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5日 星期一

由孝弟反身見性之愿行 ㊦

由孝弟反身見性之愿行 ㊦

◎ 陳政賢

(接上期)相關連結:由孝弟反身見性之愿行 ㊤

莫把辭章學柳韓

柳宗元、韓愈,合稱「柳韓」,是唐宋八大家、非常有成就的人物,尤其文章寫得非常好。但是他們沒有修道,所以韓愈在解釋「仁」的時候,就不引用《論語》裡面的道理來解釋。韓愈說:「博愛之謂仁」〈原道〉,他這是另外以優雅的文章詞藻來重新解釋「仁」。我們應該要實實在在地研究道理,而不要去賣弄自己的文采。

因此,老前人說:「少說仙佛理,多效聖賢行。」意思是,少說如何成仙做佛的道理,而是要多學習聖賢的作為、學習他們的行誼典範。

向聖賢學習,要體認到父母之恩山高水深,並非奉養就是孝順。《禮記‧祭義》中,曾子曰:「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最大的孝順,是尊親,即真正做到尊敬與順從;其次是不讓父母蒙羞,再下一等才是奉養。「養」有三個層次:

下養:衣食供奉。但是否能敬呢?試想,假使自己不與父母親同住,每月都有提供足夠的金錢,加上社會保險,能使父母親生活無虞。只像這樣子,有真正做到孝順嗎?

中養:養心,每天(電話)問候,使父母親能夠放心、高興。

上養:立身行道。

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擊壤歌〉

在堯舜的時代,因為大家都做到孝弟,孝順父母,長幼有序,所以天下太平。〈擊壤歌〉說:「我們每天太陽出來就工作,太陽下山就休息,只要鑿井就有水可以飲用,只要耕作就有飯可以吃,這樣自由自在,皇帝(國家)的力量對我又有什麼作用與影響呢?」

在堯天舜日的時代,之所以能如此自在,都是因為百姓們能切實地從孝弟做起。因此我們今天修道,更是要從孝弟做起。

不信自家原具足


1.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六祖壇經‧行由品》

不信,所以不為,非不能也。如今的工商社會,使我們忽略了對長輩的關懷。《六祖壇經》上告訴我們,自性本來就是清淨的、沒有生滅的。自性是光明的,就如日月一樣的。自性是本自具足,就如同仁、義、禮、智、信與我們的本心、先天的良心,本來就是具足的。因此,孝弟也是本來就有的;我們得道以後,才知道這一切什麼都有。是不會動搖,而且可以生萬法的。

2.行思問:「你從哪裡來?」希遷:「從曹溪來。」行思問:「拿什麼來?」希遷:「未到曹溪,亦未曾失。」行思問:「離開曹溪做什麼?」希遷:「不到曹溪,爭知不缺。」《祖師傳》上冊

這是在《祖師傳》中,青原行思與石頭希遷的一段對話。石頭希遷,12歲就到六祖門下學道受度為沙彌;到了15歲,六祖成道前尚未受戒。依著六祖的指示「尋思去」,來到青原山依止行思禪師,而有了這段對話。

行思問:「你從哪裡來的?」

希遷答:「我從曹溪而來。」

行思問:「你有帶什麼東西去嗎?」

希遷答:「我本性具足,什麼都沒有缺少;就算沒有到過曹溪,一樣也沒有缺少。」

行思問:「你什麼都不缺少,那你到曹溪去做什麼?」

希遷答:「我如果不到曹溪去印證,怎麼會知道我什麼都不缺呢?」

這段對話充分說明了,自性是本自具足的。

佛家常常說你有什麼「見地」,「見地」就是見性,要先明心才能見性;明師一指,開悟見性。只有開悟能成道嗎?不行,要經過修正,經過行愿,才能證道。

有信徒問牧師說:「牧師,您常說看見上帝,我為什麼都沒有看見過呢?」

牧師:「因為你不相信,所以看不到;你如果相信,就可以看到了。」

修道要有信心,相信有道,相信可以超生了死,相信本自具足,只要願意做就能夠達到。

白陽期的修道因為有明師的指點,是「先得而後修」;以前是「先修而後得」,要經過明師(例如六祖)的印證之後,才能驗證自己的領悟是正確的。

請君隨時反身觀


1.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盡心上》

孟子說:「生長萬物的道,都具備在我們的心性之中。我們只要能『反觀』自己,以真誠來達到盡心知性的境界,這就是我最大的樂趣了;竭盡心力依著恕道行事,這樣行仁德就很容易了。」人也是在萬物之中。即使是路邊的小花、小草,雖然沒有人在照顧,依然會生長開花,這就是道在萬物、在我們的身上。

