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5日 星期三

彌勒山建設故事(下)


◎ 詹勳點傳師口述  編輯部整理

(接上期)

觀音嬤坐鎮開通道路


早期彌勒山供奉觀世音菩薩,佛像材質是青銅的。有一天,詹田老點傳師告訴一位客戶:「我們山上要建設廟宇!」客戶就問說:「你們山上建廟,不知道有沒有需要佛像?」他說他知道有一尊佛祖,因為當時流行賭大家樂,但那些玩大家樂的人問不到號碼,打算把佛像燒掉。這尊觀世音菩薩託夢給板橋文化路一間雕刻佛像的店家,告知:「新店那邊有一尊佛像,人家要燒掉,你去把祂請回來,沒多久會有人來請去供奉。」佛像店的師傅就去新店把觀世音菩薩佛像請回來,並重新整理過。

▲  路開通後,觀音嬤佛像第一個通過。
就這個機緣,詹田老點傳師打電話來:「詹經理、詹經理,在板橋有一尊佛祖約2尺高,人家不要,我們去看看好嗎?」我說:「好啊!」我們就去看看,結果老點傳師好高興,把佛像請了回來。

我跟老點傳師說:「我們的路現在還沒有完全通,你把佛像抱過來幹嘛啊?」老點傳師說:「沒有關係啊!路不通,我們兩個就抬過去啊!!」就這樣把佛像載上山。我開車到鳥嘴尖,還有一段路尚未完全打通,結果林先生就把路面上的石塊撥一撥,讓我開車過去;這條路開通後,「觀音嬤」是第一個過來的。這尊觀音嬤佛像目前就供奉在佛堂下面一樓的正中央。

天惠天定金剛三單位共同開路


路打通後,民國74年(1985)左右,詹老點傳師就去找陳阿味老點傳師、廖萬添點傳師說:「當初你們說路打通才要加入建設,現在路打通了,你們要不要加入?」後來陳老點傳師來看,天惠堂、金剛堂就這樣加入建設,變成由郭承池前人領導下的三個單位,共同建設彌勒山道場。

詹田老點傳師的心力也都放在這裡,他白天做生意,傍晚時候就會到這邊來,有時候在這裡睡,隔天再走。此外,陳阿味老點傳師也請開建設公司的簡清連壇主來幫忙,簡壇主讓我很感動。當初建設時,遇到不同意的地主,三叔很誠懇地一個一個,一次、再次、多次地去拜訪溝通;下雨天,也披著斗笠、穿著雨衣、帶著禮物去拜訪人家,連我都覺得:「放棄吧!人家不願意。」但他還是說:「我擱來去給人家拜託一下!!」最後終於蓋起臨時佛堂,並規劃可以住500多人的空間,也因而得以開始籌辦活動。

土地公託夢建廟


路打通13年後(這期間,從汐止天秀宮上來的路也通了),民國85年(1996)左右,有一天三叔夢到一位高高瘦瘦的人,他穿著類似我們的道袍,拍拍三叔的肩部說:「詹寶淋、詹寶淋,你要蓋土地公廟,你這個坡崁(台語,指邊坡)要做好。」隔天三叔就說:「昨天我夢見一個人,跑來拍我的肩頭,跟我說:『土地公廟要蓋,坡崁要做好。』」

我說:「啊,對喔!13年前我們曾禱告說:『路能通的話(指汐止天秀宮上來的路),我們要幫土地公蓋廟。』但這邊不通,卻從那邊(光明禪寺過來的路)通了!那個時候就應該想到要替土地公蓋廟!結果我們沒有蓋,今天這邊也通了,成了一個環山道路,是不是應該要蓋土地公廟?」

