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7日 星期日

子絕四的修持與體悟 ③

 


◎ 許筱君


(接上期)相關連結:子絕四的修持與體悟 ①子絕四的修持與體悟 ②


孔子云:「知窮之有命,知通之有時,臨大難而不懼者,聖人之勇也。」《莊子‧外篇‧秋水》孔子對子路說過,明白困厄潦倒是命中注定,知道順遂通達是時運所致,面臨艱困的時刻能不害怕退懼,這就是聖人在涵容了仁德與智慧後,所體現出堅毅果敢的大勇啊!

道家莊子強調:生者寄也,死者歸也。也是因為「毋我」,方能體悟「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齊物論》的境界。

道教祖師張三豐曾說:「神仙有度人之願!愛人之量!救人之心!」人依道修煉成仙而出世解脫,但神仙亦因道而不斷入世來無量度人,這才真正是道的信仰與奉行。

佛教的虛雲大師也曾留下了:「但教群迷登覺岸,敢辭微命入爐湯。眾生無盡願無盡,水月光中又一場!」的辭世詩,明明白白將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慈心悲願表露無遺。

而在一貫道道場裡記載著一位令人動容的前人─―大捨大得的盛考斌前人「殺頭槍斃,告老還鄉」《修道人的志節》之事蹟。

盛考斌前人原本就是一位樂善好施的哈爾濱首富,開有三家麵粉工廠。由於機緣成熟求得大道,在一次仙佛開沙中,巧遇濟公老師臨壇慈悲:「大捨大得,不捨不得」的訓文,便深信佛不誑語,回家跟女兒說:「我們要大捨大得。」於是賣掉所有資產並一文不留地奉獻給道場後,便長住佛堂,刻苦耐勞地從學打毛巾、端茶開始,來服務、招待所有的道親。

哈爾濱的道務,因盛前人的領導而大大宏展。他的慈悲心腸、精進修養,以及無論視聽言動都一絲不苟的修為,成為了後學們的模範;雖然盛前人為道盡力,備嚐艱辛,卻也從無怨言。

民國37年(1948),大考突起,盛前人奉張武城老前人之召抵天津。隔年共產黨來到哈爾濱,捉了一萬多名道親,許多前人輩也在其中。而盛前人是共產黨最想抓的一位。

盛前人那時快七十歲了,人在天津,聽到此事悲痛不已,就跟張武城老前人稟告:「老前人,我有一個心愿還沒了。」

張武城老前人問:「你有什麼心愿還沒了?」

盛前人說:「我想回哈爾濱。」

張武城老前人勸他說:「不可以,出了火坑不可再進火坑,因為去那裡必死無疑。」   

但盛前人卻說:「我要去救他們出來,一切都是我的責任,跟他們都沒有關係。我能求仁得仁,為道犧牲,是我最大的榮幸。」

於是他跪了下來,並懇求說:「我老了,雖生也沒有大用,不如犧牲自己一人,而救千萬人,這是非常值得的事,別人所沒有的機緣,我已俱足,希望老前人成全,我就感激不盡了。」

就這樣求到張武城老前人沒有辦法,眼淚掉了下來,點頭哭著答應:「好吧,你既然要這樣做,就去吧!」

張武城老前人答應後,盛前人馬上站起來,高興得不得了,他說:「太好了,太好了!我這麼大年紀,是一個沒有用的人,還有這麼好的一個機會,去行這一個功。」

香港吳靜宇前人說,那天他幫忙拿行李跟在後面,送盛前人去天津火車站;吳前人看到這麼一位老先生,一輩子為道犧牲,最後還要自己去送死,很難過地哭了起來。

盛前人回頭看一看說:「你真傻,哭什麼,你應該要替我高興,我有這麼好一個機會可以了愿。」

上了火車後,盛前人跟吳前人交待說:「我們以後就見不到面,你修道了,要注意一點,生死要拉平,生死不拉平不能修道!」什麼叫不拉平?貪生怕死叫不拉平,生死要拉平,也就是看得一樣重。

最後,盛前人坐上車回到哈爾濱,並直接向共產黨當局報到說:「你們要抓盛考斌,我就是盛考斌,我回來啦。不過我來投案有一個條件,這一萬多人跟他們沒有關係,把他們都放了,都是我的事情,我一個人扛!」

聽說因此放了一半以上的人,有三位前人本來被判死刑的,改判成勞改,因為盛前人都頂了下來。

共產黨捉著盛前人在哈爾濱遊街,道親跪著滿街送,有的用三寶,有的哭,有的磕頭,知道這位前人是個大好人。

盛前人對大家說:「感謝大家來送我,我們將來天上見!」並說:「大家不要難過,『殺頭槍斃,告老還鄉』!」非常地瀟灑!

