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德陽前人講述 陳樹旺點傳師整理
(接上期)連結:道德經白話淺釋(天網章第七十三之一)
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
以上「勇於敢」、「勇於不敢」,這兩者都是「勇」,卻由於「敢」而受害,由於「不敢」而得利。上天之所以不喜歡「勇而敢」的人,又有誰知道這個原因呢?即便是聖人之明,猶難於勇敢,何況無聖人之明的人,想要「勇於敢」,可以嗎?
這段另一種解釋:言此兩者,其中利害,繫乎天道,勇於敢,或可殺(害也),或不可殺(利也)。勇於不敢,或可活(利也),或不可活(害也),其中微妙,天理存乎其中,人難預測,故云:「孰知其故?」誰都難知其中緣故。是以人所不能知其故,而聖人明達道理,而知其權宜,然而卻難為預知,故云:「聖人猶難之。」
「天之所惡」,連聖人猶難知之,聖人都以知天為難,更何況智慧不若聖人之普通人了。由於這「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之間,或利或害,實在太微妙了;因為這兩者,亦有敢而生,不敢而死者。例如「勇於敢」而到處去燒殺擄掠的盜蹠,他不但沒受到刑罰,反而長壽而終,當害(短壽)而利(長壽)。
至於復聖顏回勇於進德,曾受孔子稱讚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論語‧子罕》他安貧守道,不敢怨天尤人,不貳過,可謂「勇於不敢」,卻不幸早死,如此得一善而拳守之人卻當利而害,這樣看來豈不是報應有問題嗎?世人都很懷疑。因而老子在這裡就解釋說:「上天所厭惡的,又有誰知道這個緣故呢?」
敢與不敢,若以價值觀而論,或得利或受害,或許有截然不同的境遇。然而孔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由此觀之,生存而仁害,雖生亦死;身滅而仁成,雖死亦生。然殺身成仁、捨生取義,以及勇於為道犧牲者,亦須「勇於敢」,雖亦殺身,卻可英烈千秋,萬古留芳,正有其價值。所以說盜蹠雖得以壽終,卻不算長壽,甚至地獄受苦,萬劫不復,是害而不利。顏回雖短命,卻不算夭折,道成天上,名留人間,廟貌馨香,俎豆千秋,是利而無害。這就是天道的奧妙,不是世人所容易知道的,就是聖人猶難理解,所以不敢輕忽,而敬畏之。所謂「《詩》云:『畏天之威,于時保之也。』《孟子‧梁惠王下》」
《列子‧力命篇》有一個故事(註)。
楊朱有一個朋友叫季梁,季梁生病了十天,沈重到將死掉了;季梁的兒子圍在他面前哭泣,還想要請醫師來救治。
季梁向楊朱說:「我兒子如此地不肖,你為什麼不為我唱歌來曉諭他呢?」
楊朱唱著歌說:「天且不能認識,人怎麼能覺曉呢?福祉不是來自天,罪孽也不是來自於人,我呀!你呀!哪裡會不知道(命)呢?醫師呀!巫師呀!又哪裡會知道呢?」
他的兒子仍不能了悟,終於請了三位醫師,一叫矯氏,二叫俞氏,三叫盧氏,來診斷季梁的病。
矯氏向季梁說:「你體溫冷熱沒有調節,真氣虛實沒有調度。病是起於忽飢忽飽,放縱色慾。精神思慮煩躁散亂,不是天,也不是鬼所造成的,雖然病重,可以治好。」
季梁說:「這是一般庸俗的醫師,快把他趕走!」
俞氏說:「你初始在胎中滋養不足,出生後吃乳又太多,病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它的由來已很嚴重,不能痊癒了。」
季梁說:「這是位好醫師,且留他吃飯吧!」
盧氏說:「你的病不起於天,也不起於人,也不起於鬼,由命運而稟受生命與形體,既然有生命與形體的控制者(業力),又有知道命運的人(季梁),又何必用藥石呢?」
季梁說:「這是位神醫呀!重賞他再讓他走!」
不久,季梁的病自個兒好了。
生命並不是寶貴它,就會生存;身體並不是愛護它,就會強厚;生命也不是作賤它,就會夭亡;身體也不是輕忽它,就會薄弱。所以,就算寶貴它,也或許不會生;作賤它,也或許不會死;愛護它,也或許不會強厚;輕忽它,也或許不會薄弱。這很像是相反,其實並不相反,而是自然生、自然死,自然厚、自然薄。或許寶貴它,就會生;或許作賤它,就會死;或許愛護它,就會強厚;或許輕忽它,就會薄弱。這很像是相順,其實並不相順,而是自然生、自然死,自然厚、自然薄。
鬻熊向文王說:「自然增長的不算是增長,自然損短的不算是損短。計算長短增損而無所得,又能怎樣呢?」
老聃告訴關尹說:「天所厭惡的,誰能知道它的緣故呢?」意指與其迎合天意、揣摩利害,不如停止吧。
這個故事,也是在進一步延伸「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的意思。
註:原文出自《列子‧力命篇》。楊朱之友曰季梁。季梁得疾,十日大漸。其子環而泣之,請醫。季梁謂楊朱曰:「吾子不肖如此之甚,汝奚不為我歌以曉之?」楊朱歌曰:「天其弗識,人胡能覺?匪祐自天,弗孽由人。我乎汝乎!其弗知乎!醫乎巫乎!其知之乎?」其子弗曉終謁三醫。一曰矯氏,二曰俞氏,三曰盧氏,診其所疾。矯氏謂季梁曰:「汝寒溫不節,虛實失度,病由飢飽色欲。精慮煩散,非天非鬼,雖漸,可攻也。」季梁曰:「眾醫也,亟屏之!」俞氏曰:「女始則胎氣不足,乳湩有餘。病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漸矣,弗可已也。」季梁曰:「良醫也,且食之!」盧氏曰:「汝疾不由天,亦不由人,亦不由鬼。稟生受形,既有制之者矣,亦有知之者矣,藥石其如汝何?」季梁曰:「神醫也,重貺遣之!」俄而季梁之疾自瘳。
生非貴之所能存,身非愛之所能厚;生亦非賤之所能夭,身亦非輕之所能薄。故貴之或不生,賤之或不死;愛之亦不厚,輕之或不薄。此似反也,非反也;此自生自死,自厚自薄。或貴之而生,或賤之而死;或愛之而厚,或輕之而薄。此似順也,非順也,此亦自生自死,自厚自薄。鬻熊語文王曰:「自長非所增,自短非所損。算之所亡若何?」老聃語關尹曰:「天之所惡,孰知其故?」言迎天意,揣利害,不如其已。
(續下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