當時正在蓋天道清修院的大講堂,所以馬上召集委員開會,報告當初建設時的承諾,並評估預算約30萬;後來再整理又花了40萬,總共70萬,把土地公廟蓋了起來。

目前有兩條路可以通到彌勒山,一條是從天秀宮到這裡,是1.1公里;另外由光明禪寺那邊過來,是4,850公尺,將近5公里。

▲  2008年,記者採訪詹寶淋壇主(左2。後方即為土地公廟)。

春天浪漫櫻花步道


建設時,我們想既然在這邊蓋道場,必須把環境整理好,所以一直有「種櫻花」的構想。當初我有一個計畫:預定從光明禪寺到天道清修院,這條長約5公里的路,隔2公尺種一株櫻花;一邊種2,500株,兩邊就可以種5,000株櫻花。這些櫻花如果我們鼓勵道親來種的話,這櫻花就可以讓道親認養,可以繼承(長輩可以告訴晚輩,這株樹是他認養的),你只能夠來維護它,不能挖走;我也一直跟三個單位的點傳師推廣說明這構想。有一天,廖學廣前鎮長來,我告訴他:「想讓這條路成為櫻花道。從天道清修院到光明禪寺,路的兩旁共要種5,000株櫻花。」廖鎮長當時聽一聽都不吭氣,結果兩個禮拜後,他叫人來種櫻花,10公尺種一株。既然他種了,這櫻花認養計畫就泡湯了。

後來我跟三叔到陽明山去向人家買杜鵑,買了一整輛卡車放得滿滿的,對方一株賣我們18塊。從光明禪寺到我們這邊,兩邊都種杜鵑。種的時候是一米二,大約4英呎。那時候廖鎮長就說:「這麼高不好看!我來給你整理整理?」我說:「好啊!沒有關係啊!反正種了之後就是公物嘛!你就整理沒有關係啊!你叫人來剪短一些,這樣比較漂亮。」結果他就剪掉差不多30公分,整片杜鵑都剪短。

第二年,杜鵑花開後很漂亮!但從此這些花就遭劫啊!一個晚上就少了100株左右;因為這些花的根不會長很深,很好拉拔出來,稍微用力一下就拔起來了;杜鵑花和櫻花樹後來變成零零落落就是這原因。後來我曾經想要補種櫻花,沒有成功,被盜走很多株,有的沒種活的,有的被拔走;現在從光明寺那邊過來的路旁,還有一些很高的杜鵑,就是這樣種起來的。

原本規劃的櫻花道沒有成功,只能在天道清修院的範圍內種櫻花,形成現在汐止地區櫻花季的景點。我們要種櫻花之前,也去陽明山詢問人家該怎麼做,他們說:「櫻花有籽,要種籽。」我們的道親就跑到現在新北市石碇附近的格頭,看哪一株櫻花漂亮,就把它的籽採收起來。然後把外層果肉洗掉,讓風陰乾後,再用塑膠袋包起來,放在地上一年,第二年再播種。播種後,長成約高10公分左右,再進行移植。移植後,長到120公分高後,再種到路邊。這邊的櫻花就是這樣栽植的,已經有30幾年了。

但是唯一遺憾的是:「我們不會保養!」造成櫻花死掉很多。彌勒山天道清修院內的櫻花是我們種的,光明寺過來沿路的則是公所種的,因為沒有編納人員去照顧,也是零零落落。我們只能以能力所及就近照顧,所以變成這邊的櫻花比較漂亮。新聞媒體也曾報導:台北近郊比較漂亮的櫻花有三處:烏來、淡水天元宮、汐止彌勒山。每年櫻花季都很多人,天氣好的話,甚至多達1,000人。

建設天道清修院講堂


▲  講堂的設計充滿巧思,採光優良。
感恩上天慈悲!那時詹田老點傳師叫我必須負責這個地方。我說:「既然這樣,我就承擔起來,負責整理這處道場。」所以我每天都到這裡來。上面佛堂蓋好後,就構想繼續蓋講堂。

我曾經去過羅馬,看過萬神殿,我想:「在幾千年前,沒有鋼鐵,也沒有水泥,萬神殿只用石頭堆疊起來,就很壯觀。」所以我就跟建築師說:「希望可以建成像雞籠頭這樣圓圓的頂。」他說:「可以啊!但是第一,施工困難度蠻高的,第二,經費要很多。」但道場上是沒有辦法有固定的收入,他說:「那我想辦法按照你的意思,每一層往裡頭縮。」所以講堂的中庭越往上,就越來越小,樓下的樓板面積比較大;講堂的一樓有600多坪,2樓以上,每一層都往內縮75公分至1米左右,總共有6層;3樓大概就只有200多坪。

