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 星期三

輔導學程學習心得

輔導學程學習心得

◎ 薛中興

後學有幸於去年度(2024),參與忠恕學院基隆分部初級部最後一年、以「輔導後進及協助辦道為首要之務」的輔導學程,其目的在從「輔、辦、學」兼顧的實務中,虛心體認「輔」以成全他人、「辦」以行功了愿、「學」以圓滿自己對義理的深入。適因角色參與的多元,而有諸多甚於過往新的觸動及感動,再借貴刊一隅,先從輔、辦、學三個角度進行年度自我檢視及惕勵,繼之衷心感念師長的身教典範,最後致上言簡意重的結業感言。

輔導的參與及檢討

在輔導學長的行政部分,承蒙師長不棄,責予後學「副班長」之任務,除了偶爾權代「班長」操持班程外,也歡喜地與「學務組長」羅美珠同修共同承擔課堂日誌的撰寫及拍照工作。雖然日誌撰寫不脫微軟Word的簡易範疇,但在技巧上需掌握課堂精華,轉以簡賅文字呈現,卻是困難之關鍵所在。慶幸期間一些缺失經由相互切磋,以及主班張凱東點傳師慈悲細心指導,而得以改進。「學(行)然後知不足」,「知不足而後進」,後學感恩。

至於在法施方面,因與班上學員私下的互動機會不多,後學自評為不及格。不過,善用每堂專題心得寫作的機會,盡心抒發個人拙知淺見,透過班LINE群組得與同修及學員分享互勉;間或穿插一些課堂花絮的有趣報導,以增添學習的興致與樂趣,如此之文字性輔導或可勉強充數吧?

辦道的見學與體現

完成初級部學習,後學忝為初級辦事人員。感謝主班何秀芳講師慈悲,在先,鼓勵後學多多見學、觀摩諸先進三寶講述的內容拿捏、表達技巧及臨場應對;之後,更在5月及11月,將原是自己上台講述的行功機會謙讓予後學。惟後學駑鈍,雖戮力以赴,猶僅差強人意,有愧厚望。後學聊以「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心態自期自勉。

學習心得

雖稱輔導年,隨班學習仍是重點之一。去年除了循常的專題講述、素食DIY、啟化大學堂等三類課程外,後學更有緣新加入了一個線上讀書會。分述如下:

一、專題心得

一年來諸位講師講授了大約23堂精彩豐富的專題,後學在何講師頗具深義的作法─―匯集學員心得報告,以製作「致講師」感謝卡的感召下,心得寫作幾乎未曾或缺。以下舉出專題中份量最足(跨兩堂課)、且有所本、眾信共濡的「了凡四訓」課程為例,將個人的感動與心得轉貼於後,俾就教於各方前賢先進。

《了凡四訓》是一本家訓、讓人明瞭透過真功實善修行能改變命運的好書,不過文理稍顯深奧。為加強學習效果,課前一週,請得台中聖賢堂印贈之漫畫版本,分送學員先行預習。後由李耀和講師宣講此書,深感真是慧眼獨具,更是學員們的福氣。

李講師首堂講述「立命之學」與「改過之法」兩個篇章。「立命之學」就是要打破消極的命定說法,轉為「命由我立,福自我求」的積極運命態度。而運命以做到「改過」與「積善」為首要,這也為之後「改過之法」、「積善之方」兩個訓勉預做鋪陳。

至於「改過之法」,後學有三個心得:一、了凡先生頗能自覺自省、真心懺悔,因而能超凡立命、改善命格。二、發三心,改過貴存以下三心:1.羞恥心,因人在看。2.敬畏心,因天地知。3.勇猛心,不因循苟且,確實地時時力行。三、從三改:1.從事上改(what);2.從理上改(why);3.從心上改(how),而以治心為上,才能徹底改悟。

次堂繼續講述「積善之方」與「謙德之效」兩個篇章。

「積善之方」約可裁分三段綜述:一、積善十例:修行就是在背功德袋。講師說,過失就像袋子的破洞,積善則是在袋裡裝功德,但如果己身功德袋有破洞不補,功德如何累積?所以改過應先於積德。又有一說,改過是改現世之過,積善是除前世之罪;改過是改造自命,積善卻可拔七祖超九玄,證之積善十例皆然也。二、善有「真假、端曲、陰陽、是非、偏正、半滿、大小、難易」之分,因為行善卻不明辨正反,如果自以為是,可能弄巧成拙,枉費苦心,無益也。三、詳述「隨緣濟眾、實時行善」的十種良方,殫力行之,萬德可備矣。

「謙德之效」篇章比較易懂,其實能夠發心「讚賞別人,不賣弄自己」,就是謙虛的基本表現,因為謙和才能虛心學習,精益求精,亦能得到他人的信任與支持。《尚書‧虞書‧大禹謨》:「謙受益,滿招損」,就是正反兩面最明確的效驗。

李講師以忠於文本的方式,摘錄精要,逐句解譯;文采豐盈,流暢清晰。每堂1個小時餘的半文言文譯述,有如時雨化之者,大哉斯教!

