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6日 星期一

讀經班教學現場札記① 從弟子規談起

讀經班教學現場札記①  從弟子規談起

◎ 小夫子

場各單位從幾年前就開始辦理親子讀經班並走入社區,積極地與各個學校、圖書館、里活動中心等合作,大力推廣讀經教育。多年來,所有師資和壇辦人員們無不努力付出,將「道」在社區中逐漸生根發芽。在實際接觸民眾之後,每個讀經班都有許多歡笑和淚水的故事。後學有幸承蒙 天恩師德,也在北投區的一個讀經班擔任班導師,謹將一些所見所聞和前賢分享,藉此拋磚引玉,希望更多前賢也分享自己的見聞。

西元2022年底,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時,本里迎得新里長上任,在班主任用心推廣的引薦下,我們讀經班開始進駐。說明會前夕,老師們努力地在附近的校門口、公園等地方發放傳單,後來經里長同意,也在各公寓張貼公告。

但是沒想到第一次的師資說明會,竟然沒有人……!怎麼會這樣?但人都來了,於是老師們就在附近巷道中走走訪查,才發現原來讀經班附近,有另一條更為熱鬧的街道。我們讀經班的位置,雖然位在一樓的里辦公室,白天時,旁邊就是菜市場,地點算是很優的。但到晚上,即使里辦公室燈光也很明亮,因人煙稀少,整個大環境就比較偏僻了。

開張不利,大家難免有些沮喪,其實,除了現在讀經教育已經漸漸式微,社會上注重實用的學科知識之外,本里有些里民對新里長還不熟悉,也是一個原因。雖然說修道不談政治,但一旦走入社區,政治卻影響道務,也是大家始料未及的。

不過師資們並不因此氣餒,在之後的一週當中,更積極地走入市場宣傳。在大家的努力下,隔週上課時,終於看到幾位家長帶著孩子前來。雖然人不多,但師資們已經非常感恩上天撥轉因緣。因為我們在一樓上課,所以有些路過的民眾,就會好奇地在外面駐足觀望,班主任也會藉機看看有沒有機會再次跟路過的家長說明,並歡迎他們帶孩子前來。

▲  師資用心地帶動小朋友讀經。

一次上課,後學在班上當助教,突然班主任請後學到外面,說有位家長表達的一些意見她聽不太懂,請後學去了解。

後學出去後,看到一位爸爸帶著一位幼兒園的兒子,後學就準備著本學期課表、課本,簡單向爸爸介紹上課方式等等。

後來那位爸爸問:「請問你們讀經班讀什麼內容?」

後學拿著課本告訴他:「有《心經》、《彌勒救苦真經》、《弟子規》、《孝經》等,這學期我們讀的是《唐詩》、《弟子規》、〈禮運大同篇〉。」

那位爸爸一聽,說:「喔!你們是一貫道的,讀《彌勒救苦真經》都是一貫道的。」

後學說:「是的,我們是隸屬一貫道的文教基金會。」

他說:「謝謝您的介紹,我有接觸過一貫道,但是你們如果有讀《弟子規》和《孝經》,那就不用了。」

後學聽了就大致了解,知道他大概不會來了,不過還是歡迎他說:「我們的上課日是每星期三晚上,都會在這裡,歡迎您來喔。」對話在禮貌中結束。

下課時,班主任問後學說:「他說不喜歡《弟子規》是什麼意思?怎麼會有人不喜歡《弟子規》、不喜歡孩子孝順呢?」

這一言難盡。現今社會多元、資訊發達,各位師資們若去網路搜尋「《弟子規》的爭議」,就會知道為什麼有人不贊成讀了。大致原因如下:一是《弟子規》不算經典,它只是清朝時期私塾教育教小孩的讀物(大家請不要誤會,說《弟子規》是孔子著作的,孔子只在《論語‧學而》說:「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而《弟子規》的內容,是從這句話衍生出來的);二是《弟子規》裡面有的內容不太合理或不合時宜,如:勸誡父母時,要「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這在實際生活中,真的太難執行了;三是現代人較在意的,認為《弟子規》是洗腦教育,只教孩子守規矩、背書就好,而不去思辨,不去思考「規矩」背後的意義或原因。背書的好,在現代已經被忽略了。

孝順的觀念也是如此。孩子小時候聽話,會被稱讚是乖孩子;但太聽話,長大被說是「媽寶」。父母希望孩子懂得感恩,反被說是「情緒勒索」……。

時代在改變,後學建議家裡有小孩的前賢,去了解一下:現在孩子的課表變得如何?早就沒有「生活與倫理」、「公民與道德」了;看看現在的課本內容變得如何?社會科改變最多,台灣內容介紹很多,去中國化議題造成中國在某些時空中被當成「外國」;看看現在的成績單有什麼不一樣?您會發現,「操行成績」的項目早就沒有了……。

時代在變,修道人也要順應時代潮流的。後學在想,孔子當初在春秋時期,一定也是面臨這種社會觀念的劇變,也要能夠因應時代,調整他的做法,知道什麼時機該做什麼事,所以才會被讚譽為「聖之時者也《孟子‧萬章下》。現在學校教育雖然不講孝順,但講的是「互相尊重」。總之,後學那天只是遇到一位「現代化」的爸爸。

▲  藉讀經與眾生結緣,亦讓眾生與道結緣。

不重規矩、強調思辨的價值觀錯了嗎?後學覺得也沒有錯。當年師尊告訴弟子們,要「認理修,不要認人修」,所以認理實修是對的。但是《弟子規》要怎麼教?文中有許多生活規範和提醒,對孩子其實是很好的。例如:「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這是對長者的尊重,孩子如果不懂這生活常規,長大會被人討厭(可以向家長分享,這不是八股,出社會後在公司,如果跟主管或老闆沒大沒小,看會不會吃虧);「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汙穢」,這是告訴孩子自己的衣物要自己收好,才不會找不到(外在環境混亂,一定會讓孩子分心,分心對學習是不利的);「鬥鬧場,絕勿近,邪僻事,絕勿問」,現在青少年如果發現鬥毆而前去圍觀,警察到現場,不管你是當事者或圍觀者,統統都先帶回去(這是警局對高中生的宣導,而《教育部校園法治教育學生宣導手冊》亦有相關資訊)。

讓孩子「明理」,知道這些規矩其實對自己有好處,是現在教育比較重視的;那我們修道人呢?《一貫道疑問解答》說:「不明理,焉修道?」師資們能不能把《弟子規》的「理」說清楚?還是只要求孩子:「一定要聽我的話!」(認人修嗎?)是我們該思考與精進的方向。

現在社會價值觀混亂,但是「天下溺,援之以道。《孟子‧離婁上》各位師資,您正在為「挽救天下」這項偉大的聖業而努力呢!我們一起互相期許,要跟上時代。讀經教育,既然選擇入世修,那就將道理說清楚,用符合時代的方式教學,提升自己的程度,也救度眾生,這才符合菩薩「自利、利他」的精神。後學拋磚引玉,在此和各位師資們共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話大德張老前人

◎ 劉黃河點傳師   邂逅 我們的大德張老前人,與後學的首次邂逅相遇,因緣可謂奇特,在那時之前,我們從未謀面,素昧生平。 那是後學退役後的事,後學工作於新店二十張路的一家公司,這公司的總經理也姓張,也是上海人。這位張君住在羅斯福路三段,就是台灣大學正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