講堂原定蓋8層樓,後來由於經費的問題,蓋到第6層就把它收尾了。

隨緣應變改善隔音


▲  以布縵吸音,節省下非常多的經費。
但這種形式的建築是有缺點的,因為形狀像煙囪一樣,聲音不容易出去,所以在中間聽不清楚。我們曾經請人來設計,想加設隔音板,沒想到報價竟要480萬;但錢沒有那麼多,我們也沒有對外募款,所以就沒有採用這個方式。後來有一次我到馬來西亞一家飯店,看到裡面有很大的餐廳,中間用布隔起來,可以把聲音吸掉;回來我就比照這個做法,花了幾千塊錢,拿布縵隔一隔,這樣就可以聽清楚聲音,也省了480萬。

目前中庭上方有鋪設綠色、粉紅色等彩色布縵,可以把音波吸掉。本來藍色布縵是做舞台剩下的,我們先拉拉看,確定有隔音效果;後來另外有道親提供了這3條帆布,現在聲音都可以聽得很清楚。

地方配合週日開班


天道清修院地處山上,不太適合晚上開班;早期瑞周天惠陳阿味老點傳師告訴我:「彌勒山這麼遠,在山上比較適合辦活動。」隨後講堂蓋起來,我覺得:「平常不用,很可惜啊!」所以就把忠恕學院天定分部的班次調過來,來這邊開班。雖然有人覺得遠了一點,但是現在大部分人都有車子,有車子就不會覺得太遠。早期人比較少,現在人越來越多。

目前講堂共有16間教室,包含階梯式教室;現在每次開班,同時共有13個班在這裡運作,從小天使班開始,道德培育班:小初、小高、國中、高中,還有新民班、忠恕學院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中級部,以及長青班和經典班,此外還有辦道組。

第一和第三週日,全家大小一起出動,小的到小的班,大的到大的班。不只天定堂,天惠堂也會有一些活動或是營隊來這邊舉辦。

雙北登山休憩好場所


廖學廣前鎮長很喜歡登山,早期我們不知道他是議員,當時在這邊工作的時候,遇到他,就會邀請他一起來吃粥,他也跟我們在一起吃;有天有人跟我們說:「這位是縣議員!」我們才知道他的身分。再之後他選上鎮長,就辦了很多登山活動。

初期辦理登山活動時,我向廖鎮長說:「我跟你配合!」他說:「要怎麼配合?」我說:「我來煮茶水給大家喝。」就提供薑母茶,還有酸梅湯、包種茶、開水共4種。每次活動我都發動100人,瑞周天惠、瑞周金剛和瑞周天定各自分配多少人,一起來協辦。

燒茶後,道親們都會很親切地將茶水送到人家手裡。我們準備10鍋的爐子在那邊燒,這麼大一桶的茶水,要煮開沒那麼快,所以後面一直燒茶,前面一直供應,人群常常排了一整排。可以服務這麼多人,道親也很高興,大家都不會感覺到累,反而覺到很趣味。後來我統計,登山的人之中,大概會有7成8左右來喝我們的水、薑母茶等。

▲  登高望遠,視野良好。

不多計較以廣結善緣


目前為止,我們一年單單提供衛生紙,就要好幾萬元,都是免費提供;後學到大賣場去買,一年買好幾次。有很多人建議不要提供,我說:「我們還付得起,這樣子給人方便,我們也沒有比較窮。」彌勒山從開始到現在,都量力而為,從來也沒有缺過錢,很感恩上天慈悲!

那時候寶光建德林枝鄉老領導點傳師來看我們佛堂,說:「這樣很好,佛堂安置在這邊,錢財不缺乏。」因為他這樣講,所以佛堂就沒有移過來講堂這邊。這也有一小段故事,瑞周天惠羅銀祥領導點傳師、陳光榮點傳師曾建議我:「把佛堂移到講堂這邊來。」後學原想可以移到現在懷恩堂的這個位置,就到佛堂去叩求:「老師慈悲,點傳師及道親們建議把佛堂挪到講堂那邊,請示是否可以挪?」

