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5日 星期一

2019心靈成長班講師法會心得之二


◎ 心靈成長班講師提供


※呂佳㯣


今年(2019)承辦單位以「忠恕精神,感恩佈德,學修講辦,使命承擔」為主軸,貫穿整個心靈成長班講師法會,為我們帶來美好的兩天兩夜。

法會的開始,由劉定文領導點傳師慈悲賜導「法會因由」,為我們講述老前人的精神,期望我們不論修道、辦道或待人處世,都能保持優良的品格,以身示道,用主動的學習承擔來取代被動的聽命辦事。

▲  劉定文領導點傳師慈悲帶領大家叩求。

劉映雪點傳師、江永德點傳師慈悲以「感恩佈德」為主題,向小後學們佈老前人的德。劉點傳師用大量珍貴的照片和點滴故事,分享「和風慈語殷叮嚀,德感四方遠者悅,菩薩大愛灑人間」的老前人行誼,要我們認清真假、認清天時、認清自性,體會老前人和各道場前人輩情同手足、護持道場不分彼此的精神。江點傳師則以「認理實修,天性純孝,窮且益堅,破除四相」等重點,來述說老前人的德範。

點傳師們慈悲精采的講述,讓我們宛如身歷其境,跟著搭乘時光機回到了那艱難的時代,體會老前人「大無畏」、「一心許天」的精神。聆聽的當下,後學澎湃洶湧的感動與感謝無法言喻。腦海裡一幕幕閃過的是後學的傳題點傳師─―陳金擇點傳師、劉映雪點傳師,在指導專題時的點點滴滴;點傳師總是在百忙之中撥出時間、排除萬難、不遠千里地跨縣市來指導我們;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字字句句細心地傾聽,給予後學珍貴的建議,讓後學在一次次的學習中,益發感念無邊的 天恩師德加被。

▲  陳平常點傳師慈悲關心講師研討。

繼而回想起從前過年時,曾和家人一同回到忠恕道院參加新春團拜,在坐滿道親的大禮堂內,遙望台上老前人聲音笑貌,如冬日暖陽、夏日微風。那時年輕,不甚了解道理,只覺得老前人好慈悲、好親切啊!如今憶起,內心卻是充滿懷念與感恩,若沒有老前人來台開荒,帶領前人輩披荊斬棘,哪有如今這樣好的修辦環境、這樣宏展的道務?而自己又豈能一路走來不偏不倚,在點傳師、講師們的栽培提攜下成長承擔、無畏考驗呢?

而今聖哲雖遠,典範長存。老前人已道成天上,精神卻與吾人同在。字字珠璣的慈悲賜導,不僅洗滌了我們的心靈,更堅定了我們的道心。在沮喪的時候,老前人〈光明偈〉:「提起你的光明念頭,來照耀你的生命;提起你的空靈觀念,來超越你的生活;提起你的喜悅心情,來洗去煩惱塵埃。」在徬徨的時候,老前人說:「不管我是誰,要堅持生命的本質,扮演好自己生命中的各種角色,抱持大我的心,釋出無為的愛,朝我自性中需要做的事情去做,如此也就不辜負我這一生。」每每想到這些,都再次給予後學無限的力量。

雖然小後學不足之處太多,但老前人的慈祥身影伴隨著老前人的諄諄慈語,不時地出現在生活中,驅散黑暗、點亮心燈,提醒自己時刻不離道,用光明自性來面對一切考驗,扮演好生命中每個角色,內聖外王、以身示道,才不辜負 天恩師德,不辜負前人輩、點傳師們的慈悲栽培。

呂佳㯣講師簡歷:家中佛堂從祖父一代傳下來,因此民國69年(1980)出生即求道。國中時父親歸空,由母親辛苦拉拔長大,期間一直沒有回到道場。民國104年(2015),因緣際會幸逢廖素珮點傳師、林水全講師、魯亮君學長慈悲成全,報名忠恕學院台北分部初級部二班,受二班鼓勵回到瑞周金剛堂參班服務。短短5年時間,在呂旻樺領導點傳師、各位點傳師及前賢的提攜栽培下,於民國106年(2017)陸續立下辦事人員愿、清口愿、講員愿,並學習心靈成長班、新制初級部專題。學習過程中,感受 天恩師德報不完,益發堅定道心,期許自己任考不倒、有愿有力。

寄不出去的一封信  給老前人


※張巧亞


感謝 天恩師德、上天慈悲,感恩老前人的大恩大德,讓我們有這麼棒的修道環境。後學來自台東天嘉單位,雖然並非道二代,但在道場修辦以來,後學參班的每一次班程都不想錯過。在台東能夠參加法會與學習的機會非常少、非常難得,因此成為心靈成長班講師之後,後學格外珍惜每次殊勝的心靈成長班法會;每次法會總是讓後學內心滿滿的震盪,更加明白自己的方向。

參加心靈成長班法會之後,回到家的後學,內心還一直迴盪著法會中的道歌。今年度的法會與以往的不同,在豐富的課程之中,全程是止語養氣的「不語戒」,讓法會有著滿滿的莊嚴感,也讓後學有機會體驗如同與仙佛同在的莊嚴殊勝。這次的主題是「忠恕精神,感恩佈德,學修講辦,使命承擔」,感恩老前人、袁前人慈悲,因為有前人輩犧牲奉獻,才有後學們能在這麼棒的環境中修道、辦道。

