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規不一樣 忠恕學院學界班法會點滴
◎ 忠恕學院學界班提供
忠恕學院學界班2024年度一日法會於11月2日假先天道院舉辦。走入位在台北市寶興街上、落成於西元1967年、對於基礎忠恕道場有深刻歷史意義的建築中,不僅認識先天單位的道脈源流、了解先天道院的創建歷程,並在此進行「十五條佛規」的體驗式課程,對於學界班成員們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學習經驗。
開班賜導
首先恭請魏瓊華點傳師慈悲開班賜導,提及此次學界班能在前人輩艱辛開創、基礎忠恕道場第一個大型公堂的先天道院開法會,是非常殊勝的機緣!也憶及多年前老前人在此2F講堂點名、關心道親們的場景仍歷歷在目,期勉大家當感恩、學習前人輩的德範與開創道場的大無畏精神。
接著並說明學界法會的作法和傳統上對下的講述授課方式不同,就是為了讓年輕學長們對道有更深入的認識、感受不同的修道氛圍,這樣的型態可以說是空前的,也在學界班已行之多年;每一種學習方式都各有優點,期許大家可以好好感受與理解課程重點,並運用在生活之中。
▲ 魏瓊華點傳師慈悲開班賜導。
簡介先天道院
王裕熹講師首先代表李滿妹、王垂禾兩位點傳師歡迎學界班的到來,接著從先天道院1樓所供奉的道德天尊、關聖帝君、文昌帝君、觀音大士、天上聖母等神尊談起,並藉由影片的生動簡介,讓大家對先天道院有個概略的了解。王講師提及在官考時期,老前人與前人輩為能傳道而想方設法,當時曾加入道教會,因此先天道院供奉有一般公共佛堂罕見的神尊。
先天單位開展的歷史,緣由於老前人來台度化了先天單位的前人輩,為雙溪道務打下基礎,之後再將道務拓展至台北;於西元1967年,在張傳前人、鄭招治點傳師家族發心協助下,設立台灣一貫道基礎忠恕道場首間大型佛堂——先天道院。同時亦說明先天單位道務發展現況,在國內共有13間公堂,也已將道務開展至國外15個國家,以及目前道務運作的作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讓參與法會的眾人都能了解和學習。
▲ 王裕熹講師為大家進行先天道院簡介。
佛規體驗
此次法會主題為「十五條佛規」的第12至15條——「不亂系統、愛惜公物、活潑應事、謹言慎行」,分為4個場地,讓學長們分組跑關學習。每個主題皆由講師群激盪、設計活潑的課程,讓參與者實際體驗,藉由反思觀察、討論分享,以及講師們提點佛規重點,不僅加深學習的印象,並省思可以如何將佛規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
▲ 小組成員互相認識。 |
「不亂系統」,透過運水遊戲中將水運回一開始的原點之規則來讓大家體驗。最後,大家發現到自己習慣往前衝,被遊戲空間中各種可累積高分的點所吸引,卻忘記「回到原點」這個真正的目標。進而反思到日常生活中,積極在累積好成績,或外相上的成就,卻忽略了根源和初心;藉以體會到對於天命金線不可紊亂,要尊師重道、以智慧辨清真假,更要時時展現本自具足的自性良心。
「愛惜公物」,用盡心血製作的成品被破壞當下,心痛的感覺很真實、很深刻!藉以省思前人輩所艱辛創建的道場、眾人無畏布施所成就的場域,都要加以珍惜;進而能注意自己的行為,更加愛惜並小心地使用公物、不要貪小便宜地將公物佔為己有或濫用資源。
▲ 愛惜公物的體驗課程。 |
「活潑應事」,用各種道場或生活中常遇到的情境題讓大家充分討論,以及區隔:什麼作法才真正符合活潑應事、扶圓補缺、勇於承擔,而非獨斷獨行、便宜行事、缺乏尊重和拘泥固執。有時活潑處理與隨便應付可能只是一線之隔,遇事要以公心和智慧來作判斷,才不至於走偏了方向。
「謹言慎行」,課程中營造出特別的氛圍,讓參與者透過既好玩又能有深刻感受的體驗遊戲與後續的討論,充分了解到:不論說話或傳訊息都要經過三思、該說的話不要忍住不說、不要說傷害他人或情緒性的話,以及不是只管好自己的言論就好,也要協助留意身邊的人,因為在外人看來我們是同個團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 謹言慎行:體驗活動的設計靈感來自桌遊。
參與者心得回饋
◎「活潑應事」的課程內容,讓後學理解到先作觀察的重要性;後學發現自己經常會直接就去執行任務,而忽略了許多細節,且我們往往會為了節省時間或提高效率,不夠謹慎地就做決定;但遇事時,我們更需要的應該是智慧,先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做出最大的成果,因此如果能先觀察,思考後再執行,也許反而會大大地提升執行效率。很開心能參與這次的法會,也感謝所有講師們籌備課程,讓後學有滿滿的收穫!
▲ 體驗課後彼此分享,進行反思與回饋。 |
◎後學覺得最有感覺的課程是「愛惜公物」,也了解到原來公物有分有形與無形的,有形的顯而易見是佛堂能看到的一切事物;無形的則包含水、空氣、時間,或道親、講師及點傳師等善知識。而原來珍惜這些對象,也等於幫助佛堂保留更多隱形的人脈資產。
以前不能理解為什麼一個地方少了傳承、難以接續,是很令人擔憂的;或是學校社團停辦了,前面幾屆的學長姊為何會很難受。透過這堂課才明白,因為前人輩開創出現有的規模,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很多人歷經多年的考驗、反覆調整與修復,才有現在的道場。若自己的心血被不知分寸的人隨意破壞或丟棄,心的確像在淌血。後學覺得除了認知到要愛惜公物,更要理解到能穩健地傳承也很不容易。最重要的還是下一代真的要有意識到傳承對自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會自發心地願意繼續護持。感謝講師們精心設計的課程,讓後學收穫良多!
▲ 張育綸點傳師慈悲結班賜導。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