以前我中午都在樓下休息,那天叩首以後,馬上就夢到懷恩堂變成一間佛堂,但很簡單、很簡陋,只用三角板釘一釘;還有一隻貓,瘦得皮包骨,跳到佛桌上,叫一下,跳下來……。之後我就醒過來了。為什麼叩首以後夢到這個?後來我想:「是不是把佛堂移到這邊來,現在的貓就沒得吃了?」後來我就跟他們講,夢到這樣,也許上天叫我不要移過來,於是佛堂就沒有移過來。

本來講堂大廳規劃要安奉彌勒祖師,我也看好了,預定用玻璃纖維做一尊4米8高的塑像,要價40萬;後來周新發前人來,後學跟前人請示:「前人,這邊要安奉彌勒祖師。」前人就說:「你不要祀(台語;安放,供奉),你祀就有事情。」我嚇一跳,就沒有安放了。後來跟阿味桑(大家對瑞周天惠陳老點傳師的稱呼)說:「老點傳師慈悲!周前人說不能供,有事情。」她問我說:「前人是故意講,還是無意中講的?」我說:「無意中講的。」她講:「安ㄋㄟ!嘸湯(台語;這樣子!不要),必然有什麼跟你提醒!」我跟雕塑師傅說:「我們前人說不行,先麥做(台語;先不做)。」所以中庭的空間就留了下來。

志工辛勤參與開路


早期路尚未開通,每每志工上來,都會遇到車輛陷入泥濘的土裡,那時三叔的媳婦羅月梅學長,標得了一個會,想說要買磚頭敲碎了好鋪鑿填實道路,一卡車要2,500元;也因為這個發心,後來大家陸陸續續地捐了400來台卡車的磚頭;磚頭來了,就倒成一堆一堆,之後要有人去敲碎,再拿來鋪平道路。陳老點傳師邀集了很多志工來幫忙,中午休息的時候,看到山坡上滿滿都是人,每個人拿一支鐵錘,把磚敲開,再拿來鋪路,就這樣鋪了3層。

詹田老點傳師買了一台廂型車,剛開始時都是我開,後來換由瑞周天惠李金火壇主開;那部車子本來是坐9個人,但是大部份坐20幾個人,大家相抱在一起,一車子來就20幾個人(當時還沒有超載危險的觀念);有時候30幾個人一起做,最多50~60位志工來鋪路。載磚塊的卡車司機先生看我們這樣做,也很感動,後來這些卡車司機都來求道。

司機先生先利用車子在磚頭上面反覆地輾一輾,讓磚頭碎掉,我們再把它拿來將路填補鋪實;下一次來,我們又鋪好了一段路,他又輾一輾,這樣把5公里的路都鋪起來了(從光明禪寺到天道清修院這段)。最下面第一層是大塊石頭,第二層磚塊,後來還去要高速公路人家刨起來的那些柏油來鋪,這條路就是大家這樣合力去做。

當時由林豐正先生擔任縣長,我的侄子詹裕仁跟林縣長表示:「那條路需要鋪設。」結果爭取到600萬經費。有次我去開會,縣長問:「那個路鋪好了嗎?」我說:「鋪好了,但是會裂開。」他說:「你們提出申請。」我們提出後,公所將裂開的道路鋪上紅土,就慢慢地將這條路打造得更好,後來再做水溝。

早期這段路徒步要走8小時,路鋪設好後,開車只要8分鐘。曾聽聞瑞周天惠道親說:「這段路,車速開這麼快很危險!」當年陳老點傳師來,她都不敢看,因為下面那麼深,那時候也還沒有長樹。有一次馬來西亞的道親來,從光明禪寺那邊過來,當時起霧,前方幾公尺就都看不到了,突然間車上的警報器響起,告知前面在測速照相,他們嚇一跳,怎麼這裡會有測速照相?停下一看,是一個「崁(山崖)」!感恩上天慈悲!知道車再開下去有危險,結果警報器就響起來。

為了安全,後來我與詹老點傳師沿路插了1,000多個反光鏡。但是因為這裡以前野生動物很多,一些人上來打獵時,就把反光鏡當靶子射掉,一天壞射100多個。很惋惜!!我們努力做,他們努力破壞;今天做好,明天去看,又壞了很多。