▲  張巧亞講師在心靈成長班法會訴說自己的愿力。

法會中,最令後學觸動的是「寫給老前人的一封信」,在賴居德點傳師的引導之下,每一位講師寫一封給老前人的信。雖然這是一封寄不出去的信,卻讓後學能與老前人隔空對話、可以把心中想說的話對老前人傾吐。後學是在大約6、7歲時,就跟著姑姑(也是後學的引師),到處去聽課學習,當時就常常聽聞「老前人」,但由於後學住在台東,很難有機會看到老前人(當時台北到台東車程需要8個小時),因此後學認識老前人的方式,都是用聽的,依稀知道而斷斷續續。直到了長大之後,偶爾有專題能聽見老前人開荒、推展道務的艱辛困難,以及面對官考的種種不易,才知道了前人輩們一路走來的艱苦與付出。

對於當時的後學來說,由於沒有直接接觸老前人,只能聽到老前人的事蹟,好像只是在聽一個動人的故事。或許是老前人在天之靈知道了有個住在台東的小道親好想認識他,卻又不知道如何認識,因此上天巧妙安排了在去年(2018)的心靈成長班講師法會,主題是「開荒」,談到老前人的愿力就是要將道傳到萬國九州。後學站在心靈迴響的講台上訴說著:「在台灣花東這塊土地,也算是塊偏遠的荒地,但為何就沒有人想要來開荒呢?後學立下的愿就是回到台東好好地開荒。」

然而若想知道老前人開荒的心酸苦痛,在台東了愿就不可能讓後學真的明瞭,因為每一天能看到摯愛的小孩、每一天沒有經濟的煩惱、每一天沒有任何的壓力、每一天都能享受到生活的便利,與老前人以往走遍天南地北的路程,還是大不相同。因此上天慈悲,讓後學在一個因緣之下,立下長駐柬國開荒一年的愿力,讓後學沒有留在家鄉,每天上班賺錢、每天看見小孩、每天都能享有天倫之樂。

到了柬國,困難很多,不再是每個月都有收入的上班族,每天必須節儉,每天遇到各式各樣無法想像的情境,但最難的並不是外在的考驗,也不是語言不通的困境,更非所遇到的挫敗與失望,而是想念著後學最摯愛的女兒──6歲才入幼稚園的她,現在還習慣嗎?現在的她在學校是否老師有關照到她?她的心靈上調適得過來嗎?好想此刻吃著父親煮的佳餚……,想要一家人團聚吃一頓飯的心情,若是沒有到柬國踏出這一步,這是後學永遠無法體會的!這時後學才深深刻刻地知道前人們的犧牲與奉獻,他們一生的奉獻是在異鄉台灣,有多麼地不簡單;此刻才知道故事不只是故事,因為唯有親自到國外長駐,才能體會到離鄉背井的感受。

▲  張巧亞講師(前左三)於今年4月1日前往柬埔寨了愿。

後學深深體會到,為什麼不能只留在台灣、不能只待在自己的家鄉,因為台灣是一個幸福的國度,在舒適的環境中,能思考的、看見的有限。在此刻有許多不同國度,是非常需要年輕人發愿來開荒的;但是各單位目前幾乎都找不到年輕的人願意到異鄉停留3個月、6個月、1年,或許因為大家都有工作、有家庭,沒有辦法走出來。但是若沒有盡一點點心力,後學覺得對不起前人,我們需要站出來挺老前人,把道傳到萬國九州,為道而行,為老前人想要完成的心願盡一份力,來報答老前人、袁前人將人生的精華奉獻給我們的恩德。

藉著法會中這封給老前人的信,觸動了後學與老前人穿越時空的承諾:「親愛的老前人啊!再沒有時空的界線,您所留下的道理與行誼,就是要我們明白『知行合一』;知道了之後,便要立刻去行動。而現在後學知道了,此時此刻也是後學要行動的時候了,後學要用行動來表示,這是後學的使命,這也是後學的責任,後學年輕,後學能夠承擔!

親愛的老前人啊!後學對您老有無限感恩及無限的想念。感謝有您,讓後學們能走在這一條回天的道路上!至於這封來不及寄出的信,後學在人間呈現給在理天的您看,好嗎?」

張巧亞講師簡歷:隸屬台東天嘉單位,民國76年(1987)求道,因家庭因素住在姑姑(引師)家,而有緣求得大道。目前育有一女6歲。幾年前,因聽道理便知修辦;曾為了上台北的初級部與三寶班課程,台北、台東一週來回兩趟,是距離最遠,但全勤無缺課記錄保持人,日前立下至柬國長駐開荒一年的愿力,於2019年4月1日開始在柬國天園堂駐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話大德張老前人

◎ 劉黃河點傳師   邂逅 我們的大德張老前人,與後學的首次邂逅相遇,因緣可謂奇特,在那時之前,我們從未謀面,素昧生平。 那是後學退役後的事,後學工作於新店二十張路的一家公司,這公司的總經理也姓張,也是上海人。這位張君住在羅斯福路三段,就是台灣大學正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