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9日 星期四

道德經白話淺釋 長生章第五十九


◎陳德陽前人講述 陳樹旺點傳師整理


長生章第五十九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


本章的意旨,全在一「嗇」字;無論持身治世,都非有此種蓄養不可。蓄養雖富,卻不濫用;如此,不用則已,一旦用起來,無不勝任愉快。無奈世人不明此理,一味賊賊其身心、耗費其精神,故以言持身,則行有不及;以言治世,則力有不足,此為道家的大忌。上天之「道」,修身治心之母,可以長久,惟守著不變之道體行事,根要深、蒂要固,尋根把本,方能至性靈明,超脫塵緣,不生不滅矣。

治人事天,莫若嗇。


❶嗇:《韓非子‧解老》云:「嗇之者,愛其精神,嗇其智識也。」

《韓非子‧解老》解釋「嗇」字:「聰明睿智,天也;動靜思慮,人也。人也者,乘於天明以視,寄於天聰以聽,託於天智以思慮。故視強則目不明;聽甚則耳不聰,思慮過度則智識亂。……書之所謂治人者,適動靜之節,省思慮之費也。所謂事天者,不極聰明之力,不盡智識之任也。苟極盡則費神多,費神多則盲聾悖狂之禍至,是以嗇之。嗇之者,愛其精神,嗇其智識也。故曰:『治人事天莫如嗇。』」

治人事天,都應該寶愛精神、節省智識。所以說:「治人事天,莫若嗇。」只因為能嗇,才有充足的力量,在事情未來以前,早已準備好了。有長生之道,即有長生之理;絕對沒有說未有其道體,而能有其理路。欲修長生之道與理,必要真修實煉、遵道而行。治人先治己,事天先守母。欲恢復圓明之德性,必先內斂嗇養,固守元精,用之所當用,行於所當行。

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


❶早服:服者,事也。

嗇則時暇而力有餘,故能於事物未至,而早從事以多積其德,逮事之至而無不克矣,凡事都能提早準備,這就是厚積其德。聖人能澹然無欲,心神收斂,不逐物喪真,不聽妄言,不敢妄動,則元氣、元神不恣意外散,便能及早明白天道之母,而返樸歸真。而因無私、無欲、無為,方能含蓋天地之德,蘊積光明之自性。

重積德,則無不克。


能厚積其德,則任何事情就沒有不能勝任的。循理養性,行於至仁,仁者無敵,則私慾無不克。厚重其德,保養貞性,圓明天性,則無滯無礙,所遇之敵皆可迎刃而解。

無不克,則莫知其極。


事事都能勝任的人,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力量是何等大;所遇到者都接受其道德普化,然而百姓萬物深受廣大之恩德,卻不曉得其究竟,更不了解其極點。

莫知其極,可以有國。


厚積其德而無窮盡,才能負天下之大責任。既然達到至極而用於修身方面,知道人欲盡淨,天理流行,自然心性受益,無窮無盡。積德若能如此,萬物與我一體同觀,進而能寓理帥氣,真性分明,則萬物皆備於我矣。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


❶ 母:指道言。
❷ 長生久視:「視」,高亨(註1)說當作「立」字解。長生久視,長生久立的意思。

如此修身養性而有天下,才合於有天下的道理,才可以長久站得住。這就好比一棵樹木一樣,根柢是既深且固的,已合於長生久立的道理了。修身養性,到底身如何修?性如何養?修──必須收,必能捨;養──必須陽,必能歸。

虛雲和尚(註2)有次摔破了杯子,而得開悟偈云:「燙著手,打破杯,家破人亡語難開,春到花香處處秀,山河大地是如來。」藥無貴賤,對症者良;法無高下,應機者妙。學習捨身、捨心、捨一切法,三者一具得六度;捨一切煩惱,名曰布施。只有為大眾服務的學問,方是有體有用的學問;為大眾服務的事業,才是可大可久的事業;為大眾服務的生活,才是增進人群幸福的生活。

靜是力的高效能,含冤不伸,任人侮辱、譏刺,面對最惡、最毒、無根據的控告,都不答辯,始終鎮靜如常,這是何等大力。能自重,則為人所不能輕;能自強,則為人所不能弱;能自信,則為人所不能欺;能自立,則為人所不能困;一切操之在我,這即是不可磨滅的真理。

自己當做的事,須次第完成,此外不宜勞心勞神。潔身自愛,禮賢下士,有功歸公,不沾私有。口語中肯,捨心捨性,融入理域,己達立人,聽天順命,身心無我,懺悔報恩,迴向自然。


註1:高亨(1900〜1986),中國吉林雙陽人;一生精力投注於古籍整理和國學研究,文中引用自高亨所著《老子正詁》。
註2:虛雲和尚,清朝末年人,生於中國福建泉州;其禪功和苦行倍受推崇,為近代中國禪宗傑出代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話大德張老前人

◎ 劉黃河點傳師   邂逅 我們的大德張老前人,與後學的首次邂逅相遇,因緣可謂奇特,在那時之前,我們從未謀面,素昧生平。 那是後學退役後的事,後學工作於新店二十張路的一家公司,這公司的總經理也姓張,也是上海人。這位張君住在羅斯福路三段,就是台灣大學正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