反觀,就是我們講道理時,要先講給自己聽,令自己也能心悅誠服、切實踐行。恕,是推己之心。但是真誠地「反觀」,到底要觀什麼呢?接下來做說明。

2. 惠能云:「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箇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復問云:「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否?」惠能云:「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明曰:「惠明雖在黃梅,實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六祖壇經‧行由品》

《六祖壇經》中,六祖與惠明有一段對話。

六祖說:「就在你善惡皆不思,一念不起的當下,那個便是惠明上座您的本來面目,自性之所在。」

惠明問:「祖師所傳心法,除了口傳心印之外,還有其他更秘密的內容嗎?」

六祖告訴惠明說:「能與你說的就不是秘密,你如果能夠迴光返照,就知道你所謂的祕法,其實在自己身上。」

惠明:「我雖然在黃梅學道有很久的時間,卻從未反觀自己的本來面目,今日得到您的指示,好比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心性法要,只能由自己去體悟,不能靠別人來告訴我們。祖師也想要將修行所體悟的一切精華,都告訴所有的弟子們來學習與了解。但是,更重要的是要行愿,要自己去行、去體驗,才能夠領悟出來。

3.道根於心,忠所以求諸心,體也。道見於事,恕所以求諸事,用也。忠以盡己之心,而不自欺。恕以推己之心,以公待人。(老前人慈語)

老前人在解釋「忠恕」時,曾說到上面這一段話。道在自己的心中,仁、義、禮、智,也是在自己的心中。忠由心去求,是本體。心是空,心也是理。心、理、象都無法成道,因為沒有事相;沒有去做,就無法達到明心見性的境界。

道展現在事上,要以恕去做事,就是道的運用。見地是空相、是心相,事相是要修正及行愿,才能夠體悟到明心見性的境界。

忠是要盡自己的心,而且不欺騙自己,前面談到孝弟時所說的「不為也」,也是一種自欺。自己能做的事情,如果都叫別人去做,那就無法經由實踐去體悟出來了。

恕是推己之心,去影響到別人,但要以公心去待人。所以我們要知道,孝弟我們是做得到的,因為我們的自性本自具足。萬物皆備,反身而誠,這是很重要的關鍵;修道就是要這樣做,這是非常重要的重點。

▲  黃總領導點傳師點名關懷柬國駐壇人員。

▲  各單位報告現況與反應問題。

課後感想


1.海外開荒認清環境,由根本做起是最重要的。

在柬國以教中文來度人是很有效率的方法,但要認清,教他們中文,是希望他們聽懂道理,在家中實踐孝道,讓父母放心;在佛堂修行,能體悟心性,將道苗延續不斷地傳播出去。中文,是學道的工具,也是上班賺錢的技能;但更重要的是發心修辦道。所以,我們不是中文補習班,更不是翻譯訓練班。使當地道親願意真心修道、實踐度眾,進入修道人生,才是我們的任務與使命。

2.提倡孝弟倫常之道,是放諸五湖四海皆準的。

孝弟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全世界沒有哪個角落的人不希望孩子能孝順自己!所以,以孝弟做為開荒佛堂的基礎教育,或是辦活動的主題,不但可以受到當地人熱烈的歡迎,推行的結果必定也會受到大大的肯定。這堂課,提供我們非常寶貴的開荒鴻展之道。

3.反身觀照體見心性,入道修行是躬身實踐的。

觀照自心是否真誠面對自性的起用,是很重要的;即使開悟見性,並不等於成佛,最重要的是借事來修煉,實踐自己的體悟,經由了愿、度人、成全、服務,在學、修、講、辦、行的過程中,不斷修正自己的行為、端正自己的心氣習性,察覺並放下自己各種不正確的念頭。唯有自己可以覺悟到,時時反省,隨時觀照自己的言行、自己的起心動念,是否發自於自性?是否合於道?這樣才是真正進入修行,才能真正步上成佛之路。

(全文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話大德張老前人

◎ 劉黃河點傳師   邂逅 我們的大德張老前人,與後學的首次邂逅相遇,因緣可謂奇特,在那時之前,我們從未謀面,素昧生平。 那是後學退役後的事,後學工作於新店二十張路的一家公司,這公司的總經理也姓張,也是上海人。這位張君住在羅斯福路三段,就是台灣大學正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