二、素食DIY課程(五堂)

過往有關素食的課程,因課堂時間有限,所以比較偏重說理或講師示範的方式;這學期有了突破,於講師示範後,再帶領學員分組實作DIY。這當然增添了些許困難,第一、要準備足量的分組烹飪工具與材料,第二、要巡迴各組做個別指導,第三、要把握在時間內完成。課前一週,就見何講師在群組上張羅共籌鍋具、爐具等等,而授課講師從構思、規劃、採買,洗切、備料、運送、佈置,甚至課前預做等等,只為了讓學員能容易掌握,從早忙到晚備齊課堂材料,十分辛勞。

窮則變,變則通,後來轉為可以「快速上菜」的輕食小點為主,果然此後講師不再壓力滿滿,更提高了學員的動手機會與學習興致,最後連張點傳師都登場獻藝,師生同樂。如此也稱得上是「教學創改」的一例吧。

▲  輔導學長用心設計素食課程帶領學員實作。

三、啟化大學堂(三堂)

每隔三個月我們會有一次「啟化大學堂」課程,目的在針對近三個月期間的專題學習進行討論復習。鑒於輔導學長及學員低調、羞於表現的往例,何講師除了依例設計題目外,去年更費心逐題提供解答而等同自問自答,還附上各堂課講師的簡報ppt檔供參,可謂主動積極、設想周到,足為研討復習時的參考典要,因此討論起來顯較以往熱絡緊湊,成效立見,真是「天道酬勤、功不唐捐」呀!

四、線上讀書會

感恩何講師、張凱貿道務助理於前年底餽贈所有學員《性理題釋》,復於去年2月引領後學加入蔡炳南點傳師及孫湘講師所主持的該書線上讀書會。《性理題釋》一書,本於活佛師尊等所著之《一貫道疑問解答》120題原典版本,篩除較不合時宜者,凡90題,每題均加註白話意釋及心得記要,內容精闢簡賅,足為新進道者案頭的工具好書。

線上讀書會於每月第三週六,台灣時間早上8至10點舉行,來自美、柬、基、北、桃、投各地道親20餘眾透過會議軟體,每次針對單一題釋,由學員輪流發表觀點、分享高見,真可謂「慧聚四面、福及八方」。更難能可貴的是讀書會已賡續邁入第8年,未曾間輟。

該書即將於今年(2025)中讀畢,孫講師已預列3本備選書目做為接續採用的讀本。後學有緣搭上此長期工程的末班車,見證優秀先進修道治學的嚴謹及認真,何其有幸!蔡點傳師及孫講師在道務百忙中,猶念茲在茲不忘提攜後進,十分慈悲、發心,直當感恩及珍惜。

師長的身教

多年以來,何講師除了在課程的規畫、編排、推動,講師的邀請,鼓勵學員心得寫作,製作致講師電子謝卡諸方面,親力親為、處處盡心、面面俱到之外,更常在開班賜導或專題講述時大方分享個人在家庭、道場或職場的自身體驗,藉以隱喻「道寄生活」的義理,其啟瞶、激勵學員之用心與溫情可見一斑,學員均銘感在心。無怪乎,去年何講師生日時,各式的祝福充滿了班LINE群組,「螢」面溫馨感人。

另外,何講師及張道務助理闔府長期支持、助印〈基礎雜誌〉,可見在財施方面何講師亦時時在心。何講師之不言身教,足為表率,有師若是,同感榮耀,而為之記。見微知著,可以斷言何講師當是所有歡喜承擔的辛勞帶班講師的縮影。緣於親炙,對何講師身行帶動,後學獨有較深的體念與感動罷了。

結班感言

承蒙諸位師長6年來的啟迪化育、慈悲引領,默默地供給我們成長的養分,導正我們言行的偏差,後學除了在道義、道務等聖事方面或有參悟外,在為人處事的凡事方面的學習更多,是我們至今能從初級部結業的最大推手。未來無論續讀中級部與否,因為「三不離」,我們仍在道場、常相左右,所以結業不顯離情依依,只有滿滿的感恩與祝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