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5日 星期一

回顧來時路 學界班結班心得(上)


◎ 忠恕學院學界班提供

※林祐亘

後學來自培緣班(一年級),感謝 天恩師德、老前人慈悲,讓後學有機會站在台上分享心得。大家可能會覺得後學是因為上課認真、表現還行,才會上台分享;其實當後學得知要上台至少說7分鐘的心得時,腦袋頓時一片空白!趕緊去翻上學期的筆記,看看有什麼可以分享的內容,結果竟然發現上面只有一堆塗鴉,有講師的、有同學的,就是少了點筆記!所以後學只好認真回想:到底這一年學了什麼?腦中慢慢地……慢慢地……,明達講師說過的一句話浮現:「道理不是用講的,是實踐在生活中的!」後學覺得在學界班這一年,體會最深的就是這句話。

從小後學就在地方班學習,上過很多課,聽過許多道理,卻總覺得自己好像空有大量的寶物,卻不太曉得如何運用來提升自己;一遇到困難,脾氣毛病還是照樣發作,使明珠蒙塵。直到後學進入了學界班,所見所聞的是講師和輔導學長們透過上課問答和小組討論的方式,讓我們了解道場及佛堂的基本禮儀,例如:上課前參駕、下課後要辭駕,就是尊重道場和自己的一種方式;還有佛堂內看似平凡的擺設,都有隱含的意義在裡頭,例如:檀香粉,除了用來起八卦爐,其實也象徵仙佛為了道場燃燒自我、犧牲奉獻的精神。

▲  老前人的皮箱上寫著「CPC」英文縮寫。
除了在學界班上課以外,輔導學長也帶我們前往忠恕道院,了解道脈的傳承,以及前人輩為了寶貴的大道,付出多少努力的心血,值得我們去學習。聽完導覽後,還要寫學習單來加強記憶,幸好答案都在文物館內,不怕完成不了。不過,後學覺得有一題真的很難,那就是張老前人英文名字的縮寫,後學反覆看過展覽物好多次,也不知道答案在哪裡;最後是在分組搶答的時候,才聽到正確答案──張老前人英文名字的縮寫是「CPC」,別組的同學真的太厲害了!

在重新認識原以為「遙不可及」的禮節和道理後,最重要也最不容易的就是「實踐」了,但是只靠後學自己一個人,真的沒什麼動力做這件事,幸好有「道化生活」課程,讓我們有機會將上課內容付諸行動;而且後學絕不孤單,因為身旁的學長會一起完成這些任務,就算遇到困難,也能藉由討論或者詢問輔導學長而得到解決辦法;再加上如果只有自己沒完成任務的話,會有點慚愧,所以後學鼓勵自己:不管每次的任務內容是什麼,都要把握機會,努力完成。

除了透過「道化生活」鼓勵自己行動以外,身旁講師和學長的行為,也是激勵後學進步很重要的推手,例如:有位講師說上大學的時候,不論老師上的課程內容是否是自己感興趣的,他都堅持不睡著,哪怕同學在旁邊睡得很熟;為什麼能做到呢?因為他在學界班上課,慢慢地培養了耐心和毅力。後學聽到後,真的覺得超佩服的,雖然後學現在才高中,每堂課其實不到一個小時,都無法保證能不偷偷打瞌睡,而講師竟然能全程專心聽講至少兩個小時以上!既然講師以前能做到,後學也想嘗試看看,反正不會吃虧!所以內心下了一個決定:後學也要開始學習認真聽課,不論是在道場還是學校。過了半個學期,這個決定的確幫助後學大幅降低在學校睡著的次數,除了提高後學的平時分數(因為不會被老師看到睡覺而扣分),也能聽到更多老師補充的額外知識,真的是「一石二鳥」呢~

很開心由於家人的鼓勵,後學加入了學界班這個溫暖的大家庭,認識到很多優秀的人,也學到許多做人處事的方式;除了了解道場的禮儀和知識外,也學習到要多多了解與愛自己的家人,至少要了解他們基本的喜好和需求;千萬不要像後學一樣,在「道化生活」課程中,做「家庭Q&A」,後學在「爸媽的喜好」上卡關好久!同時也學習到在討論時,要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同學和輔導學長們都很好,願意傾聽大家的想法。在學界班,要主動嘗試融入,才能更了解彼此的好,希望未來的日子,我們還能一起共同學習成長!