▲  建設過程中,不畏辛勞,眾志成城。

身體健康歡迎來彌勒山


從南港經由光明禪寺進來到這裡,有14公里路遠,早期發生過幾次意外。有一位後龍的林先生來找黃世助點傳師,卻掉下水溝;大家沒看到林先生,我趕忙發動很多人來搜山,找了好一陣子。原來他摔到水溝裡,腿斷了,但還是努力爬上來;山中我們有牽一條水管,他就摸著那一條水管爬回來,那時候是冬天,天氣很冷,從下午3、4點爬到晚上8點鐘,共4個鐘頭才爬上來。搜索的人聽到狗在吠,趕快問是什麼人,林先生開口,我們就趕快將他救起來,不然差一點摔死在那裡。

還有天定堂一位道親的小叔,以前在基隆做捆工,年輕時拋家棄子;年長中風後,別人把他送回來,但他的妻子、兒子很氣他,不跟他說話;他有時會來住在彌勒山上,一個人躲在樓頂上,也不說話;他煙癮很大,有次想走到山下去買煙,我們以為他回家去了,也沒有在意。結果晚上9點多時,他一個人跑回來,全身都是土;他說走錯了路,回來時走到秀峰瀑布,卻跌到瀑布下,後來爬了上來,摸索著走回這裡,已經快10點了……

因此我曾提出呼籲:「身體健康有狀況,最好不要來彌勒山。」有人不明瞭,於是向上反應,老前人馬上透過王顯榮點傳師問後學:「為什麼彌勒山不給人家去?」我說:「不是不給人家去,我不在,出事情沒辦法馬上處理,萬一發生意外,怎麼辦?」

現在彌勒山由瑞周天惠的幾位壇主及瑞周天定每天來輪值的道親們駐壇,有兩位是固定志工。但這樣也不夠,我就號召:「彌勒山是我們的道場,不能沒有人看守,是否有人要跟我們一起值班?」結果有60幾位志願。年底時,我就寫表文將這60幾位的名字焚給上天表白:「今天寸功未立,大家盡一點力量來護持這個道場。」60位志工2個月輪1天/次,1年輪6次,這樣經過2、3年。

輪值都是從當天下午4點開始,這樣只要請假一天就好。能早到的,就4點來;不能早到的,下班後來,或5點、6點、7點、8點都可;隔天交接也是下午4點開始,這跟一般值班不同,可以請一天假就好。

彌勒山唯一的缺點就是:因為山上鄰居距離較遠,和社區聯繫互動不太方便。但我們仍常跟社區聯合辦活動,目前是每年歲末和周邊7個里配合,提供關懷物資(兩包米,500元關懷禮金等)給需要的鄉親。早期第一次發的時候,只有7成的人來領取,第二年大概8成,第三年8成半……,2017年則達到9成2,來領取的比例越來越高。我們都到活動中心去辦理,以方便鄉親領取,也邀請里長跟我們相互配合,提供需要協助、目前收入較弱勢的鄉親名單,持續地做敦親睦鄰的工作。

▲  詹勳點傳師細述彌勒山建設故事。

與彌勒山有緣得道者


我一直負責彌勒山的建設,講堂建好後,又規劃珍饌玉膳素食餐廳。有天許東鄉學長看到我在掃地,馬上就跑過來要將我手中的掃把搶走,我說:「你不用搶我的掃帚,如果你還有體力,再去拿一把掃帚來掃。」他就跟在我後面一直掃,掃到外面去。後來隔兩天後,許學長竟然早上5點就來,先把地掃好;從今以後,我做什麼,他就做什麼;了解工作後,隔天就先把它完成,很慈悲地成為整理彌勒山環境的志工。

有一天,有位牙科醫師看到了(他是許學長的朋友),想說:「這位朋友以前幾乎不拿掃把的,怎麼今天在彌勒山掃地呢?」就問許學長:「為什麼在這邊掃地?」他說:「沒有啊,就運動!這有什麼呢?」醫師朋友就說:「那這個道一定很好,你可不可以介紹我加入?」於是就求了道,後來也清口了。

