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6日 星期二

憶起幸福 失智症預防延緩 全民樂活動動腦


◎ 基礎忠恕道院社福處提供


前言


一場別開生面的演講「認識失智症的預防與延緩」,於民國108年(2019)9月21日下午假基礎忠恕道院7樓會議室舉行,今年開放網路報名,共有超過390位道親參與盛會。

此次講座由基礎忠恕道院社福處及基礎忠恕醫療關懷協會共同承辦,特邀新北市雙和醫院神經內科專任醫師黃立楷醫師主講「認識失智症的預防與延緩」;衛福部延緩失智失能方案指導員施佳琦講師進行互動課程「失智輔療與樂活健腦操」,並由陳婉真學長擔任主持人。

講座一開始,由陳昭湘點傳師先慈悲致詞,除簡介失智症(Dementia),並說明選在921國際失智症日舉辦講座之意義。

失智症的預防與延緩


專長為失智症診治、腦中風與週邊神經疾病的黃立楷醫師,提到可運用Google查詢「失智症十大警訊」,徵兆若有符合,或甚至多項符合時,請儘速諮詢專家做進一步檢查,早期發現才能有效減緩惡化。舉例來說,若出現以下症狀可能要注意認知功能異常:

  1. 記憶力:重複相同話語或事件;忘記親友或熟人名字;忘記最近發生的重大事件。
  2. 執行能力:例如有計帳困難現象;日常生活有障礙,如吃藥、準備熟悉的料理時,卻需別人協助。
  3. 判斷能力:有不常洗澡等衛生問題。
  4. 視覺空間能力:在熟悉環境中迷路。

失智症與健忘的區別,可透過篩檢工具及腦部檢查來判別。

失智症的分類


定義失智症的要點:必須要認知功能逐漸退步,且退步到影響日常生活進行的程度。失智症其實不是一個病,是綜合病狀的表現集合體,常見的分類有:1.退化性。2.血管性。3.其他次發原因。但實際上退化性跟血管性往往可以並存。

退化性失智症最常見的是「阿茲海默認知障礙症(Alzheimer’s disease)」:明顯記憶力變差,語言能力、方向感等也慢慢變弱。

「路易氏體認知障礙症(Lewy Body Dementia)」:會有認知波動,注意力和警覺力改變,清楚而具體的視幻覺反覆發生。臨床上也可以看到巴金森氏症的動作障礙表現。

「額顳葉失智症(Frontotemporal dementia)」:出現語言及行為不當問題(公眾地方寬衣解帶、打人),從症狀上常常會被當作精神疾病問題。

「血管性失智症(Vascular Dementia)」:與腦部及全身血管健康有很大的關係,可因為腦中風或其他原因使腦部血灌流不充足造成,所以要檢測並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

其他次發原因的失智症,這些類型的失智症經過治療之後可能有機會恢復,病因包括:A.營養失調:缺乏維他命B12、葉酸等營養素。B.顱內病灶:腦部腫瘤、腦部創傷。C.新陳代謝異常:甲狀腺功能低下、電解質不平衡。D.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梅毒、愛滋病。E.中毒:藥物、酗酒。F.其他。

病患若是就醫,醫院會進行一些評估來檢查這些次發性的特定病因。

失智症的治療與預防


治療失智症需:


  1. 找出病因:失智症的治療依病因而不同,所以應先找出造成失智症的疾病,對症治療。
  2. 家屬諮詢:了解病情與病程,將來可能面對的情況,及早準備,減少焦慮。
  3. 減少意外發生:如跌倒導致骨折。
  4. 異常行為治療:約半數病患會有焦慮、憂鬱、焦躁不安、妄想、幻想等症狀,需行為改善或藥物治療。
  5. 知能改善治療:主要是針對阿茲海默氏症而言。

另外,須配合醫師囑咐用藥。

以下幾種做法可以延緩或預防失智症:


  1. 多動腦:學習新知。
  2. 多運動:維持規律運動習慣。
  3. 多社會互動:如:參加宗教活動、當志工。
  4. 注意三高:要注意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
  5. 避免頭部外傷機會
  6. 地中海型飲食
  7. 老年人不宜過瘦
  8. 戒菸

憂鬱症患者定期接受治療。

課後由黃立楷醫師、張志誠醫師和聽眾進行座談會問答。眾人關注切身議題,提問踴躍,互動熱絡。

▲  陳昭湘點傳師(左)致贈感謝狀給黃立楷醫師(右)。

失智症居家照護原則


接著由施佳琦講師講述失智症患者的照護原則,演講中並與聽眾進行互動遊戲。

因為失智者有下列特性:認知理解力降低;容易混亂、難專注;情緒調節困難;失去興趣動機、憂鬱易怒,所以可採「非藥物治療」:認知行為訓練;運動肢體訓練;懷舊、生命回顧;音樂、園藝、藝術、寵物等治療;光照療法;繪圖;維持工作記憶;學習自我調適等。

居家照護失智症患者有下列幾個注意方向:


  1. 營造安全的居家環境:避免多鏡子影像折射及閃亮燈飾;設計隱藏式碗櫥、選擇不透光窗簾、避免拉線、地磚禁止倒影呈現。
  2. 設計無障礙空間;廚房避免火源,可使用能定時的電晶爐、微波爐、電鍋。
  3. 安排規律生活:維持現實定向感,簡化生活步驟;讓患者能有熟悉穩定的生活環境、固定的照顧者;照護焦點放在患者的能力和長處。
  4. 維持尊嚴及價值感:減少衝突,良好溝通,讓周遭親友、鄰居瞭解患者病況。
  5. 維持現有功能:減緩退化,降低精神行為問題(BPSD)。
  6. 積極參與生活:肯定自我,轉換情緒,控制食慾,幫助睡眠,可進行認知桌遊活化腦部。

照護者須充分認識失智症及照顧方法,安排規律生活及喘息,盡可能維持社交活動和嗜好;運用社會資源(註),與其他照顧者分享交流。並減緩自身壓力:可正念呼吸,緩和情緒;想法改變,情緒獲得抒發與安慰,才能幫助自己,繼續走下去。

▲  社福處林冬蜜處長(左)致贈施佳琦講師(右)感謝狀。

尾聲


新名詞「老老介護」,源自日本高齡化社會,意指由高齡長者照顧更高齡的長輩,是普遍巨大的負擔。當長輩發生異常行為時,第一處理原則是針對其生理或心理上的不舒服進行安撫。失智症長輩無法正確表達不舒服的來源時,更需家屬或照顧者的細心與耐心。

最後由張志誠醫師致詞感謝大家的參與,共同來關心世紀疾病。首次由兩單位合辦公益講座,兩位講師專業詳實的講述,聽眾也回響熱烈!期待未來繼續合作,讓一貫道社會福利的觸角更廣泛、更完善。

註:可洽1966長照服務專線、桃園長照2.0、雙和醫院失智症中心、桃園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台灣失智症協會、中華休閒教育與康復學會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話大德張老前人

◎ 劉黃河點傳師   邂逅 我們的大德張老前人,與後學的首次邂逅相遇,因緣可謂奇特,在那時之前,我們從未謀面,素昧生平。 那是後學退役後的事,後學工作於新店二十張路的一家公司,這公司的總經理也姓張,也是上海人。這位張君住在羅斯福路三段,就是台灣大學正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