▲  上台分享在學界班學習的內容。

※施承智


去年(2017)的8月,我們相遇了!那時候的我們,懵懵懂懂地來到了學界培緣班這個家庭。大家是為了什麼而來到了學界班呢?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答案。後學當初來到學界班的原因,是因為想要加強與道場的連結,也覺得初級部應該是後學要學習的。而無論是為了什麼而來的,現在大家都完成了學界班一年級的課程。

這學期的課程對於大家來說,應該每堂課都是驚奇!驚奇的是,這學期的課程都是在解釋道場相關義理或事物的意涵,用淺顯易懂的上課方式讓大家清楚。其中後學覺得學習最多的是:認識佛堂、道場,及佛堂禮儀;從3月的「禮佛的意義及愿懺文」,到清明連假過後的「三寶與十條大愿」,每堂課都不是輕鬆的心靈課程,而是紮實的一貫道義理。

每一次上課前,後學都很擔心自己在課堂中睡著;然而上課後,卻非常驚訝,驚訝的是因為講師所講述的三寶,我們竟然聽得懂,感謝講師們的用心,才可以讓單調的課程增添許多色彩;但同時我也開始省思:當道理需要透過別人轉述才可以變得生動,是否是因為自己所學的或所體悟的不夠深呢?

▲  參訪忠恕道院,透過活動增進彼此的認識。
聽完這學期的課程後,除了對於上課內容的理解之外,也漸漸發覺到,原來還是有許多道理是後學不了解的;在道場上做的每一件事情,其實是有跡可循的、都是可以被解釋的,但我們常常卻視為理所當然,而忽略了做這件事情背後的原因和意義,這是後學這學期對於課程的體悟。

去年法會結束時,大家隨便招一招(台語,邀約一下),就可以有多人去吃冰,其實讓後學很震驚,哈哈!突然有種「青春真好」的感覺。到了今年,看到班上上課的人數好像又少了一點點,大家總是會有許多事情纏著自己,而無法固定來到佛堂學習,但我個人覺得無妨,因為這就是青春的一部分;以後當覺得自己有需要時,隨時還是可以再回到佛堂服務、學習。

即將升為「培信班(二年級)」的你我,可以期許自己穩定地來參班、學習,加深對「道」的信念。最後請培緣班的大家互相說一聲:「今年辛苦了!」很開心培緣班這一年有你有我。

※蔡佑昀


當初會來到這個班的原因,是因為兩位姐姐都曾經讀過學界班(都是十幾期的),所以後學一到高二,就被大姐介紹來學界班,儘管她已經不在學界班好一段時間了,但還是積極地把我推向學界班。後學一直認為,學界班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魔力,不僅結業的學長都說讚之外,而且不用講師要求,都會主動邀請自己身邊的好朋友來這裡參班、學習,這等向心力,後學覺得真的很不容易!

後學來這邊學習了四年,交到許多道伴,認識了許多好朋友,不僅可以一起參班,更是學業上、生活上,可以互相諮詢的心靈導師。在課程中,禮節與道義是後學收穫最多的部分,並在夏令營以及辦道時都派上用場;之後,希望也能有更多機會,讓後學可以回饋到地方班。比較可惜的是,目前學界班還沒有和我是來自同一個地方班的學長,現在後學也把握機會努力邀請中,但願下學期能出現和後學同地方班的學長。

升上精進班(四年級後的準輔導學長精進班)之後,較多的課程都在講述「自我覺察」,教導我們:先了解自己,才能了解別人;還有一些班級經營的課程,以及告訴我們如何當一個好的輔導學長。未來我們將開始擔任輔導學長,這不像夏令營,只要跟學員相處3天,帶動氣氛,製造滿滿的回憶就好,這是心與心的接觸,而不再是皮毛上的相處。後學覺得,看了這麼多講義,聽了這麼多講述以外,多聽聽資深學長們所分享的實際案例,還是讓我們最有共鳴的,例如:有一堂課,輔導學長們很用心地飾演各類型的學員,真是生動而有趣。