心量廣大成就善緣


瑞周天惠林正修點傳師的媽媽,在彌勒山建設時,常來幫忙煮飯;林媽媽是外燴廚師,手藝好不在話下。有天有5位登山者來詢問:「你們可不可以煮給我們吃?我們再添點香油錢。」林媽媽說:「沒問題!野外可能沒辦法吃得好,但一定可以吃飽。」就利用手邊的野菜煮了一桌豐盛的菜餚,結果他們就用信封裝了一疊錢拿給我,我說:「林太太,他們拿了一筆錢要給我。」林太太說:「不要跟人家拿喔!大家在深山野外彼此結個緣,千萬不可以拿錢。」

飯後大家聊天談起怎麼蓋道場,以及以前沒有路,怎麼從山下將木頭、鐵板等建材搬上來。聊著聊著,裡面有位婦人說,她也是道親,她的點傳師是張榮發點傳師的太太,她是在民生東路那邊求道;又說幾位同來的登山客裡面,某位是迪化街某某某董事長的媽媽、某位是春源鋼鐵公司的董事長……。這位鋼鐵公司董事長說:「我已經年老了,沒在管事情;我兒子是總經理,如果這裡需要鐵,去我家拿,算我的。」他們就給我一張名片,當然我們也不曾去拿。

十幾、二十年後,彌勒山志工余文華壇主說:「彌勒山有爐子是使用柴火燒水,春源鋼鐵公司有不用的棧板,可以去詢問是否能取來利用?」於是就邀請一些人一起去。看了後,卻發現棧板太大,需要先行處理,使用時才不必再多花物力、人力,但也沒有好的解決方法。想不到隔了兩、三天,春源有位組長就來了,詢問說:「你們這邊有使用柴火啊?爐灶在哪裡呢?」我們領他去看,他計量了爐灶口的長寬。後來春源竟然幫我們先將棧板都鋸好,還幫忙載運過來,說:「你們這邊需要柴火,我們已經幫你們載來,全部鋸好了。」持續好久一段時間,甚至將我們的倉庫都堆滿了;只要柴火快沒了,春源就幫我們載來。

這件事情讓我感觸良多,那麼久以前,他們的董事長來我們這裡吃一頓飯,讓彼此結下這個緣份;十幾年後,他們不要的,正好是我們這邊需要的,還幫忙我們切割、載運,一次最多載送3台卡車來;只要我們柴火沒了,就幫我們補充。即使到現在,都還是繼續提供給我們,只是他們現在沒有車了,換我們自己去載運,但同樣會先幫忙鋸好。這樣經過了十幾年,若換算成使用瓦斯的錢,也是相當可觀的一筆金額。所以我常講:「我們道場要隨時跟人家廣結善緣。」這件事我也曾寫了一篇「一頓飯的因緣」在〈基礎雜誌〉發表(詳見251期)。

▲  佛堂一景。

觀音菩薩顯化度人


瑞周天惠許宏交點傳師的叔叔許萬生道務助理,以前還沒求道時,有天上來彌勒山,我們正在吊沙,許點傳師介紹說:「這位是詹經理。」我們就跟他打了招呼。

回去後,許叔叔就跟許點傳師說:「我要求道!」許點傳師問他叔叔:「以前度了你兩、三年,你都沒打算求道,怎麼今天去了一趟彌勒山,你就要求道了?」許叔叔說:「今天去彌勒山,你跟我介紹詹經理時,旁邊有尊觀音嬤站在那邊看著我!」

許叔叔交遊很廣,後來也發心度了很多人;有些常喝酒的朋友,我認為應該是不可能求道的,許叔叔也很發心地度他們來求道……

編後結語


以上這些是彌勒山建設前後的故事。一步步走來,真的可用「篳路藍縷」來形容,讓我們看到一座道場的建設,真是相當地不容易,也需要大家共同用心護持!

回顧當時參與建設彌勒山的老點傳師、點傳師,和諸位道親們,個個胼手胝足、認真打拼,為後人們留下了美好、舒適的道場;前賢們不求其他,只期望讓道親們能有好的修辦環境;他們所走過那段艱辛奮鬥的歷程,讓人感動!前人輩一步一腳印地走過,種下樹苗,我們蔭受了豐富的果實,也感受到前人輩的道範德風,我們該正己傳承,才能讓這薪火永續地相傳!

(全文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