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8日 星期日

憶老菩薩的修辦道精神


憶老菩薩的修辦道精神

◎ 簡碧珠

適逢重陽節前夕,瑞周天惠單位點傳師和前賢們正積極為道場上的老菩薩精心策劃一系列的慶祝活動,感恩老菩薩們早期為道場無私地付出,才有今日處處充滿溫馨的道場;我們常說「道場就是一個大家庭」,所以老菩薩越多,後學們的福氣就越滿。

真修真行展露道
羅阿揚壇主

▲  羅阿揚壇主。

道親們非常感恩羅阿揚壇主全家的慈悲喜捨,因為早期的廣德堂,是羅壇主為了道務的永續發展,大捨出來的;後來前輩者和道親們接續地出錢出力,相互凝聚、團結一心,今日才有一間座落於中壢火車站旁的大法船,讓道親們能在此殊勝的環境中修辦道,成就道果。

羅壇主一生對道場的奉獻不遺餘力,對道親亦是隨時見機度化成全,在後學剛上培訓班時(羅壇主當年住在二樓),有一晚到佛堂上課,遇到羅壇主從廚房出來,羅壇主親切地問後學:「妳吃飯了嗎?」後學笑著回答:「感謝羅壇主慈悲,後學有帶麵包。」壇主一聽馬上說:「到佛堂就像回自己的家,吃什麼麵包,快到廚房用餐。」隨即帶後學到廚房,還親自為後學盛飯、夾菜,和藹地說:「慢慢吃哦!」即轉身上樓。

當時後學剛到佛堂學習不久,所以對羅壇主並不熟悉,這還是後學初次與羅壇主交談,他親切、隨和的招待,讓後學感覺很溫暖;那時後學還以為壇主白天已忙了一整天,此時應該上去二樓休息了,不一會兒又見壇主匆匆下樓,夾了一顆滷蛋說:「沒什麼菜,這顆滷蛋給妳。」並且再次叮嚀後學慢慢吃,吃飽再去上課。慈祥的語氣像招呼自家孩子般,令人著實感到很窩心。

那一餐後學真的不曉得是如何用完的,因為內心中有太多的思緒湧現心頭,一位只見過幾次面的長者,為後學們盛飯、夾菜,又擔心菜餚不夠豐盛,貼心地另外再準備,但那是老人家自己剛才用餐同桌的菜餚啊!為了一位小道親,羅壇主不惜趕忙著跑上跑下,就怕剛入道門的後學吃不慣素菜。那一天後學滿心有說不出的感動!多年後回憶起這一幕仍歷歷在目。

常聽說:「道親,道親!以道相親。」羅壇主是完全將「道」融入在生活當中,讓人體會到「道是行出來的,不用言語」。同樣是一母之子、一師之徒,後學卻常因世俗上的人、事、物而不知所措,而羅壇主「誠於中,形於外」的道氣,卻時時自然展現,表露無遺!不曉得還須歷經多少歲月的淬鍊,後學才能有您這般處世圓融無礙的睿智啊!

真善是不須言語
張梅英壇主

▲  張梅英壇主(前排右一)與張蕉妹點傳師(前排左三)、道親們合影。

蓮花開了,賞荷之餘,荷田旁卻飄來陣陣的稻米香;又是收割稻榖的農忙季節,只見稻穗粒粒飽滿,好棒!今年肯定又是大豐收。

回想起每次稻榖收成之後,張梅英壇主您總是輕拉著後學的衣角,到旁邊低調靦腆地說:「這期稻子剛收成好,沒多少錢啦!一點心意,請幫後學拿去佛堂了愿。」隨即從口袋裡拿出一個小手帕包,您小心翼翼地翻開小手帕的四個角,每個動作都是那麼地認真、專注,您粗糙的雙手取出裡面的大鈔、小鈔,一張張排列整齊、對摺好的現金。後學曉得這又是您存了很長一段日子,再加上這期辛苦耕種收割稻榖的錢,您如數地全部布施出來,還謙虛地說:「抱歉,沒多少,還每次麻煩妳。」

後學頓時無語,因為「真善」是不須言語的,每次從您手中接下善款,心中總是震撼不已!您行功的金額雖不是最多,但那份樸實真誠的心意,是連上蒼都動容啊!

後學其實都可以知道您老人家大概什麼時候要行功喔!絕不是後學有神通,而是您老人家已經默默地做了十幾年,十多年來甘之如飴,而且法喜充滿,無論景氣再怎麼不好,也動搖不了您老人家對道的發心。

雖然自從您老人家歸空後,後學也曾經手過無數道親的財施,雖然道親們也是非常發心地行布施,但是對您那種讓人永銘於心的撼動,卻是印象特別深刻!

每到豐收季節就倍感思念,思念您老人家!也感恩您讓後學體悟到什麼是平凡中的不平凡。道是人人可修,人人也都在修道,但可貴的是從您老人家身上想起了師母老大人的「隱德」,您樸素無華、從不與人爭,默默地守住本分,行功了愿,護持法船。倘若人人如您這般地慈悲善解,道場必定更和諧美好。

今生有幸能求道、修道,才能有此機緣遇到諸多善知識,感恩前輩們身體力行、一步一腳印,示現「道尊德貴」的風範,讓後學們有學習效法的典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話大德張老前人

◎ 劉黃河點傳師   邂逅 我們的大德張老前人,與後學的首次邂逅相遇,因緣可謂奇特,在那時之前,我們從未謀面,素昧生平。 那是後學退役後的事,後學工作於新店二十張路的一家公司,這公司的總經理也姓張,也是上海人。這位張君住在羅斯福路三段,就是台灣大學正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