但等到真正面對學員的時候,後學應該還是會很緊張,因為我不是一個很喜歡交新朋友的人,老是怕別人覺得我在「裝熟」;這樣的個性,使我很難去跟別人交心,總是等到確定別人很好相處後,我才會去與他交流。希望在下個學期開始之後,與學員的互動會很順利;後學也期許自己轉換心態,扮演好輔導學長這個角色,讓學員們也會想留在學界班學習四年,或下個四年,或更多個四年……,也許這就算是成功的學界班輔導學長吧!

▲  在學界班認識許多好道伴。

※黃琮文


下半年27期的培緣班開始招生了,後學也即將開始輔導學長生涯。第一次必須負起責任、履行輔導學長的義務,其實來得很突然!雖然說上培德班(三年級)的時候,就開始練習做輔導學長的工作,可是沒想到時間過得這麼快,轉眼就脫離學員的「光環」了,哈哈!

第一次有當輔導學長壓力的時候,是在夏令營中。去年夏令營,不管是在小組內或是在台上時,都會有幾十雙清澈雪亮的大眼睛看著你,等待你的下一步;而我能做的,只是讓氣氛不要太僵,和讓自己看起來更像一個輔導學長。後學當時擔任公關活動組,一開始會選這個組別,是因為在培德班選填志願時,隔壁兩個好朋友都選公關活動組;印象中,我們一致認為這個組聽起來比較有趣,但是現實總是不如幻想,活動組其實是很辛苦的,要花比別人更多的時間練歌、練舞;還記得當時其他組都寫好企劃書了,我們還在討論晚會和認識遊戲要幹嘛,中間也曾後悔過,覺得很累!

不過在夏令營的過程裡,後學才發現當活動組有趣的地方:在營隊裡,活動組通常都是帶給學員歡樂的一方,而且不管是在帶唱歌或帶遊戲,都有很大的發揮空間;能看到學員們開心的笑容,就會覺得之前的努力都值得了!

在籌辦夏令營的過程中,後學學到很多東西,從一開始課程的設計、發想,到寫企劃書給講師驗收,為了符合營隊的目標、理念,需要一直修改企劃書,以及重新驗收,那段時間真的身心俱疲,壓力很大!此外,後學還學到如何認識新學員、輔導間如何互相溝通,以及時間分配的重要性──在活動當中,需要妥善地休息,和找出空檔為下一個活動做準備。

後學覺得,能夠來到學界班很幸運。學界班對於輔導學長的培訓機制是比較完善的;而且當過四年的學員,對於這邊的認同感強、感情也深,當然結業後,願意付出的人也多。想當初後學會來到學界班,也是因為剛好考上基隆的學校,離台北很近;一開始,爸爸怕我懶得去,還會接送我,順便帶我去台北車站附近逛逛,逛到都不想逛了;後來路也熟悉了,我就自己一個人來。

▲  從一開始心情忐忑地上台,到能自在分享心得,看見4年來的成長。

會一直來學界班上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輔導學長們給後學一見如故的感覺,關心、問候,都是那麼地自然,我想也許這就是學界班的魅力吧!本來不會有交集的人,卻因為學界班而聚在一起,大家都能親切地互相對待;或許這對我們來說很自然,但是卻能因此抓住學員的心,讓他們(比起爾虞我詐的社會)更喜歡這邊。

剛開始,後學總覺得輔導學長是一個崇高的工作,就是要將學員帶入修道世界的一盞明燈;後來,後學覺得輔導學長比較像保母,要帶學員出去玩、要打電話關心學員,還有各式各樣的工作,例如:做名牌、準備淨手毛巾等等。而現在,我認為輔導是因學員而生的工作,正因為有那些對於這個環境懵懵懂懂的學員需要你,所以輔導學長才有努力的目標;有學員的地方,就會有輔導學長。最後希望27期學界班招生能圓滿順利!

(續下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