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9日 星期二

中庸講記之十九(三)


◎ 黃錫堃總領導點傳師主講


上期連結:中庸講記之十九(一)中庸講記之十九(二)


(接上期)

《中庸》第二十章之二(三):
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讀懂經句


好學近乎知:是篤志於學,以求明道,惟好故不能已於學,是即一念開悟之機,故足以破愚而近智。

是篤志於學,以求明道,惟好故不能已於學」,篤學最主要是為明白道理,走修行路要勤學,喜歡學習,不能自恃已學了很多。《論語‧子張》中,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要像子夏一樣,每天都要想自己還有哪些沒學過的道理或經文,每個月還要溫習,不能忘記學過的東西,就是要好學。

是即一念開悟之機,故足以破愚而近智」,一個人若能好學,則每日的善念都是能讓我們開悟的機緣(破愚);所謂「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好學就不會變笨,能「近」乎智,但好學只是初步工夫,不可以空讀書,而要能讀得透,明白道理。

力行近乎仁:是奮力於行,以求體道,惟力於行而行益篤,是即理長欲消之機,故足以忘私而近仁。

是奮力於行,以求體道,惟力於行而行益篤」,「體道」即是明體;作研究一定要真心、全力地付出,去「行」,繼續行下去。

是即理長欲消之機,故足以忘私而近仁」,所謂「理欲交戰」,若理一直生長,欲就自然而然地一直消失;若能這樣,我們就會漸漸沒有私心,人若能達到忘我的境界,則慢慢地接近仁了。

知恥近乎勇:是以不能行此道為恥。惟知故恥,是即一念愧恥之心,昭然不昧,自不甘為人下,勢必奮激向前,故足以起懦而近勇。

是以不能行此道為恥」,自己要去想一想,前面講到要剛毅、要強行不息,那麼別人做得到,為何我就沒有能力做到?

惟知故恥」,把這樣的事情當成是很羞恥的事來看待、來自我提醒,修道就是要自知、要知恥!

是即一念愧恥之心,昭然不昧,自不甘為人下」,人若有廉恥的心,本性就昭然不昧,修行要有時時不認輸的心,要「德不讓人」,要「學不讓人」,但是不可有別人都不如我的心態。

勢必奮激向前,故足以起懦而近勇」,「懦」即懦弱;要能奮激向前,才是近乎勇;若大家沒有志向、沒有勇氣,就是軟弱。

第八節 言未及乎達德,以求入德之事,則有漸近之功焉,夫道之行必賴乎上智、純仁、大勇,此三者皆不易得也。故智必資於學,賴乎好;仁必資於行,賴乎力;勇必始於恥,賴乎知;誠能好學不倦力行不已,知恥不若人,此雖未能得其一,先求其近,惟其漸近,即能於一也。


言未及乎達德,以求入德之事,則有漸近之功焉」,好學、力行、知恥,都未及三達德境界;「近」只是接近,接近是讓我們有方向而已,循此方向繼續前進,才能進入三達德的修養工夫;現在還未進入修養工夫,只是入德之「門」而已,入門就是登堂未入室,但是這步若有踏出去,就有漸漸接近之功能。

夫道之行必賴乎上智、純仁、大勇,此三者皆不易得也」,要啟發五達道、三達德流露出來,一定要有上智慧,要有上上智,要純然、無雜質的仁、要大勇地走在修行的路途;這三者不是那麼簡單,我們通常在研究道理時都會在理論上打轉;在台上講道時,也都是在要求別人:其實要做到上智、純仁、大勇是很不簡單,能做到好學、力行、知恥就已很不簡單了,這樣就很接近道了。但大家要了解,達到目標的百分之九十九,也只是成功一半而已,而不是差一分就成功了;以為很近、快到了,其實只走了一半的路而已。所以只是好學、力行、知恥,仍只在路途的一半,還差很遠。

故智必資於學,賴乎好」,所以要達到上智,一定要學,一步一步地立德;但要「好」,指有興趣、很歡喜的意思,一定要勤勞地抱持歡喜心來學習,要懷抱有歡喜心。

仁必資於行,賴乎力」,仁是一定要力行、要有求、要有耐力、要有百分之百的付出,才能得到;這是要有付出、要花力氣的。

勇必始於恥,賴乎知」,勇是要能知恥,能警惕自己。「恥」,即能反省、懺悔,敢於在公眾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但一般人若是說自己錯了,會覺得以後怎麼見人。

大家能否不要面子地在他人面前真正去反省懺悔?去承認自己有錯?即使有時錯不在己,身為一個帶動者,也要承擔起來,去解決問題。

《論語‧堯曰》:「萬方有罪,罪在朕躬。」能夠去承認,勇於承擔地說出:「大家都沒錯,是我的錯!」但這不能是虛心假意的,而要真心地承認是自己的錯。大家一聽,內心會再怨嘆嗎?不會,反而會想說:「和這樣的人相處真好!」

功要讓別人,過要歸己,所有的過錯都我來揹,功德都是大家成就的,眾星拱月;但一般大家都會爭功奪果,這是涵養工夫不足。所以恥很重要,需要智慧。

誠能好學不倦力行不已,知恥不若人,此雖未能得其一,先求其近,惟其漸近,即能於一也」,「不已」,不停止、不休止的意思;「誠能好學不倦」,就是不眠不休,身體力行,知道自己行道仍比不上他人,雖然未能達到至誠的境界,但先求其近;只要能行,即使到最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的能力、力氣僅能這樣而已,仍舊是精神可嘉,就如同跑馬伏地為止;馬都能夠竭盡全力奔馳到倒地為止,而不會半途脫逃,更何況我們身而為人。

(續下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話大德張老前人

◎ 劉黃河點傳師   邂逅 我們的大德張老前人,與後學的首次邂逅相遇,因緣可謂奇特,在那時之前,我們從未謀面,素昧生平。 那是後學退役後的事,後學工作於新店二十張路的一家公司,這公司的總經理也姓張,也是上海人。這位張君住在羅斯福路三段,就是台灣大學正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