而從民國38年(1949),一直到民國45年(1956),有許多頂劫的點傳師也都講這句盛前人說過的:「殺頭槍斃,告老還鄉」,而盛前人是第一位講這話的。

後來有從哈爾濱出來的人講,盛前人要被槍斃時,狂風大作,下雨打雷。共產黨不信鬼神,但看到這情形也有點害怕,所以停了一下,然後再公審三次,叫道親去問:「這個盛考斌是不是該殺?是不是有罪?」

但沒有一個人說有罪,大家都跪了下來。

共產黨一看不行,公審了三次都沒有一個人舉手,於是就派了一些共產黨的幹部混在裡面,再問:「是不是該殺?」

裡面就有人說:「是!」這樣盛前人才被槍斃了。

而盛前人頂劫成道當日,突然狂風暴雨大作,並下了冰雹,這在哈市七月裡,是從未有過的天象,可見天人共悲,是有感應的。當時震驚哈市各界,道親聞者,莫不跪地默禱。(參考網路文章後再簡略)

從前人輩們的示現中,我們看到了他們對道與上天的絕對信賴,當盛前人把家產全部捐出時,當他為道忘軀、視死如歸,置個人死生於度外時,這慷慨赴義、將生死齊一的精神,這公心一片,只為救度天下蒼生的慈心悲願,帶起了道尊德貴的風氣和典範。

在《老前人心性嘉語》裡,也同樣表露過這樣一段話:「大凡立功修德,不圖人知,只圖天曉;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吉凶靠天,死守善道,悠然自得。」這就是「道本一體,理無二致」的真諦,也是當意、必、固、我被絕對戒除殆盡時,所體現出生命價值的終極目標。

所以,師尊曾說:「修真行正,萬教來歸!」這是因為五教同源,合於一理;在《性理題釋》裡,活佛老師明白說到,五教的起源宗旨皆是「一」,一是道、是常而不變的真理,也是獨一無二的真理天道。萬物萬類萬數,皆不能離一。所以,

儒家曰:存心養性,執中貫一;忠恕。

佛教曰:明心見性,萬法歸一;慈悲。

道家曰:修心煉性,抱元守一;感應。

耶教曰:洗心移性,默禱親一;博愛。

回教曰:堅心定性,清真返一;清真。

皆在己立立人,己達達人。

孔子曰:「吾道一以貫之。」《論語‧里仁》 「一貫道」的深妙意理若簡而言之,「一」曰「理」,即無極之真,先天之妙,至神至明。「貫」,即由無貫有,由始貫終之無極至理;此理貫徹天地萬物,而天地萬物各具此理,故曰「一貫」。「道」,路也、理也。故「一貫道」者,即是貫徹天地萬物萬事萬類之無極真理。亦即貫通天地古今中外,普救眾生之光明大道。行於大道,則能返還至善(參考自《性理題釋》)。

對於儒家的見地,後學慢慢有了「深者見其深,淺者見其淺」的感受,雖然修學的工夫不到家,但在修學的路上卻能逐步體悟聖賢的境界與深意,所謂「真經藏自性,自性顯真經」,相信只要方向正確,跟隨著經典與前人輩的腳步,鼓勵自己一步步困知勉行、不斷進取,堅心定志地向大道邁進,終能體現生命價值的終極目標。

(全文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話大德張老前人

◎ 劉黃河點傳師   邂逅 我們的大德張老前人,與後學的首次邂逅相遇,因緣可謂奇特,在那時之前,我們從未謀面,素昧生平。 那是後學退役後的事,後學工作於新店二十張路的一家公司,這公司的總經理也姓張,也是上海人。這位張君住在羅斯福路三段,就是台灣大學正對面...