間第一個會造就一個老人,時間也會成就一種人,叫做聖人。我們不能為聖賢,但是起碼在歲月的流逝當中,等有一天老了,還會有幾個人記得我們。

像後學回來台灣一個多月,那一天劉總領導點傳師跟後學說:「澳洲的道親在想你了,說你怎麼回去台灣這麼久?」

後學說:「報告總領導點傳師慈悲,後學只回來一個月。」但是想一想覺得還不錯,還有人想後學,而不會說:「你趕快走吧!」所以人生總是要留下一些什麼,到生命終結時,是你曾經付出什麼,而不是你曾經得到什麼。所以人要有理想,要去承擔使命。

(續下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話大德張老前人

◎ 劉黃河點傳師   邂逅 我們的大德張老前人,與後學的首次邂逅相遇,因緣可謂奇特,在那時之前,我們從未謀面,素昧生平。 那是後學退役後的事,後學工作於新店二十張路的一家公司,這公司的總經理也姓張,也是上海人。這位張君住在羅斯福路三段,就是台灣大學正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